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九年,華夏大地正處於風雲變幻之際,內憂外患如重重陰霾籠罩著這片古老的土地。軍閥混戰的硝煙在各處彌漫,百姓們苦不堪言,原本寧靜的城鎮鄉村,時常被戰火波及,田園荒蕪,市井蕭條。而在那西南腹地的四川,雖相較一些戰火紛飛的中原地區稍顯安寧,卻也未能逃脫這亂世的影響。物價飛漲,民生維艱,可日子還得照舊過下去,百姓們靠著各自的手藝,在這亂世中艱難求存。
彼時的四川,有著“甜城”之稱的內江,憑借著那肥沃土地所產的甘蔗,製糖業頗為興旺,滋養出了一方獨特的煙火氣息。大街小巷,糖香四溢,製糖作坊林立,圍繞著這甜蜜產業,衍生出了諸多行當,木匠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房屋的修繕、製糖工具的打造,哪一樣都離不開木匠的手藝。
據《內江縣誌》記載:“民國時期,內江縣城及周邊鄉鎮,匠作之人頗多,木匠一門,承傳統技藝,或製家具,或修屋舍,於民生諸事皆有涉也。雖時逢亂世,然甜城之地,糖業未輟,匠人之活計亦得以存續,靠的便是那手底下的真功夫,以及鄰裏鄉親的相互幫襯。”這段文字,清晰地道出了當時內江木匠們所處的境況,靠著傳統手藝在這動蕩歲月裏謀生計,維係著甜城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麵,也為圍繞“1930年 我在四川甜城做木匠”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艱辛與溫情、關乎民間手藝人生存的曆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名叫陳二狗,生得身材敦實,麵龐被日頭曬得黝黑發亮,透著一股憨厚老實又透著股子機靈勁兒。自幼家境貧寒,沒讀過什麽書,為了混口飯吃,便跟著村裏的老木匠師傅學手藝,這一學就是好些年,終是練就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我為人實在,重情重義,心裏頭認定的事兒,那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平日裏話不多,可做起活兒來,那是一絲不苟,眼裏容不得半點兒瑕疵,在這內江城裏,也算是小有名氣的木匠了。
那一日,天剛蒙蒙亮,我便背著工具箱,往城裏的一戶人家走去。這戶人家是開製糖作坊的,前些日子托人帶話,說是作坊裏有幾台熬糖的器具壞了,想讓我去給瞧瞧,能不能修一修,若是實在不行,便重新打造幾台。我心裏想著,這可是關乎人家生計的大事,可不敢耽擱,便早早地趕了過去。
到了那戶人家,主人家劉掌櫃熱情地迎了出來,笑著說道:“陳師傅,您可算是來了,您再不來呀,我這心裏頭可就沒底了,這熬糖的家夥事兒壞了好些天了,眼瞅著這甘蔗都收上來了,沒法熬糖,可急死人了。”
我趕忙說道:“劉掌櫃,您別急,我先看看是啥情況,能修咱就修,修不好我就給您重新做,保準誤不了您的事兒。”
說罷,我便走進作坊,看著那幾台熬糖器具,蹲下來仔細查看起來。原來是器具的連接處有些鬆動,加上長時間的使用,部分地方已經開裂了,難怪沒法正常使用了。我心裏有了底,便對劉掌櫃說道:“劉掌櫃,這器具就是有些地方壞了,能修好,不過得費些功夫,您看……”
劉掌櫃一聽能修好,頓時喜笑顏開,說道:“陳師傅,隻要能修好就行,您就安心修吧,工錢啥的都好說,可不能讓您白忙活呀。”
我笑著點點頭,便從工具箱裏拿出工具,開始動手修理起來。我先用榫卯工藝把那鬆動的連接處重新固定好,再找來一些合適的木塊,精心地打磨後,修補那些開裂的地方,每一個動作都極為嫻熟,仿佛這些工具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就在我專心修著器具的時候,作坊裏來了個年輕人,看著二十來歲的樣子,穿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衫,戴著副眼鏡,文質彬彬的模樣。劉掌櫃介紹說,這是他遠房的侄子,叫劉書文,在城裏讀書,放了學就來作坊裏幫忙,順便學學這製糖的手藝。
