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饑餓感】
學生時代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放寒暑假在家的時候,就是吃不下飯,雖然我媽每天都跟喂豬一樣換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來款待我,可是能吃下去的不到十分之一,一點饑餓的感覺都沒有。
可是一旦上學住校了,別說過一段時間,就算去學校的當天晚上,就開始饑腸轆轆,每天夜裏都兩眼發綠,各種找東西吃,甚至備著第二天的早餐都能當晚吃光。如果在家能有一半這種吃東西的勁頭,我媽也不至於那麽浪費表情了。
********************
555.【邊界感】
在泰國支教時有個中國同事,小姑娘其實很可愛,非常純樸,對任何人都很誠實、真性情,而且自來熟,成天笑眯眯的,大家對她印象都很好,泰國人都誇她可愛。
可是相處久了之後就會覺得非常累,因為這小姑娘沒什麽邊界感,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永遠一副世界大同的思維。盡管她會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大家也會跟她客氣,可是她用起別人的東西毫不留情,經常一句話不說就拿去用,用到壞掉還振振有詞。漸漸的,大家買了什麽都不敢告訴她了。
有一次,有個泰國本土老師買了個小蜜蜂擴音器來上課,這東西在泰國鄉下不常見,買來頗費了一番周折,於是她拿到辦公室得瑟,大家都過來圍觀,看她試用情況。這時,剛好小姑娘上完課回來,大家都沒注意。她一進門,看到大家圍在那個老師那裏,頓時樂了:有什麽好玩的東西?——那個泰國老師看到她,臉色突然一變,緊接著汗就刷地流下來了。我們看到那個緊張的樣子,覺得好笑又不敢說,竟然怕她至此。
其實原先我也不以為意,人家小姑娘沒什麽壞心眼,可能就是生活環境導致,插線板這些都是小物件,用壞了不就壞了。可是後來在飯堂,她吃不完的飯菜竟然直接往我碗裏倒,我可就受不了了,訓斥她一頓,她還很委屈:難道不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嗎?我真的吃不完了~我就嗬嗬了。再後來,她一看到我們出去大采購回來,就會問:為什麽幹同樣的工作,你們的錢會比我的多呢~整天買這買那。我們就真有點炸了:錢是用了才能看得見的,但凡像我們這樣舍得把存在銀行的工資拿出來多買點生活必需品,就不至於什麽都要用別人的東西,況且覺得我們工資比你多是要哪樣?
有些泰國人也來問我們,為什麽中國會有這樣思維的人啊?隻能回答說,中國太大了,自然很多元。——其實我哪裏知道什麽樣的地方和家庭才能生出這樣的奇葩啊!
********************
556.【臉皮厚】
許多年後我才明白,很多糾結和痛苦都來自於不明白自己的階級屬性。
小時候一心隻讀聖賢書,對裏麵的教誨深信不疑,內化得隨心所欲不逾矩,麵對別人的pua,非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結果過了很難過的二十年,小心翼翼薄著臉皮,別人的一句非議都能讓自己幾天睡不著覺。以前的我,臉皮薄到對網友給的評論都能想不開,從北碧府一路拜佛拜到春蓬,竟然那麽把別人的話當成一回事。
後來想通了,也無非如此。那些聖賢書都是給統治階級看的,什麽“海納百川”“以人為鏡”,還要“兼聽則明”,我隻是個平頭老百姓,周圍大多數都是芸芸眾生,連自己的生活都搞不清楚的那種,那種人提出的所謂意見,我就算不聽也丟不了江山,甚至對自己半毛錢影響都沒有。何必要理會呢?硬氣一點,堅持自己的觀點矢誌不渝,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後來有些事,就當不知道。別人不喜歡我,或者是覺得我做什麽事不到位,什麽泰國老師在後麵說我壞話啦,中國小夥伴搞地域歧視啦,統統當做不知道,自己玩自己的,日子好過得很。有一次支教學校搞活動,材料買多了,按當地風氣是不太好退貨的,那些泰國老師覺得可惜,又都不好意思拿去退。我說我去吧,就直接拿著材料去店裏了,也不知道是我臉皮厚的緣故還是因為我渾身上下散發的異國風情,店主竟然給我順利退了貨。之後店主或是泰國老師怎麽說我不管,總之順利達到目的了不是麽。
