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天下百姓,就不能自己做主嗎
穿越三國?不慌,我先拐走關二爺 作者:肝動不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一時語塞,支支吾吾道:“這、這怎麽能混為一談呢?黃巾一黨,畢竟是反賊啊!”
“就是!”
張飛跟著附和:“反叛朝廷者,便是不用我們殺,也有各路諸侯殺!鎮壓叛亂,有何不可?”
“小子,你既是黃巾賊黨之一,我便生擒了你,來日封官授爵,也能多一份功勞!”
說話間,他就要擼起袖子跟劉臻幹。
關羽立馬站了起來:“翼德兄弟!不可動手!”
“劉臻小兄弟雖為黃巾,卻是良善之人!”
“我今日去太守府送綠豆時,親耳聽聞,他帶了太守府七名士兵,掃平了石門山中一夥叫十王寨的山賊,還搭救出了幾十個被強擄去的百姓!”
“不管他是不是黃巾之人,都稱得上英雄二字,如何冠得反賊之名?”
張飛驚訝不已:“哦?竟有此事?那涿郡十王寨我素有耳聞,他們躲在山中無惡不作,常下山劫掠,鮮少留下活口。”
“俺早就想帶人弄死這些惡人,隻是不知其蹤跡。”
他訕訕地看了劉臻一眼,叉腰坐下,傲嬌地說:“掃蕩山賊,確是為民除害的大好事。”
“可俺就不明白了,為何十王寨的山賊殺得,黃巾賊黨就殺不得了?反叛朝廷,本就有罪!”
劉臻冷笑,反問一句:“那他們因何而反?還不是因為朝廷腐朽,欺壓窮人?”
“真說反賊,曆代王朝更替將舊天子從龍椅上驅趕下來的人,豈不都是反賊?”
他直接起身,揚聲高喊:“就拿這大漢來說,乃是脫胎於秦!”
“如此算來,高祖劉邦是賊!武帝劉秀亦是賊也!”
張飛眼睛一瞪,連忙站起身來,探頭看了看外麵,又返回來把門窗關好。
“你這小子,當真敢說,就不怕隔牆有耳?”
劉臻沒理他——隔牆有耳這種事情,在劉臻這兒就不存在。
以他過人的聽力,三百米內的呼吸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哪裏藏得下人?
劉備和關羽二人,則被劉臻的話給震驚到了。
二人麵色各異,卻都沒有反駁。
想來也都是明白人,知道劉臻所言,並無謬處。
劉臻看了眼劉備,幽幽問道:“玄德兄,你方才說黃巾平定之日,便是群雄並起之時,域中不知竟為誰人之天下,這般言語,想必也是存了心思,要博上一回富貴,甚至建立新朝,將這腐朽的大漢取而代之吧?”
這話本不能明言。
可劉臻既然已經說了出來,劉備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唉……”
劉備重重歎息一聲,言道:“劉小兄弟,我雖為皇親,卻家道中落,如今過的日子,與普通百姓一般無二,否則何須織席販履為生?”
“我如何不知百姓困苦!又如何看不清朝廷腐朽?”
“今上賣官鬻爵,官員貪贓枉法,以致百姓生活困苦!”
“可這大漢,畢竟是我祖宗基業,未到亡時,備又安能欺宗滅祖?”
“我確是想借著這次黃巾之亂,在朝廷中搏一個官位,而後徐徐圖之。”
“若能平步青雲,身居高位,便可下手整頓吏治,嚴肅法紀!救大漢於傾頹,救黎民於水火!”
劉備愁苦之中,帶著一絲憤然:“若果真無救,再言什麽建立新朝。”
“不論哪種情況,我必不能叫百姓活得像如今這般困苦了。”
他站起身來,麵色凝重,指天發誓:“我劉備,願意在此立誓!”
“不論將來身居何位,必會以百姓為先,與百姓秋毫無犯,如違此誓,叫天人共戮!”
這時候的人,還隱約相信君權神授,對天地有很深的敬畏之心,輕易不會發下後果這麽嚴重的誓言。
張飛一見,立刻抱拳,感慨道:“玄德兄,真仁義也!”
關羽也相當動容,對劉備怎麽看怎麽順眼。
可劉臻卻又笑了:“嗬,我相信玄德兄是真的仁義,可也不過是小仁小義罷了……”
三人不由得再次看向劉臻。
關羽問:“劉小兄弟此話怎講?”
劉備問:“那要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大仁大義?”
張飛道:“玄德兄這般仁義之輩,已是天下少有,你怎地還看不上?好,俺倒要聽聽,你又能說出個什麽道理來!”