劉書文好奇地看著我幹活,時不時地問上幾句,“陳師傅,您這手藝可真厲害呀,這榫卯是怎麽個接法呀,看著就巧妙呢。”
我抬起頭,笑著回答道:“這榫卯啊,可是咱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講究的就是個嚴絲合縫,不用釘子啥的,也能讓物件結實得很呢,你要是感興趣,有空我可以給你講講裏頭的門道。”
劉書文興奮地點點頭,說道:“那可太好了,陳師傅,我就愛聽這些老手藝的事兒,現在這世道,好多老手藝都快失傳了,真可惜呀。”
我聽了,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說道:“是啊,這亂世之中,大家都忙著糊口,哪還有心思去傳承這些手藝喲,不過隻要還有人願意學,咱這手藝就斷不了根兒。”
修好了熬糖器具,劉掌櫃十分滿意,多給了我些工錢,我推脫了幾下,見劉掌櫃執意要給,便也收下了,心裏想著,這下家裏又能多些嚼用了。
回到家後,沒幾日,村裏的張二麻子找上門來,一臉焦急地說:“二狗哥,我家那房子漏雨了,這下雨天可遭罪了,想請你去幫忙修修唄,你看行不?”
我二話沒說,就跟著張二麻子去了他家。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屋頂好幾處瓦片都破了,房梁也有些腐朽了,確實得好好修一修。
我爬上屋頂,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破瓦片揭下來,一邊揭一邊對下麵的張二麻子喊道:“二麻子,你去多找些新瓦片來,這舊的都沒法用了,還有啊,去砍幾根結實的木頭,咱得把那房梁也換換了。”
張二麻子應了一聲,便跑去忙活了。我在屋頂上繼續查看情況,心裏盤算著這修房子得用多少材料,怎麽個修法。正想著呢,突然腳下一滑,差點從屋頂上摔下去,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我手快,抓住了旁邊的一根木架子,這才穩住了身子。
張二麻子聽到動靜,趕忙跑過來,焦急地問道:“二狗哥,你沒事兒吧,可嚇死我了。”
我心有餘悸地說道:“沒事兒,就是腳下滑了一下,差點就見閻王爺了,哈哈,看來這修房子還得更小心些才行啊。”
等材料備齊了,我便開始動手修房梁,先把那腐朽的部分鋸掉,然後將新的木頭架上去,用榫卯固定好,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瓦片,把縫隙都填嚴實了。經過一番忙活,房子終於修好了,張二麻子看著修好的房子,感激地說:“二狗哥,多虧了你呀,不然我這下雨天都沒地兒躲了,真不知道該怎麽謝你才好。”
我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都是鄰裏鄉親的,說啥謝呀,以後有啥需要幫忙的,盡管來找我就是了。”
在這甜城之中,平日裏除了做活,我也常和其他的木匠同行們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手藝,聊聊這城裏的新鮮事兒。
有一回,我們幾個木匠相約在城門口的茶館裏喝茶,大家一邊喝著茶,一邊說著各自遇到的事兒。
李木匠皺著眉頭說道:“你們說這世道,越來越不太平了,前兒個我聽說鄰縣那邊又打仗了,好多人都逃難過來了,咱這甜城雖說還沒遭啥大殃,可這生意也受了影響,好多人家都舍不得花錢修房子、打家具了。”
王木匠歎了口氣,附和道:“是啊,這打仗打的,物價也跟著漲,咱買木材的錢都比以前多了不少,這工錢卻不好漲,賺的錢越來越少咯。”
我聽了,心裏也挺無奈的,說道:“沒辦法呀,咱這手藝人,就靠著這點手藝吃飯,不管咋樣,活兒還得接著幹,總能熬過這艱難的時候的。”
正說著呢,茶館裏突然來了幾個當兵的,穿著灰撲撲的軍裝,腰間別著槍,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一屁股坐在桌子旁,大聲吆喝著:“掌櫃的,上茶,快點兒!”
