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醫好夫人的病,郝員外最終還是同意了翠兒去給娘采藥。在戰場上見到過小夏救翠兒的情形,也覺得有小夏的保護,不會出什麽問題。
與少主人去雲山采藥,小夏覺得自己也沒什麽可準備的,不過就是隨身的衣物。忽然他想起了什麽,匆匆去了佛光寺,拜見方丈。
方丈好久沒見到小夏了,也蠻想他的,見小夏來,滿臉堆笑,很是親切,寒暄過後,問小夏道:“此來可為什麽事情?”
小夏有些愧疚的說道:“對不起方丈,我救郝家小娘子的事,不小心被那小娘子看破了。”
方丈見小夏自責的樣子,哪裏還會怪他,反而勸小夏道:“我相信你已盡責了,這是早晚的事,即使看破了,也不打緊。”
小夏道:“郝夫人昨晚突然病了,需要一種奇草做藥引,小娘子明天啟程要去雲山為娘采藥,員外讓我同去,可能需要些時日才能回來,特來向方丈辭行。”
方丈聽了,有些驚訝!半響才道;“看來也隻有這樣,此去路遠,不知會遇到什麽情況,沒你同去,那小娘子恐怕也采不回藥來,隻是希望我擔心的事不會發生。”
聽了方丈的話,小夏有些疑惑,不明白方丈是在擔心什麽?
方丈拿出收藏的那把清風寶劍,遞與小夏,說道:“想必這把寶劍,你可以帶在身上了,以備防身之用。”
小夏歡喜,接過寶劍,拜別了方丈。
第二天早上,翠兒先去看望了母親,娘的臉上寫滿了慈愛,翠兒親了娘的臉,眼淚差點流出來。
三人準備上路,翠兒背上了她的追影寶劍,見小夏竟然也有一把寶劍,很是新奇,於是問小夏:“你的劍,貌似跟我的一樣,給我看看。”
小夏微笑,把挎在腰間的寶劍,連鞘摘下,遞給翠兒看。
翠兒接過寶劍一看驚呆了,隻見劍柄刻著“清風”二字,拔劍出鞘,清光閃閃,這把寶劍除了劍柄刻得字不一樣,幾乎與自己的追影劍一模一樣,不禁驚訝地問:“你的寶劍,哪裏來的?”
小夏笑道:“是方丈送我的。”
翠兒更是疑惑了,這兩把相似的寶劍都來自佛光寺,竟然仆人小夏一把,我也有一把,難道這僅是巧合?
郝員外親送女兒一行至城外,千叮嚀,萬囑咐,翠兒與爹爹灑淚而別。
翠兒騎著她的棗紅馬;丫鬟小玉騎的是匹白馬,背上的包裏帶著女兒家換洗的衣物,還帶了翠兒愛吃的點心;小夏則騎了一匹烏騅馬,左挎寶劍,身背員外曾經使用的牛皮水壺和自身衣物,三人打馬離開古鎮。
剛出門不知惜馬的體力,打馬跑了一陣見馬出汗了,方知遠路走快了馬也會撐不住,於是減慢了行進的速度。
初秋時節,作物尚未成熟,綠樹還未浸染,天空寧靜,又高又藍。
翠兒和丫鬟小玉騎馬走在前麵,有說有笑,小夏像他的烏騅馬一樣心無二事的隨在後麵。
翠兒有時回頭瞅小夏一眼,小夏偶爾還她一笑。
一行三人,曉行夜宿。這日傍晚來到了唐州城。入駐在了一家叫“祥雲”的客店。
翠兒讓小夏敦促小二把馬喂好,別誤了明天趕路。
天還沒黑,三人決定去街上玩一會。
這座州城,不是很大,也算繁華。街道兩旁青磚灰瓦,各種商鋪賣什麽的都有,酒樓、茶館人聲嘈雜。攤販的貨攤上擺著各種雜貨,還有看相算命的,唱曲的,賣藝的......
翠兒見一家玉器店門麵很大,就一定要進去看一看,主仆三人一前一後進了玉器店。
店鋪裏各種玉器玲琅滿目,手鐲各種顏色的都有,翠兒看上了一副紫色的玉手鐲。對小夏說道:“我想買這幅玉鐲,你覺得好看不?”
丫鬟小玉搶話說:“很好看。”
翠兒斜視了她一眼道:“又沒問你。”小玉不吱聲了。
小夏對這東西一點也不懂,敷衍的說道:“少主人覺得好,就該錯不了。”
翠兒嬌嗔的說道:“到底好不好嗎?”
小夏見翠兒認真,說道:“好,真的好!”
