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母背上的搖籃】
我第一次背著娃去北方婆家探望的時候,發現回頭率頗高,那是我頭一回知道北方女人是不背孩子的。至今還存在疑問:如果一直抱著孩子的話,家務活不是幹不了了嗎?
其實西南五省都有背孩子的習俗,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有些省份是用背簍,有些省份是用背帶。尤其是少數民族的背帶,那都是藝術品。
西南多山區,帶著孩子行路,不背在背上,就沒法翻山越嶺。這邊有些少數民族也是女性為主,不落夫家,女人承擔了大部分的農活和家務活。在田間地頭村裏,隨時能看到背著孩子幹重活的女性,甚至還有一邊背著孩子一邊挑著重擔的母親。被媽媽背過的孩子,都忘不了那種溫暖和安全感。
我們這邊孩子滿月有“外婆送背帶”的風俗,不管是男女寶寶,外婆都會把所有的祝福傾盡自己的女工,濃縮到這條背帶裏。所以孩子的背帶刺繡極其繁複,信息量非常大。
我認識一個本地老收藏家,專門收藏西南地區孩子的背帶,目前已經收集了幾百條,正準備籌集一個私人博物館。他說看到了孩子的背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
199.【貓開會】
我老家縣城自建房那片地方,一直到我初中時候都沒怎麽開發,盡管在那裏建房的人日漸多起來,但依然是一片散布著零星墳塋的鬆樹林。我從學校回家,就要穿過那片鬆樹林。
初三時候學習緊張,老師允許住校的學生晚自習延長一個小時,上到十點,我便跟他們一起在教室學習到十點才回家。
走夜路我是不怕的,因為那個時候往往都困得邊走路邊打瞌睡了。可是有一天晚上,走在路上真是睡意全無,因為沿途多了許多五顏六色花色各異的野貓。剛開始看到別人停放在門口的自行車、摩托車座上蹲著幾隻,還覺得頗有趣,可是走進鬆樹林後,前後左右都有綠瑩瑩的眼睛,腳邊還時不時躥過一隻,也不怕人,這就有點詭異了。仔細看了看,數量不少於二十隻,大多數貓都是蹲在鬆樹下,也沒有人倒剩飯的痕跡,不知道這些貓聚在這裏幹什麽。而且以前從來沒見過那麽多的野貓,也根本不知道這個數量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回到家,我跟外婆說外麵貓在開會,外婆不是很信。
過了幾天,同一排自建房隔幾家的老爺子去世了,半夜走的,據說無病無痛,走得十分安詳。
*********************
200.【紅白】
我從來分不清鄉下傳來的嗩呐聲是紅白事的哪一種。老人家說調子會有區別,但我從來分不清。
自從初三見過貓開會(具體見本篇199.《貓開會》)以後,那一年內我們這一排自建房去了兩個老爺子和一個年輕老師。有單位的老師尚且提倡火葬和現代殯葬,那兩個老爺子卻硬是比賽似的一個做了七天道場、一個做了十五天道場。那時天氣炎熱,據說停到棺材流水,反正我是沒敢往那邊走。但是晚上那種吹打聲整夜傳過來,還真是銷魂,害得我一個多星期沒睡好。
過了一兩周,一次晚自習結束回家,發現學校門外又有一家晚上燈火通明,大門敞開,屋裏聚滿了人,嗩呐吹打聲悠悠然傳出來。我都沒敢多往那邊看一眼,直接飛奔回了家。
回到家,我說是不是學校門口又有人去了?外公說,別亂說,那是人家結婚~
********************
201.【黑白配】
以前在泰國,看到有些泰國人黑、有些人白,總以為是人種問題,認為長得白的應該是混血或者華裔,長得黑的應該是土著後裔。直到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年我同時教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課。有一次一年級有個白白淨淨的小姑娘過來辦公室交作業,這個小姑娘我覺得是典型的華裔,眼睛大大的、睫毛長長的、小巧玲瓏、皮膚白皙,十分可愛。她看到我桌上有六年二班的作業本,就說:我姐姐就在六年二班。
我想了半天,似乎沒想起這個班有哪個特別白淨好看的女生啊,她說泰文名我也沒反應過來。後來說了中文名,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她啊……
小姑娘的姐姐,是六年二班一個牛高馬大、皮膚黑得像炭一樣的女生,無論如何我都沒法想象這兩個人是姐妹倆。
之後仔細觀察,發現倆人間眉眼確實有兩三分相似,可是姐妹倆這一黑一白太明顯了啊……所以說,泰國人的黑不是天生的,而是曬出來的?
