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火藥若製出,戎狄人就隻剩載歌載舞了!
無雙毒士:女帝叫我活閻王! 作者:南國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鎮國公府。
許良身穿甲胄,麵前一截子拇指粗細,一寸來長的竹製“鞭炮”。
他手裏握著一根棍子,棍子尖端綁著火折子。
隔著老遠,他用火折子朝鞭炮點去
“嗤”的一聲,引線燒完,鞭炮“啪”的一聲裂開。
沒有達到預料中效果的許良有些失望。
“純度不夠。”
他雖有知識,卻受限於提純技術,糖、木炭、硝石等的提純遠遠達不到他的預計,是以爆破效果也遠達不到他的要求。
更遠處,旁觀的鎮國公許定山聽到炸響不由皺眉,“良兒,你到底是想做什麽的,費了這麽多天勁兒,就聽個響?”
“這玩意兒能有什麽用,值得你專門穿一身甲胄?”
許良用匕首剖開竹管,看裏麵火藥的燃燒程度跟顏色,思索自己是想辦法將原材料提純還是調整配比。
“一硝二硫三木炭”的說法誰都知道,可這配比卻是在純度能夠保證的前提下。
而且這種配比製作出來的火藥隻能被稱作“黑火藥”。
這玩意放在前世隻能用來製作煙花爆竹,或是《地雷戰》裏麵的土火藥,威力有限。
真正的火藥成分、配比要比這複雜得多。
尤其是以眼下市麵上售出這些材料或原材料的純度下,製作出來的火藥威力更無法保證。
更麻煩的是,這些東西的提純不是機器,純度無法保證的話,更無法實現量產。
不過這也不是太大問題,反正他有知識,也有技術,更知道方向跟結果,無非是多試幾次罷了。
眼見老爺子發問,他搖頭笑道:“爺爺別急,此物若最終製作出來,威力要比複合弓還強。”
許定山目光一亮,“比複合弓還強?”
“不錯!”許良點頭,“若是真正製作出來,孫兒這身甲胄就是累贅。
現在讓大乾、魏國、趙國頭疼的戎狄之人將不複為患,他們從此擅長的將不再是騎射劫掠,而是載歌載舞。”
許定山將信將疑。
讓戎人從此隻擅歌舞?
若果真有此物,不管是誰,真要能製作出來,無論是獻於帝王還是留作己用,還不早就成就千秋偉業了?
不過想到許良此前製作出的複合弓,他心底即便再懷疑也沒有明說,隻換了個說法,“聽你的口氣,若是此物製出來了,連左起的魏武卒都不在話下?”
許良點頭,“那是自然。”
冷兵器與熱武器的差距不是簡單的負重、甲胄能夠彌補得了的。
可許定山見到許良隨意地點頭後,更覺得他誇張了火藥的威力。
真有這種東西,還用什麽複合弓?
他隻當是許良心血來潮,想要製出些新奇玩意罷了。
畢竟連許良自己都沒說一定能製出來。
許良眼見老爺子不信,也不解釋,隨意問道:“爺爺,您不是練箭嗎,怎麽想起來到我這兒來了?”
許定山笑吟吟道:“好消息!”
“胡祿在東城用你教他的法子,虛虛實實,引左起襲城,大破魏軍,殺敵四五千!”
“胡祿請功的奏章已經到了宮裏,聽聞陛下龍顏大悅……”
許良不由皺眉,“才四五千人?”
許定山詫異,“怎麽,嫌少?”
許良點頭,“四五千,又沒動魏武卒的根本。”
許定山搖頭大笑,“良兒啊,你不清楚魏武卒真正的戰力,這不怪你。
須知魏武卒個個都是練過武的好手,訓練一個魏武卒的花銷至少需要十個以上普通悍卒。
戰場上全副甲胄的魏武卒能輕鬆斬殺十個左右我大乾的普通士卒!”
“所以說這四五千的魏武卒以戰力來算,至少相當於三四萬的普通兵力!”
“更要緊的是胡祿不損一兵一卒,隻折損了些箭矢……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勝!”
“春來也在來信中說,胡祿將你授計之事在奏章中言明,也為你單獨請功。”
許良搓了搓手。
這麽說陛下馬上又要獎勵他銀子了?
