第4章 南鑼鼓巷66號院子
京城穿越之旅南鑼鼓巷66號 作者:山道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想起昨晚的記憶,意識到自己真的是穿越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爺爺林守信是他唯一的親人。
“爺爺,我知道了。”林李感歎道,“您放心,我會好好生活下去,不會讓您失望的。”
爺爺林守信聽後,微微點頭,繼續忙碌著手中的活:“好,好,有這話就行。咱們林家的男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都要頂天立地。”
林李看著爺爺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自己必須在這個陌生的時代生存下去,為了爺爺,也為了那個曾經的林李。
林李一邊喝水,一邊打量著房子的布局。
這個房子似乎是刻意給他們準備的,因為周圍沒有別的房間了,隻他和爺爺兩人住這間房子。
房子前麵有一個大約20平米的小院子,而後是一堵牆。牆中有一個月亮門,如果能加個大門,就能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
林李看著這個布局,覺得也不差,心中已經有了些想法。
喝完水之後,放下碗,他便慢慢走到月亮門外。
而根據原主的記憶,整個四合院也就四戶人家。
出了月亮門,左邊是劉大媽一家,劉大媽的兒子張澤在軋鋼廠頂替了他老爹的崗位,老爹因為意外去世了,張澤的愛人王麗目前沒有工作,在家帶娃。
右邊住的是王大爺,一個孤家寡人。
聽說王大爺以前是個“花花公子”,家裏有錢,1949年之前還開辦過工廠。
後來到了1954年,國家開始公私合營,王大爺一家索性將工廠全部交給了國家。
同年,王大爺的父母壽終正寢,但他自己卻沒能留下個一兒半女,成了獨身一人。
四合院最前麵住著一對年輕夫妻,吳來和李敏,他們是頂替父母的崗位後才落戶這邊的。
林李結合“原主”的記憶,這裏的四合院並不像別的地方寫得那樣。
有什麽開局捅婁子,捅這個捅那個的,騙賈張氏,戲棒梗的劇情,也沒有有一點吃的就各路“神仙”前來討要的情況。
林李發現自己居住的是南鑼鼓巷66號院子與那些“大神”們的南鑼鼓巷95號院子隔得挺遠。
這樣也好,眼不見心不煩。
林李心中暗自決定,既然已經穿越到了這個年代,那就好好生活下去,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來自2024年,知道後麵曆史的發展,想要跟爺爺一起生存下去應該不難。”
他站在院子裏,看著滿地的雪花,覺得能夠見證這個時代的發展也不錯。
雪後的四合院顯得格外寧靜,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的寒意。
雖然這個年代充滿了艱辛,但林李卻覺得自己有信心應對。
正在這時,劉大媽家的門開了,劉大媽走了出來,看到林李,熱情地打招呼:“小林,早啊!你這小子,昨晚喝酒了吧?瞧你那臉色,一大早就聽你爺爺說了這事兒。”
林李微微一笑,回到現實中:“早啊,劉大媽,是啊,昨晚喝了一點,現在還在緩呢。”
劉大媽笑了笑,眼角的細紋隨著笑意更加明顯:“年輕人嘛,喝點酒也無妨,不過要注意身體啊。別像你爺爺那樣,老了就各種毛病出來了。”
林李點點頭,心中感到一陣溫暖:“我會注意的,劉大媽,謝謝您關心。”
劉大媽擺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瞧你這客氣的勁兒,真是越大越見外了,你爺爺可是個寶,平時多聽他的話,別讓他操心。”
林李笑著答道:“那是當然,劉大媽,我可不敢讓爺爺操心,他可是咱們家的支柱。”
走到院子另一邊,王大爺正坐在門口的藤椅上,手裏捧著一杯茶。
看到林李,王大爺招了招手:“小林,過來坐坐。”
林李走過去,王大爺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坐,坐,你爺爺是不是又要你練什麽‘八極拳’,是不是跟你說這是你家的‘絕學’?”
