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九年,歲在丙辰,大明江山承平日久,然朝堂內外,亦是諸事繁雜,猶如一張細密的大網,絲絲縷縷牽扯不斷。這一年,僧道之事漸成朝堂熱議之焦點,那潛藏於僧道群體中的諸多憂患,猶如暗處的暗流,正悄然影響著大明的國計民生,引得諸多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據《明孝宗實錄》記載:“南京禮科給事中彭誠等上言,指出舊製僧道各有定額,但如今僧道數量遠超舊額,建議查照舊額,將十年一度事例停止等,孝宗下其奏於所司。”此寥寥數語,卻道出了當時僧道發展已然背離常軌,其數量的過度膨脹,已然對大明的賦稅、土地、民風等諸多方麵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也預示著一場圍繞僧道之患的風雲變幻即將拉開帷幕。


    且說在南京城中,有一位名叫徐長卿的年輕畫師,年方二十有二,生得眉清目秀,身姿修長,氣質儒雅中透著一股靈動勁兒。他自幼便對繪畫癡迷不已,師從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老畫師,習得一手精湛的丹青技藝,尤擅描繪市井百態與山水風光。徐長卿為人熱忱,心地善良,對世間萬物都懷著一顆好奇與探究之心,平日裏最愛穿梭於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作畫的靈感,也因此對這城中的大小事兒頗為了解。


    這日清晨,陽光透過那雕花的窗欞,灑在徐長卿那擺滿了畫具與畫卷的屋子裏頭。他早早起身,簡單洗漱過後,便坐在畫案前,端詳著昨日未完成的一幅描繪南京城廟會盛景的畫作。正準備提筆繼續勾勒那廟會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時,屋外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鄰家的幾個孩童在巷子裏嬉笑玩耍,追逐打鬧著。徐長卿嘴角泛起一抹微笑,心想:“這市井間的熱鬧,倒也是作畫的好素材呀。”


    待他稍作整理,便攜著畫具出門,想著去城中的寺廟附近轉轉,看看能不能捕捉到些別樣的景致,也好為畫作增添幾分神韻。走在南京那繁華的街道上,隻見街邊的店鋪鱗次櫛比,幌子隨風飄舞,小販們的叫賣聲、行人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好一幅熱鬧的人間煙火圖。徐長卿一邊走,一邊留意著街邊的人和物,心中構思著畫麵的布局,時不時停下腳步,快速地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勾勒幾筆。


    不多時,他便來到了一座頗為宏大的寺廟前。隻見寺廟大門敞開,香客們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寺廟前的廣場上,有幾個僧人正擺著攤子,售賣些開過光的小物件,還向過往的行人宣講著佛法,勸人向善,引得不少人駐足聆聽。徐長卿在一旁找了個合適的位置,支起畫架,準備將這場景畫下來。


    就在他專注作畫之時,耳邊傳來了兩位路人的交談聲。一位老者皺著眉頭說道:“如今這寺廟是越修越多,和尚道士也越來越常見了,咱這城裏的地啊,都被占了不少去建寺廟道觀了,也不知是好是壞喲。”另一位中年人附和道:“誰說不是呢,我聽說有的人家為了逃避賦稅,幹脆把自家的子弟都送去出家了,這風氣怕是不太對啊。”徐長卿聽著,心中微微一動,抬眼望向那寺廟裏進進出出的僧人們,暗自思忖:“這僧道的事兒,聽著確實有些不妥呀,難怪平日裏總覺得這城裏的寺廟道觀好似比以往更多了呢。”


    待他畫完畫,便收起畫具,往回走。一路上,他越發留意起這僧道相關的事兒來,發現城中好幾處原本是民居或者商鋪的地方,如今都變成了寺廟道觀,而且不少僧道的穿著打扮、行為舉止看著也不似那般清心寡欲、嚴守戒律的模樣。徐長卿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憂慮,想著這僧道之患,怕不是個簡單事兒,說不定會對這南京城乃至整個大明都有不小的影響呢。