翠兒撅著嘴,白了小夏一眼:“好就買下來。”
小夏趕緊答應,向店家問了價錢,掏銀子買了下來。
翠兒扭頭就走,小夏拿著手鐲不知是給少主人好,還是自己先替少主人保管著。
夜幕降臨了,各個商鋪門前都點上了燈籠,有的行人自己還打著燈籠,夜晚的小城依然熱鬧繁華。
三人隻顧玩,忘了還沒吃晚飯,看到一家酒家收拾的很整潔,於是一起進去準備用餐。
翠兒說:“今晚吃飯,咱們三人兩個桌子。”
小玉又搶話說:“我和少主人一起。”
翠兒又斜看她一眼,道:“你自己一桌,想吃什麽自己點。”
小玉撅著嘴自己坐在了一邊。
一會店小二吆喝著:“菜來了。”
三人分兩桌開始用餐。
翠兒第一次與一個男人一起用餐,一邊吃,一邊看小夏一眼,覺得小夏吃起飯來特別仔細,還不如一個女人吃得快、吃得多,好像一點都不餓。
小夏偶爾看一眼翠兒,也不說話。
小玉自己一旁用餐,不時地白眼看他們倆一眼,心想自己就是多餘的,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嘴裏的飯還沒咽下,手中的筷子還夾著食物往裏送,不小心吃嗆了,咳嗽著跑到了店門外麵。
翠兒追了出去,說道:“怎麽搞的?吃飯也要人看著不是?”說著還給小玉捶起背來。
小玉一邊咳嗽著一邊說:“沒,沒事,少主人,你吃飯去吧。”
第二天一早,三人離開州城繼續趕路。
丫鬟小玉故意走在後麵,翠兒又不想自己在頭裏單行,也隻好和小夏並行了。
翠兒活潑好動慣了,見小夏總是一聲不吭,覺得真沒意思,對小夏說道:“我買的手鐲呢?”
小夏忙答道:“在這。”一邊說著一邊從布包裏拿了出來,他想遞給翠兒,翠兒也不接。
翠兒目視前方,不緊不慢的說道:“戴你左手上一隻,替我試試合適不?”
小夏道:“少主人買的,我戴不合適。”
翠兒臉一沉,一字一句的說道:“我讓你戴戴,替我試試,又不是給你!”
小夏見少主人生氣了,說道:“好好好,我試,我試。”感覺有點緊,說道:“有點帶不上。”
翠兒說:“傻瓜,你用點力啊。”
小夏右手用力往左手腕上一送就戴在了手上。
翠兒瞥了一眼,冷冷的說道:“戴了女孩子的東西,就不能再摘下來!”
小夏委屈的說:“少主人,是你讓我試試的。”
翠兒不講理的說:“那也不行!”
小夏問道:“為什麽?”
翠兒嚴肅的說:“你要是敢摘下來,我就再跳到河裏。”
小夏道:“少主人,你可別再跳河了,我不摘就是了。”
翠兒說:“發誓!”
小夏道:“我發誓,發誓!我若是摘下,手上長泡,腳上長個釘.....“
不等小夏說完,翠兒慢條斯理的道:“好了,知道後果就行。”
小夏手裏還有一隻,便對翠兒說道:“這隻怎麽辦?”
翠兒道:“怎麽辦?給我唄,你還想兩隻都要?”
小夏一邊把另一隻紫手鐲遞給翠兒,一邊冤枉的說:“少主人,我一隻也沒想要啊!”
翠兒道:“好了!就好像我強迫你一樣?真是累人!”
翠兒接過了紫手鐲,原本左手上還戴著一隻,是娘給的,她把這隻紫手鐲也戴在了左手上。
小玉故意落在翠兒和小夏的後麵,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跟隨著。
三人都沉默的走了一會,翠兒又憋不住了,朝著小夏說道:“木頭,倒是說句話,這麽一直走,太無聊了!”
小夏道:“少主人,你要我說什麽呀?”
翠兒很無奈的說:“唉!你有沒有自己的一句話啊?”
小夏尋尋思思的說道:“自己的話,我自己的話?”他突然說道:“我給少主人唱支歌吧。”
翠兒心想:唱歌,這可是新鮮事!自己還沒聽小夏唱過歌呢,或許聽了別人唱的曲也學會什麽了?想到這說道:“好好好,我們就聽你唱。”
小夏真的就唱了起來:“那年那天下了大雨,不小心呀我掉下了水,被人救了我還哭,怨天怨地不饒人......”
