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力作用下,陶夏很快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再一次醒來,已是第二日的上午,屋子裏靜悄悄的,陶夏翻了翻回憶,很快想起來,此時正是農忙時節,爸爸媽媽估計是下地幫忙幹活去了。
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陶奶奶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因為大環境下的限製,沒有上過學也不懂得什麽大道理。她早年的教育問題,全是由陶奶奶的母親,也是當時大地主的女兒教導的,骨子裏都刻著幾分三從四德。
但這又是個不遜色於男人的巾幗女人,陶爺爺是高中畢業生,後來因為家庭困頓加上武鬥的原因輟了學,但總的來說,算是那個時代的高材生。回鄉後就開始擔任鄉裏的幹部,一個月總有大半個月不在家。
才和陶爺爺結婚的陶奶奶也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年紀,硬是撐起了一個家。
這一撐,就是幾十年,不但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是在大-饑-荒的年代裏,旁人家總會有那麽一兩個因為貧窮送掉或餓死的孩子,陶奶奶卻愣是讓四個兒女健健康康的養大,還攢下了偌大的一份家業。
一個女人,還帶著四個孩子,在那個荒煙蔓草的時代裏,若是柔弱半分,怕是會被人吃得連骨頭都不會剩。雖然之後的生活好了不止一星半點,可陶奶奶勤儉節約,倔強狠厲的性格卻被刻進了骨子裏。
至於陶媽媽,則是個心直口快、頗有幾分現代女性思想的人,當守舊撞上新潮,再加上又是自古以來是非最多的婆媳關係,兩人理念不同,合不來也是必然的,就這樣,一直掩蓋著的矛盾在前幾年陶爸陶媽準備出外做生意時,達到了最頂峰,兩家人最終還是分了家。
但這卻並不代表陶媽媽不好,相反,陶媽媽對老人那是真好,有什麽好東西都想著老人,在那個大多數人都裹著笨棉襖的年代,上百塊的妮子大衣,陶媽媽連眼都不眨的就給陶家老兩口一人買了一件。甚至於連陶媽媽最寵的幺兒陶夏,都隻能眼饞的看著。
娘家夫家一碗水端平,說時容易做時難,但陶媽媽愣是沒讓旁人挑出一絲錯來。
這幾年來,隻要到了農忙時節,陶爸陶媽都會放下手頭上的生意,帶著哥哥陶哲和弟弟陶夏回家幫忙。
對於從小就是在鎮上長大的陶夏來說,每年的農忙時節,就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甚至連能拿紅包的春節都要靠後。
因為蘭草鎮靠近農村的緣故,鎮上學校裏的學生有一大半都是來自附近的農村。每到農忙時節,學校不但體貼的放上七天假,甚至連假期作業,也隻是意思一下。
這對於不用下地幫忙幹活的陶夏來說,簡直就是到了天堂。
陶奶奶家的床都是大木床,農村的木匠實在,做的床都是又大又寬敞,反正農村的屋子又不在乎什麽土地限製,都是往大了招呼。這床寬敞是寬敞,但高度也是不容小覷的。
陶夏踮著腳小心翼翼的下了床,打開櫃子,從一堆衣服裏麵,勉強選出了一套不算土的掉渣的衣服給自己換上。
臨到穿鞋時,陶夏終於hold不住了,這種帶著土黃色順便還是最老土款式的鞋子瞬間擊穿了陶夏的心。雖說當了傭兵以後,對於吃穿都不太在乎,甚至最後逃亡那幾年裏,幾乎是全不在乎了,但這種隻存在於記憶裏的東西,還是難得的讓陶夏腦袋黑了線。
穿好鞋子以後,陶夏按照模糊了的記憶,徑直往廚房的方向走去。因為陶奶奶持家有道的緣故,陶家算得上是村裏有錢的人家,除掉廁所、豬圈,連廚房在內一共有八間屋子,每間屋子又分為前後兩進。
從上空俯視來看,整個屋子就像是個倒下的l,陶夏睡覺的屋子在豎1的末尾,而廚房正好在兩個1的交接處。
進到廚房,屋裏果然冷冷清清的沒有人影,早有預料的陶夏隻管去碗櫃拿了碗,農村的土灶裏燒剩下的柴火形成了炭,具有天然的保溫作用,鍋裏的紅薯粥還帶著溫度,不溫不涼的正好下口。
