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年間,在曲阜尼山腳下的安寧鎮,有一位名叫趙福的布商。


    一日,趙福如往常般在鎮中集市采買貨物,路過一個卦攤時,那看卦的術士猛地抬頭,目光緊緊鎖住他,隨後斷言他今夜醜時將命喪黃泉。


    趙福聽後,隻覺荒謬至極,心中惱火,與那術士爭執了幾句後便拂袖而去。


    回到家中,趙福將白日的遭遇當作笑談說與妻子柳氏聽。柳氏聽聞,柳眉輕蹙,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但隨即鎮定下來,輕聲嗔怪道:“那術士不過是信口胡謅,夫君莫要放在心上。”


    說罷,便親自下廚,做了幾樣趙福平日裏愛吃的菜肴,還溫了一壺酒,兩人對飲起來。酒過三巡,趙福隻覺困意襲來,便伏在桌上沉沉睡去。


    待夜深人靜,柳氏悄悄喚醒女兒婉兒,神色凝重地問道:“婉兒,你可曾聽你爹提及那相士說他今夜醜時將亡之事?”


    婉兒年紀尚小,心中雖有些害怕,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說聽父親講過。隨著更聲漸近醜時,柳氏和婉兒皆緊張起來,柳氏緊緊握住婉兒的手,低聲叮囑一定要小心。


    突然,趙福以袖掩麵,從屋內狂奔而出,猛地推開家門,向著鎮外的黑龍潭奔去。黑龍潭水勢洶湧,深不見底,趙福又不識水性,這一去豈有生機?


    柳氏和婉兒心急如焚,緊追其後,卻隻能眼睜睜看著趙福跳入潭中,瞬間沒了蹤影。


    百日之後,鎮上的媒婆紛紛上門,勸說柳氏趁著年輕改嫁。柳氏起初堅決不從,但在媒婆們的軟磨硬泡下,終是鬆了口。


    不過卻提出了三個條件:其一,前夫姓趙,她也要嫁個姓趙的;其二,前夫是做買賣的,她未來的夫婿也需是從商之人;其三,不離開趙家,要招夫入贅撫養女兒。


    一月有餘,媒婆帶來一個名叫趙宏的男子。此人亦是經營布帛生意,生得儀表堂堂。柳氏見了,心中暗許,便應下了這門親事。


    一日夜晚,婉兒正在廚房添柴生火,忽聽身後傳來一聲微弱的呼喚:“婉兒……”婉兒心下一驚,緩緩回身,借著清冷的月光,隻見灶台上站著一個身著素衣、長發披散的身影,那聲音顫抖著說道:“婉兒,我死得好冤啊……”


    婉兒定睛一看,嚇得臉色慘白,那竟是死去的父親!婉兒頓時昏死過去,待她悠悠轉醒,再看那灶台,卻空無一物。


    後來,婉兒嫁給了鎮上的一個書生,名叫錢逸。次年的四月初八,婉兒前往靜慈庵上香祈福。


    當她在觀音菩薩像前虔誠跪拜時,耳邊忽然傳來一個慈祥的聲音:“婉兒,你父親冤魂未散,你需為他討回公道……”


    婉兒驚愕地抬頭望去,那聲音仿佛是從菩薩口中傳出。難道是菩薩顯靈?婉兒忙不迭地磕頭應道:“菩薩慈悲,婉兒定當竭盡全力。”


    緊接著,那聲音又道:“善哉,吾賜你謎詩一首,你且仔細參悟。”婉兒正閉目聆聽,忽然膝邊傳來一聲輕響,她睜眼一看,竟是一個錦緞包裹。


    打開包裹,裏麵是一張泛黃的紙張,上麵寫著四句詩:“長巾女,幼巾女,前者勞來後者居。欲曉醜時事,移開焰下渠。明歲三四月,卯未應此語。”