林李笑了笑:“嘿嘿嘿,大爺,看來您挺懂我爺爺啊。”
“你爺爺我還不知道,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他要放什麽屁。我跟你爺爺多少年交情了,我還不能不知道他咋想的?”
“也沒有就喊我練習,但這畢竟是我爺當初答應他師父的。”
“你先看你這身子骨,飯都沒吃飽,現在哪有力氣練拳?還是先把肚子填飽。”
“謝謝大爺,您的意思我明白。”林李心裏感到一股暖流,原來這個時代的人們這麽關心彼此。
李敏從旁邊經過,聽到王大爺說的話,問道:“小林,要不要吃點什麽?我剛做好了早飯,你過來一起吃點?”
“剛早上聽我們家那口子說了你昨晚的‘壯舉’,現在應該餓吧。”
“謝謝李敏姐,不用了,我爺爺正在準備呢。”林李感激地說道。
李敏點點頭:“那行,有什麽需要的就說,別客氣。”
這種時候需要注意,這真的隻是客氣。
因為原主是院子裏麵同輩年紀最小的,而且大家知道一些他家的具體情況。
但是作為2024年穿越來的林李知道,這個年代的食物極其珍貴,大家也隻是客氣一下,真正讓別人白吃白喝是很難的。
尤其是在這個“三年經濟苦難”時期,糧食更是稀缺。
現在這可是1960年,2024的年林李雖然是一個藝術生。
但是好歹是文科生,尤其是曆史,這是林李的強項。,不僅學習書本的知識,更喜歡鑽研課外書本上沒講的知識。
“1959年-1961年我國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但是這個事情,應該不隻是所謂的‘天災’,更多的應該是.....”
根據記憶,一方麵是因為各種決策帶來的錯誤影響,重點把糧食作為決定國家經濟興衰的生命線和因果關係鏈的比較指數。用計量方法分析下當時農村因災減產、因高征購而減少糧食存量之間的比例狀況。
另一方麵,1959年全國便出現了“受災範圍之大,在1950年代前所未有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麵積達4463萬公頃。且集中在河南、山東、安徽、黑龍江等主要產糧區。
1960年,災情繼續擴大,尤其是北方持續爆發特大旱災,其小麥相比同一年度減產最低50%。
“爺爺,我知道了。”林李感歎道,“您放心,我會好好生活下去,不會讓您失望的。”
爺爺林守信聽後,微微點頭,繼續忙碌著手中的活:“好,好,有這話就行。咱們林家的男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都要頂天立地。”
林李看著爺爺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他知道自己必須在這個陌生的時代生存下去,為了爺爺,也為了那個曾經的林李。
林李一邊喝水,一邊打量著房子的布局。
這個房子似乎是刻意給他們準備的,因為周圍沒有別的房間了,隻他和爺爺兩人住這間房子。
房子前麵有一個大約20平米的小院子,而後是一堵牆。牆中有一個月亮門,如果能加個大門,就能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
林李看著這個布局,覺得也不差,心中已經有了些想法。
喝完水之後,放下碗,他便慢慢走到月亮門外。
而根據原主的記憶,整個四合院也就四戶人家。
出了月亮門,左邊是劉大媽一家,劉大媽的兒子張澤在軋鋼廠頂替了他老爹的崗位,老爹因為意外去世了,張澤的愛人王麗目前沒有工作,在家帶娃。
右邊住的是王大爺,一個孤家寡人。
聽說王大爺以前是個“花花公子”,家裏有錢,1949年之前還開辦過工廠。
後來到了1954年,國家開始公私合營,王大爺一家索性將工廠全部交給了國家。
同年,王大爺的父母壽終正寢,但他自己卻沒能留下個一兒半女,成了獨身一人。
四合院最前麵住著一對年輕夫妻,吳來和李敏,他們是頂替父母的崗位後才落戶這邊的。
林李結合“原主”的記憶,這裏的四合院並不像別的地方寫得那樣。
有什麽開局捅婁子,捅這個捅那個的,騙賈張氏,戲棒梗的劇情,也沒有有一點吃的就各路“神仙”前來討要的情況。
林李發現自己居住的是南鑼鼓巷66號院子與那些“大神”們的南鑼鼓巷95號院子隔得挺遠。
