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天下早已是大亂之象,各路諸侯割據一方,戰火紛飛,百姓們苦不堪言,在這亂世中艱難求生,猶如那風中殘燭,不知何時才能盼來太平之日。這其中,朱元璋和張士誠便是兩股不容小覷的勢力,他們各占一方,互有征伐,而這一年,朱元璋下定決心,要徹底平定張士誠,一統江南之地,進而謀取天下。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二十七年春正月戊戌,諭中書省曰:‘東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憫之。且太平、應天諸郡,乃吾渡江開創之地,久為張氏所據,吾今有之,是得地利。又聞彼多積糧,亦得人和。今攻之,可不勞師旅。’遂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討張士誠。”這一場大戰,可謂是關乎著江南的歸屬,也影響著天下的局勢走向,注定要在這亂世中掀起一番波瀾。
我叫李福,本是平江府(也就是如今蘇州一帶)城裏的一個小商販,平日裏靠著在城中的集市上販賣些自家織就的布匹為生。雖說這亂世之中,生意並不好做,可好歹也能勉強糊口,養活家中的妻兒老小。我本就盼著這天下能早日太平,可這朱元璋和張士誠之間的爭鬥,卻讓我這小小的願望也變得遙不可及,而我也在這平定張士誠的過程中,經曆了諸多意想不到的事兒,見識了那金戈鐵馬下的人間百態。
起初,聽聞朱元璋要派大軍來攻打平江府,城裏的百姓們都人心惶惶的。大家都在私下裏議論紛紛,不知道這一場仗下來,自己的生活會變成什麽樣。
我在集市上擺攤的時候,隔壁賣菜的老王頭湊過來,憂心忡忡地對我說:“李福啊,這朱元璋的大軍就要打過來了,也不知道這仗得打多久,咱這日子怕是要更不好過咯,萬一城破了,咱可咋辦呀?”
我無奈地歎了口氣,回道:“老王頭,咱也隻能聽天由命了,隻盼著這仗能快點打完,不管誰贏了,隻要能讓咱過上安穩日子就行啊。”
而在張士誠的陣營裏,他也在積極地調兵遣將,準備應對朱元璋的進攻。張士誠坐在那府中的大堂之上,對著麾下的將領們說道:“諸位,朱元璋此次來勢洶洶,咱平江府可是咱們的根基所在,絕不能輕易讓給他們,大家都得打起精神來,好好守住城池,若是此戰得勝,往後咱們在這江南之地,便可高枕無憂了。”
將領們齊聲應道:“願聽主公吩咐,定與城池共存亡!”
可朱元璋這邊,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將軍率領著二十萬大軍,那氣勢也是十分驚人。大軍一路行進,沿途的百姓們看著那整齊的隊伍,精良的裝備,心中既害怕又有著一絲期待,害怕的是這大軍過境,難免會有驚擾,期待的是若能早日平定張士誠,或許這天下就能太平了。
徐達將軍騎在馬上,看著麾下的將士們,高聲喊道:“兄弟們,此次攻打平江府,意義重大,咱們得速戰速決,減少百姓的傷亡,拿下城池,也好早日讓這江南之地恢複安寧,大家都加把勁啊!”
