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以逸待勞,隨時出擊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作者:猛吃八大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恍惚地過了半個月,根據約定,各國送來的糧草也都少了許多。
尤其今年天災最多的燕國,國內產量本就下降不少,而今再供養一群每日“吃幹飯”的士卒,實在是有些負擔不起了。
今日亦是無事,燕國主將軍營內,他看著國內送來的糧草清單,又聽到外麵軍士的抱怨之聲,頓時覺得滿心怒火,思緒全無。
在帳內踱步一番後,主將忽然走到門外,一把揪住了一名傳令兵。
“爾上次不是說,康軍與我們約定好的,半月之後便會與三國大軍會合,屆時共同伐齊,眼下半月時間已經過去,為何遲遲未曾聽到康軍動靜?”
饒是康國這次巧用技巧,哄騙三國提前集結在了大齊境外。
可彼此見對方都不肯做第一個出兵之人,也就紛紛做起了鴕鳥,將頭埋在土中默默看著其餘兩國的動靜。
再加上此次主謀康國大軍遲遲未到,其餘三國更是失去了好戰之心。
然而等待的時間可以十分漫長,可糧草供應量卻十分有限,若再拖延一周時間,軍心必然潰散。
那兵卒猛地被大將問起,頓時被嚇得連連搖頭。
“回稟將軍,小的上次去問,那康國大將隻說糧草還未準備整齊,還讓我們三國主將各自主張進攻之事,其餘無需過問。”
“哼!我看這大康,就是想讓我們先上去消耗,而後坐收漁翁之利!”
燕國主將這些年也算飽讀兵書,如此牽線的計謀豈能瞞過他的眼睛?
隻是此次聯盟最大的天坑,便是無論魏趙燕哪國提前退兵,事後都會被康國親自問罪。
如此一來,這消耗戰便成了無窮無盡。
轉眼,又過了三天。
此間楊川每日都會派出斥候軍,隨時打探三國軍隊的實施情況。
一旦發現對方軍心不穩,便是取勝之時。
今日,斥候軍隻出去了半個時辰,便匆匆回報道,說眼下有兩國軍心已然潰散。
因為軍力不曾有半點消耗,但糧草供應卻減少了許多,久而久之軍士的抱怨聲便大了起來。
如此大好時機,楊川果斷披甲上馬,準備帶著寇唯一同出城作戰。
親自清點了兩千名輕騎兵後,楊川與寇唯兵分兩路。
約定各自尋找到三國運送糧草的必經之路,隻待運糧兵出現,便出兵伏擊,使用火攻將糧草盡數燒毀!
若敵軍主力前來營救,便迅速撤回,無需戀戰。
即將出發之前,楊川也對寇唯再三叮囑。
“寇將軍,我讓你燒毀糧草,也要依照當下形勢作出判斷,若敵人援兵支援較快,則隻燒毀少許即可,若援兵支援慢,則可盡數燒毀。”
“總之,無論能燒毀多少糧草,隻要消息傳入三國軍營之中,士卒必再無戀戰之心,則此泱泱數十萬之眾,便會自行潰散!”
寇唯雖然短時間內不能理解其含義,但還是十分規矩地按照楊川的指示去做。
接下來,連續三日的奔襲作戰,二人率領的輕騎兵截獲敵軍糧草無數。
因都是輕兵上陣,無論突襲還是撤退都要比往日快上許多。
因此三日下來,彼此傷亡都幾乎為零。
除了幾名士卒身負重傷被送回新城外,此戰也算完全告捷。
隨後,楊川故意派人,將眾多糧草被截的消息傳入敵軍營中,頓時引起敵營的大暴亂。
原本糧草被截,各國主將皆不敢將消息透露給下麵士卒,隻恐士卒生出抱怨之心。
怎料,他們苦苦保守了三天的消息,還是被楊川輕易攻破了。
“不好啦,不好啦!兄弟們,國內供應給咱們的糧草,這三日內竟數次被截,那三軍主將非但不把實情告訴我們,反而欺騙我們說國家正在積極籌備更多的糧草!”
“哼,我看此番進攻齊國,一邊被康國坑,一邊又被自家主將坑,隻需再等兩日,士卒與將帥之間皆會互相猜忌,反讓齊國坐收漁翁之利!”
魏國軍營內,一名百夫長知道糧草被截的消息後,當即跑出帳外大喊大叫起來。
士卒為國家效力,要的就是一個後勤保障。
而今若連一日三餐都供應不足,又有幾人甘願繼續為國家付出性命?
