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並非是一件隨便而且簡單的事情,從阿娘那裏得知柳娘子答應收桑榆為徒,三日後行拜師禮,虞聞就開始為此準備了起來。(.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柳娘子要收徒的消息,並沒有攔著不讓外傳,在奉元城的世家看來,這個徒弟其實收得並不奇怪,聽說是由相公夫人親自引薦的,按著柳娘子和宰相府的關係,收這個徒弟也在情理之中。
連秦氏,在最初的吃驚後,還是閉了嘴。原本就是想找個女學讓她學學規矩,省得給虞家丟臉的,現在拜了這麽好的一位師父,別說丟臉了,分明是給虞家長臉,日後說不定還能再托柳娘子從家中的娘子裏再挑個徒弟出來。
桑梓擔心桑榆的不懂規矩日後讓柳娘子心生厭煩退了學,私下找著她勸慰了幾句,意思不外乎是要有自知之明,別因為眼下一時的得意就毀了自己的路。
可盡管她說得嘴巴都幹了,桑榆的態度還是一樣――這位師父她是要拜的,如果有一天真讓師父厭煩了,那就滾得遠遠的,不礙師父的眼就是了。
桑梓無法,隻得歎著氣走了。等人一離開,一直扁著嘴的阿芍哼哼唧唧出了聲:“二娘總是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好,小娘子明明是自己有本事才讓柳娘子願意收徒的,憑什麽要被他們說得一文不值。”
桑榆沉默,隻是握緊了衣袖下的拳頭,眼神越發堅定。
談二娘的拜師禮說出去也許沒人知道,但如果換個說法,說成是柳娘子的收徒禮,那即便是沒在現場親眼看到的人都會說,那是何其的隆重。
柳娘子收徒,從來不怕秀高調,這既是對自己的自信,也是對徒弟的一種警示――她已經被師父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並且站穩腳跟,讓旁人說不出難聽的話來,那麽就隻有一個摔下來後被眾人嘲諷的結局。
拜師的地點是柳娘子在崇賢坊的那處宅子裏,柳娘子原先收的那幾個徒弟都到了場,隻為了看一眼這位小師妹。虞家的馬車悠悠地在大門外停下,從馬車上下來的桑榆,穿著一件很莊重的禮服,由桑梓陪著走到了柳娘子的身前。
而後,行禮,拜師,喝茶,禮成。
一切順順趟趟,水到渠成。
看著被師姐們圍在中間說話的桑榆,桑梓突然神情一動,低聲問道:“二娘身上的禮服是?”
袁氏掩唇:“六郎聽說柳娘子答應了,特地找了城裏最好的裁縫過來,給二娘量了尺寸,做了這麽一身禮服。這孩子,好好打扮起來果然是一副好模樣。”
桑梓隨意地應了兩聲,心底卻是不甚滋味。
拜完師後的生活,就如果柳娘子原本說的那樣,是要吃苦的。
柳娘子之所以能夠有名聲,的確是有她的本事在。在大邯,很難再找出一位女先生能夠像她一樣,烹茶煮酒賞花撫琴,詩書棋畫樣樣精通,甚至還能不少郎君們會修習的本事學問,她統統信手拈來。
桑榆隻上了一天的課,在回去的馬車上就累得直接倒頭睡了過去。
柳娘子對女紅並不看重,在這事上的態度和袁氏有些相似,都是做做表麵功夫就差不多了。再者,以柳娘子徒弟的身份,桑榆日後如果嫁人,也絕不會低嫁,又何必要拿著那些針線日日夜夜的縫縫補補。
頭一天的課,教的不是規矩,而是讓桑榆徹徹底底地交了底。
她會的,不會的,都被柳娘子和幾位師姐毫不客氣地挖了個底朝天。
說字,桑榆早年跟著字帖學的是瘦金體,柳娘子不認得這字體,覺得看著不差,就也隨她去了。
說琴棋書畫四藝,桑榆一知半解,柳娘子也不急,刷刷在案幾上寫了些什麽,算是做了個計劃。
又說馬術舞技和唱歌,桑榆更是頭上冒汗,不會騎馬,隻會跳兔子舞,唱歌……她眨眨眼,很想問能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麽?這個算是她迄今為止,記得最牢的一手古風了,恩……應該算古風吧,起碼歌詞看著挺中國風的。
柳娘子刷刷刷,又在案幾上寫了一大串的計劃,似乎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徒弟有些棘手。
於是,從柳娘子手裏接過長長的一串學習計劃的時候,桑榆眼前一黑,差點厥過去。