將士們齊聲高呼,士氣高昂,那聲音仿佛能衝破雲霄。
待到大軍來到平江府城下,便開始了圍城之戰。朱元璋的軍隊先是在城外紮下營寨,將平江府圍得水泄不通,切斷了城內與外界的聯係,意圖困死城中的守軍。
我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營帳,心中滿是擔憂。這城裏的糧食雖說還算充足,可若是被長期圍困,那遲早也是要耗盡的呀。
張士誠也知曉這情況不妙,便派出小股的士兵,趁著夜色出城去偷襲朱元璋的營寨,想要打破這圍困之勢。
有一回,我跟著城中的守軍一起,參與了這樣一場夜襲。那夜,月色朦朧,我們悄悄打開城門,朝著城外的營寨摸去。我的心裏緊張得很,手都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長槍,想著若是被發現了,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可還沒等我們靠近營寨,就被朱元璋軍隊的巡邏兵發現了。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對方的將士迅速集結起來,朝著我們殺來。我們隻能硬著頭皮迎戰,那場麵,真是混亂不堪,刀光劍影之間,不時有身邊的人倒下,我嚇得腿都有些發軟了,可想著家中的親人,又咬著牙繼續拚殺。
好在我們趁著夜色,總算是撤回了城中,可這一番夜襲,並沒有給對方造成太大的損失,反倒是我們折損了不少人手。
回到城中後,我坐在街邊,喘著粗氣,心裏頭滿是後怕。旁邊的一個同伴看著我,苦笑著說:“李福啊,這打仗可真不是咱能幹的事兒,太嚇人了,也不知道這城還能守多久呀。”
我搖搖頭,回道:“誰知道呢,反正咱現在也隻能守著了,希望主公能有別的辦法吧。”
而在朱元璋的軍中,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將軍也在商討著攻城之策。
常遇春皺著眉頭說道:“這平江府城防堅固,守軍又頗為頑強,一味地強攻,怕是會損失慘重,得想個巧妙的法子才行啊。”
徐達點頭稱是,說道:“嗯,我也正有此意,咱們可以先從周邊的據點入手,逐步瓦解他們的防線,再尋找機會攻城,另外,還得想法子讓城中的百姓知道,咱們是仁義之師,不會傷害他們,也好減少些阻力。”
於是,朱元璋的軍隊開始對平江府周邊的一些小城池、據點發起進攻,接連攻克了不少地方,讓平江府越發孤立無援。
在城裏,百姓們的日子也越發艱難了。糧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物價飛漲,我那原本就不多的布匹,也賣不出什麽價錢了,一家人隻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我妻子看著日漸見底的米缸,愁容滿麵地對我說:“當家的,這糧食越來越少了,再這樣下去,咱們可都要餓肚子了呀,這可咋辦呢?”
我安慰她道:“娘子,別太擔心,朝廷(指張士誠這邊)應該會想辦法的,咱們再撐撐吧。”
可我心裏也清楚,這情況是越來越糟糕了,若是城破了,也不知道會麵臨什麽樣的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軍隊終於準備對平江府發起總攻了。他們動用了各種攻城器械,投石車、雲梯等紛紛登場,一時間,石塊如雨點般朝著城牆上砸來,喊殺聲震天動地。
我和其他守軍們一起,守在城牆上,拚命地抵擋著對方的進攻。我拿著石塊朝著城下扔去,看著那雲梯上不斷攀爬上來的敵軍,心裏又害怕又憤怒,用手中的長槍不斷地刺向他們。
常遇春將軍親自率軍攻城,他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敗退。
徐達則在後方指揮調度,看著戰場上的局勢,適時地調整著戰術。
這場攻城戰打得異常慘烈,從白天一直持續到夜晚,城牆上、城牆下,到處都是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
我早已是疲憊不堪,身上也受了些輕傷,可根本顧不上這些,隻想著能守住城池。
然而,終究是寡不敵眾,平江府的城門還是被攻破了。朱元璋的軍隊如潮水般湧了進來,城中一片混亂。
我看著那湧入的敵軍,心想這下完了,可又無力反抗,隻能和其他百姓們蜷縮在角落裏,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可讓我意外的是,朱元璋的軍隊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燒殺搶掠,他們進城後,很快就開始維持秩序,張貼告示告知百姓們不要驚慌,會保障大家的安全。
我心中暗自慶幸,想著或許這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張士誠呢,在城破之後,還想著做最後的抵抗,可終究還是被朱元璋的軍隊擒獲了。
朱元璋聽聞平江府被平定的消息,心中大喜,對大臣們說道:“此番平定張士誠,江南之地算是盡入我手,這可是咱們邁向天下的重要一步啊,當好好安撫百姓,恢複此地的生機,讓其為我所用。”
大臣們紛紛稱是,隨後便開始安排官員到平江府等地,去治理地方,恢複生產,安撫民心。
我在這之後,也慢慢感受到了這新的變化。官府開始發放糧食救濟百姓,鼓勵大家重新做起生意,恢複集市的繁榮。
我又重新擺起了我的布匹攤,雖然一開始生意還很清淡,可看著這城裏漸漸有了生氣,心中也滿是感慨,想著這天下的局勢,果然是變幻莫測,而自己能在這亂世中活下來,還能繼續過日子,也算是一種幸運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領土紛爭以及地方治理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67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國內也是封建領主割據,時常為了爭奪土地、人口等資源發生爭鬥。各個領主都有著自己的城堡和領地,彼此之間戰爭不斷,就如同朱元璋與張士誠這般割據一方相互征伐。不過英國的戰爭規模相對較小,多是局部地區的衝突,而且戰爭的方式也較為傳統,主要依靠騎士的衝鋒陷陣。在領主占領了新的土地後,治理方式也比較簡單,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征收賦稅、管理百姓,缺乏像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那樣有係統的治理舉措,去恢複地方的生機與穩定,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地方治理理念的差異,英國重領主私利主導下的簡單治理,大明則重朝廷統籌下的綜合治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國王雖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各地的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很大的權力,同樣會因為利益紛爭而發生戰爭。