掌櫃的趕忙跑過去,陪著笑臉說道:“軍爺,您稍等,馬上就來。”
那幾個當兵的一邊喝茶,一邊大聲地談論著打仗的事兒,什麽哪個軍閥又占了哪個地方啦,又要去征糧征兵啦,聽得我們心裏直發慌。
這時,其中一個當兵的瞅見了我們,便走過來,上下打量了我們一番,問道:“你們幾個是幹啥的呀?”
我站起身來,說道:“軍爺,我們都是木匠,靠著手藝給人打打家具、修修房子啥的,混口飯吃。”
那當兵的哼了一聲,說道:“木匠啊,那正好,我們軍營裏正缺些桌椅板凳呢,你們幾個明天就去軍營裏給我們做,做不好可沒你們好果子吃。”
我們一聽,麵麵相覷,心裏雖不情願,可也不敢違抗,隻能應了下來。
第二天,我們幾個木匠便帶著工具去了軍營,那軍營裏亂糟糟的,士兵們來來往往,喊叫聲、操練聲交織在一起。
我們被領到一個院子裏,那裏堆滿了木材,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走過來說:“你們幾個,就用這些木材,給咱做上幾十套桌椅,要結實耐用,限你們三天做完,要是完不成,軍法處置!”
我們不敢怠慢,趕忙動手幹了起來。可這軍營裏的木材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還帶著毛刺,很難加工,而且那軍官時不時地過來催,嘴裏還罵罵咧咧的,這活兒幹得別提多憋屈了。
不過好在我們幾個手藝都不錯,齊心協力,硬是在三天內把桌椅都做好了。那軍官驗收後,還算滿意,便放我們走了。
出了軍營,我們都鬆了一口氣,想著這亂世之中,做個手藝人也不容易啊,啥事兒都能碰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這甜城的生活雖有艱辛,卻也有著不少溫暖的時刻。鄰裏之間互幫互助,遇到難處了,大家都會伸出援手。
有一年趕上旱災,莊稼收成不好,好多人家都沒了糧食,我家也快揭不開鍋了。隔壁的趙大娘知道後,把自家僅剩的一些糧食送了過來,說道:“二狗啊,大娘這兒也沒多少糧食了,你先拿去應應急,可不能餓著呀。”
我感動得眼眶都紅了,說道:“大娘,您這……您這讓我怎麽報答您呀。”
趙大娘笑著說:“說啥報答的話,都是一家人,哪有看著自家人挨餓的道理呀。”
在這甜城做木匠的日子裏,我見證了百姓們在亂世中的掙紮與堅守,也感受著人與人之間那淳樸的情誼,靠著自己的手藝,努力地生活著,盼望著這世道能早日好起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民間手工藝發展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930年我在四川甜城做木匠這一經曆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工業生產受到重創,失業率飆升,百姓生活困苦。不過其傳統的木工等手工藝卻有了些別樣的發展,一方麵一些手藝人開始製作更具藝術性、迎合富裕階層審美需求的家具等物件,以謀求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麵,隨著人們對複古風格的喜愛,傳統木工技藝在修複古建築等領域也得到了重視,與四川甜城木匠主要服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經濟狀況與消費群體需求下木工手藝用途的差異,英國重藝術審美與特定領域應用,四川甜城則重民生實用與日常維係。
