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道路前行數裏,太宗突然看見一座高山,陰雲垂落地麵,黑霧彌漫在空中。太宗問道:“崔先生,那邊是什麽山?”判官回答道:“這是幽冥背陰山。”太宗心中恐懼,說道:“朕怎麽能過去呢?”
判官安慰道:“陛下放心,有我們引領。”太宗戰戰兢兢地跟著兩人走上山岩,抬頭望去。隻見: 山勢高低起伏,形狀多有凹凸不平,地勢更是崎嶇難行。險峻如同蜀地的山嶺,高聳好似廬山的岩峰。
這可不是陽世的名山,而是陰司的險地。荊棘叢生,裏麵藏著各種鬼怪,石崖上的磷光閃爍,隱藏著邪魔。耳邊聽不到鳥獸的啼叫,眼前隻見鬼妖在行走。陰風颯颯,黑霧彌漫。
陰風颯颯,那是神兵口中吹出的哨聲化作煙霧;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的氣息。一眼望去,高低起伏沒有什麽景色,左右看過去盡是猖獗逃亡的鬼怪。
這裏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隻是山上不長草,峰不插天,嶺上沒有行人,洞不接納雲氣,澗中不流水。岸邊都是魍魎,嶺下盡是。
洞中收納著野鬼,澗底隱藏著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大聲喧嘩呼號;半掩半藏的地方,餓鬼窮魂不時地對著哭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地傳遞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喝著催促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
太宗一路全靠著崔判官的保護,這才戰戰兢兢地過了陰山。 繼續往前走,又經過了許多衙門,每一處都傳來令人心碎的悲號聲,各種猙獰凶惡的鬼怪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太宗又忍不住問道:“這裏是什麽地方呀?”判官神色凝重地回答道:“這裏是陰山背後的‘一十八層地獄’呀。”太宗緊接著追問:“是哪十八層呢?”判官緩緩說道:“陛下您且聽我細細說來: 那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裏麵冷冷清清、寂靜無聲,可又滿是煩惱哀怨,凡是生前犯下各種罪孽的人,死後都要來到這裏承受罪名。
還有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到處都是哭聲,一片淒慘悲涼的景象,那些因為不忠不孝、違背天理,嘴上說得好聽,心裏卻狠毒無比的人,死後就會墮入這幾座地獄之中。
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裏呢,受刑之人被折磨得皮開肉綻,疼得齜牙咧嘴,這些都是那些昧著良心、做事不公道,靠著花言巧語暗中坑害別人的人該來的地方。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之中,關著的都是些蓬頭垢麵、愁眉苦臉的,他們生前用大鬥進小秤出的手段去欺騙那些老實憨厚的人,結果給自己招來災禍,死後便被囚禁在此了。
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裏,犯人們個個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的,他們生前仗著自己的強橫去欺負善良的百姓,如今隻能藏頭縮頸,在這兒孤苦伶仃地挨著苦刑。
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裏的人更是慘不忍睹,脫皮露骨、折臂斷筋的都有,這些人啊,生前為了謀取錢財就去害人性命,肆意宰殺牲畜生靈,犯下如此大罪,一旦墮落進來,那可是千年都難以解脫,永世都別想翻身了。
在這裏,犯人們一個個都被緊緊地捆綁著,身上纏著繩索,周圍還有那些赤發鬼、黑臉鬼,手持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拎著鐵簡銅錘,對著他們就是一陣猛打,打得那些犯人皺眉苦臉、鮮血淋漓,他們就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這正是在告誡人們,活著的時候可千萬不要昧著良心做事呀,神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誰又能逃得過懲罰呢?善惡到頭終究是會有報應的,隻不過是來得早或來得遲罷了。”
太宗聽著判官的這番講述,心裏又驚又怕,臉色變得十分慘白,眼中滿是驚恐之色,心中對這地獄的種種慘狀感到無比震撼,同時也越發警醒自己生前定要多行善事了。
繼續往前行進,沒走多一會兒,隻見一群鬼卒,各自手裏拿著幢幡,在路旁恭恭敬敬地跪了下來,齊聲說道:“橋梁使者來接。”崔判官見狀,大聲喝令他們起身,然後便走上前去,引領著太宗,從金橋上麵走了過去。
太宗走著走著,抬眼看到另一邊還有一座銀橋,隻見那橋上走著幾個看起來就是忠孝賢良的人,還有行事公平正大的人,他們的身邊同樣也有幢幡在接引著。
而在另一邊呢,又有一座橋,那橋上寒風呼嘯著滾滾而來,橋下血浪翻騰,濤聲陣陣,悲號哭泣的聲音接連不斷,聽起來格外淒慘。太宗心中好奇,便開口問道:“那座橋叫什麽名字呀?”