法國的戰爭往往涉及多個貴族勢力的聯合與對抗,局勢更為複雜。在占領土地後,貴族們主要是為了維護自身家族的利益,通過分封土地、賜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統治,對於地方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考慮較少,相較於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重視恢複民生、發展經濟等多方麵的治理,法國的地方治理顯得更為短視和局限,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法國重貴族利益主導下的局限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全麵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正處於不斷擴張的階段,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地區,與朱元璋平定張士誠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有相似之處。不過奧斯曼帝國在征服新的土地後,采用的是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派遣帕夏等官員去管理地方,這些官員既掌握軍事大權,又負責民政事務,同時伊斯蘭教在地方治理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神職人員會協助進行社會秩序的維護、道德規範的引導等。而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側重於恢複漢族的傳統統治模式,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發展農桑工商等,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傳統儒家理念主導下的地方治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對外擴張主要圍繞著海上貿易和商業利益展開,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控製貿易據點等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威尼斯對於新獲取的地區,主要是從商業角度去進行管理,製定有利於自身商業發展的規則,保障貿易的順暢和稅收的收取,例如規定當地的商品交易必須通過威尼斯商人進行等,以此來維護其商業霸主地位。與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注重從多方麵綜合考慮地方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利益考量下的地方治理,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利益主導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綜合發展考量下的地方治理。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之間時常因為水源、草場等資源發生爭鬥,爭奪地盤的情況屢見不鮮。當一方部落占據了新的地域後,往往是按照部落的傳統習俗來進行管理,部落長老們會根據部落成員的需求,分配資源,處理內部事務,對外則保持一定的防禦態勢,整體的管理比較鬆散,缺乏像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由朝廷統一規劃、有序治理地方的模式,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地方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習俗主導下的鬆散治理,大明則重朝廷規範主導下的地方治理。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二十七年春正月戊戌,諭中書省曰:‘東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憫之。且太平、應天諸郡,乃吾渡江開創之地,久為張氏所據,吾今有之,是得地利。又聞彼多積糧,亦得人和。今攻之,可不勞師旅。’遂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討張士誠。”這一場大戰,可謂是關乎著江南的歸屬,也影響著天下的局勢走向,注定要在這亂世中掀起一番波瀾。
我叫李福,本是平江府(也就是如今蘇州一帶)城裏的一個小商販,平日裏靠著在城中的集市上販賣些自家織就的布匹為生。雖說這亂世之中,生意並不好做,可好歹也能勉強糊口,養活家中的妻兒老小。我本就盼著這天下能早日太平,可這朱元璋和張士誠之間的爭鬥,卻讓我這小小的願望也變得遙不可及,而我也在這平定張士誠的過程中,經曆了諸多意想不到的事兒,見識了那金戈鐵馬下的人間百態。
起初,聽聞朱元璋要派大軍來攻打平江府,城裏的百姓們都人心惶惶的。大家都在私下裏議論紛紛,不知道這一場仗下來,自己的生活會變成什麽樣。
我在集市上擺攤的時候,隔壁賣菜的老王頭湊過來,憂心忡忡地對我說:“李福啊,這朱元璋的大軍就要打過來了,也不知道這仗得打多久,咱這日子怕是要更不好過咯,萬一城破了,咱可咋辦呀?”
我無奈地歎了口氣,回道:“老王頭,咱也隻能聽天由命了,隻盼著這仗能快點打完,不管誰贏了,隻要能讓咱過上安穩日子就行啊。”
而在張士誠的陣營裏,他也在積極地調兵遣將,準備應對朱元璋的進攻。張士誠坐在那府中的大堂之上,對著麾下的將領們說道:“諸位,朱元璋此次來勢洶洶,咱平江府可是咱們的根基所在,絕不能輕易讓給他們,大家都得打起精神來,好好守住城池,若是此戰得勝,往後咱們在這江南之地,便可高枕無憂了。”
將領們齊聲應道:“願聽主公吩咐,定與城池共存亡!”
