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讓孟卿來成都做什麽?”
“這山高路遠的,再把孟卿累著,再說了,他張惇算什麽東西?憑他的一麵之詞就能讓朕相信?”
“朕還說他故意招惹孟卿,孟卿忍不住才還擊呢。”
樊建聽到此話,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陛下當初還是北地王的時候,也沒聽說這麽混不吝啊?
不過陛下這舉動,倒讓人挺喜歡的,那吳國君臣是個什麽東西?竊據大漢土地之賊也,對待 這樣的人有什麽好客氣的!
“樊卿,朕這裏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趕緊回道:
“請陛下吩咐。”
“告訴鴻臚寺的人,一定要看緊了張惇和他使團裏的所有人。”
“不準任何人接近他們!尤其是那些來成都談生意的豪族子弟。”
劉諶打算用張惇做一筆大生意,但是這個生意的前提,是不能有人和張惇有交流。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臣遵旨!”
在樊建離開之後,劉諶派人給羅憲送去兩封書信,一封是給羅憲看的,另一封則是讓羅憲派人轉交給陸抗,且一定要保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成都看起來風平浪靜,世家子弟和朝廷互相抻著,誰都不願意先低頭。
糜照每天不停的忙碌著什麽,時不時的還要進宮一趟,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幹什麽。
那些世家子弟雖然感到疑惑,但是在知道朝廷想要收複漢中,並且缺糧的前提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焦急之感。
糧食又不能憑空變出來,陛下總有低頭的一天。
張惇也在樊建的刻意幹擾下,沒有和那些世家之人接觸的機會。
張惇雖然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是張惇卻看出來大漢皇帝這段時間在刻意的躲避自己。
這讓張惇有點心急,北邊魏國正在進攻大吳,如果南邊的事不能解決的話,陛下必然會怪罪於自己。
上一次出使大漢,然後灰溜溜的回去,陛下已經很不開心了,但是看在大哥的麵子上並沒有怪罪自己,這回要還是無功而返,恐怕大哥的麵子也不好使。
可越是著急,劉諶就越不見張惇,別問,問就是大漢皇帝忙,沒空接見。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眼瞅著已經進入臘月,就要過年了。
整個成都依然表現的風平浪靜。
直到一封書信從吳國而來,送到張惇的手上,讓張惇在震驚的同時,也再次啟動外交禮節,麵見劉諶。
“敢問陛下,當初劍閣之戰,是否抓獲了魏軍俘虜數萬?”
劉諶聽到張惇的話後,嘴角忍不住掛起了笑意,看來陸抗已經收到了自己的密信,不光收到自己的密信,還把密信的內容告訴了孫休。
郤正站在一旁,一臉驕傲的說道:
“我家陛下以一己之謀,輕而易舉的就擊敗了偽朝二十萬大軍,就連偽朝鎮西將軍都差點身死,更俘獲士兵糧草無數,使偽朝上下驚魂不定,不敢再窺視大漢。”
麵對郤正的吹捧,劉諶隻是輕輕的擺了擺手道:
“此戰賴劍閣上下軍士齊心,非朕一人之功。”
張惇聽著劉諶君臣互相吹捧的話,忍著惡心說道:
“陛下果然健勇無雙,外臣佩服!”
“隻是不知道那些俘虜,陛下準備如何處置?”
這話讓郤正等人一臉疑惑,好端端的問這些俘虜幹啥?再說了,這些俘虜是我大漢俘獲的,和你們吳國有什麽關係?
樊建開口道:
“俘虜如何處置,乃是我大漢國事,張從事非大漢之臣,這似乎不是你應該操心的事情吧?”
劉諶聞言心中更是大定:
“哪有什麽俘虜不俘虜的,都是我大漢子民,不過被偽朝蠱惑強迫罷了。”
“他們現在正呆在劍閣,等朕收複故土,便放他們回去。”
張惇沉默了,這個大漢皇帝的臉皮還真是夠厚的,這種牛都吹的出來?!
自己差點都被人家打的亡國了,還能說出收複故土的話,真要收複還能等到現在?