    回到家中,徐長卿還在想著白天所見所聞,連晚飯都吃得有些心不在焉。家中的老仆見他這般模樣,便打趣道:“少爺,您這是怎麽了?莫不是今日出去作畫,遇到什麽煩心事了?莫不是畫得不如意呀?”徐長卿回過神來,笑著搖搖頭說:“哪是畫的事兒呀,我今日在寺廟前,聽聞了些僧道的事兒,覺得有些不妥,心裏正琢磨著呢。”老仆聽了,笑著說:“哎喲,少爺,那僧道的事兒咱老百姓哪管得著呀,您還是安心畫畫吧,那些都是朝廷該操心的事兒呢。”徐長卿卻不以為然,說道:“這天下事兒,哪有和咱們完全不相幹的呀,我瞧著這僧道之患,怕是得有人管管才好呢。”


    而在朝堂之上,南京禮科給事中彭誠等一眾大臣,正為這僧道之患之事心急如焚。彭誠手持奏疏,神情嚴肅地站在大殿之中,向孝宗皇帝進言道:“陛下,臣等翻閱諸多典籍,又經實地查訪,方知如今這僧道之況已嚴重偏離舊製。《大明會典》中早有規定,僧道各有定額,旨在使其有序發展,不致擾亂民生,亦利於朝廷管理。然當下,僧道數量遠超往昔所定之額,四處擴建寺廟道觀,致使大量田地被占,眾多百姓為避賦稅、勞役而投身其中,並非真心向佛修道。長此以往,我大明賦稅銳減,百姓不事生產,且僧道之中良莠不齊,不乏借其名行不法之事者,如此必亂我朝綱,壞我民風啊。故臣懇請陛下查照舊額,將十年一度事例停止,嚴整這僧道之事,以安社稷,保我大明之昌盛呀。”


    孝宗皇帝坐在龍椅之上,微微皺眉,手輕撫著龍椅扶手,思索片刻後說道:“彭愛卿所言,朕亦有所察覺,此事確非小事,關乎我大明諸多方麵。隻是這僧道之事,由來已久,且牽扯甚廣,關乎宗教信仰,貿然行事,恐生事端,還需從長計議啊。朕且將你這奏疏下到所司,令他們仔細商討一番,再做定奪。”


    那些寺廟道觀之中,聽聞了朝廷有意要整治僧道之事,也是人心惶惶,各自盤算著應對之策。在南京城一座頗有名氣的道觀裏,觀主清虛道長召集了道觀中的道士們,在那三清殿內,神色凝重地說道:“諸位同門,今日聞得朝廷要對咱們僧道動手了,這可不是小事兒啊。咱們這道觀的生計,向來靠的是四方香客的供奉,若是那十年一度的事例停了,日後怕是難以為繼呀。大家且說說,可有什麽法子?”


    一位年長的道士歎了口氣,說道:“觀主啊,咱們這道觀裏,雖說平日裏都是誠心修道之人居多,可也不乏有幾個是為了躲事兒才來的呀,如今朝廷若是一查,怕是那些個事兒都要被翻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一位年輕的道士則憤憤地說:“朝廷這不是斷咱們的生路嘛,咱們道士又沒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兒,憑什麽整治咱們呀。”清虛道長瞪了他一眼,說道:“休得胡言亂語,朝廷既有所動,定是掌握了些情況,咱們得想想怎麽應對,可不能莽撞行事啊。”眾人聽了,都愁眉苦臉,一時也沒了主意。


    徐長卿這邊,自那日聽聞了僧道之患後,便越發好奇,決定要深入去了解一下這其中的詳情。他先是去拜訪了城中一位頗通古今之事的老學究,想著從他那裏打聽些過往關於僧道的規製以及如今變化的緣由。老學究見他有心了解,便熱情地接待了他,引經據典地說道:“長卿啊,這僧道之事,古已有之,原本僧道修行,是為了弘揚佛法、道法,勸人向善,於世間也是有益之事。可如今呀,這規製亂了,人心也跟著亂咯。往昔那《大明律》中對僧道的管理也是有諸多細則的,比如出家得有憑證,寺廟道觀的修建得經過官府準許,人數也有定數,就是怕出了亂子呀。可如今,你瞧瞧,這城裏城外,到處都是新建的寺廟道觀,那僧道的人數,就跟那春筍似的,蹭蹭往上漲,這裏頭的門道可就深了呀。”


