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摩羅王正在案前翻看多寶道人的生死簿記錄,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一般來說,畜生道的生靈是沒有什麽意識的,即使有一些做了善事,也都是出於本能下的偶爾為之。像多寶道人這種一百世都持續念佛行善的生靈,在他這麽多年的閻摩羅王生涯中,可說是前所未見,甚至聞所未聞。


    若不是一步步看著多寶道人的靈魂從一片渾噩成長到如今的狀態,他都要懷疑是哪位大神到地獄來消遣他了。


    而如今的多寶道人,其本身的靈魂上的封印也已經慢慢開始鬆動。


    第一個百世輪回,耗掉五百年光陰;


    第二個百世輪回,又耗掉一千五百年光陰。


    如今已經兩千年過去,菩提祖師給他眉心上留的烙印已經開始緩慢消散。


    他已經開始逐漸明白一些事情,他知道在這方天地間,自己已經不是當初的多寶道人,一旦以多寶道人的身份再現人世間,他所麵對的,必然又是被這方天地所不容,其結果必然是身死道消。


    他此刻已經身不由己。要想成就一些事情,隻有順著這個世界的規則來,積德行善,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功德和氣運加身,使自身更加強大。


    當有一天,加於他身上的功德和氣運足夠強大到連梵天都無法忽視之時,那才是他回歸盤古世界之日。


    但是,現在來說,他隻能一步步來、一步步積累功德,並利用這些功德和氣運,以在這方天地之間成就至高的聖位。


    閻摩羅王在暗自盤算,應該給多寶道人的轉世一個什麽身份。


    大梵天叮囑的百世為畜生道,如今已經加倍完成,給他個人形,此時就算對著大梵天,自己也是回答得理直氣壯,關鍵是這個人的身份該當如何。


    衡量畜生的標準和衡量人類的不一樣,一個畜生一輩子救了一個人,他下輩子就可以轉為人身了;可眼前這個輪回了二百世的“畜生”,所救的人已達數千之眾,就算按人類的標準來衡量,都夠得上直接上忉利天去做天人了。


    但顯然這樣子做不太合適,雖然他已經在天竺世界輪回二百世,已經徹徹底底地成為天竺世界治下的生靈,但其前世的實力實在可怕,我還是繼續壓製他的為好。


    念及此處,提筆在生死簿上寫下:“第二百零一世,馬杜賴城的一個平民”。


    一道金色的光芒籠罩住多寶道人的靈魂,輪回之道的齒孔再次為他而轉動。


    這一世的多寶道人是一個貧困潦倒的窮人,為了能改善艱難的生活,他接受了商人的雇傭,一同乘船出海,去采購那些能帶來更多利潤的貨物。


    當船駛離港口,進入茫茫大海後,意外突然降臨。


    這艘船毫無征兆地靜止不動了,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任憑海風呼嘯,都無法繼續航行。船上的大小商人個個驚慌失措,恐懼寫滿了他們的麵龐。他們顫抖著雙手,不停地向天地間所有的神明祈求禱告,期盼能得到拯救,護佑他們平安無事。


    然而,在這令人惶恐不安的危急關頭,那位窮人卻表現得異常鎮定,毫無畏懼之色。


    他心無旁騖,一心憶念著三寶的功德,虔誠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嚴格遵守戒律,不敢有半分違犯。


    每日,他都堅持早晚各三次誠心懺悔自己身、口、意所犯下的過失,自責反省。


    不僅如此,他還懷著一顆慈悲之心立下宏願:願十方所有的眾生,都能身心自在,遠離煩惱與恐懼,不再經曆如他當下所麵臨的困境。


    他堅定地相信,未來自己若能成佛,必定要度脫這些受苦的眾生,引領他們一同修行,擺脫痛苦煩惱,直至在未來無量劫之後都能修成正果。


    就這樣,整整七天過去了,可這艘船依然停滯不前,沒有移動一絲一毫。


    此時,海神竟在貨主的夢中出現,狡黠地誘騙他說:“隻要你把那個窮人遺棄在海上,我便施法讓你們的船順利離開這裏。”


    貨主從這令人心驚的夢中驚醒,滿臉哀傷,內心痛苦萬分。他懷著沉重的心情,與其他商人暗中商議著應對之策。


    窮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切,經過一番仔細觀察,他已然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於是,他主動站出來,平靜而堅定地對貨主和商人們說道:“千萬不要因為我一個人的性命,而讓你們這麽多人陷入絕境,失去寶貴的生命。這絕非我所願,我願意離開這艘船。”


    貨主聽完他的話,眼中含淚,準備了竹筏,又給他備了一些幹糧。然後,將他送上竹筏,輕輕推開,讓竹筏遠離了船邊。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窮人剛離開不久,這艘船就遭到了海中大魚的猛烈攻擊,瞬間翻覆。商人們紛紛落入大海,全都被大魚無情地吞食。