眼看有人就要生出造反之心,魏國主將氣衝衝地走出大營,揮起寶劍當場結束了那名百夫長的性命。
本以為能夠殺雞儆猴,怎料此番作為一出,反倒引起了士卒的更加不滿。
一時間,無數軍士將主將團團圍住,準備向他討要個說法!
反觀燕趙兩國軍營內,相同的戲碼也在彼此間不斷上演、
一場士卒與將帥之間的大戰,竟在攻打大齊之前提前上演了。
消息傳入新城後,楊川頓時心滿意足,同時準備發動第二條策略,軍民一心。
親自從新城返回第二防線的各個城池後,楊川對百姓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將此次戰爭的利害關係全盤托出,希望百姓們主動募集糧草,並通過木牛流馬運送到前線。
有了百姓們的幫忙,士卒們每日都能通過往來的木牛流馬獲得充足的糧草。
眾人當即紛紛對楊川曾經的改革計策連連讚歎。
彼時,大康國境內。
七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在了邊城,也讓康軍的糧草供應成了大問題。
不過,有了女帝懿旨,他們目前還無需直接前往齊國邊境作戰。
因而糧草之事尚未出現大危機。
隻是,當聽說其餘三國大軍皆因糧草被截而出現將帥與士卒反目一事後,康軍主將也趕忙召集各路將軍商議起來。
“大將軍,我們此番出兵,已經用計坑了其餘三國一次,此番斷不能再奔赴齊國邊境,隻能領取智謀,想辦法讓齊國境內發生叛亂。”
“是啊,若我們緩兵而出,則必遭其餘三國君主詬病,如今他們軍營內已然發生動亂,我們唯有繼續按兵不動,待三國各自罷兵回城後,再另作計較。”
聽完其餘將軍的提議後,康國主將也覺得十分合理。
即便此番不再與他國進行合縱連橫之計,隻要這七十萬大軍一同出動,齊軍也絕無抵抗的能力。
更何況,大康如今尚且擁有齊國邊線三城的所屬權。
隻要後勤糧草供應不斷,則七十萬大軍便可分兵駐紮在三座城池內,以逸待勞,隨時出擊!
尤其今年天災最多的燕國,國內產量本就下降不少,而今再供養一群每日“吃幹飯”的士卒,實在是有些負擔不起了。
今日亦是無事,燕國主將軍營內,他看著國內送來的糧草清單,又聽到外麵軍士的抱怨之聲,頓時覺得滿心怒火,思緒全無。
在帳內踱步一番後,主將忽然走到門外,一把揪住了一名傳令兵。
“爾上次不是說,康軍與我們約定好的,半月之後便會與三國大軍會合,屆時共同伐齊,眼下半月時間已經過去,為何遲遲未曾聽到康軍動靜?”
饒是康國這次巧用技巧,哄騙三國提前集結在了大齊境外。
可彼此見對方都不肯做第一個出兵之人,也就紛紛做起了鴕鳥,將頭埋在土中默默看著其餘兩國的動靜。
再加上此次主謀康國大軍遲遲未到,其餘三國更是失去了好戰之心。
然而等待的時間可以十分漫長,可糧草供應量卻十分有限,若再拖延一周時間,軍心必然潰散。
那兵卒猛地被大將問起,頓時被嚇得連連搖頭。
“回稟將軍,小的上次去問,那康國大將隻說糧草還未準備整齊,還讓我們三國主將各自主張進攻之事,其餘無需過問。”
“哼!我看這大康,就是想讓我們先上去消耗,而後坐收漁翁之利!”
燕國主將這些年也算飽讀兵書,如此牽線的計謀豈能瞞過他的眼睛?
隻是此次聯盟最大的天坑,便是無論魏趙燕哪國提前退兵,事後都會被康國親自問罪。
如此一來,這消耗戰便成了無窮無盡。
轉眼,又過了三天。
此間楊川每日都會派出斥候軍,隨時打探三國軍隊的實施情況。
一旦發現對方軍心不穩,便是取勝之時。
今日,斥候軍隻出去了半個時辰,便匆匆回報道,說眼下有兩國軍心已然潰散。
因為軍力不曾有半點消耗,但糧草供應卻減少了許多,久而久之軍士的抱怨聲便大了起來。
如此大好時機,楊川果斷披甲上馬,準備帶著寇唯一同出城作戰。
親自清點了兩千名輕騎兵後,楊川與寇唯兵分兩路。
約定各自尋找到三國運送糧草的必經之路,隻待運糧兵出現,便出兵伏擊,使用火攻將糧草盡數燒毀!
