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把他們趕盡殺絕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作者:猛吃八大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當初,燕無垢為了大康能早日崛起,成為一以敵六的強大帝國,也是放心地將國政大權交到楊川手中。
三年的時間,楊太宰日夜操勞,雖不曾主動侵犯過他國邊境,但他執政之時,周邊六國亦不敢輕易來犯。
而燕國之前也仗著國內兵甲充足,騷擾過大康西北邊境,楊太宰隻出征不到一個月,便擊退了燕國的大軍。
至此,他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國民經濟方麵,大康也在他的治理下日益昌盛,百姓皆安居樂業。
可誰曾想,楊太宰才走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燕無垢竟將國家管理成這副模樣?
眼睜睜看著女帝從高台上退去,一心要興兵北伐,大司農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唉,如今大康農業遭遇重創,皇帝卻對此事不聞不問,若長久如此下去,大康遲早要退回到十年前的樣子啊!”
彼時,一直站在高台之上的薑子齊也開始懷疑起來,自己當初挑撥離間燕無垢與楊川二人,做得是否正確?
好似自那楊川走後,女帝便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
昔日有楊太宰坐鎮,雖說在國家之事方麵專政了一些。
但隻要是他去辦事,女帝便可放一百二十的心,完全不擔心會把事情搞砸。
可現在呢?
女帝因愛生恨,整個人已經完全不聽勸阻了。
若說再尋找兩個可以輔政之人,他手下倒是有好的人選。
隻是,薑子齊也並非沒有自知之明之人。
當初,以他的智慧尚且不及楊川萬分之一。
如今讓自己培養的人選幫助燕無垢處理政事,又豈能比得過遠在大齊的楊川?
現在,燕無垢已經去軍機處,準備北伐之事了,他也隻能哀歎一聲,揮袖走下高台。
“爾等皆散去吧,明天開始,早朝之事暫且推遲!”
“薑太師,您看這糧食之事?”
大殿下,大司農遲遲不肯退去,隻為等薑子齊下來,討要個治理糧食減產的良策。
“唉!”
怎料,薑子齊也隻是長歎一聲,揮了揮衣袖,示意大司農自己去想辦法。
...
數日後。
在楊川的一番精心治理下,大齊境內諸多事情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作為楊川的推薦人,大齊女帝田月瑩,今日在上朝後也是容光煥發,臉上充滿了自信。
想要讓文武百官閉嘴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楊川好好發揮他的優勢。
想當初,在大康已經用了三年時間“練手”,他現在治理朝政的能力,也比以往更加嫻熟了一些。
高台之下,金鑾殿內。
縱觀文武百官,也都十分規矩地向他呈報國事,對於他的諄諄教導,也是洗耳恭聽,幾乎不曾有人站出來反駁。
眼看著楊川已經在大齊國內建立了良好的威信,田月瑩也滿意地從帷幕中走了出來。
“諸君,想想楊相剛來大齊之時,你們皆對他的能力以及人品有質疑,如今楊相治國已有數日,諸位覺得如何呢?”
台下,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皆略帶尷尬的神色。
不過,同樣作為大齊的子民,他們能在有生之年,遇到如此優秀的治國之才,也算是安心了。
彼時,楊川也站在高台之上,觀察著文武百官的動靜。
如今,他又加入了新的政治場地,雖然剛上來便被女帝封到了極致的地位,可比起曾經的大康,這裏的氛圍還是不錯的。
初來乍到,為了能穩住人心,他當初也是直接將專政的大司馬打入死牢。
自那之後,台下之人盡皆對他百般恭敬,不再有任何質疑之聲。
眼看著眾人不敢出來答話,護國公孫信則主動站了出來。
“陛下,您此生最大的優點,便是有識人之術。”
“您不在的這三年裏,大司馬曹定可謂把朝廷內搞得烏煙瘴氣,自楊相到,僅數日內,不管內政外事,皆被處理得十分妥善。”
“我大齊有幸遇此良才,也是國之幸事,萬民之幸事啊!”
