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朕穩坐這大明的龍椅之上,俯瞰著這萬裏江山,心中既有對天下初定的欣慰,可也滿是對朝堂局勢的憂慮啊。這大明朝建立以來,丞相之位舉足輕重,可那胡惟庸,身為丞相,卻日漸驕縱,結黨營私之舉時有耳聞,朕隱隱覺得,這朝堂之下,怕是暗流湧動,一場風暴即將來臨呐。
《明史·胡惟庸傳》記載:“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征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朕每每看著這記載胡惟庸案後續發展的文字,便覺當初廢除丞相之舉,雖事發突然,卻也是勢在必行,這一人之位,竟能牽扯出如此多的禍事,若不連根拔除,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怕是要被那等奸佞之徒給攪得烏煙瘴氣了。
且說在這應天府裏,有個名叫劉福的老吏,在衙門裏當差也有好些年頭了,為人老實本分,平日裏就負責些文書的抄寫、整理,以及案件卷宗的歸檔之事,雖身處這官場邊緣,卻也聽聞了不少朝堂上的風言風語,對那胡惟庸丞相,心中也是有著幾分複雜的看法。
劉福家中,妻子常勸他:“老爺,你在那衙門裏,可莫要卷入那些是非之中呀,咱隻求個安穩日子就好。”
劉福總是笑著點頭應道:“娘子放心,我心裏有數,咱這等小人物,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罷了,哪敢去摻和那些個大人物的事兒呢。”
可這胡惟庸案,終究還是如那燎原之火,燒到了這應天府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劉福這般想置身事外的人,也難以逃脫其影響。
那日,劉福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衙門,準備開始一天的活計。剛進大門,便感覺今日這衙門裏的氣氛格外凝重,往日裏那同僚之間偶爾的談笑風生全然不見,人人皆是麵色嚴肅,仿佛大禍臨頭一般。
劉福心中納悶,拉住一個相熟的小吏問道:“今日這是怎麽了?怎的大夥都這般神色?”
那小吏湊到他耳邊,壓低聲音說道:“劉老哥,你還不知道呢,出大事兒了呀,那胡丞相被陛下拿下了,說是謀反呢,如今朝廷正在嚴查與他相關之人,怕是要牽連不少呐,咱這衙門裏,人人都自危呀。”
劉福一聽,心中大驚,瞪大了眼睛說道:“竟有此事?這胡丞相平日裏看著也是風光無限,怎就謀反了呢,這事兒可不得了啊。”
小吏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誰知道呢,反正如今這案子鬧得沸沸揚揚,咱可得小心著點兒,別一不小心就被牽扯進去了。”
劉福聽了,不禁暗自慶幸自己平日裏本本分分,與那胡丞相也沒什麽交集,可心中也隱隱擔憂起來,這案子牽連甚廣,誰知道會不會牽扯到身邊的人呢。
而在朝堂之上,朕聽聞胡惟庸又有諸多不法之事,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胡惟庸捉拿歸案。那胡惟庸起初還狡辯,高呼冤枉,可在諸多證據麵前,也漸漸沒了底氣。
朕對著下方的大臣們喝道:“朕本以為這胡惟庸能輔佐朕治理天下,卻不想他竟背著朕,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此等不忠不義之人,絕不能留!朕要徹查此事,看看還有哪些人與他狼狽為奸,妄圖顛覆我大明江山!”
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低著頭,不敢言語,生怕這怒火殃及到自己身上。
刑部尚書硬著頭皮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息怒,臣等定當竭盡全力,徹查此案,將涉案之人一一揪出,還朝廷一個清正廉潔之地。”
朕冷哼一聲,說道:“哼,此事關乎我大明的根基,若任由這等奸佞之徒橫行,那百姓何來安居樂業之說,朕給你等全權,務必查個水落石出,若有懈怠,朕唯你等是問!”