“不過,”許定山話鋒一轉,“春來在信中還說,劉懷忠下令要浦津、韓原兩城守將帶兵增援東城,似有蹊蹺。”
許良皺眉,“蹊蹺?”
片刻後他猛然反應過來,“浦津渡口?”
許定山深深看了許良一眼。
他沒想到許良這麽快就反應過來。
“左起善於用兵,也極為記仇。他在東城折了這麽多人馬,定然要在東城完成複仇。從這一點來說,劉懷忠如此調度是沒問題的。”
“如今東城隻守不攻,左起是不能如何的。”
“二城若去增援,被左起在半道埋伏……再或者是魏國有援兵,後果不堪設想!”
許定山皺眉不已,“劉懷忠此人用兵調度素有法度,單以此前他與魏兵相抗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許良沒有去管許定山的憂心忡忡,隻皺眉問道:“有馮源的消息嗎?”
馮源出使韓國應該早就到了。
照理說現在應該有消息傳回來。
許定山搖頭,“還沒。”
頓了頓,他又追了一句,“良兒,你怎麽看待此事?”
許良沉吟不語。
這個時代跟他從軍那會最大的不同在於信息的流通速度。
他當兵那會,無論是指揮官還是單兵,都能憑借通訊工具及時聯係到具體的作戰單位。
信息的時效性集中體現在“即時”上。
而現在,獲取消息最快的途徑有二:飛鴿傳書、八百裏加急。
如此時他得到的消息,至少都是三五日之前的事了!
真有什麽變故,即便沒有出結果,也已經在進行中了。
等到他給出對策,再傳到一線將領手中,事情隻怕早已塵埃落定!
這也是此前他為何想要隨軍出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變故,應對不及時。
正在他想著此事會有什麽蹊蹺時,下人急急奔來,“國公爺、大公子,宮裏來人了!”
“陛下有旨,要大公子即刻進宮!”
爺孫倆齊齊一愣,“嗯?”
許定山急忙問道,“不是封賞的旨意?”
下人茫然愣了一下,“封賞?”
許定山眉頭一皺,轉向許良。
許良短暫沉吟後丟了手中匕首,邊走邊脫身上甲胄,“我去宮中看看!”
許良身穿甲胄,麵前一截子拇指粗細,一寸來長的竹製“鞭炮”。
他手裏握著一根棍子,棍子尖端綁著火折子。
隔著老遠,他用火折子朝鞭炮點去
“嗤”的一聲,引線燒完,鞭炮“啪”的一聲裂開。
沒有達到預料中效果的許良有些失望。
“純度不夠。”
他雖有知識,卻受限於提純技術,糖、木炭、硝石等的提純遠遠達不到他的預計,是以爆破效果也遠達不到他的要求。
更遠處,旁觀的鎮國公許定山聽到炸響不由皺眉,“良兒,你到底是想做什麽的,費了這麽多天勁兒,就聽個響?”
“這玩意兒能有什麽用,值得你專門穿一身甲胄?”
許良用匕首剖開竹管,看裏麵火藥的燃燒程度跟顏色,思索自己是想辦法將原材料提純還是調整配比。
“一硝二硫三木炭”的說法誰都知道,可這配比卻是在純度能夠保證的前提下。
而且這種配比製作出來的火藥隻能被稱作“黑火藥”。
這玩意放在前世隻能用來製作煙花爆竹,或是《地雷戰》裏麵的土火藥,威力有限。
真正的火藥成分、配比要比這複雜得多。
尤其是以眼下市麵上售出這些材料或原材料的純度下,製作出來的火藥威力更無法保證。
更麻煩的是,這些東西的提純不是機器,純度無法保證的話,更無法實現量產。
不過這也不是太大問題,反正他有知識,也有技術,更知道方向跟結果,無非是多試幾次罷了。
眼見老爺子發問,他搖頭笑道:“爺爺別急,此物若最終製作出來,威力要比複合弓還強。”
許定山目光一亮,“比複合弓還強?”
“不錯!”許良點頭,“若是真正製作出來,孫兒這身甲胄就是累贅。
現在讓大乾、魏國、趙國頭疼的戎狄之人將不複為患,他們從此擅長的將不再是騎射劫掠,而是載歌載舞。”
許定山將信將疑。
讓戎人從此隻擅歌舞?