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是不管臉皮,出門遵守公德就夠了,路見不平也敢一聲吼了,年輕人三觀不正也敢懟了。就像人家說的:自從成了沒臉沒皮的中年大媽,凡事都順利多了。
********************
557.【通風透氣】
鍾南山老爺子鎮樓: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
我家家屬是北方人,雖然不是國土最北的那種,但跟我這個如假包換的南方人有時候真是雞同鴨講。
比如說通風透氣這回事。似乎北方人永遠想不通南方人的換氣需求和窒息感,他們很少開窗通風透氣,過年可以全家人悶在家裏一個冬天,一有人感冒就全家感冒。當然在全國最嚴重的風沙霧霾區,不開窗也非常能理解,根本就沒有開窗通風的條件。雖然他體諒我,時不時把房間窗戶開一條縫說換換氣吧,可對我來說不夠啊,然後就看到我這個格格不入的老瘋子天天坐在窗縫前麵吸塵。我就說來我們這邊過年吧,結果他對我家大敞開的陽台窗還有對麵為了空氣對流大敞開的房門感到十分驚恐(其實是那幾天為了風幹臘肉,城裏沒院子,自家做臘肉臘腸的人家確實難過)。我說沒事,我這裏最冷都有十來度,空氣清新,冬至都能穿短袖出門,怕啥呢。無所謂啦,然後兩個癲子各種哈哈自嘲。
其實在泰國幾年,早就練就了一副乳膠心,對別人關於我們生活習性的不理解完全無感,毫不玻璃心——泰國離我家那麽近,風俗都迥異不同,何況幾千裏以外的北方人呢?如果是在歐洲,早就不知道隔著多少個國家了。同在一個地球上,找到解決的平衡點就行,要不單一的生活多無聊啊。況且,說著不同語言的泰國人最後都包容了我們,同是說著普通話,又有什麽不能理解的?
學生時代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放寒暑假在家的時候,就是吃不下飯,雖然我媽每天都跟喂豬一樣換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來款待我,可是能吃下去的不到十分之一,一點饑餓的感覺都沒有。
可是一旦上學住校了,別說過一段時間,就算去學校的當天晚上,就開始饑腸轆轆,每天夜裏都兩眼發綠,各種找東西吃,甚至備著第二天的早餐都能當晚吃光。如果在家能有一半這種吃東西的勁頭,我媽也不至於那麽浪費表情了。
********************
555.【邊界感】
在泰國支教時有個中國同事,小姑娘其實很可愛,非常純樸,對任何人都很誠實、真性情,而且自來熟,成天笑眯眯的,大家對她印象都很好,泰國人都誇她可愛。
可是相處久了之後就會覺得非常累,因為這小姑娘沒什麽邊界感,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永遠一副世界大同的思維。盡管她會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大家也會跟她客氣,可是她用起別人的東西毫不留情,經常一句話不說就拿去用,用到壞掉還振振有詞。漸漸的,大家買了什麽都不敢告訴她了。
有一次,有個泰國本土老師買了個小蜜蜂擴音器來上課,這東西在泰國鄉下不常見,買來頗費了一番周折,於是她拿到辦公室得瑟,大家都過來圍觀,看她試用情況。這時,剛好小姑娘上完課回來,大家都沒注意。她一進門,看到大家圍在那個老師那裏,頓時樂了:有什麽好玩的東西?——那個泰國老師看到她,臉色突然一變,緊接著汗就刷地流下來了。我們看到那個緊張的樣子,覺得好笑又不敢說,竟然怕她至此。
其實原先我也不以為意,人家小姑娘沒什麽壞心眼,可能就是生活環境導致,插線板這些都是小物件,用壞了不就壞了。可是後來在飯堂,她吃不完的飯菜竟然直接往我碗裏倒,我可就受不了了,訓斥她一頓,她還很委屈:難道不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嗎?我真的吃不完了~我就嗬嗬了。再後來,她一看到我們出去大采購回來,就會問:為什麽幹同樣的工作,你們的錢會比我的多呢~整天買這買那。我們就真有點炸了:錢是用了才能看得見的,但凡像我們這樣舍得把存在銀行的工資拿出來多買點生活必需品,就不至於什麽都要用別人的東西,況且覺得我們工資比你多是要哪樣?