刑部尚書領了旨意,趕忙下去召集人手,開始對胡惟庸案展開全麵調查。
這一查,可不得了,那胡惟庸的黨羽,遍布朝堂內外,六部之中,多有與他暗中往來之人,地方上,也有不少官員受其拉攏,為他所用。
有個叫王二的六部小吏,本就是個貪圖小利之人,平日裏見胡惟庸勢大,便主動巴結,幫著他傳遞些消息,收受賄賂之事也沒少幹。如今這案子一發,他嚇得魂飛魄散,在獄中,對著獄卒哀求道:“官爺,我真的是冤枉啊,我就是個跑腿的,啥都不知道呀,都是胡丞相讓我做的,我哪敢不聽啊,您行行好,放了我吧。”
那獄卒卻冷笑道:“哼,如今這案子鬧得這麽大,你說你冤枉,誰信呐,有啥話,等上了堂,跟大人們說去吧。”
王二聽了,絕望地癱坐在地上,心中懊悔不已,想著自己怎麽就稀裏糊塗地卷入了這等大禍事之中呢。
而那些平日裏與胡惟庸走得近的大臣們,此時也都人人自危,有的試圖銷毀證據,有的則四處托關係,想要為自己開脫,可這朝廷嚴查之下,又哪有那麽容易逃脫的呢。
有個禮部的官員,平日裏與胡惟庸有些交情,還收過胡惟庸送的幾件稀罕物件,此刻,他在家中坐立不安,對夫人說道:“夫人呐,如今這胡惟庸出了事,我怕遲早要牽連到我呀,這可如何是好?”
夫人也是焦急萬分,說道:“老爺,要不您去找找其他大人,看看能不能幫忙說說情,把這事兒給壓下去呀。”
那官員苦著臉說道:“哪有那麽容易,如今陛下震怒,這案子誰敢插手,隻能聽天由命了,唉,都怪我當初貪圖那點小便宜,這下可好,怕是要把身家性命都搭進去了。”
隨著調查的推進,這胡惟庸案的影響也逐漸蔓延到了民間。
百姓們聽聞此事後,那是又驚又怒。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氣憤地說道:“哼,這些個當官的,平日裏就知道爭權奪利,如今這胡丞相竟敢謀反,真是膽大包天,也不知道這朝廷最後會怎麽處置呀。”
一個年輕後生也附和道:“是啊,咱老百姓辛辛苦苦掙的那點錢,都被他們搜刮去了,真希望朝廷能嚴懲這些壞蛋,也好讓咱們往後的日子能好過些。”
可這案子越查越複雜,牽扯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那要追繳的贓款,數額巨大,朝廷派人去各地清查胡惟庸等人寄借的贓物,幾乎遍及天下,這一來,不少中等人家也都受到了牽連,為了湊齊那被認定的贓款數額,不得不傾家蕩產,一時間,民間也是怨聲載道。
劉福在衙門裏,看著那些被抓進來的涉案人員,心中滿是感慨,他對身邊的同僚說:“唉,這胡惟庸案,真是鬧得雞飛狗跳的,雖說嚴懲貪官是好事,可這牽連太廣,也讓不少無辜之人受了苦呀,隻盼著這事兒能早日了結,朝廷能恢複往日的安寧呐。”
同僚也點頭稱是,說道:“誰說不是呢,這官場的事兒,真是複雜得很,咱們還是小心謹慎為妙啊。”
而在這案件調查的過程中,朕也越發意識到,這丞相之位,權力過大,若再留著,日後怕是還會滋生出像胡惟庸這般的奸佞之徒,危害朝廷。於是,朕心生一計,決意借這胡惟庸案,廢除丞相之位,將那原本集中於丞相手中的權力,分散到六部等諸多機構之中,讓各部門相互製衡,皆直接對朕負責。
朕召集大臣們,宣布了這一決定,說道:“朕思來想去,這丞相之位,弊端頗多,易讓那心懷不軌之人有可乘之機,即日起,廢除丞相之位,六部等各部門當各司其職,勤勉理政,若有懈怠,朕絕不輕饒!”