    徐長卿聽得認真,不時點頭,又問道:“那老先生,您可知這僧道人數增多,除了百姓為避賦稅勞役,還有別的緣由嗎?”老學究撚著胡須,緩緩說道:“這緣由嘛,自然還有。有些寺廟道觀的住持、觀主,為了擴充自家的勢力,多收些香火錢,便放寬了收人的門檻,也不管來者是否真心,隻要給了錢,便都收入門下了。還有啊,這市麵上有些不法之徒,覺得披上僧道的外衣,行事更方便些,便也混了進去,這一來二去,可不就亂套了嘛。”徐長卿聽了,心中越發覺得這僧道之患必須得整治了,不然這南京城的安穩怕是都要受影響。


    從老學究那兒離開後,徐長卿又去了幾處偏遠些的寺廟道觀,佯裝成香客,與那些僧道們攀談,暗中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在一處小寺廟裏,他發現有幾個僧人在禪房裏偷偷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全然沒了出家人的樣子。徐長卿心中氣憤,卻也不好當場發作,隻得暗暗記下。在另一處道觀裏,他看到有道士在和當地的一些地痞流氓稱兄道弟,似乎關係頗為密切,徐長卿心想:“這道觀怕是和這些人有什麽勾結呀,難怪百姓對僧道有些怨言了。”


    經過這一番查訪,徐長卿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都一一記錄下來,想著要找個辦法把這些告知朝廷,也好讓朝廷能更清楚地知曉這僧道之患的嚴重性。可他隻是個畫師,平日裏與朝廷官員並無往來,如何能將這些情況遞上去呢?他為此愁眉不展,茶飯不思。


    一日,徐長卿在城中的畫館裏與人交流畫作時,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官府當差的小吏,名叫趙六。兩人聊得頗為投機,徐長卿見他為人正直,便試探著將自己了解的僧道之患的情況說了出來,還拿出自己記錄的本子給他看。趙六看後,大為震驚,說道:“徐兄,你這收集的情況可太重要了呀,我在官府當差,也聽聞朝廷有意整治僧道,可具體情況還了解得沒你這般詳細呢。我看啊,你可以把這些整理成一份文書,我幫你試著遞到上司那兒去,說不定能幫上大忙呢。”徐長卿一聽,大喜過望,連忙道謝,說道:“那就勞煩趙兄了,若能借此讓朝廷整治好這僧道之患,那可真是再好不過了呀。”


    於是,徐長卿趕忙回家,精心整理了那份文書,將自己所見所聞,以及從老學究那兒聽來的關於僧道規製的事兒都詳細地寫了進去,還附上了自己畫的幾幅描繪寺廟道觀亂象的畫作,希望能讓官員們更直觀地了解情況。趙六拿到文書後,便通過官府的渠道,層層往上遞,最終遞到了負責商討僧道之患整治事宜的官員手中。


    那些官員們看到徐長卿的這份文書後,都十分重視,覺得這來自民間的一手資料詳實又生動,對他們了解情況很有幫助。當下,便決定依據這些情況,再派出更專業的人員,去各地進行更深入、更全麵的查訪核實。


    這一查,果然發現了諸多觸目驚心的問題。有的寺廟道觀打著慈善的幌子,暗地裏卻放高利貸,剝削那些窮苦的百姓;有的僧道借著做法事的機會,騙取百姓的錢財,還蠱惑人心,宣揚一些歪理邪說;更有甚者,一些寺廟道觀竟然私藏兵器,仿佛有著不為人知的野心。朝廷得知這些情況後,大為震怒,決心要嚴厲整治這僧道之患,絕不姑息遷就。


    隨著朝廷整治行動的展開,南京城的僧道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那些有問題的寺廟道觀紛紛想辦法遮掩,有的銷毀賬目,有的轉移私藏的財物,還有的試圖賄賂前來查訪的官員。但朝廷此次是下了大力氣,派出的官員皆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之人,對這些行為一概嚴詞拒絕,並且加大了清查的力度。


