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主露出羞澀的表情,“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
“我的意思是,嫁人這種事情還是要自己主動……”
“你不接觸不到就讓安娘娘給你打聽,哪家郎君人品好。”
“一定要嫁一個本身就人品好的。”
曆史上,公主被家暴的也有很多。
兩情相悅自然是好,可這個時代,哪有哪個條件,找一個人品好的人是底線。他可以不愛你,但至少不會虐待你。
“你才多大,腦瓜子裏怎麽盡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三公主戳了戳她的額頭。
“還有,三姐,你肉餡一定要炒熟了,別像上次……”裴樂瑤叮囑。
又一次三公主試做一道新菜,吃得自己拉了三天肚子,在床上躺了半個月。
蘇嬪嚇得以後再也不讓她進廚房。
後來,倒黴的便是下麵的小丫鬟,因為蘇嬪根本阻擋不了三公主試驗新菜。
“這是灶房聖地,你少說那些不吉利的。”三公主板著臉道。
裴樂瑤無奈,隻好答應下來。
“對了,你那豆沙和五仁的要多做一些,安寧宮裏的老太妃們喜歡吃……”三公主道。
“好,那就再少放些糖,他們的牙齒都不行了,別把牙吃掉了。”裴樂瑤道。
裴樂瑤和三公主在灶房裏忙了一日,做了不少月餅出來。
除了傳統的餡料,還有三公主的創新款,多數是桃花,杏花餡的,味道和口感都不錯。
裴樂瑤差人給皇帝,皇後,來往好的妃嬪都送一些。
當然,廖先生,陸先生,謝晉之流也會送去
中秋節皇帝要去摘星樓賞月。
那個時候她不願意去,大晚上挺冷的。
何況,看到月亮,她便不由自主想到李太白的那首詩,心裏難受。
於是,在上午她帶著月餅和水果去看四皇子和六皇子。
四皇子身高力壯已經是大小夥子,不能再與德妃住在一處,隻能搬出來獨立居住。
六皇子如果不出宋昭儀那檔子事情,是還可以住在後宮的。
四皇子和六皇子得知她要來還準備了飯菜。
四皇子這個年紀已經能喝一點酒了。桌上放著一些低度的果酒。
四皇子還是樂嗬嗬的,見到她很開心,“六妹……好久沒見了。”
裴樂瑤笑著點頭,“回來事情也多,就沒有去書院見哥哥們,你們還好嗎?”
“好,好得很。”四皇子笑著道。
六皇子沉默寡言,微微頷首,“嗯,挺好的。”
四皇子見到她很願意分享,“哥這段時間得到了幾次武教頭的誇讚,他們說我功夫還能精進……”
四皇子在跟她說自己練了什麽拳法,刀法,騎射的精準度……
六皇子麵色平靜的聽著,毫無波瀾。
似乎感覺自己太長時間沒有說話了,他看向裴樂瑤,“六妹這段時間都在做什麽?”
裴樂瑤道,“四處走走,遇到很多的流民……”
裴樂瑤將自己遇到流民的故事講給四皇子和六皇子聽。
“六妹妹,你說的是真的,天底下真的有吃不上飯……餓死的人嗎?”四皇子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四皇子這般驚訝無可指摘,他從小在皇宮長大,哪裏見過流民,人不可能有超過自己環境的認知。
可六皇子卻表現的很冷漠,似乎那些流民與他毫無關係。
極度的冷漠也是很可怕的。
雖然四皇子不懂,但是他有關注的熱情。
中秋佳節,月朗星稀,裴樂瑤卻早早沐浴更衣,躺在床榻上看著畫本子。
觀星樓上絲竹之聲不斷,燈火輝煌。
可以想象,今晚皇帝又會聽到多少恭維之聲。
人不是神,聽得恭維之聲太多了就會迷失自己。
中秋節後,一道五百裏加急的折子送到了皇帝勤政殿的龍案上。
次日早朝,折子被抄錄了幾十份下發到百官手中。
南詔與大周接壤之處發生了不小的衝突,南詔一個縣令被打死了,他們想要大周的賠償。“
戶部尚書聽到賠償兩個字,神經頓時緊繃起來。
皇帝這兩年大小宴會不斷,修建觀星樓花了不少,再加上各處災情頻繁,稅收拖欠,國庫實在空虛。
“是南詔的縣令自不量力,冒犯我們大周的土地,被百姓打死,那是活該,這屬於民鬥,讓地方衙門道歉就可以……”
“上升不到朝廷賠償。”
大周國庫賠償幾百兩銀子定然不行,麵子上也不好看。
“這種事情不能上升到國家層麵,交給地方管解決就好。”
兵部侍郎道,“這說明我大周百姓勇猛,寸土不讓,不用賠償。”
禮部尚書露出無語的表情,“大人,你們看看上麵的印章,那是南詔皇帝的印璽……”
“不是我們想上升到國家層麵,是人家南詔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麵。”
對方下的是國書,我們不予回應,隻是讓地方官去處理,顯然說不過去。
皇帝將目光落在三位皇子身上,“你們三個是什麽看法?”