********************
202.【家族】
我爸老家那邊少數民族隻講人丁興旺,不講重男輕女。所以我那些姑姑表姐勸人生二胎的理由從來就不是家裏沒男丁,她們一般會說:不管男孩女孩,多個後代總是多一份力量。
我們姓氏的家譜裏麵每個子孫都有名,不管是出嫁的女兒還是外孫,隻要是沾有家族血緣,就必須以家族的人身份進家譜,所以我們近年來重修的家譜雖然代數不多,但頁數巨大。在我爺爺奶奶的墓碑上,孝子賢孫的名字也會悉數寫清楚,女兒、孫女、外孫女的名字都不例外,而且隻要沒離婚,連女婿的名字都會寫在上麵,添丁的話還會加刻名字。每年清明節兒子女兒都要帶全家去祭拜,非常熱鬧。
我媽那邊軍閥家族就帶了許多中原習俗,很多事情傳男不傳女,如果家裏沒有男丁,就必須去過繼一個男孩來繼承家產。
對此,我爸的說法是:自己的財產,不留給自己的親生骨肉,去留給一個外人?這是不是傻?
********************
203.【傳口令】
小學有一年暑假,我媽給我報了個軍事夏令營,直接到部隊去全軍事化訓練一個月。
夏令營中,我們最喜歡的訓練項目是夜行軍,大夥兒在深夜裏排成一列,在山路上行軍,打頭的教官還時不時傳些行軍密令。
夜裏走山路是沒問題,因為我們這些小孩都是在山裏野大的,不過傳口令問題就大了。小孩理解能力不一,傳到殿後的教官那裏,還不定成什麽了。
一次夜行軍,打頭的教官出口令:擁軍愛民。剛開始還傳的是擁軍愛民,結果路經盤山公路,遇到一輛車,大家互相提醒讓車,口令就在這裏亂了。於是,後半截隊伍的口令就變成了“讓一下車”,然後變成“小心有車”,接著變成“來了,車”,又變成“來了來了,車”……
最後到達目的地,教官問隊尾那位小夥伴今晚的口令是什麽,那老鐵說:
——gui子來了,快撤!
我第一次背著娃去北方婆家探望的時候,發現回頭率頗高,那是我頭一回知道北方女人是不背孩子的。至今還存在疑問:如果一直抱著孩子的話,家務活不是幹不了了嗎?
其實西南五省都有背孩子的習俗,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有些省份是用背簍,有些省份是用背帶。尤其是少數民族的背帶,那都是藝術品。
西南多山區,帶著孩子行路,不背在背上,就沒法翻山越嶺。這邊有些少數民族也是女性為主,不落夫家,女人承擔了大部分的農活和家務活。在田間地頭村裏,隨時能看到背著孩子幹重活的女性,甚至還有一邊背著孩子一邊挑著重擔的母親。被媽媽背過的孩子,都忘不了那種溫暖和安全感。
我們這邊孩子滿月有“外婆送背帶”的風俗,不管是男女寶寶,外婆都會把所有的祝福傾盡自己的女工,濃縮到這條背帶裏。所以孩子的背帶刺繡極其繁複,信息量非常大。
我認識一個本地老收藏家,專門收藏西南地區孩子的背帶,目前已經收集了幾百條,正準備籌集一個私人博物館。他說看到了孩子的背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
199.【貓開會】
我老家縣城自建房那片地方,一直到我初中時候都沒怎麽開發,盡管在那裏建房的人日漸多起來,但依然是一片散布著零星墳塋的鬆樹林。我從學校回家,就要穿過那片鬆樹林。
初三時候學習緊張,老師允許住校的學生晚自習延長一個小時,上到十點,我便跟他們一起在教室學習到十點才回家。
走夜路我是不怕的,因為那個時候往往都困得邊走路邊打瞌睡了。可是有一天晚上,走在路上真是睡意全無,因為沿途多了許多五顏六色花色各異的野貓。剛開始看到別人停放在門口的自行車、摩托車座上蹲著幾隻,還覺得頗有趣,可是走進鬆樹林後,前後左右都有綠瑩瑩的眼睛,腳邊還時不時躥過一隻,也不怕人,這就有點詭異了。仔細看了看,數量不少於二十隻,大多數貓都是蹲在鬆樹下,也沒有人倒剩飯的痕跡,不知道這些貓聚在這裏幹什麽。而且以前從來沒見過那麽多的野貓,也根本不知道這個數量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回到家,我跟外婆說外麵貓在開會,外婆不是很信。