判官一臉嚴肅地對太宗說道:“陛下,那座橋叫做奈河橋啊。您要是回到陽間,可一定要牢牢記住它。那橋下的景象,可著實嚇人呢。 橋下是水流湍急、浩浩蕩蕩的河水,而那路又險峻又狹窄。看上去就好像一匹白色的綢緞橫跨在長江之上,又仿佛是火坑浮現在這陰曹地府一般。
周圍陰氣逼人,寒意直往骨子裏鑽,那腥風撲鼻而來,那股難聞的味道直往心裏頭鑽,讓人惡心得很。河裏波濤翻滾,來來往往的卻根本沒有可以載人渡河的船隻。那些赤著腳、蓬著頭的,全都是生前犯下罪孽的鬼魂呀,它們在這兒進進出出,受盡苦楚。 這奈河橋啊,長達數裏,可寬度卻隻有三尺。
橋身高達百尺,橋下的河水更是深不見底,仿佛有千重之深呢。橋上麵沒有扶手欄杆,人走在上麵,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去,而橋下還有那些專門抓人、凶狠殘暴的惡怪守著。那些身上戴著枷鎖鐐銬的鬼魂,被驅趕著走上這奈河上的險路,那場麵別提多淒慘了。
您再瞧瞧那橋邊的神將,一個個都凶神惡煞、極為頑劣,而河裏的那些罪孽之魂,那真是苦不堪言啊。在那長著枝枝杈杈的樹上,掛著的是青、紅、黃、紫等各種顏色的絲衣,都是那些鬼魂生前的衣物呢。在那陡峭的崖壁前,蹲著的是那些生前對公婆又罵又毀謗的淫潑婦。
還有那銅蛇鐵狗,在河裏肆意爭搶著吞噬鬼魂,一旦掉進這奈河之中,就永遠被困在這裏,再也沒有出去的路了呀。”
正如詩中所描述的那樣: 常常能聽到鬼哭神號的聲音,那血水翻湧,渾濁的波浪湧起萬丈之高。數不清的牛頭馬麵,一個個麵目猙獰,牢牢地把守著奈河橋,不讓任何一個鬼魂輕易逃脫,整個奈河橋一帶,彌漫著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絕望無助的氛圍啊。
正說著話呢,那幾個橋梁使者早已經轉身離開了。太宗心裏又驚又慌,不禁點頭暗暗歎息,默默地悲傷起來。他跟著判官和太尉,很快就走過了奈河惡水和血盆苦界。
前方又來到了枉死城,隻聽到一陣嘈雜的人聲吵嚷著,分明在喊:“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到這喊聲,嚇得心驚膽戰。隻見一群拖著腰、折著臂、有足無頭的鬼魅,朝他圍了過來,攔住他,大聲叫嚷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太宗慌得不知所措,東躲西藏,嘴裏不停地喊著:“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趕忙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以及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
他們都是枉死的冤孽,無人管束,不能超生,又沒有錢鈔盤纏,全都是孤寒饑餓的鬼魂。陛下要是給他們一些錢鈔,我才能救得了您。”
太宗一聽,麵露難色地說道:“我空著身子來到這裏,哪有什麽錢鈔呀?”判官趕忙說道:“陛下,陽間有個人,他有若幹金銀存放在陰司。陛下可以立個借據,我來作保,暫且借他一庫金銀,用來打發這些餓鬼,這樣陛下才能順利通過。”太宗忙問:“這人是誰呢?”判官回答道:“他是河南開封府的人,姓相名良。
他在陰司有十三庫金銀。陛下要是借用了他的,回到陽間再還給他就行了。”太宗聽了,心裏很是高興,願意按照判官說的立約借這筆錢。
於是太宗立刻寫好文書交給判官,借了一庫金銀。判官讓太尉把這些金銀全部拿出去給那些餓鬼。判官又對眾鬼說:“這些金銀你們要平均分配使用,放大唐陛下過去。
他陽壽還長著呢。我領了十王的命令,送他還魂,讓他到陽間去做一個水陸大會,超度你們超生,你們可別再鬧事了。”
眾鬼聽了,拿到金銀後都連連點頭退了下去。 判官吩咐太尉搖動引魂幡,帶著太宗離開了枉死城,踏上了平陽大路,一路飄飄蕩蕩地向前走去。也不知道究竟從哪條路出去,且聽下回分解。
判官安慰道:“陛下放心,有我們引領。”太宗戰戰兢兢地跟著兩人走上山岩,抬頭望去。隻見: 山勢高低起伏,形狀多有凹凸不平,地勢更是崎嶇難行。險峻如同蜀地的山嶺,高聳好似廬山的岩峰。
這可不是陽世的名山,而是陰司的險地。荊棘叢生,裏麵藏著各種鬼怪,石崖上的磷光閃爍,隱藏著邪魔。耳邊聽不到鳥獸的啼叫,眼前隻見鬼妖在行走。陰風颯颯,黑霧彌漫。
陰風颯颯,那是神兵口中吹出的哨聲化作煙霧;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的氣息。一眼望去,高低起伏沒有什麽景色,左右看過去盡是猖獗逃亡的鬼怪。