在法國,盡管同樣受到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但法國的手工業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浪漫與藝術氣息。木匠們除了製作常規的家具外,更多地參與到室內裝飾、藝術品打造等領域,與當時興起的藝術流派相結合,製作出帶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木雕、裝飾性木製品等,為城市的藝術氛圍添彩。相較於四川甜城木匠專注於房屋、製糖工具等實用物件的打造,法國木匠更偏向於藝術創作,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氛圍與審美觀念下木工手藝的側重差異,法國重藝術創作與審美展現,四川甜城則重實用功能與生活保障。
在德國,正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社會局勢動蕩,經濟也麵臨諸多困境。然而德國的木匠行業在工業發展的影響下,開始有了一些新變化,部分木匠逐漸向家具製造業轉型,利用機械輔助生產,提高生產效率,製作出標準化、適合大眾消費的家具產品,與四川甜城依靠純手工技藝、個體化服務的木匠模式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工業水平與市場需求下木工行業的發展路徑差異,德國重工業輔助與規模化生產,四川甜城則重手工技藝傳承與個體化服務。
在日本,當時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對外擴張意圖明顯,國內經濟也在向軍事化傾斜。日本的木匠行業一部分為軍事建設服務,比如打造營房、製造軍事訓練用的器械等;另一部分則在傳統建築領域繼續傳承技藝,不過風格上更強調簡潔、實用,以適應快速建設的需求。這和四川甜城木匠主要圍繞民生民用開展工作有很大區別,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局勢與建設重點下木工手藝的服務對象差異,日本重軍事與傳統建築服務,四川甜城則重民生領域服務。
在蘇聯,正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推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木匠們很多被組織到集體的工坊中,參與到大規模的建設項目裏,如建造集體農莊的房屋、公共設施等,其工作帶有很強的計劃性和集體性,與四川甜城木匠分散的、個體化的經營模式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製度與建設模式下木工行業的組織形式差異,蘇聯重集體組織與大規模建設,四川甜城則重個體經營與民間服務。
在美國,同樣遭受經濟大蕭條的衝擊,很多木匠失業,不過隨著羅斯福新政的推行,一些木匠參與到公共工程建設中,如修建道路兩旁的休息亭、公園的長椅等基礎設施,同時民間興起了一股自己動手製作家具的風潮,以節省開支,這與四川甜城木匠憑借手藝維持生計、服務鄰裏的情況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政策引導與社會風氣影響下木工行業的發展變化差異,美國
彼時的四川,有著“甜城”之稱的內江,憑借著那肥沃土地所產的甘蔗,製糖業頗為興旺,滋養出了一方獨特的煙火氣息。大街小巷,糖香四溢,製糖作坊林立,圍繞著這甜蜜產業,衍生出了諸多行當,木匠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房屋的修繕、製糖工具的打造,哪一樣都離不開木匠的手藝。