過了幾天,同一排自建房隔幾家的老爺子去世了,半夜走的,據說無病無痛,走得十分安詳。
*********************
200.【紅白】
我從來分不清鄉下傳來的嗩呐聲是紅白事的哪一種。老人家說調子會有區別,但我從來分不清。
自從初三見過貓開會(具體見本篇199.《貓開會》)以後,那一年內我們這一排自建房去了兩個老爺子和一個年輕老師。有單位的老師尚且提倡火葬和現代殯葬,那兩個老爺子卻硬是比賽似的一個做了七天道場、一個做了十五天道場。那時天氣炎熱,據說停到棺材流水,反正我是沒敢往那邊走。但是晚上那種吹打聲整夜傳過來,還真是銷魂,害得我一個多星期沒睡好。
過了一兩周,一次晚自習結束回家,發現學校門外又有一家晚上燈火通明,大門敞開,屋裏聚滿了人,嗩呐吹打聲悠悠然傳出來。我都沒敢多往那邊看一眼,直接飛奔回了家。
回到家,我說是不是學校門口又有人去了?外公說,別亂說,那是人家結婚~
********************
201.【黑白配】
以前在泰國,看到有些泰國人黑、有些人白,總以為是人種問題,認為長得白的應該是混血或者華裔,長得黑的應該是土著後裔。直到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年我同時教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課。有一次一年級有個白白淨淨的小姑娘過來辦公室交作業,這個小姑娘我覺得是典型的華裔,眼睛大大的、睫毛長長的、小巧玲瓏、皮膚白皙,十分可愛。她看到我桌上有六年二班的作業本,就說:我姐姐就在六年二班。
我想了半天,似乎沒想起這個班有哪個特別白淨好看的女生啊,她說泰文名我也沒反應過來。後來說了中文名,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她啊……
小姑娘的姐姐,是六年二班一個牛高馬大、皮膚黑得像炭一樣的女生,無論如何我都沒法想象這兩個人是姐妹倆。
之後仔細觀察,發現倆人間眉眼確實有兩三分相似,可是姐妹倆這一黑一白太明顯了啊……所以說,泰國人的黑不是天生的,而是曬出來的?
********************
202.【家族】
我爸老家那邊少數民族隻講人丁興旺,不講重男輕女。所以我那些姑姑表姐勸人生二胎的理由從來就不是家裏沒男丁,她們一般會說:不管男孩女孩,多個後代總是多一份力量。
我們姓氏的家譜裏麵每個子孫都有名,不管是出嫁的女兒還是外孫,隻要是沾有家族血緣,就必須以家族的人身份進家譜,所以我們近年來重修的家譜雖然代數不多,但頁數巨大。在我爺爺奶奶的墓碑上,孝子賢孫的名字也會悉數寫清楚,女兒、孫女、外孫女的名字都不例外,而且隻要沒離婚,連女婿的名字都會寫在上麵,添丁的話還會加刻名字。每年清明節兒子女兒都要帶全家去祭拜,非常熱鬧。
我媽那邊軍閥家族就帶了許多中原習俗,很多事情傳男不傳女,如果家裏沒有男丁,就必須去過繼一個男孩來繼承家產。
對此,我爸的說法是:自己的財產,不留給自己的親生骨肉,去留給一個外人?這是不是傻?
********************
203.【傳口令】
小學有一年暑假,我媽給我報了個軍事夏令營,直接到部隊去全軍事化訓練一個月。
夏令營中,我們最喜歡的訓練項目是夜行軍,大夥兒在深夜裏排成一列,在山路上行軍,打頭的教官還時不時傳些行軍密令。
夜裏走山路是沒問題,因為我們這些小孩都是在山裏野大的,不過傳口令問題就大了。小孩理解能力不一,傳到殿後的教官那裏,還不定成什麽了。
一次夜行軍,打頭的教官出口令:擁軍愛民。剛開始還傳的是擁軍愛民,結果路經盤山公路,遇到一輛車,大家互相提醒讓車,口令就在這裏亂了。於是,後半截隊伍的口令就變成了“讓一下車”,然後變成“小心有車”,接著變成“來了,車”,又變成“來了來了,車”……
最後到達目的地,教官問隊尾那位小夥伴今晚的口令是什麽,那老鐵說:
——gui子來了,快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