大臣們聽聞這一旨意,心中皆是一驚,可也不敢多言,紛紛應道:“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可這廢除丞相之位,畢竟是朝廷的一大變革,起初,六部的官員們還有些不適應,以往許多事兒都習慣了先稟報丞相,如今沒了這中間環節,直接對接朕,那辦事的流程、職責的劃分等諸多方麵,都需要重新梳理調整。
吏部尚書就曾對刑部尚書抱怨道:“老弟呀,如今這沒了丞相,雖說權力是分散了,可這事兒也變得繁雜了許多,咱們這各部之間,還得好好磨合磨合,可別出了岔子呀。”
刑部尚書點頭稱是,說道:“是啊,這新規矩,還得慢慢適應,不過陛下既然做了這決定,定是有其深意,咱們盡力做好便是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部也漸漸適應了這新的權力格局,辦事的效率也慢慢提高了起來,朝堂之上,那種因丞相權力過大而可能產生的專權、結黨等亂象,也漸漸沒了滋生的土壤。
而在民間,百姓們聽聞丞相之位被廢除,雖不太懂這其中的門道,但想著朝廷能做出改變,整治官場,總歸是好事,對朝廷的期望也多了幾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權力架構以及處理官員貪腐、權力製衡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與丞相廢除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權力架構主要是國王與貴族議會相互製衡。國王雖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在許多重大決策上,需要征得貴族議會的同意,比如征稅、對外宣戰等事務。而貴族們則通過議會來維護自身階層的利益,對國王的權力形成一定的限製。與大明因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將權力分散到六部等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不同,英國的權力製衡更多是基於封建貴族與王權之間的利益博弈,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分配與製衡機製的差異,英國重貴族議會與王權博弈下的權力製衡,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部門分散製衡。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的權力受到貴族、教會等多方麵的製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國王難以直接幹涉。教會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在宗教事務以及部分世俗事務上有著話語權。在處理官員貪腐等問題時,往往需要國王與貴族、教會進行協商,很難做到像大明這般由皇權直接主導,借胡惟庸案果斷廢除丞相,進行權力的重新分配與整頓,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權力處置方式的差異,法國重多方協商下的權力協調,大明則重皇權獨斷下的權力變革。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權力結構呈現出宗教與世俗權力相結合的特點。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是最高統治者,同時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他們依據宗教教義,對世俗事務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如參與官員的選拔、監督等。在麵對官員腐敗等問題時,會綜合考慮宗教教義、民族利益等多方麵因素來進行處理,不像大明通過胡惟庸案,單純從皇權對吏治的整治、權力架構調整的角度出發,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權力治理模式的差異,奧斯曼重宗教世俗多因素考量下的權力治理,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吏治與權力變革。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權力主要掌握在商業貴族手中,通過商業議會來進行管理決策。商業議會負責製定城邦的商業政策、稅收製度以及對外交往等事務,各個商業家族通過在議會中的影響力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在權力製衡方麵,主要是不同商業家族之間的利益博弈,以及商業議會內部通過選舉、協商等機製來維持平衡。與大明廢除丞相後,依靠六部等行政機構的分工協作、相互製衡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家族利益主導下的議會製衡,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權力製衡形式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家族利益博弈下的議會製衡,大明則重行政機構分工下的部門製衡。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內部有著相對獨立的權力體係,部落長老們掌握著重要的決策權,依據部落的傳統習俗、道德規範等來治理部落。部落之間有時會通過聯盟等形式形成一定的區域權力結構,但整體較為鬆散,缺乏像大明這樣統一的、由皇權主導的權力架構。在處理部落內部的紛爭以及權力腐敗等問題時,也是依靠部落長老們的威望和傳統的裁決方式,與大明借胡惟庸案進行全國性的權力變革、吏治整頓差異明顯,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權力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傳統習俗主導下的分散權力治理,大明則重皇權統一規範下的權力變革與治理。
