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奉元城內有名的手藝人家,自高祖起就以玉雕手藝為業,曾祖父更是繼承家業,漸漸闖出名堂來。到了祖父這一代,我家開始“則良子業儒”。祖父致仕不久,因病早逝,留下祖母和阿爹相依為命。好在長房的阿翁阿婆善待祖母,這才有了阿爹後來的生活。
而今,阿爹官至宰相,人人都要拱手稱他一聲“虞相公”。
除了我阿爹外,家裏還有五伯和九叔也在朝中為官,於六部任職。大伯在奉元城經營玉石鋪子,從他手裏出去的玉石,件件都能賣得高價。還有一位十二叔,常年住在宿州,聽阿娘說,如今已經成了輕車都尉。
至於我,是這個清貴家中的幺女。
阿爹治家極嚴,聽說是因為好多年前,家裏曾出過事,當時出事的二伯已經過世了,後來出事的十二叔又被流放到宿州,拚搏了好多年,才從一個千戶拚到了輕車都尉。也因此,阿翁將治家的權力都交給了阿爹。
阿爹說治國先治家,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我家行的是男女通排的排行方法,幾房表兄弟姊妹,到我,已經排了十九。頭上一十八位兄長阿姊,無論男女,當初都被阿爹管得服服帖帖的。卻唯獨我是個例外。
我是阿爹阿娘至今唯一的女兒。
聽哥哥們說,我出生時,聖上禦駕親征,下詔命阿爹入宮輔佐太/子監國,以至於阿爹沒能趕回來陪著阿娘生產。等到我出生的時候,又因為是聽雨院裏唯一的女娃,阿爹阿娘便格外的疼愛。
我覺得哥哥們這是嫉妒!
因為我要學的東西一點都不比哥哥們少!
阿娘的義父,我的姥爺從大都來奉元城探望我們,得知阿娘成天要我學這學那,捋著山羊胡子說阿娘這是拿我當兒子養。
我不懂阿娘為什麽要我學這麽多東西。
其他幾房的姐妹們從來不需要學那麽多,她們隻要琴棋書畫精通,熟讀女訓女誡便行,至多再學學怎麽打算盤,怎麽看賬本,好為了日後嫁為人婦的時候能早些掌家。
可阿娘讓我學的,卻是和哥哥們差不多的四書五經,甚至還有阿娘調配胭脂水粉的本事,甚至是最簡單的醫術。
那日,我貪玩,誤了答應阿娘學製香的時辰,阿娘頭一回沉下臉來,轉身關上門,再不願同我說話。
我在門外哭,可怎麽哭,阿娘都不願意開門。
談舅舅和舅母隔著門勸了好久,也不見阿娘開門。後來,阿爹從宮裏回來,聽我哭著說完事情的緣由,摸著我的頭說了阿娘很小很小的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事。
那件事的主角其實不是阿娘,是阿娘的姐姐,也是我那位守寡很多年的二伯母。隻是,在我的記憶中,阿娘和二伯母的關係一直淡淡的,直到二伯母那年在庵堂裏,因為得了風寒救治不及時,一病不起沒了,我才見阿娘為她掉過淚。
阿爹說,阿娘因為早年的事,一直覺得女兒家不能光隻會那些三從四德,或是琴棋書畫,那些東西不能讓人吃飽,不能讓人穿暖,多學些傍身的本事總歸是好的,倘若遇上當年的情況,興許還能有不一樣的經曆。
我聽完阿爹說了阿娘和二伯母那些年的事,隻覺得無論是二伯母還是阿娘,當年都遇到了對我來說太可怕的事。
可二伯母畫地為牢,到最後,把自己困在了一個絕境之中,親手送長女出嫁後,剪掉一頭烏發,遁入空門。而阿娘,一步一個腳印,跌跌撞撞走到了今日。
阿爹最後摸著我的頭說,十九,沒有誰家的爹娘生來就希望兒女吃苦的。
阿爹從來不掩飾他有多愛阿娘,旁人眼裏的老夫老妻,這麽多年來一直羨煞眾人。
就連城外龍華寺,那盞阿爹專門為阿娘點的長明燈旁,在十多年前,又添了一盞,並肩而立,長長久久跳躍著不熄的燭火,就好像這麽多年來依舊相互守護的他倆。
後來,阿娘開了門,我看著站在門後紅著眼眶的阿娘,忽覺一陣悲傷,淚水湧上眼眶,跑過去緊緊抱住阿娘的腰,哭著跟她說對不起。
再後來,我也經曆了很多很多,終於明白阿娘當年的意思。