翠兒“撲哧”笑出聲來,嘴裏喊著:“打死你,打死你。”舉起手中馬鞭就要打的樣子。
小夏一磕馬,烏騅馬“嗒嗒塔塔”地小跑起來。
翠兒、丫鬟後麵緊趕。
與少主人去雲山采藥,小夏覺得自己也沒什麽可準備的,不過就是隨身的衣物。忽然他想起了什麽,匆匆去了佛光寺,拜見方丈。
方丈好久沒見到小夏了,也蠻想他的,見小夏來,滿臉堆笑,很是親切,寒暄過後,問小夏道:“此來可為什麽事情?”
小夏有些愧疚的說道:“對不起方丈,我救郝家小娘子的事,不小心被那小娘子看破了。”
方丈見小夏自責的樣子,哪裏還會怪他,反而勸小夏道:“我相信你已盡責了,這是早晚的事,即使看破了,也不打緊。”
小夏道:“郝夫人昨晚突然病了,需要一種奇草做藥引,小娘子明天啟程要去雲山為娘采藥,員外讓我同去,可能需要些時日才能回來,特來向方丈辭行。”
方丈聽了,有些驚訝!半響才道;“看來也隻有這樣,此去路遠,不知會遇到什麽情況,沒你同去,那小娘子恐怕也采不回藥來,隻是希望我擔心的事不會發生。”
聽了方丈的話,小夏有些疑惑,不明白方丈是在擔心什麽?
方丈拿出收藏的那把清風寶劍,遞與小夏,說道:“想必這把寶劍,你可以帶在身上了,以備防身之用。”
小夏歡喜,接過寶劍,拜別了方丈。
第二天早上,翠兒先去看望了母親,娘的臉上寫滿了慈愛,翠兒親了娘的臉,眼淚差點流出來。
三人準備上路,翠兒背上了她的追影寶劍,見小夏竟然也有一把寶劍,很是新奇,於是問小夏:“你的劍,貌似跟我的一樣,給我看看。”
小夏微笑,把挎在腰間的寶劍,連鞘摘下,遞給翠兒看。
翠兒接過寶劍一看驚呆了,隻見劍柄刻著“清風”二字,拔劍出鞘,清光閃閃,這把寶劍除了劍柄刻得字不一樣,幾乎與自己的追影劍一模一樣,不禁驚訝地問:“你的寶劍,哪裏來的?”
小夏笑道:“是方丈送我的。”
翠兒更是疑惑了,這兩把相似的寶劍都來自佛光寺,竟然仆人小夏一把,我也有一把,難道這僅是巧合?
郝員外親送女兒一行至城外,千叮嚀,萬囑咐,翠兒與爹爹灑淚而別。
翠兒騎著她的棗紅馬;丫鬟小玉騎的是匹白馬,背上的包裏帶著女兒家換洗的衣物,還帶了翠兒愛吃的點心;小夏則騎了一匹烏騅馬,左挎寶劍,身背員外曾經使用的牛皮水壺和自身衣物,三人打馬離開古鎮。
剛出門不知惜馬的體力,打馬跑了一陣見馬出汗了,方知遠路走快了馬也會撐不住,於是減慢了行進的速度。
初秋時節,作物尚未成熟,綠樹還未浸染,天空寧靜,又高又藍。
翠兒和丫鬟小玉騎馬走在前麵,有說有笑,小夏像他的烏騅馬一樣心無二事的隨在後麵。
翠兒有時回頭瞅小夏一眼,小夏偶爾還她一笑。
一行三人,曉行夜宿。這日傍晚來到了唐州城。入駐在了一家叫“祥雲”的客店。
翠兒讓小夏敦促小二把馬喂好,別誤了明天趕路。
天還沒黑,三人決定去街上玩一會。
這座州城,不是很大,也算繁華。街道兩旁青磚灰瓦,各種商鋪賣什麽的都有,酒樓、茶館人聲嘈雜。攤販的貨攤上擺著各種雜貨,還有看相算命的,唱曲的,賣藝的......
翠兒見一家玉器店門麵很大,就一定要進去看一看,主仆三人一前一後進了玉器店。
店鋪裏各種玉器玲琅滿目,手鐲各種顏色的都有,翠兒看上了一副紫色的玉手鐲。對小夏說道:“我想買這幅玉鐲,你覺得好看不?”
丫鬟小玉搶話說:“很好看。”
翠兒斜視了她一眼道:“又沒問你。”小玉不吱聲了。
小夏對這東西一點也不懂,敷衍的說道:“少主人覺得好,就該錯不了。”
翠兒嬌嗔的說道:“到底好不好嗎?”
小夏見翠兒認真,說道:“好,真的好!”