在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其權力結構呈現出幕府將軍、各地大名以及武士階層相互關聯又相互製約的特點。幕府將軍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各地大名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很大的自主權,武士們則依附於大名,為其效力。在處理政務以及權力製衡方麵,幕府將軍需要通過分封土地、賞賜等方式來維持與大名的關係,大名則依靠武士來維護領地的治安等事務。與大明廢除丞相,強化皇權對朝廷各部門的直接掌控不同,日本的權力架構更側重於封建等級秩序下的多層級製衡,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格局與權力製衡特性的差異,日本重封建等級秩序下的多層級製衡,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部門分散製衡。
在朝鮮李朝,秉持儒家思想,其權力架構以國王為核心,同時設有三司等諸多行政機構,以及依據儒家道德規範設立的言官體係來進行權力製衡。朝鮮李朝注重通過儒家的倫理道德來規範官員的行為,言官們會依據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準則,對官員的不當行為進行勸諫、彈劾。與大明因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從政治權力架構調整的角度出發進行變革略有不同,朝
《明史·胡惟庸傳》記載:“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征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朕每每看著這記載胡惟庸案後續發展的文字,便覺當初廢除丞相之舉,雖事發突然,卻也是勢在必行,這一人之位,竟能牽扯出如此多的禍事,若不連根拔除,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怕是要被那等奸佞之徒給攪得烏煙瘴氣了。
且說在這應天府裏,有個名叫劉福的老吏,在衙門裏當差也有好些年頭了,為人老實本分,平日裏就負責些文書的抄寫、整理,以及案件卷宗的歸檔之事,雖身處這官場邊緣,卻也聽聞了不少朝堂上的風言風語,對那胡惟庸丞相,心中也是有著幾分複雜的看法。
劉福家中,妻子常勸他:“老爺,你在那衙門裏,可莫要卷入那些是非之中呀,咱隻求個安穩日子就好。”
劉福總是笑著點頭應道:“娘子放心,我心裏有數,咱這等小人物,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罷了,哪敢去摻和那些個大人物的事兒呢。”
可這胡惟庸案,終究還是如那燎原之火,燒到了這應天府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劉福這般想置身事外的人,也難以逃脫其影響。
那日,劉福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衙門,準備開始一天的活計。剛進大門,便感覺今日這衙門裏的氣氛格外凝重,往日裏那同僚之間偶爾的談笑風生全然不見,人人皆是麵色嚴肅,仿佛大禍臨頭一般。
劉福心中納悶,拉住一個相熟的小吏問道:“今日這是怎麽了?怎的大夥都這般神色?”
那小吏湊到他耳邊,壓低聲音說道:“劉老哥,你還不知道呢,出大事兒了呀,那胡丞相被陛下拿下了,說是謀反呢,如今朝廷正在嚴查與他相關之人,怕是要牽連不少呐,咱這衙門裏,人人都自危呀。”
劉福一聽,心中大驚,瞪大了眼睛說道:“竟有此事?這胡丞相平日裏看著也是風光無限,怎就謀反了呢,這事兒可不得了啊。”
小吏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誰知道呢,反正如今這案子鬧得沸沸揚揚,咱可得小心著點兒,別一不小心就被牽扯進去了。”
劉福聽了,不禁暗自慶幸自己平日裏本本分分,與那胡丞相也沒什麽交集,可心中也隱隱擔憂起來,這案子牽連甚廣,誰知道會不會牽扯到身邊的人呢。
而在朝堂之上,朕聽聞胡惟庸又有諸多不法之事,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胡惟庸捉拿歸案。那胡惟庸起初還狡辯,高呼冤枉,可在諸多證據麵前,也漸漸沒了底氣。
朕對著下方的大臣們喝道:“朕本以為這胡惟庸能輔佐朕治理天下,卻不想他竟背著朕,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此等不忠不義之人,絕不能留!朕要徹查此事,看看還有哪些人與他狼狽為奸,妄圖顛覆我大明江山!”
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低著頭,不敢言語,生怕這怒火殃及到自己身上。
刑部尚書硬著頭皮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息怒,臣等定當竭盡全力,徹查此案,將涉案之人一一揪出,還朝廷一個清正廉潔之地。”
朕冷哼一聲,說道:“哼,此事關乎我大明的根基,若任由這等奸佞之徒橫行,那百姓何來安居樂業之說,朕給你等全權,務必查個水落石出,若有懈怠,朕唯你等是問!”