這裏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隻是山上不長草,峰不插天,嶺上沒有行人,洞不接納雲氣,澗中不流水。岸邊都是魍魎,嶺下盡是。
洞中收納著野鬼,澗底隱藏著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大聲喧嘩呼號;半掩半藏的地方,餓鬼窮魂不時地對著哭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地傳遞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喝著催促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
太宗一路全靠著崔判官的保護,這才戰戰兢兢地過了陰山。 繼續往前走,又經過了許多衙門,每一處都傳來令人心碎的悲號聲,各種猙獰凶惡的鬼怪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太宗又忍不住問道:“這裏是什麽地方呀?”判官神色凝重地回答道:“這裏是陰山背後的‘一十八層地獄’呀。”太宗緊接著追問:“是哪十八層呢?”判官緩緩說道:“陛下您且聽我細細說來: 那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裏麵冷冷清清、寂靜無聲,可又滿是煩惱哀怨,凡是生前犯下各種罪孽的人,死後都要來到這裏承受罪名。
還有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到處都是哭聲,一片淒慘悲涼的景象,那些因為不忠不孝、違背天理,嘴上說得好聽,心裏卻狠毒無比的人,死後就會墮入這幾座地獄之中。
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裏呢,受刑之人被折磨得皮開肉綻,疼得齜牙咧嘴,這些都是那些昧著良心、做事不公道,靠著花言巧語暗中坑害別人的人該來的地方。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之中,關著的都是些蓬頭垢麵、愁眉苦臉的,他們生前用大鬥進小秤出的手段去欺騙那些老實憨厚的人,結果給自己招來災禍,死後便被囚禁在此了。
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裏,犯人們個個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的,他們生前仗著自己的強橫去欺負善良的百姓,如今隻能藏頭縮頸,在這兒孤苦伶仃地挨著苦刑。
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裏的人更是慘不忍睹,脫皮露骨、折臂斷筋的都有,這些人啊,生前為了謀取錢財就去害人性命,肆意宰殺牲畜生靈,犯下如此大罪,一旦墮落進來,那可是千年都難以解脫,永世都別想翻身了。
在這裏,犯人們一個個都被緊緊地捆綁著,身上纏著繩索,周圍還有那些赤發鬼、黑臉鬼,手持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拎著鐵簡銅錘,對著他們就是一陣猛打,打得那些犯人皺眉苦臉、鮮血淋漓,他們就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這正是在告誡人們,活著的時候可千萬不要昧著良心做事呀,神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誰又能逃得過懲罰呢?善惡到頭終究是會有報應的,隻不過是來得早或來得遲罷了。”
太宗聽著判官的這番講述,心裏又驚又怕,臉色變得十分慘白,眼中滿是驚恐之色,心中對這地獄的種種慘狀感到無比震撼,同時也越發警醒自己生前定要多行善事了。
繼續往前行進,沒走多一會兒,隻見一群鬼卒,各自手裏拿著幢幡,在路旁恭恭敬敬地跪了下來,齊聲說道:“橋梁使者來接。”崔判官見狀,大聲喝令他們起身,然後便走上前去,引領著太宗,從金橋上麵走了過去。
太宗走著走著,抬眼看到另一邊還有一座銀橋,隻見那橋上走著幾個看起來就是忠孝賢良的人,還有行事公平正大的人,他們的身邊同樣也有幢幡在接引著。
而在另一邊呢,又有一座橋,那橋上寒風呼嘯著滾滾而來,橋下血浪翻騰,濤聲陣陣,悲號哭泣的聲音接連不斷,聽起來格外淒慘。太宗心中好奇,便開口問道:“那座橋叫什麽名字呀?”