據《內江縣誌》記載:“民國時期,內江縣城及周邊鄉鎮,匠作之人頗多,木匠一門,承傳統技藝,或製家具,或修屋舍,於民生諸事皆有涉也。雖時逢亂世,然甜城之地,糖業未輟,匠人之活計亦得以存續,靠的便是那手底下的真功夫,以及鄰裏鄉親的相互幫襯。”這段文字,清晰地道出了當時內江木匠們所處的境況,靠著傳統手藝在這動蕩歲月裏謀生計,維係著甜城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麵,也為圍繞“1930年 我在四川甜城做木匠”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艱辛與溫情、關乎民間手藝人生存的曆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名叫陳二狗,生得身材敦實,麵龐被日頭曬得黝黑發亮,透著一股憨厚老實又透著股子機靈勁兒。自幼家境貧寒,沒讀過什麽書,為了混口飯吃,便跟著村裏的老木匠師傅學手藝,這一學就是好些年,終是練就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我為人實在,重情重義,心裏頭認定的事兒,那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平日裏話不多,可做起活兒來,那是一絲不苟,眼裏容不得半點兒瑕疵,在這內江城裏,也算是小有名氣的木匠了。
那一日,天剛蒙蒙亮,我便背著工具箱,往城裏的一戶人家走去。這戶人家是開製糖作坊的,前些日子托人帶話,說是作坊裏有幾台熬糖的器具壞了,想讓我去給瞧瞧,能不能修一修,若是實在不行,便重新打造幾台。我心裏想著,這可是關乎人家生計的大事,可不敢耽擱,便早早地趕了過去。
到了那戶人家,主人家劉掌櫃熱情地迎了出來,笑著說道:“陳師傅,您可算是來了,您再不來呀,我這心裏頭可就沒底了,這熬糖的家夥事兒壞了好些天了,眼瞅著這甘蔗都收上來了,沒法熬糖,可急死人了。”
我趕忙說道:“劉掌櫃,您別急,我先看看是啥情況,能修咱就修,修不好我就給您重新做,保準誤不了您的事兒。”
說罷,我便走進作坊,看著那幾台熬糖器具,蹲下來仔細查看起來。原來是器具的連接處有些鬆動,加上長時間的使用,部分地方已經開裂了,難怪沒法正常使用了。我心裏有了底,便對劉掌櫃說道:“劉掌櫃,這器具就是有些地方壞了,能修好,不過得費些功夫,您看……”
劉掌櫃一聽能修好,頓時喜笑顏開,說道:“陳師傅,隻要能修好就行,您就安心修吧,工錢啥的都好說,可不能讓您白忙活呀。”
我笑著點點頭,便從工具箱裏拿出工具,開始動手修理起來。我先用榫卯工藝把那鬆動的連接處重新固定好,再找來一些合適的木塊,精心地打磨後,修補那些開裂的地方,每一個動作都極為嫻熟,仿佛這些工具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就在我專心修著器具的時候,作坊裏來了個年輕人,看著二十來歲的樣子,穿著一身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衫,戴著副眼鏡,文質彬彬的模樣。劉掌櫃介紹說,這是他遠房的侄子,叫劉書文,在城裏讀書,放了學就來作坊裏幫忙,順便學學這製糖的手藝。
劉書文好奇地看著我幹活,時不時地問上幾句,“陳師傅,您這手藝可真厲害呀,這榫卯是怎麽個接法呀,看著就巧妙呢。”
我抬起頭,笑著回答道:“這榫卯啊,可是咱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講究的就是個嚴絲合縫,不用釘子啥的,也能讓物件結實得很呢,你要是感興趣,有空我可以給你講講裏頭的門道。”
劉書文興奮地點點頭,說道:“那可太好了,陳師傅,我就愛聽這些老手藝的事兒,現在這世道,好多老手藝都快失傳了,真可惜呀。”
我聽了,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說道:“是啊,這亂世之中,大家都忙著糊口,哪還有心思去傳承這些手藝喲,不過隻要還有人願意學,咱這手藝就斷不了根兒。”
修好了熬糖器具,劉掌櫃十分滿意,多給了我些工錢,我推脫了幾下,見劉掌櫃執意要給,便也收下了,心裏想著,這下家裏又能多些嚼用了。
回到家後,沒幾日,村裏的張二麻子找上門來,一臉焦急地說:“二狗哥,我家那房子漏雨了,這下雨天可遭罪了,想請你去幫忙修修唄,你看行不?”