劉臻兀自將麵前酒杯倒滿,仰頭幹了,抹了把嘴道:“玄德兄未來不論為官或是為帝,隻要能記著今日誓言,或真能成就仁君,保得百姓生活平安喜樂。”
“隻是,百姓之苦的根源,並非皇帝好壞,而是帝製本身!帝製不除,百姓根本不得長治久安!”
轟隆!
外頭又響起一道響雷!
雷光透過紙窗,刹那間令劉臻的麵孔在這昏暗的房間裏明亮無比。
他站起身,言語激動起來:“昔日秦朝橫掃六合,威震八荒,始皇帝嬴政一統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可後來呢?秦二世而亡,毀於胡亥之手!”
“高祖劉邦領義軍攻破武關,逼死了那暴虐的胡亥,又與霸王相爭,最終建立大漢。”
“漢朝立國之始,減賦稅,整吏治,百姓也好過了些許年月。”
“可後來呢?漢元帝劉奭,耽於聲色,體弱多病,朝政扔給宦官!”
“漢成帝劉驁也是聲色犬馬,荒淫奢靡,將國財揮霍於男寵歌妓之身,導致國家財政枯竭!”
“哀帝劉欣,平帝劉衎,孺子劉嬰,或昏庸,或無能,在位期間朝廷日漸腐敗,百姓又陷於水火之中,後終被王莽篡位!”
“後武帝劉秀,宛城起兵反莽,終於光複大漢,他在位期間倒是安定民生,打擊豪強,又叫百姓過上了些許好日子。”
“可他的後代呢?不說桓帝劉誌有多昏聵,單看今上劉宏,朝廷腐敗非但不治理,還牽著頭賣官,導致朝廷官員都是些雞鳴狗盜之徒,欺世盜名之輩!”
“若非如此,又怎會有黃巾舉旗造反?”
劉臻一一列舉實證,令劉關張三人心頭震顫!
最後,更是猛然看向劉備:“玄德兄,你又怎敢保證,你這一支劉氏後人,能代代出明君,世世出偉帝?”
“天下百姓能不能安穩度日,難道是賭來的?就賭你劉家後人,是不是昏君?”
“你口口聲聲要下安黎民,可這天下,本就是黎民之天下,為何黎民要居於下位?”
“黎民之安,又何須什麽帝王恩賜?天下百姓的未來,就不能自己做主了嗎?”
劉臻之問,振聾發聵。
更是給在場三人的思想,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就是!”
張飛跟著附和:“反叛朝廷者,便是不用我們殺,也有各路諸侯殺!鎮壓叛亂,有何不可?”
“小子,你既是黃巾賊黨之一,我便生擒了你,來日封官授爵,也能多一份功勞!”
說話間,他就要擼起袖子跟劉臻幹。
關羽立馬站了起來:“翼德兄弟!不可動手!”
“劉臻小兄弟雖為黃巾,卻是良善之人!”
“我今日去太守府送綠豆時,親耳聽聞,他帶了太守府七名士兵,掃平了石門山中一夥叫十王寨的山賊,還搭救出了幾十個被強擄去的百姓!”
“不管他是不是黃巾之人,都稱得上英雄二字,如何冠得反賊之名?”
張飛驚訝不已:“哦?竟有此事?那涿郡十王寨我素有耳聞,他們躲在山中無惡不作,常下山劫掠,鮮少留下活口。”
“俺早就想帶人弄死這些惡人,隻是不知其蹤跡。”
他訕訕地看了劉臻一眼,叉腰坐下,傲嬌地說:“掃蕩山賊,確是為民除害的大好事。”
“可俺就不明白了,為何十王寨的山賊殺得,黃巾賊黨就殺不得了?反叛朝廷,本就有罪!”
劉臻冷笑,反問一句:“那他們因何而反?還不是因為朝廷腐朽,欺壓窮人?”
“真說反賊,曆代王朝更替將舊天子從龍椅上驅趕下來的人,豈不都是反賊?”
他直接起身,揚聲高喊:“就拿這大漢來說,乃是脫胎於秦!”
“如此算來,高祖劉邦是賊!武帝劉秀亦是賊也!”
張飛眼睛一瞪,連忙站起身來,探頭看了看外麵,又返回來把門窗關好。
“你這小子,當真敢說,就不怕隔牆有耳?”
劉臻沒理他——隔牆有耳這種事情,在劉臻這兒就不存在。
以他過人的聽力,三百米內的呼吸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哪裏藏得下人?