    在一座大寺廟裏,住持見朝廷查得越來越嚴,自己平日裏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怕是要被全部揭露出來了,竟心生一計。他召集了寺廟裏一些不明事理的僧人,蠱惑他們說:“朝廷這是要滅我佛門啊,咱們若是不反抗,往後就沒活路了,大家都跟著我,一起去和朝廷理論理論,讓他們知道咱們也不是好欺負的。”那些僧人平日裏對住持言聽計從,一聽這話,也沒多想,便跟著住持一起,在寺廟門口聚集,阻攔朝廷官員進入查訪。


    徐長卿聽聞了這事兒,心急如焚,趕忙趕到那寺廟前。隻見寺廟前一片混亂,僧人們手持棍棒,與官兵們對峙著,氣氛十分緊張。徐長卿擠進人群,對著那些僧人喊道:“諸位大師,你們這是做什麽呀?朝廷整治僧道,是為了去除亂象,讓真正修行之人能安心修行,讓那些不法之徒受到懲處,你們這般抗拒,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啊,快放下棍棒吧。”可那些僧人此時被住持煽動得情緒激動,哪裏聽得進去徐長卿的話,依舊與官兵們僵持著。


    就在這時,帶隊的官員見勸說無果,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便下令官兵采取行動,強行驅散了那些鬧事的僧人,將寺廟住持及相關涉事人員一一擒獲。經過一番徹底的清查,這座寺廟的種種惡行都被公之於眾,百姓們得知後,紛紛拍手稱快,都說朝廷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經過這一番大力整治,朝廷根據各地查訪的結果,重新製定並嚴格執行了僧道管理的各項規章製度。按照舊額對僧道人數進行了嚴格管控,關閉了一大批違規的寺廟道觀,對那些違法亂紀的僧道進行了嚴厲的懲處,同時加強了對僧道日常修行、經濟收支等方麵的監督管理。


    徐長卿看著南京城的這一番變化,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畫師,但也憑借自己的努力,為這大明的安穩出了一份力。此後,他依舊穿梭於南京的大街小巷,用畫筆描繪著這世間的美好與變化,而這段經曆,也成為了他畫作中一段別樣的故事,時常被他講給旁人聽,讓人們記住這段整治僧道之患的過往。


    明朝


    明朝乃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創立。政治上,皇權高度集中,廢除丞相製度,設立三司管理地方,同時推行八股取士選拔人才。經濟繁榮,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如江南地區絲織業發達,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對外交往頻繁,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亞非多國的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彰顯了大明國威。


    朝鮮


    當時朝鮮處於李朝時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以儒家思想為正統,通過科舉選拔人才。政治上是封建君主製,注重發展農業,開墾大量農田種植水稻等作物,手工業如陶瓷、紡織等也有一定特色,與明朝保持密切的朝貢貿易關係,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往來。


    日本


    處於幕府時代,將軍掌握實際統治權力,天皇多為名義上的統治者。其獨特的武士文化盛行,武士遵循忠誠、榮譽等嚴格準則,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經濟方麵,農業是基礎,同時商業、手工業不斷發展,與周邊國家有貿易往來,吸收外來文化後形成了茶道、能劇等極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越南


    彼時越南處於後黎朝,有著完善的封建統治體係,君主掌控國家大權,重視農業生產,憑借紅河三角洲等肥沃土地,水稻種植頗為發達,且在水利灌溉方麵建設成果顯著。文化上深受中國文化熏陶,使用漢字,尊崇儒家思想,同時也保留了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傳說、歌謠等,對外與周邊國家保持著外交和貿易往來。


    琉球


    琉球王國在東亞地區有著重要地位,與明朝等周邊國家交往頻繁,通過朝貢貿易等形式互通有無。其文化融合了中國、日本等多方特色,航海業較為發達,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在區域的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促進了東亞地區的文化融合與經濟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當乞丐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路偷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路偷懶並收藏喂!當乞丐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