刑部尚書領了旨意,趕忙下去召集人手,開始對胡惟庸案展開全麵調查。
這一查,可不得了,那胡惟庸的黨羽,遍布朝堂內外,六部之中,多有與他暗中往來之人,地方上,也有不少官員受其拉攏,為他所用。
有個叫王二的六部小吏,本就是個貪圖小利之人,平日裏見胡惟庸勢大,便主動巴結,幫著他傳遞些消息,收受賄賂之事也沒少幹。如今這案子一發,他嚇得魂飛魄散,在獄中,對著獄卒哀求道:“官爺,我真的是冤枉啊,我就是個跑腿的,啥都不知道呀,都是胡丞相讓我做的,我哪敢不聽啊,您行行好,放了我吧。”
那獄卒卻冷笑道:“哼,如今這案子鬧得這麽大,你說你冤枉,誰信呐,有啥話,等上了堂,跟大人們說去吧。”
王二聽了,絕望地癱坐在地上,心中懊悔不已,想著自己怎麽就稀裏糊塗地卷入了這等大禍事之中呢。
而那些平日裏與胡惟庸走得近的大臣們,此時也都人人自危,有的試圖銷毀證據,有的則四處托關係,想要為自己開脫,可這朝廷嚴查之下,又哪有那麽容易逃脫的呢。
有個禮部的官員,平日裏與胡惟庸有些交情,還收過胡惟庸送的幾件稀罕物件,此刻,他在家中坐立不安,對夫人說道:“夫人呐,如今這胡惟庸出了事,我怕遲早要牽連到我呀,這可如何是好?”
夫人也是焦急萬分,說道:“老爺,要不您去找找其他大人,看看能不能幫忙說說情,把這事兒給壓下去呀。”
那官員苦著臉說道:“哪有那麽容易,如今陛下震怒,這案子誰敢插手,隻能聽天由命了,唉,都怪我當初貪圖那點小便宜,這下可好,怕是要把身家性命都搭進去了。”
隨著調查的推進,這胡惟庸案的影響也逐漸蔓延到了民間。
百姓們聽聞此事後,那是又驚又怒。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氣憤地說道:“哼,這些個當官的,平日裏就知道爭權奪利,如今這胡丞相竟敢謀反,真是膽大包天,也不知道這朝廷最後會怎麽處置呀。”
一個年輕後生也附和道:“是啊,咱老百姓辛辛苦苦掙的那點錢,都被他們搜刮去了,真希望朝廷能嚴懲這些壞蛋,也好讓咱們往後的日子能好過些。”
可這案子越查越複雜,牽扯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那要追繳的贓款,數額巨大,朝廷派人去各地清查胡惟庸等人寄借的贓物,幾乎遍及天下,這一來,不少中等人家也都受到了牽連,為了湊齊那被認定的贓款數額,不得不傾家蕩產,一時間,民間也是怨聲載道。
劉福在衙門裏,看著那些被抓進來的涉案人員,心中滿是感慨,他對身邊的同僚說:“唉,這胡惟庸案,真是鬧得雞飛狗跳的,雖說嚴懲貪官是好事,可這牽連太廣,也讓不少無辜之人受了苦呀,隻盼著這事兒能早日了結,朝廷能恢複往日的安寧呐。”
同僚也點頭稱是,說道:“誰說不是呢,這官場的事兒,真是複雜得很,咱們還是小心謹慎為妙啊。”
而在這案件調查的過程中,朕也越發意識到,這丞相之位,權力過大,若再留著,日後怕是還會滋生出像胡惟庸這般的奸佞之徒,危害朝廷。於是,朕心生一計,決意借這胡惟庸案,廢除丞相之位,將那原本集中於丞相手中的權力,分散到六部等諸多機構之中,讓各部門相互製衡,皆直接對朕負責。
朕召集大臣們,宣布了這一決定,說道:“朕思來想去,這丞相之位,弊端頗多,易讓那心懷不軌之人有可乘之機,即日起,廢除丞相之位,六部等各部門當各司其職,勤勉理政,若有懈怠,朕絕不輕饒!”