阿娘離世,阿爹悲傷過度,第二個月也跟著去了。阿爹三度拜相,阿爹一倒,虞家便盛極而衰。登基稱帝的小太/子聽信佞臣讒言,為防意外,將虞家所有入仕子孫全部貶官出了皇城,甚至連姻親也受到牽連。
夫君帶著我去大都任縣令,在那個山明水秀的地方,我找到了當年阿娘所開的那家叫做“一撚紅”的鋪子,似乎瞧見了阿爹口中曾經屢屢談及的,他和阿娘生活在這裏時的場景。
我的眼淚,就那樣滾落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從桑榆始,從桑榆之女終。人世間很多事,紛紛擾擾的,會有變數。
從沒想過,會寫出一個無一例外被人責罵的角色。
桑榆的聖母,桑梓的惡毒。
姐妹花從文章最初就一路被人以各種語言抨擊。桑榆不是菟絲子,可桑梓是。姐妹花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桑榆的聖母,在於她對這個世界抱有善意,因為在她最初睜開眼的那段時間,在桑梓徹底暴露出麵目的日子以前,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顧,哪怕桑梓並沒做多少,她也順理成章以為不過是一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大家閨秀。
如小標題所言,蘿莉在長大。桑榆在長大。她的長大,不單單是身體上的長大,更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長大。
所以,她後來選擇放棄桑梓,選擇離開奉元城。外出遊曆的那些年,是她真正對一切得到認知的時候。也是因為如此,桑榆對桑梓,從心理上產生了無法拉近的距離。
而桑梓,從為人的角度來講,她不是個好人,自私自利,怯懦無能,到後來卻又選擇了旁觀,看著自己的丈夫一點一點被人磨死。所以,她被讀者從頭罵到尾其實一直在我的意料之中,隻是初期心底到底有些不樂意,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一看到罵她的,我就會找朋友(╯‵□′)╯︵┻━┻。可是,事實上,她的存在有其必要。
故事裏,每一個人,他/她都有出生的必要。我努力做到將每一個有名有姓的人都給予結局,或好或壞,亦或是如此平庸地過完一生,都不過是筆下爾爾,誰又知道在另一個空間裏,是不是真的如《蘇菲的世界》那樣存在。
如果真的有,不知二娘和六郎過得可好。
至此,《春草碧》,全部完結。十二月,我會開新文,希望到時候依舊能得到各位的捧場和支持。166閱讀網
而今,阿爹官至宰相,人人都要拱手稱他一聲“虞相公”。
除了我阿爹外,家裏還有五伯和九叔也在朝中為官,於六部任職。大伯在奉元城經營玉石鋪子,從他手裏出去的玉石,件件都能賣得高價。還有一位十二叔,常年住在宿州,聽阿娘說,如今已經成了輕車都尉。
至於我,是這個清貴家中的幺女。
阿爹治家極嚴,聽說是因為好多年前,家裏曾出過事,當時出事的二伯已經過世了,後來出事的十二叔又被流放到宿州,拚搏了好多年,才從一個千戶拚到了輕車都尉。也因此,阿翁將治家的權力都交給了阿爹。
阿爹說治國先治家,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我家行的是男女通排的排行方法,幾房表兄弟姊妹,到我,已經排了十九。頭上一十八位兄長阿姊,無論男女,當初都被阿爹管得服服帖帖的。卻唯獨我是個例外。
我是阿爹阿娘至今唯一的女兒。
聽哥哥們說,我出生時,聖上禦駕親征,下詔命阿爹入宮輔佐太/子監國,以至於阿爹沒能趕回來陪著阿娘生產。等到我出生的時候,又因為是聽雨院裏唯一的女娃,阿爹阿娘便格外的疼愛。
我覺得哥哥們這是嫉妒!
因為我要學的東西一點都不比哥哥們少!
