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元年,大明的江山在曆經了前朝的風雨變幻後,迎來了新的曙光。京城之中,大街小巷彌漫著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氛圍。百姓們在街頭巷尾交頭接耳,談論著新君即位可能帶來的變化,那話語裏滿是對安穩日子的渴望。達官顯貴們則或心懷期許,或暗自揣度,各自盤算著在這新朝局中如何立足,朝堂之上更是籠罩著一層凝重又充滿希望的氣息。


    據《明史·孝宗本紀》記載:“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佑樘,憲宗第三子也。即位之初,銳意圖治,厘正諸弊,詔天下舉異才,罷黜諸佞幸之臣,汰冗官,停齋醮,慎刑獄,廣開言路,一時朝政清明,中外翕然稱治。”寥寥數語,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大明前行的道路,也讓天下人看到了這位新君想要一掃前朝積弊、開創盛世的決心,由此,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政故事,在這曆史的舞台上緩緩拉開了帷幕。


    在京城,有一位名叫蘇景明的年輕禦史,年方三十出頭,生得麵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襲青袍穿在身,透著一股文人的儒雅與剛正之氣。他自幼飽讀詩書,心懷報國之誌,憑借著自己的才學與清正的品性,踏入了這禦史的行列。蘇景明一直期盼著能有機會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貢獻力量,如今孝宗即位,初施新政,他感覺自己施展抱負的時刻終於來臨了,心中滿是激動與幹勁。


    新君即位不久,便下詔令天下舉異才,蘇景明聽聞後,心中暗自欣喜。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若能選拔出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入朝為官,那新政的推行必能事半功倍。這日,他在禦史台與幾位同僚商議此事。


    一位年長的禦史撫著胡須,緩緩說道:“此次舉異才,乃是陛下的英明之舉啊,隻是這天下之大,如何才能確保選出的皆是可用之才,而非那徒有虛名之輩呢?”蘇景明沉思片刻,說道:“前輩,依晚輩之見,可令各地官員嚴格考察舉薦之人的學識、品行,再由朝廷統一進行策試,擇優錄用,如此一來,或可篩選出真正的賢才。”眾人聽了,皆點頭稱是,覺得此計頗為妥當。


    然而,詔令雖下,推行起來卻並非一帆風順。有些地方官員為了私利,舉薦自己的親信或是那些善於阿諛奉承之人,全然不顧其是否真有才能。蘇景明在巡查各地舉薦情況時,便發現了諸多問題。


    有一回,他來到了一處州縣,那當地的知州舉薦了一位名叫王福的人,稱其才華橫溢,精通經史。蘇景明便親自去考察此人,隻見那王福雖能說會道,可一細問學問,卻支支吾吾,漏洞百出。蘇景明心中惱怒,質問那知州道:“大人,你這般舉薦之人,如何稱得上是異才?莫不是收了好處,故意為之?”那知州嚇得臉色蒼白,趕忙跪地求饒,說道:“蘇大人,下官一時糊塗,受了那王福的蒙蔽,還望大人恕罪啊。”蘇景明冷哼一聲,說道:“你身為地方官員,肩負著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任,卻如此敷衍了事,實在是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此次便記下你這過錯,若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罷黜諸佞幸之臣亦是新政中的重要一環。前朝留下的一些佞幸之輩,平日裏仗著皇帝的寵信,在朝堂上胡作非為,結黨營私,弄得朝堂烏煙瘴氣。孝宗決意要將這些人清除出去,還朝堂一片清明。


    蘇景明早就對這些佞幸之臣深惡痛絕,聽聞要罷黜他們,自是積極參與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貴的宦官,在前朝時頗得寵信,經常利用權勢插手朝廷事務,收受賄賂。蘇景明收集了諸多他的罪證,便向朝廷上書彈劾。


    可這李貴也不是好惹的,他在宮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得知蘇景明彈劾他後,便暗中指使手下人散播謠言,說蘇景明是為了博取名聲,故意誣陷忠臣。一時間,京城中流言蜚語四起,不少人對蘇景明指指點點。