這些都不算問題,除了這些已經列出來的內容外,桑榆還要學的是和郎君們一樣的四書五經,不用深明,卻也要大致知道裏頭的內容,還有一些國史名人等等。
另外,柳娘子還說,需要她每日做一道菜,若是做完了會的,那就跟著廚娘學。
為這事,桑榆其實有些不大理解。一來學做菜和學女紅一樣,如若隻是單純因了古人的思維,為了日後能嫁個好人家有美名,那家中理當也是有廚娘的,何必她親自下廚。更何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桑榆其實更希望自己能成為柳娘子這樣的人物――不用一天到晚和一個陌生的男人相處,甚至不用去擔心他會不會納妾寵愛通房狎妓。
柳娘子並未解釋太多,隻說多學一些總是好的,說完又搖頭:“你年紀小,倒是不用急著學,一點一點來。”
桑榆就帶著長長的學習計劃,腦袋嗡嗡響地上了回程的馬車。
“你這個散騎常侍看起來是挺清閑的,怎麽又跑來我這磨牙?”向同僚告假一小會兒,虞聞揉著發脹的額角慢吞吞走到孫青陽身前。
虞聞這個正字當的,最近工作越來越多,就連給桑榆找裁縫做禮服的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偏偏孫青陽一如既往,輪值的時候閑來無事就往秘書省跑。
孫青陽的確不忙,可找虞聞卻是為了之前的人情。
“聽說昨日就是柳娘子收徒的日子,這牽線搭橋的活計我做了,你是不是該意思意思?”孫青陽作勢擺出一副討債的模樣,看著實在不像個世家子弟,痞氣十足。
虞聞不為所動:“什麽意思意思?也想收個徒弟,然後拉出去顯擺顯擺?先練好你的三腳貓拳腳功夫再說。”
孫青陽背過手,冷哼一聲:“不就是讓你請我吃頓飯麽,別的不說,虞家的廚子最擅長做的那幾個菜我可是想了很久了,你請我吃頓飯,就當著人情還了,你心裏也就別記掛著我阿爹了。”頓了一頓,“那什麽,順便讓我瞧瞧談二娘唄,反正她年紀小,見個麵應當算不上失禮吧。”
虞聞瞪眼。
孫青陽摸摸鼻頭,咳嗽兩聲:“我聽阿婆回來後一直在誇她,說這小娘子年紀雖然小,但是非池中物什麽的。我這不是想瞧瞧到底是什麽物麽。”
虞聞搖了搖頭:“不行,你這麽火急火燎地往她麵前一站,保不準會嚇到她。”
這話其實說的假了。論膽子,就這段日子以來的接觸,桑榆真不是個膽小的人,大概因為年紀小的關係,也的確不怎麽在意男女大防。可即便如此,虞聞還是擔心秦氏的態度,左右不想讓她又被添些不好的評分出來。
孫青陽想了想,道:“那我遠遠的看一眼行不?”
“不行。”
“你又不是她阿爹,管這麽牢做什麽,我還不至於饑渴到對個六歲大的小娘子一見鍾情!”
虞聞搖了搖頭:“你要是看上她了,我會揍你。沒看上她還跑去招惹她,我更會揍你,不止我,估計十二也會追著你打。”
孫青陽的臉頓時嚴肅了起來:“虞正字,你這不對,毆打朝廷命官是犯法的,尤其你和十二郎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其實他也不是非要看不可,就是被柳氏念叨多了,忍不住就生了好奇心。虞聞再三搖頭不肯答應,他也隻能作罷,不會強求。
不過,去虞家吃頓飯的要求,最後還是通過了。
虞家的廚子來自五湖四海,大概是因為也曾走南闖北的緣故,虞家人對口味並不十分注重,隻是偶爾喜歡嚐試各種不同菜係。
孫青陽看上的是越菜的廚子,越是南邊一帶的統稱,像之前四明縣的菜式便算是越菜係裏的。
他也不管別的,還沒散衙,就直接對著虞聞點了一道鱘魚。虞聞差點沒當場給他一腳。奉元城本身在北方,這鱘魚又是江河近海深水產物,若要吃鱘魚,起碼得讓人去漁家那找找,這臨時要吃,魚市上隻怕還難買到。
散衙的時候,虞聞囑咐阿祁什麽都別管,直接去魚市想方設法買條鱘魚來。阿祁也不問別的,就照著話去了,結果還真給他從魚市上買到了一尾。
虞家人口本就不少,多一人不過是多雙碗筷。因此,對於突然出現在家門口說是被六郎請來吃飯的孫青陽,秦氏雖有些吃驚,但很快就讓下人去多做一兩個菜招待客人。
鱘魚最合適的烹製方法是炒。切成片的魚肉下油鍋爆炒,加酒和清醬反複的燒滾三十來次,再下水燒開起鍋加作料。
魚一上桌,孫青陽眼前一亮,忙要動手。坐在手邊的虞聞突然問道:“剛才似乎沒見著二娘,她還沒回府?”
