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宣名聲遠播,就有人來打聽消息想吃大戶。林思忠有個同學來打聽情況,阿忠哪能隨隨便便和他說這些,讓他自己直接去聯係尉遲宣,不做那中間商。
這位也直說了,好長時間不聯係,電話號碼都沒有了。
他的意思是,想通過林思忠找尉遲宣,借些物資。
現在人都知道,借物資和借錢道理一樣,這東西憑本事借,哪有還的道理。你那麽多物資,我幫你吃點不過分吧?我幫你消化過剩物資你是不是應該感謝我?
人性大體如此。
為什麽俗語說“救急不救窮”?
為什麽說“把米恩人,鬥米仇人”?
其實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假如真的家裏錢多到花不完,也絕對不能借給親戚朋友。這錢一旦借出去,基本上收回來的不是感恩,而是仇恨。已經有無數事例證明了這一點。
非要覺得做人應該行善積德,那也很容易。不要借,直接給他就完事了。
隻要別讓他還錢,那麽你還會有個好人緣。
另外,借錢出去給錢出去也不要有什麽市恩的心態,別想著讓人感激你,這種心態就落了下乘,往往還會錢花出去了,還被人嫉恨。
《金剛經》裏麵說應該“不住相布施”,其實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你想做好事做善事,那你愛做就做,但別想著有什麽回報。
假如總想著我做了好事別人就會高看我一眼,因為我幫你了所以你也應該幫我,那這好事不做也罷,甚至很可能惹來禍患。
如果一個人做好事前後總這麽想著獲得回報,總有這樣的心態,那好事還不如不做。因為多數人心中,自私自利、不報恩不領情是主流。做了好事總想讓人領情報恩,那必然要失望。以市恩的心態去做好事基本上屬於自尋煩惱。人性本惡,就顯現的特別充分。
阿忠好奇同學怎麽知道尉遲宣有物資的,便問道:
“你怎麽斷定尉遲宣那邊有吃的喝的?”
“我飯桌上聽說的。前兩天有個老板請領導吃飯,我跟著去了。在飯桌上那老板就和領導說,明德集團災前囤了不少物資,但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共享。”
“那你們領導啥態度?”
“領導應該是有自己的打算。不過我覺得,一個房地產公司它能有多少物資?要說磚頭水泥可能還有些,吃的喝的頂多是比一般人家多些。真正有必需物資的地方,除了糧庫還有大商場大市場的倉庫,怎麽可能還有別的地方。”
二人又閑聊了一陣。阿忠立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尉遲宣。二人都明顯感覺到,未來的日子恐怕要積極應對各路神仙的刮地皮了。
說來也有意思,刮地皮算是文明的,更為直接的是打砸搶。但是打雜好對付。直接拿槍打刀砍回去就可以麵對顯得更加穩。還真沒有什麽特別好的辦法。
尉遲宣覺得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首先還是要抓好隊伍訓練,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他和阿忠商量,進一步加快訓練強度,要確保大家都能夠拿起武器進行戰鬥。最起碼應該能夠拉弓射箭,開槍射擊。
武凱則是當仁不讓的近戰主力,尉遲宣對他的要求是必須能夠頂得住,打得贏。事實上老武真的就是符合這個標準,空手的話三五個人也不是他對手。當然,前提是他別突然聖母心大發作就好。
尉遲宣又整理了一下空間的武器裝備,發現上次倉庫裏收來了好多都是新型191式自動步槍和5.8mm的子彈,這個槍據說相當不錯,便給阿忠那邊拿過去2支槍兩個瞄準鏡和10個彈匣,以及一箱子子彈。
在尉遲宣鼓勵之下,霍蘇璃和程楠兩個人開動腦筋,用機油濾芯製作了十幾個消音器。除了耐用性稍差點,消音效果居然比幾百美元的還好。
這些消音器可是相當重要,有了消音器,敵人就不太容易判斷清楚是不是有槍,在哪個方向。當然消音器會讓子彈威力打一些折扣,但如果就是平時穿著日常服裝不是防彈衣的話,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尉遲宣把這些消音器都給了阿忠那邊,這樣有助於阿忠發揮奇襲作用。
別墅這邊自動控製係統也越來越成熟,移動速度進一步加快,動作也更為精準。配合鼠標操作簡直是機槍可以當狙擊槍用。自動瞄準也是百步穿楊毫無問題。現在閣樓上已經架起來5挺機槍,控製了別墅周邊道路。地下通道最外麵的防禦門也架設了一架。真要是再有什麽事情,去一個人換彈鏈就可以了。
監控設備由郭小蕙帶著醫院的幾個醫生和護士來學習和負責。除此之外,尉遲宣又拿出不少醫書給她們看,要求她們認真鑽研業務,把該看的病都學會了。
陳小青、程楠、張小琳跟著霍蘇璃學習如何使用槍械,尉遲宣也要求其他人能學都學。槍械的使用、拆卸、保養等技術是末世生存不可或缺的本領,早掌握比晚掌握強。
射擊其實是個技術活,裏麵細節不少,比如如何目測距離,根據距離不同調標尺或者估算高度差;如何估算目標移動速度打提前量;用瞄準鏡時,如何快速糾正高度差、提前量、風偏等。這幾個人學習能力都很強,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二三十米距離打硬幣可以說是百發百中,50米胸靶上頭毫無問題。
霍蘇璃覺得這樣的精度就差不多了。一定要求他們在100米或者200米距離彈無虛發,那得拿子彈喂,而且一般情況下也用不太上。
除了槍,尉遲宣還拿出弓弩讓大家刻苦練習。弓弩在一些特定場合反倒能有大作用,並且這個東西相對還是低調很多,起碼聲音就不那麽大,不那麽引人注意。
就這樣,尉遲宣白天和一眾美女們不斷提升,晚上自然也是開心快活。日子就這麽過去了。
這位也直說了,好長時間不聯係,電話號碼都沒有了。
他的意思是,想通過林思忠找尉遲宣,借些物資。
現在人都知道,借物資和借錢道理一樣,這東西憑本事借,哪有還的道理。你那麽多物資,我幫你吃點不過分吧?我幫你消化過剩物資你是不是應該感謝我?