劉備和關羽二人,則被劉臻的話給震驚到了。
二人麵色各異,卻都沒有反駁。
想來也都是明白人,知道劉臻所言,並無謬處。
劉臻看了眼劉備,幽幽問道:“玄德兄,你方才說黃巾平定之日,便是群雄並起之時,域中不知竟為誰人之天下,這般言語,想必也是存了心思,要博上一回富貴,甚至建立新朝,將這腐朽的大漢取而代之吧?”
這話本不能明言。
可劉臻既然已經說了出來,劉備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唉……”
劉備重重歎息一聲,言道:“劉小兄弟,我雖為皇親,卻家道中落,如今過的日子,與普通百姓一般無二,否則何須織席販履為生?”
“我如何不知百姓困苦!又如何看不清朝廷腐朽?”
“今上賣官鬻爵,官員貪贓枉法,以致百姓生活困苦!”
“可這大漢,畢竟是我祖宗基業,未到亡時,備又安能欺宗滅祖?”
“我確是想借著這次黃巾之亂,在朝廷中搏一個官位,而後徐徐圖之。”
“若能平步青雲,身居高位,便可下手整頓吏治,嚴肅法紀!救大漢於傾頹,救黎民於水火!”
劉備愁苦之中,帶著一絲憤然:“若果真無救,再言什麽建立新朝。”
“不論哪種情況,我必不能叫百姓活得像如今這般困苦了。”
他站起身來,麵色凝重,指天發誓:“我劉備,願意在此立誓!”
“不論將來身居何位,必會以百姓為先,與百姓秋毫無犯,如違此誓,叫天人共戮!”
這時候的人,還隱約相信君權神授,對天地有很深的敬畏之心,輕易不會發下後果這麽嚴重的誓言。
張飛一見,立刻抱拳,感慨道:“玄德兄,真仁義也!”
關羽也相當動容,對劉備怎麽看怎麽順眼。
可劉臻卻又笑了:“嗬,我相信玄德兄是真的仁義,可也不過是小仁小義罷了……”
三人不由得再次看向劉臻。
關羽問:“劉小兄弟此話怎講?”
劉備問:“那要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大仁大義?”
張飛道:“玄德兄這般仁義之輩,已是天下少有,你怎地還看不上?好,俺倒要聽聽,你又能說出個什麽道理來!”
劉臻兀自將麵前酒杯倒滿,仰頭幹了,抹了把嘴道:“玄德兄未來不論為官或是為帝,隻要能記著今日誓言,或真能成就仁君,保得百姓生活平安喜樂。”
“隻是,百姓之苦的根源,並非皇帝好壞,而是帝製本身!帝製不除,百姓根本不得長治久安!”
轟隆!
外頭又響起一道響雷!
雷光透過紙窗,刹那間令劉臻的麵孔在這昏暗的房間裏明亮無比。
他站起身,言語激動起來:“昔日秦朝橫掃六合,威震八荒,始皇帝嬴政一統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可後來呢?秦二世而亡,毀於胡亥之手!”
“高祖劉邦領義軍攻破武關,逼死了那暴虐的胡亥,又與霸王相爭,最終建立大漢。”
“漢朝立國之始,減賦稅,整吏治,百姓也好過了些許年月。”
“可後來呢?漢元帝劉奭,耽於聲色,體弱多病,朝政扔給宦官!”
“漢成帝劉驁也是聲色犬馬,荒淫奢靡,將國財揮霍於男寵歌妓之身,導致國家財政枯竭!”
“哀帝劉欣,平帝劉衎,孺子劉嬰,或昏庸,或無能,在位期間朝廷日漸腐敗,百姓又陷於水火之中,後終被王莽篡位!”
“後武帝劉秀,宛城起兵反莽,終於光複大漢,他在位期間倒是安定民生,打擊豪強,又叫百姓過上了些許好日子。”
“可他的後代呢?不說桓帝劉誌有多昏聵,單看今上劉宏,朝廷腐敗非但不治理,還牽著頭賣官,導致朝廷官員都是些雞鳴狗盜之徒,欺世盜名之輩!”
“若非如此,又怎會有黃巾舉旗造反?”
劉臻一一列舉實證,令劉關張三人心頭震顫!
最後,更是猛然看向劉備:“玄德兄,你又怎敢保證,你這一支劉氏後人,能代代出明君,世世出偉帝?”
“天下百姓能不能安穩度日,難道是賭來的?就賭你劉家後人,是不是昏君?”
“你口口聲聲要下安黎民,可這天下,本就是黎民之天下,為何黎民要居於下位?”
“黎民之安,又何須什麽帝王恩賜?天下百姓的未來,就不能自己做主了嗎?”
劉臻之問,振聾發聵。
更是給在場三人的思想,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