桑梓嫁進門後,隨夫行二,可這個時候,坐在桌旁的郎君們心裏都清楚,六郎問的二娘是桑榆。
柳娘子要收徒的消息,並沒有攔著不讓外傳,在奉元城的世家看來,這個徒弟其實收得並不奇怪,聽說是由相公夫人親自引薦的,按著柳娘子和宰相府的關係,收這個徒弟也在情理之中。
連秦氏,在最初的吃驚後,還是閉了嘴。原本就是想找個女學讓她學學規矩,省得給虞家丟臉的,現在拜了這麽好的一位師父,別說丟臉了,分明是給虞家長臉,日後說不定還能再托柳娘子從家中的娘子裏再挑個徒弟出來。
桑梓擔心桑榆的不懂規矩日後讓柳娘子心生厭煩退了學,私下找著她勸慰了幾句,意思不外乎是要有自知之明,別因為眼下一時的得意就毀了自己的路。
可盡管她說得嘴巴都幹了,桑榆的態度還是一樣――這位師父她是要拜的,如果有一天真讓師父厭煩了,那就滾得遠遠的,不礙師父的眼就是了。
桑梓無法,隻得歎著氣走了。等人一離開,一直扁著嘴的阿芍哼哼唧唧出了聲:“二娘總是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好,小娘子明明是自己有本事才讓柳娘子願意收徒的,憑什麽要被他們說得一文不值。”
桑榆沉默,隻是握緊了衣袖下的拳頭,眼神越發堅定。
談二娘的拜師禮說出去也許沒人知道,但如果換個說法,說成是柳娘子的收徒禮,那即便是沒在現場親眼看到的人都會說,那是何其的隆重。
柳娘子收徒,從來不怕秀高調,這既是對自己的自信,也是對徒弟的一種警示――她已經被師父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並且站穩腳跟,讓旁人說不出難聽的話來,那麽就隻有一個摔下來後被眾人嘲諷的結局。
拜師的地點是柳娘子在崇賢坊的那處宅子裏,柳娘子原先收的那幾個徒弟都到了場,隻為了看一眼這位小師妹。虞家的馬車悠悠地在大門外停下,從馬車上下來的桑榆,穿著一件很莊重的禮服,由桑梓陪著走到了柳娘子的身前。
而後,行禮,拜師,喝茶,禮成。
一切順順趟趟,水到渠成。
看著被師姐們圍在中間說話的桑榆,桑梓突然神情一動,低聲問道:“二娘身上的禮服是?”
袁氏掩唇:“六郎聽說柳娘子答應了,特地找了城裏最好的裁縫過來,給二娘量了尺寸,做了這麽一身禮服。這孩子,好好打扮起來果然是一副好模樣。”
桑梓隨意地應了兩聲,心底卻是不甚滋味。
拜完師後的生活,就如果柳娘子原本說的那樣,是要吃苦的。
柳娘子之所以能夠有名聲,的確是有她的本事在。在大邯,很難再找出一位女先生能夠像她一樣,烹茶煮酒賞花撫琴,詩書棋畫樣樣精通,甚至還能不少郎君們會修習的本事學問,她統統信手拈來。
桑榆隻上了一天的課,在回去的馬車上就累得直接倒頭睡了過去。
柳娘子對女紅並不看重,在這事上的態度和袁氏有些相似,都是做做表麵功夫就差不多了。再者,以柳娘子徒弟的身份,桑榆日後如果嫁人,也絕不會低嫁,又何必要拿著那些針線日日夜夜的縫縫補補。
頭一天的課,教的不是規矩,而是讓桑榆徹徹底底地交了底。
她會的,不會的,都被柳娘子和幾位師姐毫不客氣地挖了個底朝天。
說字,桑榆早年跟著字帖學的是瘦金體,柳娘子不認得這字體,覺得看著不差,就也隨她去了。
說琴棋書畫四藝,桑榆一知半解,柳娘子也不急,刷刷在案幾上寫了些什麽,算是做了個計劃。
又說馬術舞技和唱歌,桑榆更是頭上冒汗,不會騎馬,隻會跳兔子舞,唱歌……她眨眨眼,很想問能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麽?這個算是她迄今為止,記得最牢的一手古風了,恩……應該算古風吧,起碼歌詞看著挺中國風的。
柳娘子刷刷刷,又在案幾上寫了一大串的計劃,似乎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徒弟有些棘手。
於是,從柳娘子手裏接過長長的一串學習計劃的時候,桑榆眼前一黑,差點厥過去。
這些都不算問題,除了這些已經列出來的內容外,桑榆還要學的是和郎君們一樣的四書五經,不用深明,卻也要大致知道裏頭的內容,還有一些國史名人等等。
另外,柳娘子還說,需要她每日做一道菜,若是做完了會的,那就跟著廚娘學。