大皇子作為長兄自然要第一個回答,“兒臣認為,不該嚐……明顯是他們故意挑事。”
皇帝的下巴微微下收了一些。
皇帝在位十幾年,早已做到喜怒不形於色。
因為他的喜好會影響下麵的人。
可皇帝還是會在一些細微之處暴露自己的心理。
二皇子向來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之前他沒有太多機會見到皇帝,自然無法觀察,可她現在每日上朝都有機會觀察皇帝。
皇帝對於認同的事情便會微微的收起下頜。
剛才皇帝就有收下頜的細微動作,說明他認同大皇子的做法。
二皇子道,“父皇,可以派官員前去協調,但是,不給賠償……”
二皇子向來是周全的性格,他這般回答,皇帝也能料想到。
“老三,你是什麽想法?”皇帝最後看向三皇子。
三皇子道,“父皇,兒臣覺得還是給與賠償比較好,畢竟事關兩國,萬一開戰,很是不妥……”
皇帝臉色微微沉了下來,不過,並沒有發表看法。
三皇子的說法倒是得到了戶部和禮部官員的支持。
禮部覺得大周是禮儀之邦,該當如此。
戶部則是擔心衝突擴大,花的銀子會更多。
“我的意思是,嫁人這種事情還是要自己主動……”
“你不接觸不到就讓安娘娘給你打聽,哪家郎君人品好。”
“一定要嫁一個本身就人品好的。”
曆史上,公主被家暴的也有很多。
兩情相悅自然是好,可這個時代,哪有哪個條件,找一個人品好的人是底線。他可以不愛你,但至少不會虐待你。
“你才多大,腦瓜子裏怎麽盡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三公主戳了戳她的額頭。
“還有,三姐,你肉餡一定要炒熟了,別像上次……”裴樂瑤叮囑。
又一次三公主試做一道新菜,吃得自己拉了三天肚子,在床上躺了半個月。
蘇嬪嚇得以後再也不讓她進廚房。
後來,倒黴的便是下麵的小丫鬟,因為蘇嬪根本阻擋不了三公主試驗新菜。
“這是灶房聖地,你少說那些不吉利的。”三公主板著臉道。
裴樂瑤無奈,隻好答應下來。
“對了,你那豆沙和五仁的要多做一些,安寧宮裏的老太妃們喜歡吃……”三公主道。
“好,那就再少放些糖,他們的牙齒都不行了,別把牙吃掉了。”裴樂瑤道。
裴樂瑤和三公主在灶房裏忙了一日,做了不少月餅出來。
除了傳統的餡料,還有三公主的創新款,多數是桃花,杏花餡的,味道和口感都不錯。
裴樂瑤差人給皇帝,皇後,來往好的妃嬪都送一些。
當然,廖先生,陸先生,謝晉之流也會送去
中秋節皇帝要去摘星樓賞月。
那個時候她不願意去,大晚上挺冷的。
何況,看到月亮,她便不由自主想到李太白的那首詩,心裏難受。
於是,在上午她帶著月餅和水果去看四皇子和六皇子。
四皇子身高力壯已經是大小夥子,不能再與德妃住在一處,隻能搬出來獨立居住。
六皇子如果不出宋昭儀那檔子事情,是還可以住在後宮的。
四皇子和六皇子得知她要來還準備了飯菜。
四皇子這個年紀已經能喝一點酒了。桌上放著一些低度的果酒。
四皇子還是樂嗬嗬的,見到她很開心,“六妹……好久沒見了。”
裴樂瑤笑著點頭,“回來事情也多,就沒有去書院見哥哥們,你們還好嗎?”