“陛下,我主給外臣來了一封書信,外臣欲呈送陛下禦覽。”
已經懶得跟劉諶在這裏虛與委蛇的張惇 ,直接把孫休送來的書信遞給劉諶。
立刻有內侍從張惇的手裏接過書信,並且把書信呈送給劉諶。
“我主以為,既然吳漢兩國互為盟友,當有互助之意。”
“眼下大漢剛剛經曆一番動蕩,正是需要休養生息之時。”
“數萬俘虜徒增負擔,所以我主之意,願為陛下分擔一些俘虜,好減輕陛下的壓力。”
“若是陛下能將這些俘虜交給大吳一部分,我大吳必有後報。”
聽到張惇的話,樊建傻眼了,郤正也傻眼了。
張惇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些什麽?替大漢分擔一些俘虜?這種話孫休也說得出口?
此時的魏國正在進攻吳國不假,但這跟這些俘虜有什麽關係?
不過張惇的話也挺有吸引力的,此時大漢正是缺糧的時候,還要養活這些俘虜。壓力當然不小。
若真是能把這些俘虜交出去一部分,既能減輕大漢的壓力,也能夠解決一部分俘虜的問題。
隻是吳國要這些俘虜做什麽?
樊建和郤正百思不得其解。
劉諶在看完孫休的書信之後,臉上的笑意就再也抑製不住了。
“不曾想你主竟有如此為朕分憂之心,朕頗感欣慰啊。”
“既然如此,朕就把那些俘虜交給你們安置了。”
張惇沒有想到劉諶能答應的這麽爽快,於是趕緊說道:
“外臣代我主多謝陛下!”
劉諶卻擺了擺手說道:
“你先別忙著謝朕。”
“後報什麽的,朕也不指望。”
“朕養了這些俘虜幾個月,花費了不知道多少糧食。”
“這些糧食朕不能白白浪費啊!”
繞來繞去,還是繞回到糧食上了。
好在張惇已經在孫休的密信中已經有所準備,於是便開口問道:
“那是自然,隻是不知道陛下準備要多少糧食?”
劉諶笑著說出一個數字:
“三十萬石,換兩萬俘虜!”
“這山高路遠的,再把孟卿累著,再說了,他張惇算什麽東西?憑他的一麵之詞就能讓朕相信?”
“朕還說他故意招惹孟卿,孟卿忍不住才還擊呢。”
樊建聽到此話,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陛下當初還是北地王的時候,也沒聽說這麽混不吝啊?
不過陛下這舉動,倒讓人挺喜歡的,那吳國君臣是個什麽東西?竊據大漢土地之賊也,對待 這樣的人有什麽好客氣的!
“樊卿,朕這裏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趕緊回道:
“請陛下吩咐。”
“告訴鴻臚寺的人,一定要看緊了張惇和他使團裏的所有人。”
“不準任何人接近他們!尤其是那些來成都談生意的豪族子弟。”
劉諶打算用張惇做一筆大生意,但是這個生意的前提,是不能有人和張惇有交流。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臣遵旨!”
在樊建離開之後,劉諶派人給羅憲送去兩封書信,一封是給羅憲看的,另一封則是讓羅憲派人轉交給陸抗,且一定要保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成都看起來風平浪靜,世家子弟和朝廷互相抻著,誰都不願意先低頭。
糜照每天不停的忙碌著什麽,時不時的還要進宮一趟,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幹什麽。
那些世家子弟雖然感到疑惑,但是在知道朝廷想要收複漢中,並且缺糧的前提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焦急之感。
糧食又不能憑空變出來,陛下總有低頭的一天。
張惇也在樊建的刻意幹擾下,沒有和那些世家之人接觸的機會。
張惇雖然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是張惇卻看出來大漢皇帝這段時間在刻意的躲避自己。
這讓張惇有點心急,北邊魏國正在進攻大吳,如果南邊的事不能解決的話,陛下必然會怪罪於自己。
上一次出使大漢,然後灰溜溜的回去,陛下已經很不開心了,但是看在大哥的麵子上並沒有怪罪自己,這回要還是無功而返,恐怕大哥的麵子也不好使。
可越是著急,劉諶就越不見張惇,別問,問就是大漢皇帝忙,沒空接見。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眼瞅著已經進入臘月,就要過年了。
整個成都依然表現的風平浪靜。
直到一封書信從吳國而來,送到張惇的手上,讓張惇在震驚的同時,也再次啟動外交禮節,麵見劉諶。
“敢問陛下,當初劍閣之戰,是否抓獲了魏軍俘虜數萬?”