若果真有此物,不管是誰,真要能製作出來,無論是獻於帝王還是留作己用,還不早就成就千秋偉業了?
不過想到許良此前製作出的複合弓,他心底即便再懷疑也沒有明說,隻換了個說法,“聽你的口氣,若是此物製出來了,連左起的魏武卒都不在話下?”
許良點頭,“那是自然。”
冷兵器與熱武器的差距不是簡單的負重、甲胄能夠彌補得了的。
可許定山見到許良隨意地點頭後,更覺得他誇張了火藥的威力。
真有這種東西,還用什麽複合弓?
他隻當是許良心血來潮,想要製出些新奇玩意罷了。
畢竟連許良自己都沒說一定能製出來。
許良眼見老爺子不信,也不解釋,隨意問道:“爺爺,您不是練箭嗎,怎麽想起來到我這兒來了?”
許定山笑吟吟道:“好消息!”
“胡祿在東城用你教他的法子,虛虛實實,引左起襲城,大破魏軍,殺敵四五千!”
“胡祿請功的奏章已經到了宮裏,聽聞陛下龍顏大悅……”
許良不由皺眉,“才四五千人?”
許定山詫異,“怎麽,嫌少?”
許良點頭,“四五千,又沒動魏武卒的根本。”
許定山搖頭大笑,“良兒啊,你不清楚魏武卒真正的戰力,這不怪你。
須知魏武卒個個都是練過武的好手,訓練一個魏武卒的花銷至少需要十個以上普通悍卒。
戰場上全副甲胄的魏武卒能輕鬆斬殺十個左右我大乾的普通士卒!”
“所以說這四五千的魏武卒以戰力來算,至少相當於三四萬的普通兵力!”
“更要緊的是胡祿不損一兵一卒,隻折損了些箭矢……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勝!”
“春來也在來信中說,胡祿將你授計之事在奏章中言明,也為你單獨請功。”
許良搓了搓手。
這麽說陛下馬上又要獎勵他銀子了?
“不過,”許定山話鋒一轉,“春來在信中還說,劉懷忠下令要浦津、韓原兩城守將帶兵增援東城,似有蹊蹺。”
許良皺眉,“蹊蹺?”
片刻後他猛然反應過來,“浦津渡口?”
許定山深深看了許良一眼。
他沒想到許良這麽快就反應過來。
“左起善於用兵,也極為記仇。他在東城折了這麽多人馬,定然要在東城完成複仇。從這一點來說,劉懷忠如此調度是沒問題的。”
“如今東城隻守不攻,左起是不能如何的。”
“二城若去增援,被左起在半道埋伏……再或者是魏國有援兵,後果不堪設想!”
許定山皺眉不已,“劉懷忠此人用兵調度素有法度,單以此前他與魏兵相抗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許良沒有去管許定山的憂心忡忡,隻皺眉問道:“有馮源的消息嗎?”
馮源出使韓國應該早就到了。
照理說現在應該有消息傳回來。
許定山搖頭,“還沒。”
頓了頓,他又追了一句,“良兒,你怎麽看待此事?”
許良沉吟不語。
這個時代跟他從軍那會最大的不同在於信息的流通速度。
他當兵那會,無論是指揮官還是單兵,都能憑借通訊工具及時聯係到具體的作戰單位。
信息的時效性集中體現在“即時”上。
而現在,獲取消息最快的途徑有二:飛鴿傳書、八百裏加急。
如此時他得到的消息,至少都是三五日之前的事了!
真有什麽變故,即便沒有出結果,也已經在進行中了。
等到他給出對策,再傳到一線將領手中,事情隻怕早已塵埃落定!
這也是此前他為何想要隨軍出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變故,應對不及時。
正在他想著此事會有什麽蹊蹺時,下人急急奔來,“國公爺、大公子,宮裏來人了!”
“陛下有旨,要大公子即刻進宮!”
爺孫倆齊齊一愣,“嗯?”
許定山急忙問道,“不是封賞的旨意?”
下人茫然愣了一下,“封賞?”
許定山眉頭一皺,轉向許良。
許良短暫沉吟後丟了手中匕首,邊走邊脫身上甲胄,“我去宮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