大臣們聽聞這一旨意,心中皆是一驚,可也不敢多言,紛紛應道:“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可這廢除丞相之位,畢竟是朝廷的一大變革,起初,六部的官員們還有些不適應,以往許多事兒都習慣了先稟報丞相,如今沒了這中間環節,直接對接朕,那辦事的流程、職責的劃分等諸多方麵,都需要重新梳理調整。
吏部尚書就曾對刑部尚書抱怨道:“老弟呀,如今這沒了丞相,雖說權力是分散了,可這事兒也變得繁雜了許多,咱們這各部之間,還得好好磨合磨合,可別出了岔子呀。”
刑部尚書點頭稱是,說道:“是啊,這新規矩,還得慢慢適應,不過陛下既然做了這決定,定是有其深意,咱們盡力做好便是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部也漸漸適應了這新的權力格局,辦事的效率也慢慢提高了起來,朝堂之上,那種因丞相權力過大而可能產生的專權、結黨等亂象,也漸漸沒了滋生的土壤。
而在民間,百姓們聽聞丞相之位被廢除,雖不太懂這其中的門道,但想著朝廷能做出改變,整治官場,總歸是好事,對朝廷的期望也多了幾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權力架構以及處理官員貪腐、權力製衡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與丞相廢除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權力架構主要是國王與貴族議會相互製衡。國王雖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在許多重大決策上,需要征得貴族議會的同意,比如征稅、對外宣戰等事務。而貴族們則通過議會來維護自身階層的利益,對國王的權力形成一定的限製。與大明因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將權力分散到六部等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不同,英國的權力製衡更多是基於封建貴族與王權之間的利益博弈,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分配與製衡機製的差異,英國重貴族議會與王權博弈下的權力製衡,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部門分散製衡。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的權力受到貴族、教會等多方麵的製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國王難以直接幹涉。教會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在宗教事務以及部分世俗事務上有著話語權。在處理官員貪腐等問題時,往往需要國王與貴族、教會進行協商,很難做到像大明這般由皇權直接主導,借胡惟庸案果斷廢除丞相,進行權力的重新分配與整頓,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權力處置方式的差異,法國重多方協商下的權力協調,大明則重皇權獨斷下的權力變革。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權力結構呈現出宗教與世俗權力相結合的特點。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是最高統治者,同時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他們依據宗教教義,對世俗事務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如參與官員的選拔、監督等。在麵對官員腐敗等問題時,會綜合考慮宗教教義、民族利益等多方麵因素來進行處理,不像大明通過胡惟庸案,單純從皇權對吏治的整治、權力架構調整的角度出發,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權力治理模式的差異,奧斯曼重宗教世俗多因素考量下的權力治理,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吏治與權力變革。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權力主要掌握在商業貴族手中,通過商業議會來進行管理決策。商業議會負責製定城邦的商業政策、稅收製度以及對外交往等事務,各個商業家族通過在議會中的影響力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在權力製衡方麵,主要是不同商業家族之間的利益博弈,以及商業議會內部通過選舉、協商等機製來維持平衡。與大明廢除丞相後,依靠六部等行政機構的分工協作、相互製衡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家族利益主導下的議會製衡,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權力製衡形式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家族利益博弈下的議會製衡,大明則重行政機構分工下的部門製衡。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內部有著相對獨立的權力體係,部落長老們掌握著重要的決策權,依據部落的傳統習俗、道德規範等來治理部落。部落之間有時會通過聯盟等形式形成一定的區域權力結構,但整體較為鬆散,缺乏像大明這樣統一的、由皇權主導的權力架構。在處理部落內部的紛爭以及權力腐敗等問題時,也是依靠部落長老們的威望和傳統的裁決方式,與大明借胡惟庸案進行全國性的權力變革、吏治整頓差異明顯,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權力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傳統習俗主導下的分散權力治理,大明則重皇權統一規範下的權力變革與治理。
在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其權力結構呈現出幕府將軍、各地大名以及武士階層相互關聯又相互製約的特點。幕府將軍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各地大名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很大的自主權,武士們則依附於大名,為其效力。在處理政務以及權力製衡方麵,幕府將軍需要通過分封土地、賞賜等方式來維持與大名的關係,大名則依靠武士來維護領地的治安等事務。與大明廢除丞相,強化皇權對朝廷各部門的直接掌控不同,日本的權力架構更側重於封建等級秩序下的多層級製衡,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格局與權力製衡特性的差異,日本重封建等級秩序下的多層級製衡,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部門分散製衡。
在朝鮮李朝,秉持儒家思想,其權力架構以國王為核心,同時設有三司等諸多行政機構,以及依據儒家道德規範設立的言官體係來進行權力製衡。朝鮮李朝注重通過儒家的倫理道德來規範官員的行為,言官們會依據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準則,對官員的不當行為進行勸諫、彈劾。與大明因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從政治權力架構調整的角度出發進行變革略有不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