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此乃攻心之計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作者:猛吃八大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過調兵虎符的那一刻,楊川再看向眾將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承蒙女帝恩寵,自己平日裏略有粗心忘記的那些事情,女帝皆能替他想到,實在是一個做臣子的最無上的榮耀。
發現楊川的確是女帝臨時任命的三軍總督,其餘諸將皆跪拜行禮,唯獨馬文在一旁對他充滿了敵意。
真是該死啊!
想想自己這些年精打細算,已經快要完全掌握整個新城的軍務大權了,怎料...
這個楊川,簡直就是從皇城專門來這裏折磨自己的!
不過想到自己身後尚有丞相撐腰,暫且也不用給他什麽好臉色。
冷哼一聲後,馬文轉身離開了都督府,暗中發誓,無論楊川如何調動兵馬,他都不會聽從。
...
一日後,聽說魏國軍馬又在附近騷擾新城百姓,楊川也與寇唯一同來到了城門上。
放眼望去,卻見城外五裏處,魏國騎兵來回走動,在樹林中卷起陣陣煙塵。
而樹林後方的一片平原之上,外出務農的百姓們皆被魏國兵馬驅趕得四處逃竄。
一些行走速度稍慢的百姓,更是被魏軍當場斬殺。
“哼,若真要與大齊為敵,就該率領三千人馬前來決一死戰,總是趁我們不備,欺辱百姓算什麽本事!”
看著眼前一幕,寇唯心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畢竟,作為整個新城唯一的主將,他也很想出城與魏軍決一死戰。
怎料,魏軍不知怎麽飼養了一批健碩的戰馬。
這批輕騎兵仗著所騎戰馬比大齊士兵的快,屢次戲耍寇唯於城郊處,寇唯幾次出擊都未曾得逞。
待寇唯回城之後,魏國主將又領兵開始襲擾周圍百姓,搞得新城內接連幾天都是怨聲載道,百姓叫苦不迭。
有些百姓甚至表示,魏國曾許諾給他們,若願意放棄新城故裏前去追隨魏國,便能保證他們的日子比現在要好得多。
“此乃攻心之計啊。”
聽完寇唯的話,楊川立馬看出了這股魏國騎兵的意圖。
不過,他們這個攻心之計看起來不錯,可一旦對百姓動武,又有幾個人真心願意歸降魏國?
望著城下淒慘的百姓,楊川當即下令,“寇將軍,你即刻領一千騎兵,於城外襲擾魏軍,但不許深追,隻等策應百姓安全返回城郭後,便可折回。”
“遵命!”
寇唯畢竟是聽說過楊川事跡的人。
因此對他下達的命令全無二話,隻管完全遵從,這也讓楊川更加欣賞他的做事風格。
待寇唯出城後,他又親自帶領一百名步兵,來到城下,親自迎接百姓進城。
期間,還叮囑士兵們,若是百姓回城之時,需不斷呐喊。
隻說新上任的新城大都督楊川,知百姓疾苦,願意為他們保駕護航,讓他們從此不再遭受魏軍襲擾。
既然魏軍想玩攻心戰術,楊川自然要比他們更加高級一些。
果不其然,百姓們在騎兵的策應下紛紛逃回城中,路過城門之時又聽見士兵們的呐喊聲,紛紛對楊川投來讚許的目光。
直至城外所有老幼全部回城之後,楊川這才命守城士兵關閉城門,隻等寇唯回來再開門不遲。
怎料,眾軍士隨楊川回到城中後,卻發現剛剛逃回城的百姓竟一個都沒走,全部留在城牆下列隊迎接他們。
看到楊川的那一刻,其中一位老人主動領隊,帶著一眾百姓跪在了他的麵前。
“我等草民,叩謝大都督救命之恩!”
“大都督的到來,實是讓新城如久旱逢甘雨,讓我等草民也感受到了為人臣民的好處啊!”
見此情景,楊川淡然一笑,親自走到那老者跟前,雙手將他扶起。
隨後,又對老者身後的百姓們開口。
“諸位父老鄉親,快快請起!這保護你們安危一事,本就是我們這些武將的職責,想必在這新城內,也有很多年邁之人,都是新城軍士的父母吧?”