    蘇景明的好友擔憂地對他說:“景明啊,你這彈劾之舉雖是正義之事,可那李貴勢力龐大,如今這流言對你不利呀,你可得小心些才是。”蘇景明卻坦然一笑,說道:“我身正不怕影子斜,陛下英明,定會明察秋毫,怎會聽信這些無端的謠言。”


    好在孝宗確實一心想要整頓朝堂,並未受那流言的影響,在看到蘇景明呈上的罪證後,當機立斷,下令將李貴及其黨羽一並革職查辦。這一舉動,讓朝堂上的風氣為之一振,許多正直的大臣都對孝宗的決斷拍手稱快,也對蘇景明的勇氣和堅持讚賞有加。


    汰冗官一事,更是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靠著關係或是熬資曆混在官場中的冗官們,得知要被裁汰,紛紛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的職位。有的四處托關係,找朝中的大員說情;有的則故意在衙門裏鬧事,聲稱朝廷此舉不公。


    蘇景明所在的禦史台負責監督汰冗官的執行情況,每日都要處理諸多棘手的問題。有一次,一群被裁汰的官員聚集在衙門門口,叫嚷著要見上司,討要說法。蘇景明出麵安撫他們,說道:“諸位,朝廷汰冗官乃是為了精簡機構,提高辦事效率,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能為百姓做事,並非是故意為難大家,還望各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莫要在此鬧事了。”可那些官員哪裏聽得進去,依舊吵吵嚷嚷,甚至有人指著蘇景明的鼻子罵道:“你這後生,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在這官場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說裁就裁,讓我們往後如何生計?”蘇景明心中無奈,卻也隻能耐著性子繼續勸解,好在經過一番努力,總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停齋醮之舉,在朝中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一些喜好方術的大臣認為齋醮之事關乎國運,不可輕易停止,還向孝宗進言,試圖勸說他改變主意。而孝宗卻深知前朝在齋醮上耗費了大量的錢財,且多被一些奸佞之人利用,並無實際益處,所以堅持推行這一政策。


    蘇景明對孝宗的這一決定十分讚同,他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反駁那些支持齋醮的大臣,說道:“諸位大人,這齋醮之事,多年來勞民傷財,卻未見對我大明的國運有何實質性的幫助,陛下如今停齋醮,乃是為了節省開支,將錢財用在刀刃上,如興修水利、賑濟災民等關乎民生之事上,此等明智之舉,為何各位還要反對呢?”一番話說得那些大臣啞口無言,最終停齋醮的政策得以順利施行。


    慎刑獄方麵,朝廷下令要重新審查一些冤假錯案,確保刑罰的公正合理。蘇景明參與到了這一工作之中,他翻閱了大量的卷宗,發現不少案件存在著證據不足、屈打成招等問題。


    有一起多年前的盜竊案,犯人一直喊冤,稱自己是被冤枉的,可之前的官員並未仔細審查,便草草定了罪。蘇景明決定重新徹查此案,他親自去案發地走訪,詢問當地的百姓,尋找新的證據。經過一番艱辛的調查,終於發現原來真正的盜竊犯另有其人,是當地的一個無賴,之前因為與那被冤枉的犯人有矛盾,便故意栽贓陷害。蘇景明為那犯人洗清了冤屈,犯人感激涕零,跪地高呼:“蘇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爺啊,若不是您,我這一輩子都要背負這盜竊的罪名了。”蘇景明扶起他,說道:“這是本官該做的,朝廷如今慎刑獄,就是要讓律法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


    廣開言路之下,朝堂之上的氛圍愈發活躍起來。大臣們紛紛上書,提出自己對新政以及國家治理的各種建議。蘇景明也時常上書,將自己在巡查各地、處理案件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之法呈遞給朝廷。


    然而,隨著言路的開放,也出現了一些亂象。有些人為了博眼球,故意上書一些誇大其詞、毫無根據的言論;還有些人則借上書之名,攻擊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大臣,朝堂上一時間爭論不斷,甚至有些爭吵變得毫無意義,偏離了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初衷。


    蘇景明看著這一情況,心中憂慮,便又上書朝廷,建議對上書之人進行適當的篩選和引導,讓大家的言論都能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推行新政、治理國家展開,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紛爭之中。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製定了相關的規定,朝堂上的言論環境這才逐漸有所好轉。