劉諶聽到張惇的話後,嘴角忍不住掛起了笑意,看來陸抗已經收到了自己的密信,不光收到自己的密信,還把密信的內容告訴了孫休。
郤正站在一旁,一臉驕傲的說道:
“我家陛下以一己之謀,輕而易舉的就擊敗了偽朝二十萬大軍,就連偽朝鎮西將軍都差點身死,更俘獲士兵糧草無數,使偽朝上下驚魂不定,不敢再窺視大漢。”
麵對郤正的吹捧,劉諶隻是輕輕的擺了擺手道:
“此戰賴劍閣上下軍士齊心,非朕一人之功。”
張惇聽著劉諶君臣互相吹捧的話,忍著惡心說道:
“陛下果然健勇無雙,外臣佩服!”
“隻是不知道那些俘虜,陛下準備如何處置?”
這話讓郤正等人一臉疑惑,好端端的問這些俘虜幹啥?再說了,這些俘虜是我大漢俘獲的,和你們吳國有什麽關係?
樊建開口道:
“俘虜如何處置,乃是我大漢國事,張從事非大漢之臣,這似乎不是你應該操心的事情吧?”
劉諶聞言心中更是大定:
“哪有什麽俘虜不俘虜的,都是我大漢子民,不過被偽朝蠱惑強迫罷了。”
“他們現在正呆在劍閣,等朕收複故土,便放他們回去。”
張惇沉默了,這個大漢皇帝的臉皮還真是夠厚的,這種牛都吹的出來?!
自己差點都被人家打的亡國了,還能說出收複故土的話,真要收複還能等到現在?
“陛下,我主給外臣來了一封書信,外臣欲呈送陛下禦覽。”
已經懶得跟劉諶在這裏虛與委蛇的張惇 ,直接把孫休送來的書信遞給劉諶。
立刻有內侍從張惇的手裏接過書信,並且把書信呈送給劉諶。
“我主以為,既然吳漢兩國互為盟友,當有互助之意。”
“眼下大漢剛剛經曆一番動蕩,正是需要休養生息之時。”
“數萬俘虜徒增負擔,所以我主之意,願為陛下分擔一些俘虜,好減輕陛下的壓力。”
“若是陛下能將這些俘虜交給大吳一部分,我大吳必有後報。”
聽到張惇的話,樊建傻眼了,郤正也傻眼了。
張惇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些什麽?替大漢分擔一些俘虜?這種話孫休也說得出口?
此時的魏國正在進攻吳國不假,但這跟這些俘虜有什麽關係?
不過張惇的話也挺有吸引力的,此時大漢正是缺糧的時候,還要養活這些俘虜。壓力當然不小。
若真是能把這些俘虜交出去一部分,既能減輕大漢的壓力,也能夠解決一部分俘虜的問題。
隻是吳國要這些俘虜做什麽?
樊建和郤正百思不得其解。
劉諶在看完孫休的書信之後,臉上的笑意就再也抑製不住了。
“不曾想你主竟有如此為朕分憂之心,朕頗感欣慰啊。”
“既然如此,朕就把那些俘虜交給你們安置了。”
張惇沒有想到劉諶能答應的這麽爽快,於是趕緊說道:
“外臣代我主多謝陛下!”
劉諶卻擺了擺手說道:
“你先別忙著謝朕。”
“後報什麽的,朕也不指望。”
“朕養了這些俘虜幾個月,花費了不知道多少糧食。”
“這些糧食朕不能白白浪費啊!”
繞來繞去,還是繞回到糧食上了。
好在張惇已經在孫休的密信中已經有所準備,於是便開口問道:
“那是自然,隻是不知道陛下準備要多少糧食?”
劉諶笑著說出一個數字:
“三十萬石,換兩萬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