聽到此話,百姓們紛紛含淚點頭。
這些年,為了大齊邊境的安全,很多人家一等孩子到了十四五歲,便直接將他們送入軍營,以身家性命為國家效力。
然而,自從城內來了一個叫馬文的武將後,不但對新城文臣百般刁難,更是嚴苛百姓,完全不把他們當作大齊子民看。
正是因為此人的出現,才讓魏國天子心生一計,派了一隊騎兵在新城周圍收買人心,企圖再次擴大魏國版圖。
隻可惜,這群軍士會錯了魏國天子之意,在收買百姓一事上竟然動用了武力。
這才導致百姓對魏國更加沒有信心,不過這反倒給了楊川重新收買人心的機會。
為了讓百姓們更加感受到皇恩浩蕩,楊川命軍士從新城糧倉內取出一些糧草,分予眾人,以安撫百姓遭受戰亂而遭受的心理創傷。
隨後,又將那位老者請到了都督府,待寇唯回城後,親自擺了一頓酒宴,與二人談論新城政務之事。
酒過三巡,楊川率先問,“寇將軍,剛才聽老先生說,城中大小事務,現在竟由馬文掌管?這新城縣令又在做什麽?為何會縱容一個副將在城中胡作非為?”
在古代,文臣武將各司其職,無緊要事不得相互幹預對方的內政,而馬文的到來,明顯打破了這裏的常規。
聽到此話,寇唯長歎一聲,直言道:“楊都督有所不知,這馬文能來新城任職,全仗背後有丞相為他撐腰啊!”
“而且,此人來新城,明顯就不是為了黎民百姓,而是為了壓榨民脂民膏,擴充自己的口袋啊!”
“我新城處於大齊邊境,連年征戰不休,百姓本就貧苦,現在又被馬文弄以專權壓製,真可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聽到這,楊川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也終於明白那個年邁的安尋祿,到底想要什麽。
女帝不在的三年裏,他在大齊各處安插自己的人。
不思為國分憂,大肆斂財,其最終目的,斷然是想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筆巨款。
此番處理完新城之事,也該把整治安尋祿的重心,放在他那準備繼承爵位的兒子身上了。
承蒙女帝恩寵,自己平日裏略有粗心忘記的那些事情,女帝皆能替他想到,實在是一個做臣子的最無上的榮耀。
發現楊川的確是女帝臨時任命的三軍總督,其餘諸將皆跪拜行禮,唯獨馬文在一旁對他充滿了敵意。
真是該死啊!
想想自己這些年精打細算,已經快要完全掌握整個新城的軍務大權了,怎料...
這個楊川,簡直就是從皇城專門來這裏折磨自己的!
不過想到自己身後尚有丞相撐腰,暫且也不用給他什麽好臉色。
冷哼一聲後,馬文轉身離開了都督府,暗中發誓,無論楊川如何調動兵馬,他都不會聽從。
...
一日後,聽說魏國軍馬又在附近騷擾新城百姓,楊川也與寇唯一同來到了城門上。
放眼望去,卻見城外五裏處,魏國騎兵來回走動,在樹林中卷起陣陣煙塵。
而樹林後方的一片平原之上,外出務農的百姓們皆被魏國兵馬驅趕得四處逃竄。
一些行走速度稍慢的百姓,更是被魏軍當場斬殺。
“哼,若真要與大齊為敵,就該率領三千人馬前來決一死戰,總是趁我們不備,欺辱百姓算什麽本事!”
看著眼前一幕,寇唯心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畢竟,作為整個新城唯一的主將,他也很想出城與魏軍決一死戰。
怎料,魏軍不知怎麽飼養了一批健碩的戰馬。
這批輕騎兵仗著所騎戰馬比大齊士兵的快,屢次戲耍寇唯於城郊處,寇唯幾次出擊都未曾得逞。
待寇唯回城之後,魏國主將又領兵開始襲擾周圍百姓,搞得新城內接連幾天都是怨聲載道,百姓叫苦不迭。
有些百姓甚至表示,魏國曾許諾給他們,若願意放棄新城故裏前去追隨魏國,便能保證他們的日子比現在要好得多。
“此乃攻心之計啊。”
聽完寇唯的話,楊川立馬看出了這股魏國騎兵的意圖。
不過,他們這個攻心之計看起來不錯,可一旦對百姓動武,又有幾個人真心願意歸降魏國?