可朱元璋這邊,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將軍率領著二十萬大軍,那氣勢也是十分驚人。大軍一路行進,沿途的百姓們看著那整齊的隊伍,精良的裝備,心中既害怕又有著一絲期待,害怕的是這大軍過境,難免會有驚擾,期待的是若能早日平定張士誠,或許這天下就能太平了。
徐達將軍騎在馬上,看著麾下的將士們,高聲喊道:“兄弟們,此次攻打平江府,意義重大,咱們得速戰速決,減少百姓的傷亡,拿下城池,也好早日讓這江南之地恢複安寧,大家都加把勁啊!”
將士們齊聲高呼,士氣高昂,那聲音仿佛能衝破雲霄。
待到大軍來到平江府城下,便開始了圍城之戰。朱元璋的軍隊先是在城外紮下營寨,將平江府圍得水泄不通,切斷了城內與外界的聯係,意圖困死城中的守軍。
我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營帳,心中滿是擔憂。這城裏的糧食雖說還算充足,可若是被長期圍困,那遲早也是要耗盡的呀。
張士誠也知曉這情況不妙,便派出小股的士兵,趁著夜色出城去偷襲朱元璋的營寨,想要打破這圍困之勢。
有一回,我跟著城中的守軍一起,參與了這樣一場夜襲。那夜,月色朦朧,我們悄悄打開城門,朝著城外的營寨摸去。我的心裏緊張得很,手都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長槍,想著若是被發現了,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可還沒等我們靠近營寨,就被朱元璋軍隊的巡邏兵發現了。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對方的將士迅速集結起來,朝著我們殺來。我們隻能硬著頭皮迎戰,那場麵,真是混亂不堪,刀光劍影之間,不時有身邊的人倒下,我嚇得腿都有些發軟了,可想著家中的親人,又咬著牙繼續拚殺。
好在我們趁著夜色,總算是撤回了城中,可這一番夜襲,並沒有給對方造成太大的損失,反倒是我們折損了不少人手。
回到城中後,我坐在街邊,喘著粗氣,心裏頭滿是後怕。旁邊的一個同伴看著我,苦笑著說:“李福啊,這打仗可真不是咱能幹的事兒,太嚇人了,也不知道這城還能守多久呀。”
我搖搖頭,回道:“誰知道呢,反正咱現在也隻能守著了,希望主公能有別的辦法吧。”
而在朱元璋的軍中,徐達和常遇春兩位將軍也在商討著攻城之策。
常遇春皺著眉頭說道:“這平江府城防堅固,守軍又頗為頑強,一味地強攻,怕是會損失慘重,得想個巧妙的法子才行啊。”
徐達點頭稱是,說道:“嗯,我也正有此意,咱們可以先從周邊的據點入手,逐步瓦解他們的防線,再尋找機會攻城,另外,還得想法子讓城中的百姓知道,咱們是仁義之師,不會傷害他們,也好減少些阻力。”
於是,朱元璋的軍隊開始對平江府周邊的一些小城池、據點發起進攻,接連攻克了不少地方,讓平江府越發孤立無援。
在城裏,百姓們的日子也越發艱難了。糧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物價飛漲,我那原本就不多的布匹,也賣不出什麽價錢了,一家人隻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我妻子看著日漸見底的米缸,愁容滿麵地對我說:“當家的,這糧食越來越少了,再這樣下去,咱們可都要餓肚子了呀,這可咋辦呢?”