這樣也好,眼不見心不煩。
林李心中暗自決定,既然已經穿越到了這個年代,那就好好生活下去,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來自2024年,知道後麵曆史的發展,想要跟爺爺一起生存下去應該不難。”
他站在院子裏,看著滿地的雪花,覺得能夠見證這個時代的發展也不錯。
雪後的四合院顯得格外寧靜,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的寒意。
雖然這個年代充滿了艱辛,但林李卻覺得自己有信心應對。
正在這時,劉大媽家的門開了,劉大媽走了出來,看到林李,熱情地打招呼:“小林,早啊!你這小子,昨晚喝酒了吧?瞧你那臉色,一大早就聽你爺爺說了這事兒。”
林李微微一笑,回到現實中:“早啊,劉大媽,是啊,昨晚喝了一點,現在還在緩呢。”
劉大媽笑了笑,眼角的細紋隨著笑意更加明顯:“年輕人嘛,喝點酒也無妨,不過要注意身體啊。別像你爺爺那樣,老了就各種毛病出來了。”
林李點點頭,心中感到一陣溫暖:“我會注意的,劉大媽,謝謝您關心。”
劉大媽擺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瞧你這客氣的勁兒,真是越大越見外了,你爺爺可是個寶,平時多聽他的話,別讓他操心。”
林李笑著答道:“那是當然,劉大媽,我可不敢讓爺爺操心,他可是咱們家的支柱。”
走到院子另一邊,王大爺正坐在門口的藤椅上,手裏捧著一杯茶。
看到林李,王大爺招了招手:“小林,過來坐坐。”
林李走過去,王大爺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坐,坐,你爺爺是不是又要你練什麽‘八極拳’,是不是跟你說這是你家的‘絕學’?”
林李笑了笑:“嘿嘿嘿,大爺,看來您挺懂我爺爺啊。”
“你爺爺我還不知道,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他要放什麽屁。我跟你爺爺多少年交情了,我還不能不知道他咋想的?”
“也沒有就喊我練習,但這畢竟是我爺當初答應他師父的。”
“你先看你這身子骨,飯都沒吃飽,現在哪有力氣練拳?還是先把肚子填飽。”
“謝謝大爺,您的意思我明白。”林李心裏感到一股暖流,原來這個時代的人們這麽關心彼此。
李敏從旁邊經過,聽到王大爺說的話,問道:“小林,要不要吃點什麽?我剛做好了早飯,你過來一起吃點?”
“剛早上聽我們家那口子說了你昨晚的‘壯舉’,現在應該餓吧。”
“謝謝李敏姐,不用了,我爺爺正在準備呢。”林李感激地說道。
李敏點點頭:“那行,有什麽需要的就說,別客氣。”
這種時候需要注意,這真的隻是客氣。
因為原主是院子裏麵同輩年紀最小的,而且大家知道一些他家的具體情況。
但是作為2024年穿越來的林李知道,這個年代的食物極其珍貴,大家也隻是客氣一下,真正讓別人白吃白喝是很難的。
尤其是在這個“三年經濟苦難”時期,糧食更是稀缺。
現在這可是1960年,2024的年林李雖然是一個藝術生。
但是好歹是文科生,尤其是曆史,這是林李的強項。,不僅學習書本的知識,更喜歡鑽研課外書本上沒講的知識。
“1959年-1961年我國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但是這個事情,應該不隻是所謂的‘天災’,更多的應該是.....”
根據記憶,一方麵是因為各種決策帶來的錯誤影響,重點把糧食作為決定國家經濟興衰的生命線和因果關係鏈的比較指數。用計量方法分析下當時農村因災減產、因高征購而減少糧食存量之間的比例狀況。
另一方麵,1959年全國便出現了“受災範圍之大,在1950年代前所未有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麵積達4463萬公頃。且集中在河南、山東、安徽、黑龍江等主要產糧區。
1960年,災情繼續擴大,尤其是北方持續爆發特大旱災,其小麥相比同一年度減產最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