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樹下的思索,讓向來對太子苦修之事忌憚不已的國王大起戒心,從此以後就不再允許太子出宮,生怕他接觸到外部的事物,又起出家之念。


    國王大興土木,建造了分別對應春、夏、冬三個季節的宮殿。


    在每座宮殿裏,都聚集了五百名歌伎。她們身材勻稱,不胖不瘦,高矮也是恰到好處,臉蛋漂亮得如同嬌豔的桃花李花。而且每個人都身懷多種本領,姿態優雅又賢淑,一心隻為討太子的歡心。


    宮殿前麵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水果,花香濃鬱得能把人給迷醉。還有那清淨的浴池,池子裏花朵五彩斑斕,不同種類的鳥兒,叫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了動聽的樂章。


    為了讓太子不要外出,國王把宮門建得很大,使宮門開開關關的聲音,竟然能傳到四十裏之外,這樣,一旦宮門打開,眾人即會發覺。


    忠誠的衛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巡邏,絲毫不敢偷懶。負責警備的鵁鶄、鴛鴦等鳥兒,驚叫聲此消彼長,響個不停。


    與此同時,國王還專門請來名師教導太子。可是太子對治國之道無任何興趣,卻千方百計地尋來經書研讀,津津有味,等到太子十七歲的時候,世上的經文就沒有他不明白的了。


    十九歲時,按照父親的安排,太子迎娶了自己的表妹耶舒陀羅。


    表妹自小崇拜悉達多,婚後二人夫妻恩愛,幸福美滿。


    見太子終於放下求佛之心,回歸正常的生活,國王非常開心,自此以後,對太子的監管也沒有之前那麽嚴格。


    有一天,悉達多太子向國王請求出門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國王思索片刻後,同意了太子的請求。


    第一次,太子帶著隨從們興致勃勃地從東門走出。在那裏,他看到了一位瘦骨嶙峋、虛弱不堪的老人,那生命的火苗仿佛風中殘燭,似乎隨時都會熄滅。


    太子的心中瞬間湧起無盡的悲愁,不禁長歎:“唉!人生終有一日會如此衰老脆弱。”


    第二次,太子又從南門出遊,一幅令人心碎的畫麵映入眼簾。隻見一個生病的人,痛苦地倒在地上哀號著,那淒慘的模樣令人驚恐。


    太子再次陷入沉思:“唉!難道人生就無法永遠保持健康,一定要遭受病苦的折磨嗎?”


    第三次,太子的隊伍又經過西門,恰遇一支出殯的隊伍緩緩前行。送行的六親眷屬們哭聲悲切,涕淚橫流。


    太子望著這一幕,心中滿是哀傷,感慨道:“啊!原來有生就必有死,生離死別的場景竟是這般哀痛、這般悲慘。”


    第四次,太子從北門出城,眼前的景象卻截然不同。


    他看到一位出家人,舉止從容安詳、平靜如水,仿佛其內心充盈著喜樂與自在。太子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


    回去以後,太子開始深深地思考:人為何會變老、會生病、會走向死亡?究竟要怎樣做,才能不老、不病,甚至不會麵臨死亡?又如何才能像這位修行者一般,擁有如此的安詳平靜,遠離憂愁與苦惱?


    從此以後,太子心中又有了心事,整天若有所思。


    太子二十九歲那年,他的兒子出生了,因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所以取名“羅侯羅”,有“覆月”、“障月”之意。


    有了兒子,太子很開心,因為他的父親淨飯王不至於因他的出家修行而導致王室無後。


    兒子出生的第七天,族人們為了慶祝這位新王子的誕生,舉行了盛大的喜宴與歌舞大會,曲終人散之際,上天讓樂人們都睡著,失去了知覺。


    太子靜下心來,陷入沉思,目光落在諸位伎人身上,隻見他們宛如木偶一般,身體的關節空洞無物,中間就像竹節似的。手腳無力地垂落在地上,涕淚不停地流淌,口吐唾沫把臉頰都弄髒了,頭發淩亂地伏在鼓上。


    這些樂人都戴著名貴的耳璫,垂著步搖,散發著璀璨奪目的光芒。珍珠美玉、瓔珞、琨環等各種各樣精巧的飾物,綾羅綢緞、紋繡的上等衣衫,一應俱全。琴瑟、箏笛、笳簫等樂器,橫七豎八地散落一地。就連警備的鳥兒以及守衛之人,都在瞬間緊閉雙眼,失去了意識。


    太子用清明的雙眼全麵審視著眾人的身體,隻見她們的頭好似骷髏,那骨頭、牙齒、爪子、手指,還有皮膚、肌肉、膿血、骨髓、腦髓,筋脈、心髒、膽髒、脾髒、肝髒、肺髒,腸胃、眼睛、孔洞,屎尿、涕唾,無所不有。