有些泰國人也來問我們,為什麽中國會有這樣思維的人啊?隻能回答說,中國太大了,自然很多元。——其實我哪裏知道什麽樣的地方和家庭才能生出這樣的奇葩啊!
********************
556.【臉皮厚】
許多年後我才明白,很多糾結和痛苦都來自於不明白自己的階級屬性。
小時候一心隻讀聖賢書,對裏麵的教誨深信不疑,內化得隨心所欲不逾矩,麵對別人的pua,非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結果過了很難過的二十年,小心翼翼薄著臉皮,別人的一句非議都能讓自己幾天睡不著覺。以前的我,臉皮薄到對網友給的評論都能想不開,從北碧府一路拜佛拜到春蓬,竟然那麽把別人的話當成一回事。
後來想通了,也無非如此。那些聖賢書都是給統治階級看的,什麽“海納百川”“以人為鏡”,還要“兼聽則明”,我隻是個平頭老百姓,周圍大多數都是芸芸眾生,連自己的生活都搞不清楚的那種,那種人提出的所謂意見,我就算不聽也丟不了江山,甚至對自己半毛錢影響都沒有。何必要理會呢?硬氣一點,堅持自己的觀點矢誌不渝,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後來有些事,就當不知道。別人不喜歡我,或者是覺得我做什麽事不到位,什麽泰國老師在後麵說我壞話啦,中國小夥伴搞地域歧視啦,統統當做不知道,自己玩自己的,日子好過得很。有一次支教學校搞活動,材料買多了,按當地風氣是不太好退貨的,那些泰國老師覺得可惜,又都不好意思拿去退。我說我去吧,就直接拿著材料去店裏了,也不知道是我臉皮厚的緣故還是因為我渾身上下散發的異國風情,店主竟然給我順利退了貨。之後店主或是泰國老師怎麽說我不管,總之順利達到目的了不是麽。
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是不管臉皮,出門遵守公德就夠了,路見不平也敢一聲吼了,年輕人三觀不正也敢懟了。就像人家說的:自從成了沒臉沒皮的中年大媽,凡事都順利多了。
********************
557.【通風透氣】
鍾南山老爺子鎮樓: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
我家家屬是北方人,雖然不是國土最北的那種,但跟我這個如假包換的南方人有時候真是雞同鴨講。
比如說通風透氣這回事。似乎北方人永遠想不通南方人的換氣需求和窒息感,他們很少開窗通風透氣,過年可以全家人悶在家裏一個冬天,一有人感冒就全家感冒。當然在全國最嚴重的風沙霧霾區,不開窗也非常能理解,根本就沒有開窗通風的條件。雖然他體諒我,時不時把房間窗戶開一條縫說換換氣吧,可對我來說不夠啊,然後就看到我這個格格不入的老瘋子天天坐在窗縫前麵吸塵。我就說來我們這邊過年吧,結果他對我家大敞開的陽台窗還有對麵為了空氣對流大敞開的房門感到十分驚恐(其實是那幾天為了風幹臘肉,城裏沒院子,自家做臘肉臘腸的人家確實難過)。我說沒事,我這裏最冷都有十來度,空氣清新,冬至都能穿短袖出門,怕啥呢。無所謂啦,然後兩個癲子各種哈哈自嘲。
其實在泰國幾年,早就練就了一副乳膠心,對別人關於我們生活習性的不理解完全無感,毫不玻璃心——泰國離我家那麽近,風俗都迥異不同,何況幾千裏以外的北方人呢?如果是在歐洲,早就不知道隔著多少個國家了。同在一個地球上,找到解決的平衡點就行,要不單一的生活多無聊啊。況且,說著不同語言的泰國人最後都包容了我們,同是說著普通話,又有什麽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