眼看著孫信在殿下如此鼓吹楊川,曾經曹定的那些親信,仍略顯不滿之色。
也好在楊川此人不愛拉幫結派,不然就憑他們當初隨曹定做的惡事,足夠被楊相拉出去砍八百次頭了。
然而,台下曹定同黨的這些小動作,還是被有心人盡收眼底。
想當初,大齊國內一些忠良之才,為了遏製曹定發展同黨的勢頭,也曾商議過聯合起來剿滅他們。
隻可惜,曹定平日經常打賞部下,其同黨雖禍國殃民,但內部卻十分團結,即便有護國公孫信帶隊,也不曾撼動其半分。
如今,曹定已經被打入死牢,這些曾經的義士們,也打算趁機再向楊川參報,徹底將曹定同黨剿滅。
又看了曹定同黨一眼後,翰林院大學士郭安主動走出來,對楊川二人作揖道:“陛下,楊相,如今其餘政事雖已完善,但在這朝堂中,仍有一群心懷叵測之人。”
聽到此話,曹定同黨們頓時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奶奶的,楊川倒是不曾對他們怎樣,怎料這群舊臣,卻要把他們趕盡殺絕啊!
既然這群人不想給他們留活路,曹定同黨們相互看了一眼後,決定先下手為強。
“大學士,楊相剛剛參與政事,你就趁機在朝堂內挑撥離間,居心何在!”
“哼,爾等還敢站出來說話?想當初,曹定一手攬政,所做之事非但沒有對大齊有半點好處,反而讓國內經濟迅速倒退,百姓叫苦不迭。”
“今日,我就是要揭開你們邪惡的嘴臉,還大齊一個徹底的安寧!”
眼看著兩撥人就要在台下吵起來,楊川微眯雙眼,決定先把此事撂一撂。
他固然知道,曹定同黨作惡多端,被賢良所嗔恨。
但眼下國事剛剛穩定,朝中可用之才甚少,又豈能一下扳倒一大片人?
與田月瑩對視一眼後,見她是打算讓自己定奪此事之意,楊川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正準備嗬斥住兩撥人,殿外忽然一名官兵急匆匆闖了進來,口中咿呀地叫喊著。
三年的時間,楊太宰日夜操勞,雖不曾主動侵犯過他國邊境,但他執政之時,周邊六國亦不敢輕易來犯。
而燕國之前也仗著國內兵甲充足,騷擾過大康西北邊境,楊太宰隻出征不到一個月,便擊退了燕國的大軍。
至此,他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國民經濟方麵,大康也在他的治理下日益昌盛,百姓皆安居樂業。
可誰曾想,楊太宰才走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燕無垢竟將國家管理成這副模樣?
眼睜睜看著女帝從高台上退去,一心要興兵北伐,大司農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唉,如今大康農業遭遇重創,皇帝卻對此事不聞不問,若長久如此下去,大康遲早要退回到十年前的樣子啊!”
彼時,一直站在高台之上的薑子齊也開始懷疑起來,自己當初挑撥離間燕無垢與楊川二人,做得是否正確?
好似自那楊川走後,女帝便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
昔日有楊太宰坐鎮,雖說在國家之事方麵專政了一些。
但隻要是他去辦事,女帝便可放一百二十的心,完全不擔心會把事情搞砸。
可現在呢?
女帝因愛生恨,整個人已經完全不聽勸阻了。
若說再尋找兩個可以輔政之人,他手下倒是有好的人選。
隻是,薑子齊也並非沒有自知之明之人。
當初,以他的智慧尚且不及楊川萬分之一。
如今讓自己培養的人選幫助燕無垢處理政事,又豈能比得過遠在大齊的楊川?
現在,燕無垢已經去軍機處,準備北伐之事了,他也隻能哀歎一聲,揮袖走下高台。
“爾等皆散去吧,明天開始,早朝之事暫且推遲!”
“薑太師,您看這糧食之事?”
大殿下,大司農遲遲不肯退去,隻為等薑子齊下來,討要個治理糧食減產的良策。
“唉!”
怎料,薑子齊也隻是長歎一聲,揮了揮衣袖,示意大司農自己去想辦法。
...