    看她們身體內部,好似一堆堆的枯骨;看她們的外在,又好似一個個肉囊,全身上下,竟然沒有一處值得珍視,盡是不幹淨發臭的所在。


    那些沉睡的人橫躺豎臥,就像死屍一般,太子越發心情鬱悶,一心想要參禪悟道。


    待得太子從禪定中醒來,抬頭仰望繁星,夜已經過了一半。


    太子偷偷來到妻子的房間門口,就著小小油燈一看,妻子躺在花朵之中,抱著初生的兒子正在酣眠。


    他忽然有了一種強烈的衝動,希望能在離開前抱起兒子,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擁抱,可是他又怕弄醒了妻子,隻得放棄了這個念頭。


    反複思量之後,太子來到自己最喜歡的坐騎,白馬的馬廄裏,讓馬夫給自己備馬。


    半夜三更見主人需要備馬,馬夫其實心裏也很納悶,甚至還委婉地詢問太子為什麽選擇深夜外出,能不能稍等一下,等天亮之後再走不是更安全嗎。


    但太子並沒有接受馬夫的勸告,反而平靜地告訴他:“我要出城,去尋找甘露泉水。”


    馬夫這下明白了,甘露泉所在之處正是不死之鄉,太子這是打算出城修道,一去不返了,但即使明白也而不敢阻擾,隻好老老實實備馬。


    對於這匹白馬,太子是很有感情的,他每次外出幾乎都是騎著它,即使是上戰場,白馬也是他忠實的戰友。如今卻隻能在夜深無人的時候偷偷駕馭它遠行,心裏自然難免有點感慨。


    太子說道:“白馬啊,你是我最忠實的戰友,和我患難與共這麽多年,像你這樣的老朋友已經不多了。但我現在要出城尋找能解脫生死的大義,更為了拯救沉迷苦海的世間眾生,希望你再次送我一程。”


    可是又想到:“宮門開閉的聲音能傳到四十裏之外,這可如何是好?”


    此時一直旁邊護衛的天神現身而出,回應道:“太子,讓我們來幫你吧,宮人們不會知道的。”


    於是太子騎上白馬,天神托起馬蹄,騰空而起,出了宮殿。


    行至城門,在諸天神的幫助下,城門無聲而開,太子乘馬逾城而出,就這樣,諸位天神施法,遮蔽住國王和全國上下,讓太子離宮修道去了。


    馬夫攀牆而出,然後騎一匹馬,遠遠跟在後麵。


    那匹白馬也確實是一匹良駒,一個晚上就走出了數百裏。天亮之後,白馬就像一朵天空飄著的白雲,一路在原野上飛奔,最終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太子慢慢嗬住了馬兒,隨後跳下了馬鞍。


    原來,這座大山的森林裏,有一個叫跋伽的修行大師就在這裏修行,跋伽仙人修煉的是苦行功,太子認為這樣更能讓人得到真正的解脫。


    眼前流水潺潺,森林旁邊盛開著個各種不知名的小花,鳴禽飛鳥自然和諧,這一幕更是讓長途跋涉了一整晚的太子疲勞一掃而空。


    牽著白馬走進森林不久,太子就遠遠看到了靜坐在那裏的跋伽仙人,立即就停止了腳步,轉頭對緊緊跟來的馬夫說:“你回去吧,我就要開始新的修煉了,從此之後,我將斷舍世間一切痛苦與憂慮,你也不要為我悲傷。”


    “你回去之後替我稟告父王,我們的分別就像天上的白雲,也像空中的飛鳥,緣聚緣散就在自然,雖然我們分開了,但聚散離合根本不值得悲歡。在這個世間,聚合總是短暫的,卻又是一切痛苦的源泉,想要遠離痛苦得到真正的解脫,就必須先斷舍聚合之心。”


    最後,太子還對馬夫說:“請你回去之後再告訴我父王,我是為了超越度脫生死的謎關而去,更是為了幫助世間眾生解脫煩惱和痛苦,因此才離開王宮來到這裏苦修。”


    “您不要有任何的悲傷,更不用來尋找,如果我不能徹底證悟成道,我就終老在這深山老林之中,永遠不會出來。”


    馬夫聽到主人說的話,這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麵了,禁不住拉住太子的衣袖,哽咽著說不出半個字。


    更驚奇的是,原本靜靜站在一旁的白馬,這時候突然仰頭長嘶,那聲音淒涼中帶著悲嗆。


    隨後,白馬前蹄屈服跪在地上,伸出馬舌在太子的腳上舔了幾下,細心的馬夫發現,白馬的眼角竟然留下了兩行熱淚!


    難道不能說話的白馬,也能夠懂得主人即將離開自己嗎?


    看到眼前這一切,太子其實也是非常難受的,縱然知道不能動情,但此情此景又讓他情何以堪?