望著城下淒慘的百姓,楊川當即下令,“寇將軍,你即刻領一千騎兵,於城外襲擾魏軍,但不許深追,隻等策應百姓安全返回城郭後,便可折回。”
“遵命!”
寇唯畢竟是聽說過楊川事跡的人。
因此對他下達的命令全無二話,隻管完全遵從,這也讓楊川更加欣賞他的做事風格。
待寇唯出城後,他又親自帶領一百名步兵,來到城下,親自迎接百姓進城。
期間,還叮囑士兵們,若是百姓回城之時,需不斷呐喊。
隻說新上任的新城大都督楊川,知百姓疾苦,願意為他們保駕護航,讓他們從此不再遭受魏軍襲擾。
既然魏軍想玩攻心戰術,楊川自然要比他們更加高級一些。
果不其然,百姓們在騎兵的策應下紛紛逃回城中,路過城門之時又聽見士兵們的呐喊聲,紛紛對楊川投來讚許的目光。
直至城外所有老幼全部回城之後,楊川這才命守城士兵關閉城門,隻等寇唯回來再開門不遲。
怎料,眾軍士隨楊川回到城中後,卻發現剛剛逃回城的百姓竟一個都沒走,全部留在城牆下列隊迎接他們。
看到楊川的那一刻,其中一位老人主動領隊,帶著一眾百姓跪在了他的麵前。
“我等草民,叩謝大都督救命之恩!”
“大都督的到來,實是讓新城如久旱逢甘雨,讓我等草民也感受到了為人臣民的好處啊!”
見此情景,楊川淡然一笑,親自走到那老者跟前,雙手將他扶起。
隨後,又對老者身後的百姓們開口。
“諸位父老鄉親,快快請起!這保護你們安危一事,本就是我們這些武將的職責,想必在這新城內,也有很多年邁之人,都是新城軍士的父母吧?”
聽到此話,百姓們紛紛含淚點頭。
這些年,為了大齊邊境的安全,很多人家一等孩子到了十四五歲,便直接將他們送入軍營,以身家性命為國家效力。
然而,自從城內來了一個叫馬文的武將後,不但對新城文臣百般刁難,更是嚴苛百姓,完全不把他們當作大齊子民看。
正是因為此人的出現,才讓魏國天子心生一計,派了一隊騎兵在新城周圍收買人心,企圖再次擴大魏國版圖。
隻可惜,這群軍士會錯了魏國天子之意,在收買百姓一事上竟然動用了武力。
這才導致百姓對魏國更加沒有信心,不過這反倒給了楊川重新收買人心的機會。
為了讓百姓們更加感受到皇恩浩蕩,楊川命軍士從新城糧倉內取出一些糧草,分予眾人,以安撫百姓遭受戰亂而遭受的心理創傷。
隨後,又將那位老者請到了都督府,待寇唯回城後,親自擺了一頓酒宴,與二人談論新城政務之事。
酒過三巡,楊川率先問,“寇將軍,剛才聽老先生說,城中大小事務,現在竟由馬文掌管?這新城縣令又在做什麽?為何會縱容一個副將在城中胡作非為?”
在古代,文臣武將各司其職,無緊要事不得相互幹預對方的內政,而馬文的到來,明顯打破了這裏的常規。
聽到此話,寇唯長歎一聲,直言道:“楊都督有所不知,這馬文能來新城任職,全仗背後有丞相為他撐腰啊!”
“而且,此人來新城,明顯就不是為了黎民百姓,而是為了壓榨民脂民膏,擴充自己的口袋啊!”
“我新城處於大齊邊境,連年征戰不休,百姓本就貧苦,現在又被馬文弄以專權壓製,真可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聽到這,楊川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也終於明白那個年邁的安尋祿,到底想要什麽。
女帝不在的三年裏,他在大齊各處安插自己的人。
不思為國分憂,大肆斂財,其最終目的,斷然是想給自己的後代留下一筆巨款。
此番處理完新城之事,也該把整治安尋祿的重心,放在他那準備繼承爵位的兒子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