我二話沒說,就跟著張二麻子去了他家。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屋頂好幾處瓦片都破了,房梁也有些腐朽了,確實得好好修一修。
我爬上屋頂,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破瓦片揭下來,一邊揭一邊對下麵的張二麻子喊道:“二麻子,你去多找些新瓦片來,這舊的都沒法用了,還有啊,去砍幾根結實的木頭,咱得把那房梁也換換了。”
張二麻子應了一聲,便跑去忙活了。我在屋頂上繼續查看情況,心裏盤算著這修房子得用多少材料,怎麽個修法。正想著呢,突然腳下一滑,差點從屋頂上摔下去,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我手快,抓住了旁邊的一根木架子,這才穩住了身子。
張二麻子聽到動靜,趕忙跑過來,焦急地問道:“二狗哥,你沒事兒吧,可嚇死我了。”
我心有餘悸地說道:“沒事兒,就是腳下滑了一下,差點就見閻王爺了,哈哈,看來這修房子還得更小心些才行啊。”
等材料備齊了,我便開始動手修房梁,先把那腐朽的部分鋸掉,然後將新的木頭架上去,用榫卯固定好,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瓦片,把縫隙都填嚴實了。經過一番忙活,房子終於修好了,張二麻子看著修好的房子,感激地說:“二狗哥,多虧了你呀,不然我這下雨天都沒地兒躲了,真不知道該怎麽謝你才好。”
我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都是鄰裏鄉親的,說啥謝呀,以後有啥需要幫忙的,盡管來找我就是了。”
在這甜城之中,平日裏除了做活,我也常和其他的木匠同行們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手藝,聊聊這城裏的新鮮事兒。
有一回,我們幾個木匠相約在城門口的茶館裏喝茶,大家一邊喝著茶,一邊說著各自遇到的事兒。
李木匠皺著眉頭說道:“你們說這世道,越來越不太平了,前兒個我聽說鄰縣那邊又打仗了,好多人都逃難過來了,咱這甜城雖說還沒遭啥大殃,可這生意也受了影響,好多人家都舍不得花錢修房子、打家具了。”
王木匠歎了口氣,附和道:“是啊,這打仗打的,物價也跟著漲,咱買木材的錢都比以前多了不少,這工錢卻不好漲,賺的錢越來越少咯。”
我聽了,心裏也挺無奈的,說道:“沒辦法呀,咱這手藝人,就靠著這點手藝吃飯,不管咋樣,活兒還得接著幹,總能熬過這艱難的時候的。”
正說著呢,茶館裏突然來了幾個當兵的,穿著灰撲撲的軍裝,腰間別著槍,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一屁股坐在桌子旁,大聲吆喝著:“掌櫃的,上茶,快點兒!”
掌櫃的趕忙跑過去,陪著笑臉說道:“軍爺,您稍等,馬上就來。”
那幾個當兵的一邊喝茶,一邊大聲地談論著打仗的事兒,什麽哪個軍閥又占了哪個地方啦,又要去征糧征兵啦,聽得我們心裏直發慌。
這時,其中一個當兵的瞅見了我們,便走過來,上下打量了我們一番,問道:“你們幾個是幹啥的呀?”
我站起身來,說道:“軍爺,我們都是木匠,靠著手藝給人打打家具、修修房子啥的,混口飯吃。”
那當兵的哼了一聲,說道:“木匠啊,那正好,我們軍營裏正缺些桌椅板凳呢,你們幾個明天就去軍營裏給我們做,做不好可沒你們好果子吃。”
我們一聽,麵麵相覷,心裏雖不情願,可也不敢違抗,隻能應了下來。
第二天,我們幾個木匠便帶著工具去了軍營,那軍營裏亂糟糟的,士兵們來來往往,喊叫聲、操練聲交織在一起。
我們被領到一個院子裏,那裏堆滿了木材,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走過來說:“你們幾個,就用這些木材,給咱做上幾十套桌椅,要結實耐用,限你們三天做完,要是完不成,軍法處置!”