    於是伸出手撫摸了白馬的頭,輕輕地說道:“白馬啊,我知道你也舍不得離開我,但請你也不要悲傷,你和馬夫回去吧,日後你也一定會獲得美好的果報的。”


    最後,太子拔出寶劍,在自己頭上割下一縷頭發,遞給馬夫,讓他帶回去交給父王,然後掉頭轉身走進了苦行林。


    當時天竺世界盛行的修煉方法是“苦行”,修煉“苦行”的人,叫作“苦行僧”。他們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回才能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徑,在此生就得到神諭和真經,而苦行僧就被認為是這樣一條捷徑。


    悉達多太子自然不是為了成神,他是通過把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的程度來追求心靈的解脫,以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


    在這段時間裏,他每天隻吃一麻一麥,生活極其艱苦,慢慢地,原本強壯的身體瘦弱到仿佛一具行走的骷髏?。


    太子在苦行林中修行,試圖通過極端的自我折磨來淨化身心,獲得解脫。然而,盡管他超越了其他修行者,能夠長時間不吃不喝,內心卻越來越迷茫,無法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


    在苦行林中,他結識了五位誌同道合的同伴,大家互相交流心得、互相勉勵。


    太子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而想像中的解脫卻遲遲未到,他開始反思,這種方法到底是否正確。


    經過六年的自我折磨般的苦修生活,長期的營養不良,僅僅35歲的悉達多此時已是骨瘦如材,生命仿佛來到了盡頭。


    他不要王位,不要自己的家庭,可是他找不到自己的想要的東西。想了很久,太子決定不再苦修。


    因為如果再這樣,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得先死。所以他在河裏洗了澡,徹底跟過去的生活告別。


    但是因為沒吃飯就洗澡,全身沒勁,太子差點兒在河水之中暈倒。


    幸好這個時候路過一位牧羊女,喂他喝了一杯羊奶,保住了太子的性命。他重新振作起來,跟善良的牧羊姑娘說再見,然後自己一路遊曆,終於來到菩提迦耶,在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


    經過了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悟道,悉達多終於明悟了過來,人類之所以沉淪痛苦之中,不得解脫,歸根結底,就在四個字之中,即:苦、集、滅、道。


    苦——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如生、老、病、死,此乃生而有之,人人皆有,概莫能外;


    集——造成“苦”的根源是什麽呢?是因為貪欲、嗔恨、愚癡這三種本能的煩惱。


    滅——那麽,消除這些苦惱的方法是什麽呢?永斷貪、嗔、癡等根本煩惱,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證得清淨寂滅的解脫境界,這種解脫境界稱為涅盤。


    道——那麽,怎樣才能涅盤?就必須修道,而道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八正道、四念處等,共七科三十七道品。


    悉達多靜坐於菩提樹下,他的身體仿佛與大地融為一體,心靈則在無盡的宇宙中遨遊。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眾生的慈悲,對解脫的渴望。


    就在這時,魔王波旬率領著他那浩浩蕩蕩的魔軍,猶如一片陰森的烏雲,悄然而至。他們妄圖以種種卑劣的手段,來幹擾這位即將證悟、踏入神聖之境的修行者。


    波旬首先派出了他那三個嬌豔動人的女兒,她們擁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身姿婀娜,風情萬種。


    隻見她們扭動著腰肢,嬌聲說道:“太子啊,何必如此辛苦修行,不如與我們一同享受這世間的歡樂。”


    然而,太子的心如明鏡,不為所動,他平靜地回應:“美色不過是虛幻的泡影,我追求的是永恒的真理與解脫。”


    波旬見此計不成,惱羞成怒,又派出了他的魔軍。


    這些魔軍個個麵目猙獰,手持寒光閃閃的武器,發出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放棄你的修行,否則讓你粉身碎骨!”試圖用恐懼來動搖太子的決心。


    然而,太子的心如金剛,堅不可摧。他目光堅定,緩緩說道:“你們的威脅無法動搖我的信念,我將以慈悲和智慧破除一切障礙。”


    波旬見狀,決定親自出馬。他氣勢洶洶地來到太子麵前,那猙獰的麵孔寫滿了傲慢,惡狠狠地說道:“悉達多,你為何要放棄王位,放棄享樂,來到這荒郊野外受苦?你難道不知道,這世間的權力和財富才是真正的快樂嗎?隻要你放棄修行,跟我回去,我保證讓你享盡榮華富貴。”


    太子微笑著回答,那笑容如春風般和煦,又帶著無比的堅定:“波旬,你看到的隻是世間的表象。真正的快樂不在於權力和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權力和財富帶來的不過是短暫的歡愉,最終隻會讓人陷入無盡的欲望深淵。你雖然擁有無邊的魔力,但你的內心卻被貪婪和嗔恨所束縛,你才是真正的囚徒。”


    波旬怒不可遏,他瞪大了雙眼,揮舞著手臂,歇斯底裏地吼道:“胡說!我才是這世間的主宰,我的力量無人能敵!”說罷,他瘋狂地施展魔法,一時間狂風呼嘯,電閃雷鳴,試圖用更激烈的手段來攻擊佛陀。


    然而,太子始終泰然自若,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慈悲和智慧。每一次波旬的攻擊襲來,太子都輕輕揮動衣袖,以智慧之光化解那洶湧的魔力。他們的對話持續了整夜,激烈的交鋒一刻也未曾停歇。


    直到第一縷晨光穿透了黑暗,溫暖的光芒灑在太子身上。在這一瞬間,太子終於悟道了,他周身散發著無比璀璨的光芒,仿佛照亮了整個世界,而波旬則在這光芒中狼狽退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風獨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風獨舞並收藏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