我安慰她道:“娘子,別太擔心,朝廷(指張士誠這邊)應該會想辦法的,咱們再撐撐吧。”
可我心裏也清楚,這情況是越來越糟糕了,若是城破了,也不知道會麵臨什麽樣的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軍隊終於準備對平江府發起總攻了。他們動用了各種攻城器械,投石車、雲梯等紛紛登場,一時間,石塊如雨點般朝著城牆上砸來,喊殺聲震天動地。
我和其他守軍們一起,守在城牆上,拚命地抵擋著對方的進攻。我拿著石塊朝著城下扔去,看著那雲梯上不斷攀爬上來的敵軍,心裏又害怕又憤怒,用手中的長槍不斷地刺向他們。
常遇春將軍親自率軍攻城,他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敗退。
徐達則在後方指揮調度,看著戰場上的局勢,適時地調整著戰術。
這場攻城戰打得異常慘烈,從白天一直持續到夜晚,城牆上、城牆下,到處都是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
我早已是疲憊不堪,身上也受了些輕傷,可根本顧不上這些,隻想著能守住城池。
然而,終究是寡不敵眾,平江府的城門還是被攻破了。朱元璋的軍隊如潮水般湧了進來,城中一片混亂。
我看著那湧入的敵軍,心想這下完了,可又無力反抗,隻能和其他百姓們蜷縮在角落裏,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可讓我意外的是,朱元璋的軍隊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燒殺搶掠,他們進城後,很快就開始維持秩序,張貼告示告知百姓們不要驚慌,會保障大家的安全。
我心中暗自慶幸,想著或許這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張士誠呢,在城破之後,還想著做最後的抵抗,可終究還是被朱元璋的軍隊擒獲了。
朱元璋聽聞平江府被平定的消息,心中大喜,對大臣們說道:“此番平定張士誠,江南之地算是盡入我手,這可是咱們邁向天下的重要一步啊,當好好安撫百姓,恢複此地的生機,讓其為我所用。”
大臣們紛紛稱是,隨後便開始安排官員到平江府等地,去治理地方,恢複生產,安撫民心。
我在這之後,也慢慢感受到了這新的變化。官府開始發放糧食救濟百姓,鼓勵大家重新做起生意,恢複集市的繁榮。
我又重新擺起了我的布匹攤,雖然一開始生意還很清淡,可看著這城裏漸漸有了生氣,心中也滿是感慨,想著這天下的局勢,果然是變幻莫測,而自己能在這亂世中活下來,還能繼續過日子,也算是一種幸運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領土紛爭以及地方治理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67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國內也是封建領主割據,時常為了爭奪土地、人口等資源發生爭鬥。各個領主都有著自己的城堡和領地,彼此之間戰爭不斷,就如同朱元璋與張士誠這般割據一方相互征伐。不過英國的戰爭規模相對較小,多是局部地區的衝突,而且戰爭的方式也較為傳統,主要依靠騎士的衝鋒陷陣。在領主占領了新的土地後,治理方式也比較簡單,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征收賦稅、管理百姓,缺乏像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那樣有係統的治理舉措,去恢複地方的生機與穩定,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地方治理理念的差異,英國重領主私利主導下的簡單治理,大明則重朝廷統籌下的綜合治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國王雖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各地的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很大的權力,同樣會因為利益紛爭而發生戰爭。法國的戰爭往往涉及多個貴族勢力的聯合與對抗,局勢更為複雜。在占領土地後,貴族們主要是為了維護自身家族的利益,通過分封土地、賜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統治,對於地方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考慮較少,相較於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重視恢複民生、發展經濟等多方麵的治理,法國的地方治理顯得更為短視和局限,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法國重貴族利益主導下的局限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全麵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正處於不斷擴張的階段,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地區,與朱元璋平定張士誠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有相似之處。不過奧斯曼帝國在征服新的土地後,采用的是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派遣帕夏等官員去管理地方,這些官員既掌握軍事大權,又負責民政事務,同時伊斯蘭教在地方治理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神職人員會協助進行社會秩序的維護、道德規範的引導等。而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側重於恢複漢族的傳統統治模式,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發展農桑工商等,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傳統儒家理念主導下的地方治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對外擴張主要圍繞著海上貿易和商業利益展開,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控製貿易據點等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威尼斯對於新獲取的地區,主要是從商業角度去進行管理,製定有利於自身商業發展的規則,保障貿易的順暢和稅收的收取,例如規定當地的商品交易必須通過威尼斯商人進行等,以此來維護其商業霸主地位。與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注重從多方麵綜合考慮地方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利益考量下的地方治理,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利益主導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綜合發展考量下的地方治理。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之間時常因為水源、草場等資源發生爭鬥,爭奪地盤的情況屢見不鮮。當一方部落占據了新的地域後,往往是按照部落的傳統習俗來進行管理,部落長老們會根據部落成員的需求,分配資源,處理內部事務,對外則保持一定的防禦態勢,整體的管理比較鬆散,缺乏像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由朝廷統一規劃、有序治理地方的模式,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地方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習俗主導下的鬆散治理,大明則重朝廷規範主導下的地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