數日後。
在楊川的一番精心治理下,大齊境內諸多事情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作為楊川的推薦人,大齊女帝田月瑩,今日在上朝後也是容光煥發,臉上充滿了自信。
想要讓文武百官閉嘴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楊川好好發揮他的優勢。
想當初,在大康已經用了三年時間“練手”,他現在治理朝政的能力,也比以往更加嫻熟了一些。
高台之下,金鑾殿內。
縱觀文武百官,也都十分規矩地向他呈報國事,對於他的諄諄教導,也是洗耳恭聽,幾乎不曾有人站出來反駁。
眼看著楊川已經在大齊國內建立了良好的威信,田月瑩也滿意地從帷幕中走了出來。
“諸君,想想楊相剛來大齊之時,你們皆對他的能力以及人品有質疑,如今楊相治國已有數日,諸位覺得如何呢?”
台下,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皆略帶尷尬的神色。
不過,同樣作為大齊的子民,他們能在有生之年,遇到如此優秀的治國之才,也算是安心了。
彼時,楊川也站在高台之上,觀察著文武百官的動靜。
如今,他又加入了新的政治場地,雖然剛上來便被女帝封到了極致的地位,可比起曾經的大康,這裏的氛圍還是不錯的。
初來乍到,為了能穩住人心,他當初也是直接將專政的大司馬打入死牢。
自那之後,台下之人盡皆對他百般恭敬,不再有任何質疑之聲。
眼看著眾人不敢出來答話,護國公孫信則主動站了出來。
“陛下,您此生最大的優點,便是有識人之術。”
“您不在的這三年裏,大司馬曹定可謂把朝廷內搞得烏煙瘴氣,自楊相到,僅數日內,不管內政外事,皆被處理得十分妥善。”
“我大齊有幸遇此良才,也是國之幸事,萬民之幸事啊!”
眼看著孫信在殿下如此鼓吹楊川,曾經曹定的那些親信,仍略顯不滿之色。
也好在楊川此人不愛拉幫結派,不然就憑他們當初隨曹定做的惡事,足夠被楊相拉出去砍八百次頭了。
然而,台下曹定同黨的這些小動作,還是被有心人盡收眼底。
想當初,大齊國內一些忠良之才,為了遏製曹定發展同黨的勢頭,也曾商議過聯合起來剿滅他們。
隻可惜,曹定平日經常打賞部下,其同黨雖禍國殃民,但內部卻十分團結,即便有護國公孫信帶隊,也不曾撼動其半分。
如今,曹定已經被打入死牢,這些曾經的義士們,也打算趁機再向楊川參報,徹底將曹定同黨剿滅。
又看了曹定同黨一眼後,翰林院大學士郭安主動走出來,對楊川二人作揖道:“陛下,楊相,如今其餘政事雖已完善,但在這朝堂中,仍有一群心懷叵測之人。”
聽到此話,曹定同黨們頓時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奶奶的,楊川倒是不曾對他們怎樣,怎料這群舊臣,卻要把他們趕盡殺絕啊!
既然這群人不想給他們留活路,曹定同黨們相互看了一眼後,決定先下手為強。
“大學士,楊相剛剛參與政事,你就趁機在朝堂內挑撥離間,居心何在!”
“哼,爾等還敢站出來說話?想當初,曹定一手攬政,所做之事非但沒有對大齊有半點好處,反而讓國內經濟迅速倒退,百姓叫苦不迭。”
“今日,我就是要揭開你們邪惡的嘴臉,還大齊一個徹底的安寧!”
眼看著兩撥人就要在台下吵起來,楊川微眯雙眼,決定先把此事撂一撂。
他固然知道,曹定同黨作惡多端,被賢良所嗔恨。
但眼下國事剛剛穩定,朝中可用之才甚少,又豈能一下扳倒一大片人?
與田月瑩對視一眼後,見她是打算讓自己定奪此事之意,楊川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正準備嗬斥住兩撥人,殿外忽然一名官兵急匆匆闖了進來,口中咿呀地叫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