“好,好得很。”四皇子笑著道。
六皇子沉默寡言,微微頷首,“嗯,挺好的。”
四皇子見到她很願意分享,“哥這段時間得到了幾次武教頭的誇讚,他們說我功夫還能精進……”
四皇子在跟她說自己練了什麽拳法,刀法,騎射的精準度……
六皇子麵色平靜的聽著,毫無波瀾。
似乎感覺自己太長時間沒有說話了,他看向裴樂瑤,“六妹這段時間都在做什麽?”
裴樂瑤道,“四處走走,遇到很多的流民……”
裴樂瑤將自己遇到流民的故事講給四皇子和六皇子聽。
“六妹妹,你說的是真的,天底下真的有吃不上飯……餓死的人嗎?”四皇子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四皇子這般驚訝無可指摘,他從小在皇宮長大,哪裏見過流民,人不可能有超過自己環境的認知。
可六皇子卻表現的很冷漠,似乎那些流民與他毫無關係。
極度的冷漠也是很可怕的。
雖然四皇子不懂,但是他有關注的熱情。
中秋佳節,月朗星稀,裴樂瑤卻早早沐浴更衣,躺在床榻上看著畫本子。
觀星樓上絲竹之聲不斷,燈火輝煌。
可以想象,今晚皇帝又會聽到多少恭維之聲。
人不是神,聽得恭維之聲太多了就會迷失自己。
中秋節後,一道五百裏加急的折子送到了皇帝勤政殿的龍案上。
次日早朝,折子被抄錄了幾十份下發到百官手中。
南詔與大周接壤之處發生了不小的衝突,南詔一個縣令被打死了,他們想要大周的賠償。“
戶部尚書聽到賠償兩個字,神經頓時緊繃起來。
皇帝這兩年大小宴會不斷,修建觀星樓花了不少,再加上各處災情頻繁,稅收拖欠,國庫實在空虛。
“是南詔的縣令自不量力,冒犯我們大周的土地,被百姓打死,那是活該,這屬於民鬥,讓地方衙門道歉就可以……”
“上升不到朝廷賠償。”
大周國庫賠償幾百兩銀子定然不行,麵子上也不好看。
“這種事情不能上升到國家層麵,交給地方管解決就好。”
兵部侍郎道,“這說明我大周百姓勇猛,寸土不讓,不用賠償。”
禮部尚書露出無語的表情,“大人,你們看看上麵的印章,那是南詔皇帝的印璽……”
“不是我們想上升到國家層麵,是人家南詔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麵。”
對方下的是國書,我們不予回應,隻是讓地方官去處理,顯然說不過去。
皇帝將目光落在三位皇子身上,“你們三個是什麽看法?”
大皇子作為長兄自然要第一個回答,“兒臣認為,不該嚐……明顯是他們故意挑事。”
皇帝的下巴微微下收了一些。
皇帝在位十幾年,早已做到喜怒不形於色。
因為他的喜好會影響下麵的人。
可皇帝還是會在一些細微之處暴露自己的心理。
二皇子向來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之前他沒有太多機會見到皇帝,自然無法觀察,可她現在每日上朝都有機會觀察皇帝。
皇帝對於認同的事情便會微微的收起下頜。
剛才皇帝就有收下頜的細微動作,說明他認同大皇子的做法。
二皇子道,“父皇,可以派官員前去協調,但是,不給賠償……”
二皇子向來是周全的性格,他這般回答,皇帝也能料想到。
“老三,你是什麽想法?”皇帝最後看向三皇子。
三皇子道,“父皇,兒臣覺得還是給與賠償比較好,畢竟事關兩國,萬一開戰,很是不妥……”
皇帝臉色微微沉了下來,不過,並沒有發表看法。
三皇子的說法倒是得到了戶部和禮部官員的支持。
禮部覺得大周是禮儀之邦,該當如此。
戶部則是擔心衝突擴大,花的銀子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