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想想還是算了吧
大明:瞎眼帝師,打造不朽盛世 作者:勝者即是正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年頭,講究一個名節的。
不然的話,那地方上,為什麽總是要突出貞潔烈女,請朝堂賜予貞節牌坊呢。
這個青樓,遲早是要收拾收拾的,打擊人販子。
韓辰想了兩天,還真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釀酒去賣。
這酒應該是很好賣的,皇城聚集了大量的權貴,他們也是少不了人情往來的,因此開個酒鋪,肯定是有的賺的。
不過,這釀酒的工藝,韓辰可不會啊!他想來想去,又覺得不行,別的不說,這成本也是太大了,他可沒有那個本錢去投資的。
畢竟,能夠動用的銀兩,是少數的,隻能做小本生意。
做買賣,也挺麻煩的。
韓辰又想了幾天,覺得還是算了吧!他要那麽多錢做什麽呢?
身為一個大臣,做買賣,本身就是不符合韓辰的價值觀,那叫做與民爭利,如果形成了風氣,那還了得,那豈不是所有的臣子,都去做買賣了嗎?這可不行。
臣子是有權利的,這他人做買賣,根本沒法與之競爭的,根本就是完全不對等,也不公平,這也是一個事實。
半月後,由於安南已經收拾了,朱棣的目標,就轉向了韃靼,他要采取逐步削弱的方式,年年進行打擊。
朱棣並沒有親征韃靼,派了十萬大軍出征,不過就是號稱十萬,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那麽多人。
那是加上了民夫。
又要打仗了。朝堂一些大臣們那是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行,不能年年打仗,要休養生息,這其實也根本就沒有錯的就是了。
確實不能年年打仗,不過考慮到威脅的話,出征是必要的。
畢竟,這不算是大規模戰爭,而是小規模戰役,耗費人力物力,倒是也並不太多。
這次出征的將領叫做丘福,韓辰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還派人去打聽了一下。
發現此人居然都六十多歲了,這不是胡鬧的嗎?年紀可是太大了啊!
也真是匪夷所思,雖說打仗的主帥,並不一定要靠勇猛,親自進行作戰,但是,這年紀大,精力難免不足。
丘福曾經隻是燕王府的一名士卒,由於積年勞苦,授予了千戶一職,在靖難之役中,表現還算出色,現在是當了榮祿大夫,還被封了國公了。
而今,被朱棣親自任命,為征虜大將軍,可是這家夥吧!根本就沒有當過主帥,這能不能行,還不知道。
韓辰也不了解,征韃靼的事情,並沒有刻意研究過,不知道結局。
“這次還有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起出征。”
朱高熾來跟韓辰匯報,倒是也有年富力強的。
“我覺得不太妥當,這個丘福畢竟歲數大了,心態恐怕不是求穩的那種,老將軍,一般不能輕易用,主要就是他們來日無多,迫切的需要戰績,來青史留名。”
韓辰搖了搖頭。
“父皇親自任命,自然有道理,韃靼也並不強,想來本次出征,應該是沒有什麽意外的。”
朱高熾倒是非常看好。
韓辰無所謂,輸贏也不重要,打贏了,本次也滅不了韃靼,打輸了,肯定也不會傷筋動骨的。
因此,隨便怎麽打了,他隻是本能覺得,這個丘福不行。
果不其然啊!這沒過多久,敗報就到了。
本來,大軍還沒有啟程,丘福率領上千人,先過去了,屬於急不可耐的那種,這倒是也有一些道理,先實地考察,打探情報。
可是吧!這麽點人,也沒有隱匿行蹤,就被敵人給發現了,而後全軍覆沒。
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是一起戰死了,這可倒好,屬於被一鍋端了。
消息傳了回來,朱棣那是勃然大怒,那是痛罵丘福,是個飯桶,無能,當即決定,由他親自率領大軍進行出征。
他倒是還懷念起張玉來了,有張玉在的話,他完全放心,何至於每次打仗他親自出馬啊!
韓辰得到消息之後,倒是也吃驚,居然這麽快就沒了,還有這麽多的侯爺,也跟著沒了,損失可是不小啊!