若敵軍主力前來營救,便迅速撤回,無需戀戰。
即將出發之前,楊川也對寇唯再三叮囑。
“寇將軍,我讓你燒毀糧草,也要依照當下形勢作出判斷,若敵人援兵支援較快,則隻燒毀少許即可,若援兵支援慢,則可盡數燒毀。”
“總之,無論能燒毀多少糧草,隻要消息傳入三國軍營之中,士卒必再無戀戰之心,則此泱泱數十萬之眾,便會自行潰散!”
寇唯雖然短時間內不能理解其含義,但還是十分規矩地按照楊川的指示去做。
接下來,連續三日的奔襲作戰,二人率領的輕騎兵截獲敵軍糧草無數。
因都是輕兵上陣,無論突襲還是撤退都要比往日快上許多。
因此三日下來,彼此傷亡都幾乎為零。
除了幾名士卒身負重傷被送回新城外,此戰也算完全告捷。
隨後,楊川故意派人,將眾多糧草被截的消息傳入敵軍營中,頓時引起敵營的大暴亂。
原本糧草被截,各國主將皆不敢將消息透露給下麵士卒,隻恐士卒生出抱怨之心。
怎料,他們苦苦保守了三天的消息,還是被楊川輕易攻破了。
“不好啦,不好啦!兄弟們,國內供應給咱們的糧草,這三日內竟數次被截,那三軍主將非但不把實情告訴我們,反而欺騙我們說國家正在積極籌備更多的糧草!”
“哼,我看此番進攻齊國,一邊被康國坑,一邊又被自家主將坑,隻需再等兩日,士卒與將帥之間皆會互相猜忌,反讓齊國坐收漁翁之利!”
魏國軍營內,一名百夫長知道糧草被截的消息後,當即跑出帳外大喊大叫起來。
士卒為國家效力,要的就是一個後勤保障。
而今若連一日三餐都供應不足,又有幾人甘願繼續為國家付出性命?
眼看有人就要生出造反之心,魏國主將氣衝衝地走出大營,揮起寶劍當場結束了那名百夫長的性命。
本以為能夠殺雞儆猴,怎料此番作為一出,反倒引起了士卒的更加不滿。
一時間,無數軍士將主將團團圍住,準備向他討要個說法!
反觀燕趙兩國軍營內,相同的戲碼也在彼此間不斷上演、
一場士卒與將帥之間的大戰,竟在攻打大齊之前提前上演了。
消息傳入新城後,楊川頓時心滿意足,同時準備發動第二條策略,軍民一心。
親自從新城返回第二防線的各個城池後,楊川對百姓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將此次戰爭的利害關係全盤托出,希望百姓們主動募集糧草,並通過木牛流馬運送到前線。
有了百姓們的幫忙,士卒們每日都能通過往來的木牛流馬獲得充足的糧草。
眾人當即紛紛對楊川曾經的改革計策連連讚歎。
彼時,大康國境內。
七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在了邊城,也讓康軍的糧草供應成了大問題。
不過,有了女帝懿旨,他們目前還無需直接前往齊國邊境作戰。
因而糧草之事尚未出現大危機。
隻是,當聽說其餘三國大軍皆因糧草被截而出現將帥與士卒反目一事後,康軍主將也趕忙召集各路將軍商議起來。
“大將軍,我們此番出兵,已經用計坑了其餘三國一次,此番斷不能再奔赴齊國邊境,隻能領取智謀,想辦法讓齊國境內發生叛亂。”
“是啊,若我們緩兵而出,則必遭其餘三國君主詬病,如今他們軍營內已然發生動亂,我們唯有繼續按兵不動,待三國各自罷兵回城後,再另作計較。”
聽完其餘將軍的提議後,康國主將也覺得十分合理。
即便此番不再與他國進行合縱連橫之計,隻要這七十萬大軍一同出動,齊軍也絕無抵抗的能力。
更何況,大康如今尚且擁有齊國邊線三城的所屬權。
隻要後勤糧草供應不斷,則七十萬大軍便可分兵駐紮在三座城池內,以逸待勞,隨時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