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靈族特征


    (參考:《諾斯埃爾古典》157頁~200頁,《梵特裏斯讚歌》111頁~159頁,《人類種族起源與分化》571頁~589頁。)


    辨別精靈族多可借由外貌特征進行確定。精靈族身體毛發多為金色,耳廓長而尖銳,手指腳趾較為修長,通常具有異色瞳孔(包括但不限於蔚藍色、淺綠色、靛青色等淺色顏色)。平均壽命較長,可活至300歲以上。但早期發育卻與普人相似,在16~18歲左右身體細胞發育完全,進入成年時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仍舊保持成年的生理結構,新陳代謝減緩,在200歲左右才開始衰老。精靈族死亡後會在短時間內除骨架外的身體結構瞬間化為星塵流逝。


    精靈族最直接的辨認方法是確定其是否掌握“精靈瞳術”,是一項精靈族特有的魔術技藝。


    2.精靈瞳術


    (參考:《術式全集》513頁~515頁,《魔術發展簡史》1022頁~1055頁,《人類魔法適應性研究》109頁~131頁,《種族構造解剖圖集注解》885頁~875頁,《埃拉托史》1522頁~1571頁;2017頁~2027頁;2788頁~2799頁。)


    精靈族天生可使用名為“瞳術”的魔法,但並非如共鳴者一般,靈魂自出生便具有共鳴星塵的能力。精靈族使用魔法的方法與常人無異,都必須通過靈魂聯係魔導具後進行星塵的共鳴。而不同的是,精靈族的身體構造中,眼球與大腦兩個器官具有與傳統魔導具相似的特征,該特征使得精靈族可使用靈魂與眼球大腦進行聯係而共鳴星塵使用魔法。但兩個器官中的何種構造使得其具有魔導性能尚不明確。


    “精靈瞳術”的能力包括但不限於:心靈控製、篡改思想、改變認知、共感、製造幻象等。能力大多為操縱他人大腦。並且根據一定研究表明,所有精靈族使用的瞳術可能為同一條術式,使得精靈族的任何人都可對已經被使用瞳術的目標進行能動性更改。


    其運作方式可能為:發動瞳術時,施法者瞳孔閃出光芒,期間受法者與施法者進行對視超過0.2s,即可對目標進行標記(部分魔法掌控力強大者沒有此限製)。單次共鳴可對若幹目標大腦進行標記,標記對所有精靈族開放,其中的內容可自定義書寫,多個標記之間信息不互通。單次共鳴可標記目標數與使用者自身魔法掌控力有關。自身魔法掌控力愈強,可單次標記數愈多,可進行更改內容也愈多。


    並且,由於精靈族自身眼球與大腦的特殊性,精靈族之間似乎並不受瞳術影響。


    3.精靈群落結構


    (參考:《人類社會結構剖析》2123頁~2156頁,《拉莫斯托比法典》511頁~534頁,《儀式禮讚·複興時期篇》216頁~257頁,《以群而居論》653頁~678頁。)


    精靈族被認為起源於紀年前500年,通常群居於遠離塵囂之地,形成較為原始的村落,不投靠任何勢力,不參與爭鬥,自給自足。自身文化習俗甚少受到其餘種族的影響,以“伊文捷琳可諾撲”信仰文化為主。


    精靈語中,“可諾撲”意為:“合作,共享”。而“伊文捷琳”為《梵特裏斯讚歌》中燦六星神之偕行之神。該文化可解釋為族群以偕行之神為信仰之主,遵循其神詣進行日常生活與參拜儀式。並且,村落中通常有為偕行之神建造的神壇。


    精靈族以偕行團結為共同的價值目標,族群內地位通常不分高低貴賤,一視同仁。但為保證團結一致,會選出村落領導人與“阿桑麻”。


    群落領導人又可稱作村長,一般由村民投票選出,並由其成立村委會,其代表村落與外界進行外交活動,與協調各村民之間的關係。


    而“阿桑麻”為精靈族群落體係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阿桑麻”在精靈語中意為:“純淨偉大的女性”。每隔一定年限,精靈族對偕行之神的虔誠會得到認可,伊文捷琳會降臨到精靈族中被認可的女性身上,從而獲得神降力量,並帶領精靈族和諧發展。其責任為保護全族群安全、安排生產資源分配、領導族群進行參拜儀式等。族群中又會將其稱為“大祭司”,或者“聖女”。精靈們崇拜、欽佩、仰慕“阿桑麻”,如信仰伊文捷琳一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空中的圖書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Eacopi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Eacopi並收藏星空中的圖書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