既然能夠被封侯,顯然是有才幹的。
“這是好事,這些人,都是支持漢王的,他們沒了,可以削弱漢王一方的勢力。”
京兆府尹程進來了,他倒是非常高興。
韓辰都有些無語,這軍中的將領,大多數支持漢王,難道說,要這些人死光嗎?那誰來打仗的啊!
不過損失了千把人而已,倒是也根本不算什麽的。
“這種話,你自己心裏想想就是了,犯不著直接說出來的,小心被有心之人給聽了去。”
韓辰提醒。
“下官曉得,不過大人應該出來阻止這次戰爭,陛下要親征了,漢王肯定會跟隨,又給了他立軍功的機會,他的聲望豈不是更加大了嗎?”
程進有些憂慮,他那是屬於太子黨的。
偏偏太子又不會打仗,在軍中勢弱。
“不是這麽個說法,他能打,是好事,不是能打,就能當太子了,隻要太子沒有過錯,位置那就是穩固的,那個漢王,打仗是勇猛,可是想奪儲君之位,他可沒有那個腦子的。”
韓辰冷笑。
基本上就是文臣支持太子,武將支持漢王。
這自古以來的話,武將那都是好收拾的,多少名將,最後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小人的手裏。
隻要把武將調離軍隊,那就成了沒有牙的老虎,是很好收拾掉的。
這很明顯的事情的,因此,犯不著憂慮。
不打仗,那些武將也不在軍中,是要上朝的。
朱棣憤怒了,他打算一勞永逸的征服韃靼。
決心率領五十萬大軍出征。
這全國的步軍加起來,也不過六十多萬而已,哪裏可能出征這麽多的,因此,隻是號稱而已。
實際上有十幾萬,幾乎包括了所有的騎兵。
這就等於是大陣仗了。
韓辰並不讚同,話說應該慢慢來才對,那麽急做什麽呢?年年打一下就是了。
當然了,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問題,倒不是不行,不過需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大了。
當打仗不要錢的啊!
韃靼那個位置,都在興安嶺外了,這是屬於長距離進軍,這一來一回,也得不少時日。
朱棣一走,自然就是朱高熾監國了。平日裏上朝就不必了,到大臣們有要緊事,需要跟朱高熾稟報。
這個朱高熾短命,可能跟總是監國有原因,太勞累了。
不然的話,那地方上,為什麽總是要突出貞潔烈女,請朝堂賜予貞節牌坊呢。
這個青樓,遲早是要收拾收拾的,打擊人販子。
韓辰想了兩天,還真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釀酒去賣。
這酒應該是很好賣的,皇城聚集了大量的權貴,他們也是少不了人情往來的,因此開個酒鋪,肯定是有的賺的。
不過,這釀酒的工藝,韓辰可不會啊!他想來想去,又覺得不行,別的不說,這成本也是太大了,他可沒有那個本錢去投資的。
畢竟,能夠動用的銀兩,是少數的,隻能做小本生意。
做買賣,也挺麻煩的。
韓辰又想了幾天,覺得還是算了吧!他要那麽多錢做什麽呢?
身為一個大臣,做買賣,本身就是不符合韓辰的價值觀,那叫做與民爭利,如果形成了風氣,那還了得,那豈不是所有的臣子,都去做買賣了嗎?這可不行。
臣子是有權利的,這他人做買賣,根本沒法與之競爭的,根本就是完全不對等,也不公平,這也是一個事實。
半月後,由於安南已經收拾了,朱棣的目標,就轉向了韃靼,他要采取逐步削弱的方式,年年進行打擊。
朱棣並沒有親征韃靼,派了十萬大軍出征,不過就是號稱十萬,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那麽多人。
那是加上了民夫。
又要打仗了。朝堂一些大臣們那是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行,不能年年打仗,要休養生息,這其實也根本就沒有錯的就是了。
確實不能年年打仗,不過考慮到威脅的話,出征是必要的。
畢竟,這不算是大規模戰爭,而是小規模戰役,耗費人力物力,倒是也並不太多。
這次出征的將領叫做丘福,韓辰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還派人去打聽了一下。
發現此人居然都六十多歲了,這不是胡鬧的嗎?年紀可是太大了啊!