    在這新政推行的過程中,蘇景明每日都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心中卻充滿了成就感。他看著朝堂的風氣在一點點變好,百姓們也漸漸受益於新政帶來的變化,心中對孝宗皇帝更是充滿了敬佩與感激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孝宗皇帝的英明領導以及眾多像蘇景明這樣正直大臣的共同努力下,新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才不斷湧現,朝堂之上皆是賢能之士;佞幸之臣被清除幹淨,官場變得清正廉潔;冗官裁汰後,機構精簡,辦事效率大幅提高;齋醮停止,節省下的錢財用於民生建設,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改善;刑獄變得公正,冤假錯案減少,社會更加安定;言路暢通且有序,大臣們能為國家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整個大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的巨龍,正蓄勢待飛。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態勢,且與大明孝宗即位初施新政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正處於發展階段,同樣麵臨著整頓吏治、選拔人才等問題。朝鮮的君主也意識到需要革新朝政,以穩固統治、發展國家。他們設立了專門的考核製度,選拔有學識、品德高尚的人進入官場,這與大明孝宗皇帝下詔舉異才有著相似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有才能的人能夠為國家效力,隻不過在具體的選拔方式和考核標準上因兩國國情不同而有所差異。朝鮮在整頓官場方麵也致力於打擊貪汙腐敗、結黨營私等行為,與大明罷黜佞幸之臣、汰冗官等舉措異曲同工,都是為了營造清正廉潔的官場環境,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局勢動蕩不安。雖然沒有像大明這般統一的朝廷新政,但各個大名也在自己的領地內嚐試進行一些改革措施。有的大名注重發展農業,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產量,類似於大明將錢財用於民生建設,關注百姓生活;有的大名則重視軍事力量的培養,招募有武藝的武士,加強領地的防衛,這與大明慎刑獄、穩定社會秩序以保障國家穩定有著不同角度的相似性,都是為了在各自所處的複雜局勢下增強自身實力,維持統治。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正麵臨著封建領主割據、教會權力過大等諸多問題,國家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法蘭西的國王也試圖進行改革,比如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領主的權力,通過頒布法令等方式規範各領主的行為,這與大明孝宗皇帝汰冗官、整頓朝堂秩序以強化中央統治有著相似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國家權力更加集中,便於統一管理和政令的推行。同時,法蘭西也在嚐試發展城市經濟,鼓勵商業貿易,這一點和大明重視民生、將資源合理利用到不同領域促進發展有相通之處,隻不過兩國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重點有所不同。


    奧斯曼帝國在其強盛時期,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統治麵臨著諸多挑戰。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為了維持龐大帝國的統一和穩定,一方麵推行宗教寬容政策,團結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臣民,這類似於大明廣開言路,營造包容和諧的氛圍,讓不同意見能夠被接納,以凝聚人心;另一方麵,奧斯曼帝國也在不斷完善行政管理製度,選拔有才能的官員管理各地事務,這和大明選拔異才、整頓吏治的做法有著相似的目標,都是為了讓國家治理更加高效、有序,隻是在具體的製度構建和文化背景方麵存在著較大差異。


    意大利半島上的諸多城邦國家,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等,正處在文藝複興的蓬勃發展階段,城市的繁榮促使著它們不斷進行自我革新。城邦國家們注重發展商業、文化藝術,通過製定商業法規保障貿易公平,鼓勵學者、藝術家進行創作,推動文化的繁榮。這與大明孝宗即位後實施新政,關注民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國家各方麵發展有著相似之處,都是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隻不過大明側重於從政治、經濟、律法等多方麵綜合改革,而意大利城邦國家更多聚焦於商業和文化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蘇景明站在京城的城樓上,望著這繁華熱鬧的京城景象,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來之不易的盛世是孝宗皇帝的睿智引領以及眾人齊心協力換來的,而他也將繼續秉持著自己的初心,為大明的長治久安、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生,守護這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幸福。他相信,在這新政的推動下,大明的未來必將更加光輝燦爛,成為這世間令人敬仰的強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當乞丐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路偷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路偷懶並收藏喂!當乞丐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