    錢逸雖是鎮上有名的才子,但對著這謎詩也是一頭霧水,隻得叮囑婉兒切勿將此事告知他人。


    時光匆匆,又過了一年,安寧鎮新來了一位知縣,名叫包拯。


    一日,包拯處理完公務後,多飲了幾杯酒,醉意朦朧間,仿佛聽到耳邊有人輕聲說道:“欲曉醜時事,移開焰下渠。”


    包拯猛然驚醒,環顧四周,屋內卻空無一人。包拯心中暗忖,此事定有古怪,於是命人在縣衙門口懸掛一塊白牌,將夢中所聞之句題於其上,並附加一句:“若有能解此語者,賞銀二十兩。”


    這日,錢逸與幾位同窗好友在鎮上的文會相聚,聽聞縣衙門口懸牌解謎之事,便一同前往觀看。


    錢逸一見那詩句,心中大驚,急忙趕回家中將此事告知婉兒。婉兒聽聞,說道:“這定是菩薩顯靈,托夢於知縣大人。我們須將此事原原本本告知大人。”


    次日,婉兒和錢逸來到縣衙,將謎詩之事以及父親的冤死經過向包拯詳述一番,並呈上那首謎詩。


    包拯仔細端詳謎詩,隨後問婉兒:“你說你父親掩麵跑出,那你並未看清他的麵容?”婉兒點頭稱是。


    包拯微微點頭,說道:“此案已有頭緒,你二人且先回家,三日後再來聽審。”


    三日後,錢逸和婉兒依約來到縣衙。包拯升堂,命人將趙宏和柳氏帶到堂前,目光如炬,厲聲喝道:“柳氏,你與奸夫如何謀害親夫,還不從實招來,免受皮肉之苦!”


    柳氏和趙宏大呼冤枉,包拯冷笑一聲,示意衙役帶上來一個中年男子。趙宏一見此人,頓時臉色慘白。此人竟是當初斷言趙福醜時必死的那個術士。


    在人證物證麵前,柳氏和趙宏不得不交代了他們的罪行。


    原來,柳氏與趙宏早有私情,為了能長相廝守,便起了歹心。趙宏知曉趙福每日必經那術士攤前,於是買通術士。


    案發當晚,趙宏潛入趙家,將趙福殺害後,藏屍於廚房的水缸之下,又掩麵偽裝成趙福投潭自盡。


    案情大白,包拯將二人押入大牢。眾人皆對包拯神速破案欽佩不已,包拯卻道:“是那謎詩助我揭開真相。


    ‘長巾女,幼巾女,女之女,乃外孫女,暗指趙福、趙宏。‘前者勞來後者居,意為趙宏白白占了趙福的家業與妻女。‘欲曉醜時事,移開焰下渠,灶者焰也,渠在焰下,屍首必在灶下之水缸。


    ‘明歲三四月,卯未應此語,‘卯未二字合起來是個包拯的‘包字,預示我今年三四月到此為官,會為趙福洗刷冤屈。我料定那術士定是受趙宏指使,這幾日微服查訪,終是找到了他。”


    在趙家廚房的水缸下挖出趙福的屍首後,包拯卻陷入了沉思。這謎石究竟是何人所留?婉兒所見的鬼魂真的是趙福嗎?那在耳邊告知他詩句的又是誰呢?


    一晚,包拯在書房審閱公文,忽見案上多了一封信函。打開一看,上麵寫道:“聽聞趙案已破,感激不盡。我乃江湖異人,擅長易容之術。


    趙掌櫃被害當晚,我恰在趙家,目睹了那罪惡的一幕,心中憤懣難平。然我身負江湖恩怨,不便現身揭露真相,於是扮作趙掌櫃的鬼魂驚了婉兒,又在婉兒上香時藏於佛像之後。


    知曉大人清正廉明,今年會來此任職,便留下謎詩引導大人。在大人醉酒時,我在耳邊道出詩句,幸得大人聰慧,破了此案。”


    包拯看完,不禁感慨萬千,這世間的恩怨情仇、善惡因果,終究是逃不過天理昭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村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滿故事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滿故事亭並收藏山村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