    而那位窮人,獨自坐在竹筏上,隨著海風的吹拂,一路漂流。


    最終,幸運的他抵達了岸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當親人們看到他安然歸來,無不歡欣鼓舞,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又過一世,多寶道人投生為一位居士。


    這個國家的國王虔誠地皈依三寶,嚴格遵守五戒、十善。在他治理的國度裏,摒棄武力,不設監獄刑堂。


    這個國家常年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百姓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國家安定祥和,文化繁榮昌盛,佛法教育普及全國,國人皆讀書明理,知書達禮,相互禮讓,社會風氣極佳,哪怕夜不閉戶,也無需擔憂會有小偷光顧。


    然而,有一天,國王卻接到了一起盜竊案件。


    有一位品行高潔的居士,在山林中清淨閑居,過著雖然貧困但卻超凡脫俗的隱居生活。


    一天夜晚,居士口渴難耐,四周漆黑一片,他摸索著出去找水喝。因天色太暗,他不小心誤喝了他人蓮花池裏的水,喝完後才恍然驚覺。


    “我偷盜了!我偷盜了!”第二天,居士心懷愧疚地來到王宮,自首犯下盜竊罪,懇請國王依法懲處他。


    國王聽聞此事,十分驚訝,說道:“這是自然之水,你當然可以飲用。況且,水隨處可見,並非稀罕珍貴之物,你喝了又能有何罪過?”


    居士卻堅定地回答:“我未與蓮花池的主人打招呼,也未獲其允許就擅自飲用他人之水,這難道不是盜竊嗎?懇請大王依律處置我。”


    國王一時陷入兩難,說道:“此等小事,我看就此作罷!你能有這般內疚之心,已屬難能可貴。如今國事繁忙,我還需去處理,若你執意要我處置,那便先去園子裏等候,待我處理完事務再說。”


    言罷,國王將居士托付給手下侍衛,自己便去處理政務了。侍衛將居士領到花園深處,隨後離開。


    哪知國王政務纏身,忙得竟將居士之事忘卻。


    六天之後,他猛地想起居士,心中頓感不安,自責道:“糟糕!我怎將居士忘了,他不會出什麽事吧!”國王匆忙起身,奔向花園尋找居士。


    居士一直在園內深處等待,不敢隨意走動,整整六天六夜,滴水未進,粒米未食。當國王找到他時,他身體極度虛弱,倒在地上已是奄奄一息。


    國王見此情景,淚流滿麵,懊悔不已地說:“這皆是我的過錯,我的罪過實在深重啊!”


    王後聽聞,卻滿不在乎地說道:“國王!您可是堂堂一國之君,竟為一個無理取鬧的居士如此懺悔,簡直是個笑話!”


    國王趕忙派人給居士沐浴,讓廚師準備豐盛的美味佳肴,並親自陪同居士用餐,還不時地懺悔自己的罪過。他鄭重發誓:“生死輪轉無邊無際,從今日起,我要受戒,六年守齋過午不食,直至得道。”


    國王為懺悔守齋六年,過著清苦的日子,六年後才恢複正常飲食。之後更是以身供養佛法,最終修行成道。


    又過一世,多寶道人轉世成為了一個凡人童子,他皈依三寶,持守戒律,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


    有一回,童子與舅舅一同外出販賣貨物,以此謀求生計。他們來到了另外一個國家。舅舅率先渡過河,借住在了一位寡婦家中。


    寡婦有個機靈的小女兒。她對母親說道:“屋後有個澡盤,可以拿去和商人換白色的珍珠。”母親聽了女兒的話,便將澡盤拿給了商人舅舅。


    商人用刀刮了幾下,心中立馬知曉這是真正的寶貝,可他卻故意不露聲色,裝作嫌棄的樣子將澡盤扔到地上,大聲嚷道:“這東西弄髒了我的手。”說完便頭也不回地從來路走了。母女倆看著商人的這番舉動,深感羞恥。


    不久之後,童子也來到了這戶人家。女孩再次提出用澡盤換珍珠。


    母親皺著眉頭說道:“前麵那件事的恥辱還不夠作為教訓嗎?”女孩卻目光堅定地說道:“我看這個書童有仁人之相,絕不是前麵那種貪心凶殘之輩。”於是,母親又將澡盤拿了出來給童子看。


    童子仔細端詳後,驚喜地說道:“這是紫磨金啊!我願意用我所有的貨物來換它,您看行嗎?”那母親點頭應道:“行。”


    童子接著說道:“我還想再討兩枚金錢來雇擺渡船。”


    就在這時,舅舅很快又折返回來,急切地說道:“我現在拿點珠子算是送給您,把您家的澡盤拿來吧。”