吃過飯後,陶夏看了看胳膊上的塑料電子表,時間正好顯示十點鍾,這種一塊五一隻的電子表也算是時代特色,至少在千禧年之後,這東西就慢慢退出了時髦的舞台,但現在還是九十年代末,就這麽塊東西,絕對是能引起小夥伴們羨慕嫉妒恨的流行產品。(.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陶夏將碗洗完放好後,就從立櫃裏拿出了裝水的搪瓷杯,往裏麵舀了勺陶媽媽帶回來的蜂蜜,倒上水攪拌均勻,又拿了些葉兒耙,將東西都放進籃子裏,鎖好門後,提溜著東西就去了地裏。
下到地裏,陶媽媽三人正在休息,見陶夏來,自是欣喜不已。之前的水庫溺水一事,可把陶家人嚇得不輕,再兼之陶夏出事以後,整個人變得越發的安靜起來,有時候眼裏透出的沉靜,讓陶家人看了都心驚。如今瞧這情形,總算是緩過來了。
中午農村都吃得比較簡單,隻是陶媽媽和陶奶奶尋思著陶夏大病初愈,正是該補的時候,便專門給他做了酸湯疙瘩,其他人卻是就著鹹菜和早上剩下的紅薯粥將就了一頓。直到下午太陽下山,陶夏才見到趕集歸來的陶爺爺和哥哥陶哲。
見到陶哲的瞬間,陶夏差點當著眾人掉眼淚。好在經過一天平複心情後,陶夏勉強克製住了心底的激動,這才沒讓眾人看出端倪來。
前世他相信了楊延輝的謊話,以為家人一早被害了,便沒有返家。反而是抓緊時間收集物資,跟著楊延輝一路逃亡去了y省的基地。
家裏人不知道自己已經離開b省,又無法得知自己是否安全,哥哥在覺醒了風係異能後,便帶著爸爸媽媽毅然離開了本來安全的基地,前往c市尋找自己的蹤跡,沒想到半途遇上了楊延輝,為了防止謊言被自己識破,居然對自己的家人痛下殺手。
哥哥一時沒有防備,被那人得手打傷,爸爸媽媽隻是普通人,沒有自保的能力,自然也慘遭毒手。要不是自己以為楊延輝和吳思之間有什麽齷齪,多疑的跟蹤他,哥哥怕是早就命喪黃泉,便是自己,也要被他一輩子蒙在鼓裏。饒是這樣,陶哲也還是因為傷勢過重,三天之後去了。
看著健康活著的陶哲,陶夏心裏的激動無法抑製,卻礙於無法表達,隻能深深的埋在心裏,反而是想讓家人活著的執念,,卻愈發的深了。
為了給陶夏補身子,陶爺爺專門上集市上割了一斤肉,這會兒拿了稻草和豬肉上門外燎毛,陶哲自發的上前幫忙去了。
陶爺爺、陶奶奶在末世前兩年就相繼去世了,無病無災,算是壽終正寢。比起末世來臨還活著的老人來說,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畢竟在那個人命輕賤、處處危機的末世裏,老人們活得比其他人艱難多了。
女人好歹還能靠出賣身體混口飯吃,孩子雖然活得也艱辛,可能在末世活下來的孩子,大多都有父母的保護或是自身已經激發了異能。就算沒有異能的,世上總有些特殊癖好的,雖然讓人不齒,但命好歹是撿回來了的。
可老人完全不同,日漸衰老的身體會越來越遲鈍,和全心保護孩子的父母不同,兒女也有兒女需要照顧,就算有家人的保護,總有疏忽的時候。而一旦被抓傷或是咬傷,他們所麵臨的,就是被拋棄和等死。
雖然這樣說有些不孝,但陶夏還是認為,陶家老兩口是幸運的。
想到二姑父唐勇,陶夏心裏就是一陣氣。別人損人利己都是衝著外人去的,他倒好,損招全是對著自家人招呼。
要說陶夏家欺負了他,他對陶家打擊報複,那還說得過去。偏偏陶家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算得上是他們家恩人。想當初二姑陶雲嫁過去的時候,唐家沒地又沒錢,日子過得緊巴巴,上麵的唐家老太太又是個刁蠻的破落戶,陶雲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後來陶爸和陶媽出來做生意,生活比其他三個姐妹來說,自然是好很多,陶爸是家裏唯一的男丁,自小就受姐姐照料,此時見姐姐家生活困難,自然是要幫扶一把的。不但請二姑來幫忙,還出錢讓唐勇去駕校學習,又墊錢幫唐家買貨車,可以說算是仁至義盡了。可惜被幫的人是不知好歹的白眼狼,逮著機會就咬了陶家一口。
算起來,他們一家今年就要移居到x省去了。要是他沒記錯的話,就在忙完家裏的活計過後,爸媽就會在二姑陶雲的邀請下前往a市,隨後陶爸爸留在了a市籌備開幼兒園的事,而陶媽媽則返回了s省接他和哥哥陶哲一起前往a市定居。