人性大體如此。
為什麽俗語說“救急不救窮”?
為什麽說“把米恩人,鬥米仇人”?
其實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假如真的家裏錢多到花不完,也絕對不能借給親戚朋友。這錢一旦借出去,基本上收回來的不是感恩,而是仇恨。已經有無數事例證明了這一點。
非要覺得做人應該行善積德,那也很容易。不要借,直接給他就完事了。
隻要別讓他還錢,那麽你還會有個好人緣。
另外,借錢出去給錢出去也不要有什麽市恩的心態,別想著讓人感激你,這種心態就落了下乘,往往還會錢花出去了,還被人嫉恨。
《金剛經》裏麵說應該“不住相布施”,其實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你想做好事做善事,那你愛做就做,但別想著有什麽回報。
假如總想著我做了好事別人就會高看我一眼,因為我幫你了所以你也應該幫我,那這好事不做也罷,甚至很可能惹來禍患。
如果一個人做好事前後總這麽想著獲得回報,總有這樣的心態,那好事還不如不做。因為多數人心中,自私自利、不報恩不領情是主流。做了好事總想讓人領情報恩,那必然要失望。以市恩的心態去做好事基本上屬於自尋煩惱。人性本惡,就顯現的特別充分。
阿忠好奇同學怎麽知道尉遲宣有物資的,便問道:
“你怎麽斷定尉遲宣那邊有吃的喝的?”
“我飯桌上聽說的。前兩天有個老板請領導吃飯,我跟著去了。在飯桌上那老板就和領導說,明德集團災前囤了不少物資,但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共享。”
“那你們領導啥態度?”
“領導應該是有自己的打算。不過我覺得,一個房地產公司它能有多少物資?要說磚頭水泥可能還有些,吃的喝的頂多是比一般人家多些。真正有必需物資的地方,除了糧庫還有大商場大市場的倉庫,怎麽可能還有別的地方。”
二人又閑聊了一陣。阿忠立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尉遲宣。二人都明顯感覺到,未來的日子恐怕要積極應對各路神仙的刮地皮了。
說來也有意思,刮地皮算是文明的,更為直接的是打砸搶。但是打雜好對付。直接拿槍打刀砍回去就可以麵對顯得更加穩。還真沒有什麽特別好的辦法。
尉遲宣覺得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首先還是要抓好隊伍訓練,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他和阿忠商量,進一步加快訓練強度,要確保大家都能夠拿起武器進行戰鬥。最起碼應該能夠拉弓射箭,開槍射擊。
武凱則是當仁不讓的近戰主力,尉遲宣對他的要求是必須能夠頂得住,打得贏。事實上老武真的就是符合這個標準,空手的話三五個人也不是他對手。當然,前提是他別突然聖母心大發作就好。
尉遲宣又整理了一下空間的武器裝備,發現上次倉庫裏收來了好多都是新型191式自動步槍和5.8mm的子彈,這個槍據說相當不錯,便給阿忠那邊拿過去2支槍兩個瞄準鏡和10個彈匣,以及一箱子子彈。
在尉遲宣鼓勵之下,霍蘇璃和程楠兩個人開動腦筋,用機油濾芯製作了十幾個消音器。除了耐用性稍差點,消音效果居然比幾百美元的還好。
這些消音器可是相當重要,有了消音器,敵人就不太容易判斷清楚是不是有槍,在哪個方向。當然消音器會讓子彈威力打一些折扣,但如果就是平時穿著日常服裝不是防彈衣的話,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尉遲宣把這些消音器都給了阿忠那邊,這樣有助於阿忠發揮奇襲作用。
別墅這邊自動控製係統也越來越成熟,移動速度進一步加快,動作也更為精準。配合鼠標操作簡直是機槍可以當狙擊槍用。自動瞄準也是百步穿楊毫無問題。現在閣樓上已經架起來5挺機槍,控製了別墅周邊道路。地下通道最外麵的防禦門也架設了一架。真要是再有什麽事情,去一個人換彈鏈就可以了。
監控設備由郭小蕙帶著醫院的幾個醫生和護士來學習和負責。除此之外,尉遲宣又拿出不少醫書給她們看,要求她們認真鑽研業務,把該看的病都學會了。
陳小青、程楠、張小琳跟著霍蘇璃學習如何使用槍械,尉遲宣也要求其他人能學都學。槍械的使用、拆卸、保養等技術是末世生存不可或缺的本領,早掌握比晚掌握強。
射擊其實是個技術活,裏麵細節不少,比如如何目測距離,根據距離不同調標尺或者估算高度差;如何估算目標移動速度打提前量;用瞄準鏡時,如何快速糾正高度差、提前量、風偏等。這幾個人學習能力都很強,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二三十米距離打硬幣可以說是百發百中,50米胸靶上頭毫無問題。
霍蘇璃覺得這樣的精度就差不多了。一定要求他們在100米或者200米距離彈無虛發,那得拿子彈喂,而且一般情況下也用不太上。
除了槍,尉遲宣還拿出弓弩讓大家刻苦練習。弓弩在一些特定場合反倒能有大作用,並且這個東西相對還是低調很多,起碼聲音就不那麽大,不那麽引人注意。
就這樣,尉遲宣白天和一眾美女們不斷提升,晚上自然也是開心快活。日子就這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