也真是匪夷所思,雖說打仗的主帥,並不一定要靠勇猛,親自進行作戰,但是,這年紀大,精力難免不足。
丘福曾經隻是燕王府的一名士卒,由於積年勞苦,授予了千戶一職,在靖難之役中,表現還算出色,現在是當了榮祿大夫,還被封了國公了。
而今,被朱棣親自任命,為征虜大將軍,可是這家夥吧!根本就沒有當過主帥,這能不能行,還不知道。
韓辰也不了解,征韃靼的事情,並沒有刻意研究過,不知道結局。
“這次還有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一起出征。”
朱高熾來跟韓辰匯報,倒是也有年富力強的。
“我覺得不太妥當,這個丘福畢竟歲數大了,心態恐怕不是求穩的那種,老將軍,一般不能輕易用,主要就是他們來日無多,迫切的需要戰績,來青史留名。”
韓辰搖了搖頭。
“父皇親自任命,自然有道理,韃靼也並不強,想來本次出征,應該是沒有什麽意外的。”
朱高熾倒是非常看好。
韓辰無所謂,輸贏也不重要,打贏了,本次也滅不了韃靼,打輸了,肯定也不會傷筋動骨的。
因此,隨便怎麽打了,他隻是本能覺得,這個丘福不行。
果不其然啊!這沒過多久,敗報就到了。
本來,大軍還沒有啟程,丘福率領上千人,先過去了,屬於急不可耐的那種,這倒是也有一些道理,先實地考察,打探情報。
可是吧!這麽點人,也沒有隱匿行蹤,就被敵人給發現了,而後全軍覆沒。
與武成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是一起戰死了,這可倒好,屬於被一鍋端了。
消息傳了回來,朱棣那是勃然大怒,那是痛罵丘福,是個飯桶,無能,當即決定,由他親自率領大軍進行出征。
他倒是還懷念起張玉來了,有張玉在的話,他完全放心,何至於每次打仗他親自出馬啊!
韓辰得到消息之後,倒是也吃驚,居然這麽快就沒了,還有這麽多的侯爺,也跟著沒了,損失可是不小啊!
既然能夠被封侯,顯然是有才幹的。
“這是好事,這些人,都是支持漢王的,他們沒了,可以削弱漢王一方的勢力。”
京兆府尹程進來了,他倒是非常高興。
韓辰都有些無語,這軍中的將領,大多數支持漢王,難道說,要這些人死光嗎?那誰來打仗的啊!
不過損失了千把人而已,倒是也根本不算什麽的。
“這種話,你自己心裏想想就是了,犯不著直接說出來的,小心被有心之人給聽了去。”
韓辰提醒。
“下官曉得,不過大人應該出來阻止這次戰爭,陛下要親征了,漢王肯定會跟隨,又給了他立軍功的機會,他的聲望豈不是更加大了嗎?”
程進有些憂慮,他那是屬於太子黨的。
偏偏太子又不會打仗,在軍中勢弱。
“不是這麽個說法,他能打,是好事,不是能打,就能當太子了,隻要太子沒有過錯,位置那就是穩固的,那個漢王,打仗是勇猛,可是想奪儲君之位,他可沒有那個腦子的。”
韓辰冷笑。
基本上就是文臣支持太子,武將支持漢王。
這自古以來的話,武將那都是好收拾的,多少名將,最後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小人的手裏。
隻要把武將調離軍隊,那就成了沒有牙的老虎,是很好收拾掉的。
這很明顯的事情的,因此,犯不著憂慮。
不打仗,那些武將也不在軍中,是要上朝的。
朱棣憤怒了,他打算一勞永逸的征服韃靼。
決心率領五十萬大軍出征。
這全國的步軍加起來,也不過六十多萬而已,哪裏可能出征這麽多的,因此,隻是號稱而已。
實際上有十幾萬,幾乎包括了所有的騎兵。
這就等於是大陣仗了。
韓辰並不讚同,話說應該慢慢來才對,那麽急做什麽呢?年年打一下就是了。
當然了,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問題,倒不是不行,不過需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大了。
當打仗不要錢的啊!
韃靼那個位置,都在興安嶺外了,這是屬於長距離進軍,這一來一回,也得不少時日。
朱棣一走,自然就是朱高熾監國了。平日裏上朝就不必了,到大臣們有要緊事,需要跟朱高熾稟報。
這個朱高熾短命,可能跟總是監國有原因,太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