翠兒撅著嘴,白了小夏一眼:“好就買下來。”
小夏趕緊答應,向店家問了價錢,掏銀子買了下來。
翠兒扭頭就走,小夏拿著手鐲不知是給少主人好,還是自己先替少主人保管著。
夜幕降臨了,各個商鋪門前都點上了燈籠,有的行人自己還打著燈籠,夜晚的小城依然熱鬧繁華。
三人隻顧玩,忘了還沒吃晚飯,看到一家酒家收拾的很整潔,於是一起進去準備用餐。
翠兒說:“今晚吃飯,咱們三人兩個桌子。”
小玉又搶話說:“我和少主人一起。”
翠兒又斜看她一眼,道:“你自己一桌,想吃什麽自己點。”
小玉撅著嘴自己坐在了一邊。
一會店小二吆喝著:“菜來了。”
三人分兩桌開始用餐。
翠兒第一次與一個男人一起用餐,一邊吃,一邊看小夏一眼,覺得小夏吃起飯來特別仔細,還不如一個女人吃得快、吃得多,好像一點都不餓。
小夏偶爾看一眼翠兒,也不說話。
小玉自己一旁用餐,不時地白眼看他們倆一眼,心想自己就是多餘的,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嘴裏的飯還沒咽下,手中的筷子還夾著食物往裏送,不小心吃嗆了,咳嗽著跑到了店門外麵。
翠兒追了出去,說道:“怎麽搞的?吃飯也要人看著不是?”說著還給小玉捶起背來。
小玉一邊咳嗽著一邊說:“沒,沒事,少主人,你吃飯去吧。”
第二天一早,三人離開州城繼續趕路。
丫鬟小玉故意走在後麵,翠兒又不想自己在頭裏單行,也隻好和小夏並行了。
翠兒活潑好動慣了,見小夏總是一聲不吭,覺得真沒意思,對小夏說道:“我買的手鐲呢?”
小夏忙答道:“在這。”一邊說著一邊從布包裏拿了出來,他想遞給翠兒,翠兒也不接。
翠兒目視前方,不緊不慢的說道:“戴你左手上一隻,替我試試合適不?”
小夏道:“少主人買的,我戴不合適。”
翠兒臉一沉,一字一句的說道:“我讓你戴戴,替我試試,又不是給你!”
小夏見少主人生氣了,說道:“好好好,我試,我試。”感覺有點緊,說道:“有點帶不上。”
翠兒說:“傻瓜,你用點力啊。”
小夏右手用力往左手腕上一送就戴在了手上。
翠兒瞥了一眼,冷冷的說道:“戴了女孩子的東西,就不能再摘下來!”
小夏委屈的說:“少主人,是你讓我試試的。”
翠兒不講理的說:“那也不行!”
小夏問道:“為什麽?”
翠兒嚴肅的說:“你要是敢摘下來,我就再跳到河裏。”
小夏道:“少主人,你可別再跳河了,我不摘就是了。”
翠兒說:“發誓!”
小夏道:“我發誓,發誓!我若是摘下,手上長泡,腳上長個釘.....“
不等小夏說完,翠兒慢條斯理的道:“好了,知道後果就行。”
小夏手裏還有一隻,便對翠兒說道:“這隻怎麽辦?”
翠兒道:“怎麽辦?給我唄,你還想兩隻都要?”
小夏一邊把另一隻紫手鐲遞給翠兒,一邊冤枉的說:“少主人,我一隻也沒想要啊!”
翠兒道:“好了!就好像我強迫你一樣?真是累人!”
翠兒接過了紫手鐲,原本左手上還戴著一隻,是娘給的,她把這隻紫手鐲也戴在了左手上。
小玉故意落在翠兒和小夏的後麵,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跟隨著。
三人都沉默的走了一會,翠兒又憋不住了,朝著小夏說道:“木頭,倒是說句話,這麽一直走,太無聊了!”
小夏道:“少主人,你要我說什麽呀?”
翠兒很無奈的說:“唉!你有沒有自己的一句話啊?”
小夏尋尋思思的說道:“自己的話,我自己的話?”他突然說道:“我給少主人唱支歌吧。”
翠兒心想:唱歌,這可是新鮮事!自己還沒聽小夏唱過歌呢,或許聽了別人唱的曲也學會什麽了?想到這說道:“好好好,我們就聽你唱。”
小夏真的就唱了起來:“那年那天下了大雨,不小心呀我掉下了水,被人救了我還哭,怨天怨地不饒人......”
翠兒“撲哧”笑出聲來,嘴裏喊著:“打死你,打死你。”舉起手中馬鞭就要打的樣子。
小夏一磕馬,烏騅馬“嗒嗒塔塔”地小跑起來。
翠兒、丫鬟後麵緊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