我們不敢怠慢,趕忙動手幹了起來。可這軍營裏的木材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還帶著毛刺,很難加工,而且那軍官時不時地過來催,嘴裏還罵罵咧咧的,這活兒幹得別提多憋屈了。
不過好在我們幾個手藝都不錯,齊心協力,硬是在三天內把桌椅都做好了。那軍官驗收後,還算滿意,便放我們走了。
出了軍營,我們都鬆了一口氣,想著這亂世之中,做個手藝人也不容易啊,啥事兒都能碰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這甜城的生活雖有艱辛,卻也有著不少溫暖的時刻。鄰裏之間互幫互助,遇到難處了,大家都會伸出援手。
有一年趕上旱災,莊稼收成不好,好多人家都沒了糧食,我家也快揭不開鍋了。隔壁的趙大娘知道後,把自家僅剩的一些糧食送了過來,說道:“二狗啊,大娘這兒也沒多少糧食了,你先拿去應應急,可不能餓著呀。”
我感動得眼眶都紅了,說道:“大娘,您這……您這讓我怎麽報答您呀。”
趙大娘笑著說:“說啥報答的話,都是一家人,哪有看著自家人挨餓的道理呀。”
在這甜城做木匠的日子裏,我見證了百姓們在亂世中的掙紮與堅守,也感受著人與人之間那淳樸的情誼,靠著自己的手藝,努力地生活著,盼望著這世道能早日好起來。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民間手工藝發展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930年我在四川甜城做木匠這一經曆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工業生產受到重創,失業率飆升,百姓生活困苦。不過其傳統的木工等手工藝卻有了些別樣的發展,一方麵一些手藝人開始製作更具藝術性、迎合富裕階層審美需求的家具等物件,以謀求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麵,隨著人們對複古風格的喜愛,傳統木工技藝在修複古建築等領域也得到了重視,與四川甜城木匠主要服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經濟狀況與消費群體需求下木工手藝用途的差異,英國重藝術審美與特定領域應用,四川甜城則重民生實用與日常維係。
在法國,盡管同樣受到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但法國的手工業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浪漫與藝術氣息。木匠們除了製作常規的家具外,更多地參與到室內裝飾、藝術品打造等領域,與當時興起的藝術流派相結合,製作出帶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木雕、裝飾性木製品等,為城市的藝術氛圍添彩。相較於四川甜城木匠專注於房屋、製糖工具等實用物件的打造,法國木匠更偏向於藝術創作,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氛圍與審美觀念下木工手藝的側重差異,法國重藝術創作與審美展現,四川甜城則重實用功能與生活保障。
在德國,正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社會局勢動蕩,經濟也麵臨諸多困境。然而德國的木匠行業在工業發展的影響下,開始有了一些新變化,部分木匠逐漸向家具製造業轉型,利用機械輔助生產,提高生產效率,製作出標準化、適合大眾消費的家具產品,與四川甜城依靠純手工技藝、個體化服務的木匠模式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工業水平與市場需求下木工行業的發展路徑差異,德國重工業輔助與規模化生產,四川甜城則重手工技藝傳承與個體化服務。
在日本,當時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對外擴張意圖明顯,國內經濟也在向軍事化傾斜。日本的木匠行業一部分為軍事建設服務,比如打造營房、製造軍事訓練用的器械等;另一部分則在傳統建築領域繼續傳承技藝,不過風格上更強調簡潔、實用,以適應快速建設的需求。這和四川甜城木匠主要圍繞民生民用開展工作有很大區別,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局勢與建設重點下木工手藝的服務對象差異,日本重軍事與傳統建築服務,四川甜城則重民生領域服務。
在蘇聯,正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推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木匠們很多被組織到集體的工坊中,參與到大規模的建設項目裏,如建造集體農莊的房屋、公共設施等,其工作帶有很強的計劃性和集體性,與四川甜城木匠分散的、個體化的經營模式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製度與建設模式下木工行業的組織形式差異,蘇聯重集體組織與大規模建設,四川甜城則重個體經營與民間服務。
在美國,同樣遭受經濟大蕭條的衝擊,很多木匠失業,不過隨著羅斯福新政的推行,一些木匠參與到公共工程建設中,如修建道路兩旁的休息亭、公園的長椅等基礎設施,同時民間興起了一股自己動手製作家具的風潮,以節省開支,這與四川甜城木匠憑借手藝維持生計、服務鄰裏的情況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政策引導與社會風氣影響下木工行業的發展變化差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