判官一臉嚴肅地對太宗說道:“陛下,那座橋叫做奈河橋啊。您要是回到陽間,可一定要牢牢記住它。那橋下的景象,可著實嚇人呢。 橋下是水流湍急、浩浩蕩蕩的河水,而那路又險峻又狹窄。看上去就好像一匹白色的綢緞橫跨在長江之上,又仿佛是火坑浮現在這陰曹地府一般。
周圍陰氣逼人,寒意直往骨子裏鑽,那腥風撲鼻而來,那股難聞的味道直往心裏頭鑽,讓人惡心得很。河裏波濤翻滾,來來往往的卻根本沒有可以載人渡河的船隻。那些赤著腳、蓬著頭的,全都是生前犯下罪孽的鬼魂呀,它們在這兒進進出出,受盡苦楚。 這奈河橋啊,長達數裏,可寬度卻隻有三尺。
橋身高達百尺,橋下的河水更是深不見底,仿佛有千重之深呢。橋上麵沒有扶手欄杆,人走在上麵,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去,而橋下還有那些專門抓人、凶狠殘暴的惡怪守著。那些身上戴著枷鎖鐐銬的鬼魂,被驅趕著走上這奈河上的險路,那場麵別提多淒慘了。
您再瞧瞧那橋邊的神將,一個個都凶神惡煞、極為頑劣,而河裏的那些罪孽之魂,那真是苦不堪言啊。在那長著枝枝杈杈的樹上,掛著的是青、紅、黃、紫等各種顏色的絲衣,都是那些鬼魂生前的衣物呢。在那陡峭的崖壁前,蹲著的是那些生前對公婆又罵又毀謗的淫潑婦。
還有那銅蛇鐵狗,在河裏肆意爭搶著吞噬鬼魂,一旦掉進這奈河之中,就永遠被困在這裏,再也沒有出去的路了呀。”
正如詩中所描述的那樣: 常常能聽到鬼哭神號的聲音,那血水翻湧,渾濁的波浪湧起萬丈之高。數不清的牛頭馬麵,一個個麵目猙獰,牢牢地把守著奈河橋,不讓任何一個鬼魂輕易逃脫,整個奈河橋一帶,彌漫著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絕望無助的氛圍啊。
正說著話呢,那幾個橋梁使者早已經轉身離開了。太宗心裏又驚又慌,不禁點頭暗暗歎息,默默地悲傷起來。他跟著判官和太尉,很快就走過了奈河惡水和血盆苦界。
前方又來到了枉死城,隻聽到一陣嘈雜的人聲吵嚷著,分明在喊:“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到這喊聲,嚇得心驚膽戰。隻見一群拖著腰、折著臂、有足無頭的鬼魅,朝他圍了過來,攔住他,大聲叫嚷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太宗慌得不知所措,東躲西藏,嘴裏不停地喊著:“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趕忙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以及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
他們都是枉死的冤孽,無人管束,不能超生,又沒有錢鈔盤纏,全都是孤寒饑餓的鬼魂。陛下要是給他們一些錢鈔,我才能救得了您。”
太宗一聽,麵露難色地說道:“我空著身子來到這裏,哪有什麽錢鈔呀?”判官趕忙說道:“陛下,陽間有個人,他有若幹金銀存放在陰司。陛下可以立個借據,我來作保,暫且借他一庫金銀,用來打發這些餓鬼,這樣陛下才能順利通過。”太宗忙問:“這人是誰呢?”判官回答道:“他是河南開封府的人,姓相名良。
他在陰司有十三庫金銀。陛下要是借用了他的,回到陽間再還給他就行了。”太宗聽了,心裏很是高興,願意按照判官說的立約借這筆錢。
於是太宗立刻寫好文書交給判官,借了一庫金銀。判官讓太尉把這些金銀全部拿出去給那些餓鬼。判官又對眾鬼說:“這些金銀你們要平均分配使用,放大唐陛下過去。
他陽壽還長著呢。我領了十王的命令,送他還魂,讓他到陽間去做一個水陸大會,超度你們超生,你們可別再鬧事了。”
眾鬼聽了,拿到金銀後都連連點頭退了下去。 判官吩咐太尉搖動引魂幡,帶著太宗離開了枉死城,踏上了平陽大路,一路飄飄蕩蕩地向前走去。也不知道究竟從哪條路出去,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