說起這件事,陶夏心裏就止不住的怨恨起來,他原本以為,二姑邀請他們移居a市是一片好意,哪知後來才偶然得知,移居這件事,根本就是他那個勢力虛偽的二姑父聯合唐家姐夫,給他們陶家設下的一個圈套。隻是為了從他們這裏撈些好處,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換房。
為了防止高考移民政策的限製,凡是在x省參加高考的學生,在x省的學籍、戶口都必須滿兩年以上,所以,想要在x省參加高考,不但要在x省內的高中上滿兩年。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x省內本地居民的戶口。這也就意味著,想要享受x省的減分政策,除了在x省有當地戶口的親戚家掛戶,另一種方法,就是買房。
當年,陶夏和陶哲都是在升初中三年級時轉學的,對於陶家人來說,第一件緊要的事兒,自然就是買房。原本陶家人看上的,是位於a市市中心不遠的城市花園,那裏環境好、小區管理能力強、室內設計也合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是現房。
唐家買的房子卻是在a市最好的高中地區二中對麵,在麵對急著為孩子們上戶口的陶家夫婦,唐家人就主動提出,把他們家買到的房子過戶給陶家,而陶家已經交了訂金的房子就換給他們,並且還需要陶家以每平方1000塊錢的價格補償唐家。
陶爸爸是個老實人,隻想著自家姐姐、姐夫為自家著想,一家子親戚,總不會坑自個兒,見沒人提,也就沒說要過去實地瞧瞧。結果房子過完戶,陶家人相約去看房時才被告知,換的房子也不是現房,還要等上半年才能交房。
陶家人這才發現上當了,不但房子設計不合理,空間也沒有換之前大,自家還倒貼錢幫別人買了房。更讓陶家人生氣的是,唐家早就知道這一切,有了這些蛛絲馬跡,唐家人換房的舉動自然就讓人懷疑。
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陶奶奶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因為大環境下的限製,沒有上過學也不懂得什麽大道理。她早年的教育問題,全是由陶奶奶的母親,也是當時大地主的女兒教導的,骨子裏都刻著幾分三從四德。
但這又是個不遜色於男人的巾幗女人,陶爺爺是高中畢業生,後來因為家庭困頓加上武鬥的原因輟了學,但總的來說,算是那個時代的高材生。回鄉後就開始擔任鄉裏的幹部,一個月總有大半個月不在家。
才和陶爺爺結婚的陶奶奶也不過是十七八歲的年紀,硬是撐起了一個家。
這一撐,就是幾十年,不但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是在大-饑-荒的年代裏,旁人家總會有那麽一兩個因為貧窮送掉或餓死的孩子,陶奶奶卻愣是讓四個兒女健健康康的養大,還攢下了偌大的一份家業。
一個女人,還帶著四個孩子,在那個荒煙蔓草的時代裏,若是柔弱半分,怕是會被人吃得連骨頭都不會剩。雖然之後的生活好了不止一星半點,可陶奶奶勤儉節約,倔強狠厲的性格卻被刻進了骨子裏。
至於陶媽媽,則是個心直口快、頗有幾分現代女性思想的人,當守舊撞上新潮,再加上又是自古以來是非最多的婆媳關係,兩人理念不同,合不來也是必然的,就這樣,一直掩蓋著的矛盾在前幾年陶爸陶媽準備出外做生意時,達到了最頂峰,兩家人最終還是分了家。
但這卻並不代表陶媽媽不好,相反,陶媽媽對老人那是真好,有什麽好東西都想著老人,在那個大多數人都裹著笨棉襖的年代,上百塊的妮子大衣,陶媽媽連眼都不眨的就給陶家老兩口一人買了一件。甚至於連陶媽媽最寵的幺兒陶夏,都隻能眼饞的看著。
娘家夫家一碗水端平,說時容易做時難,但陶媽媽愣是沒讓旁人挑出一絲錯來。
這幾年來,隻要到了農忙時節,陶爸陶媽都會放下手頭上的生意,帶著哥哥陶哲和弟弟陶夏回家幫忙。
對於從小就是在鎮上長大的陶夏來說,每年的農忙時節,就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甚至連能拿紅包的春節都要靠後。
因為蘭草鎮靠近農村的緣故,鎮上學校裏的學生有一大半都是來自附近的農村。每到農忙時節,學校不但體貼的放上七天假,甚至連假期作業,也隻是意思一下。