為這事,桑榆其實有些不大理解。一來學做菜和學女紅一樣,如若隻是單純因了古人的思維,為了日後能嫁個好人家有美名,那家中理當也是有廚娘的,何必她親自下廚。更何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桑榆其實更希望自己能成為柳娘子這樣的人物――不用一天到晚和一個陌生的男人相處,甚至不用去擔心他會不會納妾寵愛通房狎妓。
柳娘子並未解釋太多,隻說多學一些總是好的,說完又搖頭:“你年紀小,倒是不用急著學,一點一點來。”
桑榆就帶著長長的學習計劃,腦袋嗡嗡響地上了回程的馬車。
“你這個散騎常侍看起來是挺清閑的,怎麽又跑來我這磨牙?”向同僚告假一小會兒,虞聞揉著發脹的額角慢吞吞走到孫青陽身前。
虞聞這個正字當的,最近工作越來越多,就連給桑榆找裁縫做禮服的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偏偏孫青陽一如既往,輪值的時候閑來無事就往秘書省跑。
孫青陽的確不忙,可找虞聞卻是為了之前的人情。
“聽說昨日就是柳娘子收徒的日子,這牽線搭橋的活計我做了,你是不是該意思意思?”孫青陽作勢擺出一副討債的模樣,看著實在不像個世家子弟,痞氣十足。
虞聞不為所動:“什麽意思意思?也想收個徒弟,然後拉出去顯擺顯擺?先練好你的三腳貓拳腳功夫再說。”
孫青陽背過手,冷哼一聲:“不就是讓你請我吃頓飯麽,別的不說,虞家的廚子最擅長做的那幾個菜我可是想了很久了,你請我吃頓飯,就當著人情還了,你心裏也就別記掛著我阿爹了。”頓了一頓,“那什麽,順便讓我瞧瞧談二娘唄,反正她年紀小,見個麵應當算不上失禮吧。”
虞聞瞪眼。
孫青陽摸摸鼻頭,咳嗽兩聲:“我聽阿婆回來後一直在誇她,說這小娘子年紀雖然小,但是非池中物什麽的。我這不是想瞧瞧到底是什麽物麽。”
虞聞搖了搖頭:“不行,你這麽火急火燎地往她麵前一站,保不準會嚇到她。”
這話其實說的假了。論膽子,就這段日子以來的接觸,桑榆真不是個膽小的人,大概因為年紀小的關係,也的確不怎麽在意男女大防。可即便如此,虞聞還是擔心秦氏的態度,左右不想讓她又被添些不好的評分出來。
孫青陽想了想,道:“那我遠遠的看一眼行不?”
“不行。”
“你又不是她阿爹,管這麽牢做什麽,我還不至於饑渴到對個六歲大的小娘子一見鍾情!”
虞聞搖了搖頭:“你要是看上她了,我會揍你。沒看上她還跑去招惹她,我更會揍你,不止我,估計十二也會追著你打。”
孫青陽的臉頓時嚴肅了起來:“虞正字,你這不對,毆打朝廷命官是犯法的,尤其你和十二郎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其實他也不是非要看不可,就是被柳氏念叨多了,忍不住就生了好奇心。虞聞再三搖頭不肯答應,他也隻能作罷,不會強求。
不過,去虞家吃頓飯的要求,最後還是通過了。
虞家的廚子來自五湖四海,大概是因為也曾走南闖北的緣故,虞家人對口味並不十分注重,隻是偶爾喜歡嚐試各種不同菜係。
孫青陽看上的是越菜的廚子,越是南邊一帶的統稱,像之前四明縣的菜式便算是越菜係裏的。
他也不管別的,還沒散衙,就直接對著虞聞點了一道鱘魚。虞聞差點沒當場給他一腳。奉元城本身在北方,這鱘魚又是江河近海深水產物,若要吃鱘魚,起碼得讓人去漁家那找找,這臨時要吃,魚市上隻怕還難買到。
散衙的時候,虞聞囑咐阿祁什麽都別管,直接去魚市想方設法買條鱘魚來。阿祁也不問別的,就照著話去了,結果還真給他從魚市上買到了一尾。
虞家人口本就不少,多一人不過是多雙碗筷。因此,對於突然出現在家門口說是被六郎請來吃飯的孫青陽,秦氏雖有些吃驚,但很快就讓下人去多做一兩個菜招待客人。
鱘魚最合適的烹製方法是炒。切成片的魚肉下油鍋爆炒,加酒和清醬反複的燒滾三十來次,再下水燒開起鍋加作料。
魚一上桌,孫青陽眼前一亮,忙要動手。坐在手邊的虞聞突然問道:“剛才似乎沒見著二娘,她還沒回府?”
桑梓嫁進門後,隨夫行二,可這個時候,坐在桌旁的郎君們心裏都清楚,六郎問的二娘是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