阿娘的義父,我的姥爺從大都來奉元城探望我們,得知阿娘成天要我學這學那,捋著山羊胡子說阿娘這是拿我當兒子養。
我不懂阿娘為什麽要我學這麽多東西。
其他幾房的姐妹們從來不需要學那麽多,她們隻要琴棋書畫精通,熟讀女訓女誡便行,至多再學學怎麽打算盤,怎麽看賬本,好為了日後嫁為人婦的時候能早些掌家。
可阿娘讓我學的,卻是和哥哥們差不多的四書五經,甚至還有阿娘調配胭脂水粉的本事,甚至是最簡單的醫術。
那日,我貪玩,誤了答應阿娘學製香的時辰,阿娘頭一回沉下臉來,轉身關上門,再不願同我說話。
我在門外哭,可怎麽哭,阿娘都不願意開門。
談舅舅和舅母隔著門勸了好久,也不見阿娘開門。後來,阿爹從宮裏回來,聽我哭著說完事情的緣由,摸著我的頭說了阿娘很小很小的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事。
那件事的主角其實不是阿娘,是阿娘的姐姐,也是我那位守寡很多年的二伯母。隻是,在我的記憶中,阿娘和二伯母的關係一直淡淡的,直到二伯母那年在庵堂裏,因為得了風寒救治不及時,一病不起沒了,我才見阿娘為她掉過淚。
阿爹說,阿娘因為早年的事,一直覺得女兒家不能光隻會那些三從四德,或是琴棋書畫,那些東西不能讓人吃飽,不能讓人穿暖,多學些傍身的本事總歸是好的,倘若遇上當年的情況,興許還能有不一樣的經曆。
我聽完阿爹說了阿娘和二伯母那些年的事,隻覺得無論是二伯母還是阿娘,當年都遇到了對我來說太可怕的事。
可二伯母畫地為牢,到最後,把自己困在了一個絕境之中,親手送長女出嫁後,剪掉一頭烏發,遁入空門。而阿娘,一步一個腳印,跌跌撞撞走到了今日。
阿爹最後摸著我的頭說,十九,沒有誰家的爹娘生來就希望兒女吃苦的。
阿爹從來不掩飾他有多愛阿娘,旁人眼裏的老夫老妻,這麽多年來一直羨煞眾人。
就連城外龍華寺,那盞阿爹專門為阿娘點的長明燈旁,在十多年前,又添了一盞,並肩而立,長長久久跳躍著不熄的燭火,就好像這麽多年來依舊相互守護的他倆。
後來,阿娘開了門,我看著站在門後紅著眼眶的阿娘,忽覺一陣悲傷,淚水湧上眼眶,跑過去緊緊抱住阿娘的腰,哭著跟她說對不起。
再後來,我也經曆了很多很多,終於明白阿娘當年的意思。
阿娘離世,阿爹悲傷過度,第二個月也跟著去了。阿爹三度拜相,阿爹一倒,虞家便盛極而衰。登基稱帝的小太/子聽信佞臣讒言,為防意外,將虞家所有入仕子孫全部貶官出了皇城,甚至連姻親也受到牽連。
夫君帶著我去大都任縣令,在那個山明水秀的地方,我找到了當年阿娘所開的那家叫做“一撚紅”的鋪子,似乎瞧見了阿爹口中曾經屢屢談及的,他和阿娘生活在這裏時的場景。
我的眼淚,就那樣滾落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從桑榆始,從桑榆之女終。人世間很多事,紛紛擾擾的,會有變數。
從沒想過,會寫出一個無一例外被人責罵的角色。
桑榆的聖母,桑梓的惡毒。
姐妹花從文章最初就一路被人以各種語言抨擊。桑榆不是菟絲子,可桑梓是。姐妹花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桑榆的聖母,在於她對這個世界抱有善意,因為在她最初睜開眼的那段時間,在桑梓徹底暴露出麵目的日子以前,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顧,哪怕桑梓並沒做多少,她也順理成章以為不過是一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大家閨秀。
如小標題所言,蘿莉在長大。桑榆在長大。她的長大,不單單是身體上的長大,更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長大。
所以,她後來選擇放棄桑梓,選擇離開奉元城。外出遊曆的那些年,是她真正對一切得到認知的時候。也是因為如此,桑榆對桑梓,從心理上產生了無法拉近的距離。
而桑梓,從為人的角度來講,她不是個好人,自私自利,怯懦無能,到後來卻又選擇了旁觀,看著自己的丈夫一點一點被人磨死。所以,她被讀者從頭罵到尾其實一直在我的意料之中,隻是初期心底到底有些不樂意,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一看到罵她的,我就會找朋友(╯‵□′)╯︵┻━┻。可是,事實上,她的存在有其必要。
故事裏,每一個人,他/她都有出生的必要。我努力做到將每一個有名有姓的人都給予結局,或好或壞,亦或是如此平庸地過完一生,都不過是筆下爾爾,誰又知道在另一個空間裏,是不是真的如《蘇菲的世界》那樣存在。
如果真的有,不知二娘和六郎過得可好。
至此,《春草碧》,全部完結。十二月,我會開新文,希望到時候依舊能得到各位的捧場和支持。166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