    那母親一臉不屑,說道:“已經有個很好的童子,用他所有的珍珠買了我家的金盤。”


    對於舅舅拿來的這一點珠子,她根本看不上眼,還揮舞著手中的棍子說道:“你還不快走?你再不走,我的棍子可就不客氣了。”


    舅舅無奈來到河邊,氣急敗壞地用腳使勁跺地,大聲喊道:“把寶貝還給我!”他急得捶胸頓足,甚至吐血,很快便一命歸西。


    待童子返回將金盤給他拿來時,發現舅舅早已沒了氣息。


    童子傷心地哽噎著:“人為何要如此貪婪,以至於喪身?佛曰:“持戒之人切不可說謊話,欺騙他人最終往往會害了自己;人萬不可有貪心,貪心之人必定會得不償失。“貪嗔癡”乃危害人心的三毒啊!”


    不知不覺之間,多寶道人在這人世間又轉生了九十九次,這九十九次轉生中,他每次都是平民百姓,為了生活而艱難掙紮,他的蹤跡遍及天竺世界各國,見識了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曆遍了人世間的艱辛,這些經曆,都是曾經的他作為高高在上的仙,所未曾經曆過的。也更加讓他感覺到佛海的無邊,愈發感受到平民的痛苦,愈發感覺到弘揚佛法的重要性。


    百姓需要心靈的皈依,需要有人站出來,引領他們努力拚搏,積極行善。


    第三百次輪回,多寶道人這一世輪回,化身為平民彌伽羅。他的生活依舊困頓貧苦,仿佛被命運遺忘在角落。


    有一年,彌伽羅與一群商人一同乘船,踏上了前往異國做生意的征程。


    同行的商人皆懷著對佛的虔誠之心,廣施財物,救助窮苦之人,以慈悲為懷,努力為世間增添一絲溫暖。


    商人們看著身無長物的彌伽羅,不禁問道:“眾人皆能慈愛惠施,你又能憑借何物來行此善舉呢?”


    彌伽羅目光深邃,望向波濤洶湧的大海,緩緩說道:“身體不過是暫借於塵世的軀殼,終有舍棄之日。我見那海中魚群,大魚無情吞食小魚,心中滿是悲戚。我願以自身身軀,換那小魚片刻的安寧,使其能獲得短暫的生命。”


    話音未落,彌伽羅毫不猶豫地縱身躍入大海。瞬間,海中的大魚被他所吸引,飽食之後,小魚們得以從生死邊緣逃脫。


    彌伽羅的靈魂在海中遊離,神奇地化作了身軀長達數裏的鱣魚王。


    在不遠處的海邊,有一個國度正深陷旱災的折磨。大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黎民百姓饑餓難耐,竟到了相互吞吃以求生存的悲慘境地。


    鱣魚王目睹這一切,淚水潸然而下,悲聲長歎:“眾生如此紛亂,痛苦不堪!我這身軀有數裏之長的肉,可供黎民數月的生計。”言罷,它奮力搖晃龐大的身軀,毅然躍上水邊的陸地。


    很快,全國上下的百姓聞訊趕來,依靠著鱣魚肉勉強度日。


    日複一日,幾個月過去了,百姓們載運鱣魚肉的工作從未停歇,而鱣魚王依然頑強地活著,支撐著人們度過這艱難的時光。


    某天,北方毗沙門天王手下藥叉大將寶賢天神自雲端降下。他望著痛苦卻堅定的鱣魚王,滿心不解地問道:“你為何要這般忍受無盡的痛苦?此等折磨豈是常人所能承受?為何不就此放棄生命,也好擺脫這苦痛的煎熬。”


    鱣魚王微微搖頭,目光中透著無盡的悲憫:“倘若我自行了斷生命,我死之後神靈會立即轉遷,身體立即就會腐壞,百姓們又將無物可食,人們又將陷入相互吞食的悲慘境地。我實在不忍心看到那樣的慘狀,肉體的傷痛算不了什麽,我能忍耐得住。”


    寶賢天神聽聞,內心深受震撼,動容地說道:“您懷有如此深厚的慈悲之心,實乃無人能及。”


    寶賢天神為鱣魚王的無私奉獻而心痛不已,滿懷敬意地說道:“你必定會成佛,前來救度那些在苦海中掙紮的芸芸眾生。”


    然而,貪婪的人心總是難以揣測。有一人竟心生惡念,手持斧頭妄圖砍取鱣魚王的腦袋。


    最終,鱣魚王在這無情的傷害下,生命戛然而止。


    自鱣魚王的頭部,驀地燃起了一束璀璨奪目的金光,輕柔地包裹著它的靈魂,緩緩升騰而起。


    寶賢天神懷著無比恭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護住這束金光,往地府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風獨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風獨舞並收藏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