這對於不用下地幫忙幹活的陶夏來說,簡直就是到了天堂。
陶奶奶家的床都是大木床,農村的木匠實在,做的床都是又大又寬敞,反正農村的屋子又不在乎什麽土地限製,都是往大了招呼。這床寬敞是寬敞,但高度也是不容小覷的。
陶夏踮著腳小心翼翼的下了床,打開櫃子,從一堆衣服裏麵,勉強選出了一套不算土的掉渣的衣服給自己換上。
臨到穿鞋時,陶夏終於hold不住了,這種帶著土黃色順便還是最老土款式的鞋子瞬間擊穿了陶夏的心。雖說當了傭兵以後,對於吃穿都不太在乎,甚至最後逃亡那幾年裏,幾乎是全不在乎了,但這種隻存在於記憶裏的東西,還是難得的讓陶夏腦袋黑了線。
穿好鞋子以後,陶夏按照模糊了的記憶,徑直往廚房的方向走去。因為陶奶奶持家有道的緣故,陶家算得上是村裏有錢的人家,除掉廁所、豬圈,連廚房在內一共有八間屋子,每間屋子又分為前後兩進。
從上空俯視來看,整個屋子就像是個倒下的l,陶夏睡覺的屋子在豎1的末尾,而廚房正好在兩個1的交接處。
進到廚房,屋裏果然冷冷清清的沒有人影,早有預料的陶夏隻管去碗櫃拿了碗,農村的土灶裏燒剩下的柴火形成了炭,具有天然的保溫作用,鍋裏的紅薯粥還帶著溫度,不溫不涼的正好下口。
吃過飯後,陶夏看了看胳膊上的塑料電子表,時間正好顯示十點鍾,這種一塊五一隻的電子表也算是時代特色,至少在千禧年之後,這東西就慢慢退出了時髦的舞台,但現在還是九十年代末,就這麽塊東西,絕對是能引起小夥伴們羨慕嫉妒恨的流行產品。(.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陶夏將碗洗完放好後,就從立櫃裏拿出了裝水的搪瓷杯,往裏麵舀了勺陶媽媽帶回來的蜂蜜,倒上水攪拌均勻,又拿了些葉兒耙,將東西都放進籃子裏,鎖好門後,提溜著東西就去了地裏。
下到地裏,陶媽媽三人正在休息,見陶夏來,自是欣喜不已。之前的水庫溺水一事,可把陶家人嚇得不輕,再兼之陶夏出事以後,整個人變得越發的安靜起來,有時候眼裏透出的沉靜,讓陶家人看了都心驚。如今瞧這情形,總算是緩過來了。
中午農村都吃得比較簡單,隻是陶媽媽和陶奶奶尋思著陶夏大病初愈,正是該補的時候,便專門給他做了酸湯疙瘩,其他人卻是就著鹹菜和早上剩下的紅薯粥將就了一頓。直到下午太陽下山,陶夏才見到趕集歸來的陶爺爺和哥哥陶哲。
見到陶哲的瞬間,陶夏差點當著眾人掉眼淚。好在經過一天平複心情後,陶夏勉強克製住了心底的激動,這才沒讓眾人看出端倪來。
前世他相信了楊延輝的謊話,以為家人一早被害了,便沒有返家。反而是抓緊時間收集物資,跟著楊延輝一路逃亡去了y省的基地。
家裏人不知道自己已經離開b省,又無法得知自己是否安全,哥哥在覺醒了風係異能後,便帶著爸爸媽媽毅然離開了本來安全的基地,前往c市尋找自己的蹤跡,沒想到半途遇上了楊延輝,為了防止謊言被自己識破,居然對自己的家人痛下殺手。
哥哥一時沒有防備,被那人得手打傷,爸爸媽媽隻是普通人,沒有自保的能力,自然也慘遭毒手。要不是自己以為楊延輝和吳思之間有什麽齷齪,多疑的跟蹤他,哥哥怕是早就命喪黃泉,便是自己,也要被他一輩子蒙在鼓裏。饒是這樣,陶哲也還是因為傷勢過重,三天之後去了。
看著健康活著的陶哲,陶夏心裏的激動無法抑製,卻礙於無法表達,隻能深深的埋在心裏,反而是想讓家人活著的執念,,卻愈發的深了。
為了給陶夏補身子,陶爺爺專門上集市上割了一斤肉,這會兒拿了稻草和豬肉上門外燎毛,陶哲自發的上前幫忙去了。
陶爺爺、陶奶奶在末世前兩年就相繼去世了,無病無災,算是壽終正寢。比起末世來臨還活著的老人來說,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畢竟在那個人命輕賤、處處危機的末世裏,老人們活得比其他人艱難多了。
女人好歹還能靠出賣身體混口飯吃,孩子雖然活得也艱辛,可能在末世活下來的孩子,大多都有父母的保護或是自身已經激發了異能。就算沒有異能的,世上總有些特殊癖好的,雖然讓人不齒,但命好歹是撿回來了的。
可老人完全不同,日漸衰老的身體會越來越遲鈍,和全心保護孩子的父母不同,兒女也有兒女需要照顧,就算有家人的保護,總有疏忽的時候。而一旦被抓傷或是咬傷,他們所麵臨的,就是被拋棄和等死。
雖然這樣說有些不孝,但陶夏還是認為,陶家老兩口是幸運的。
想到二姑父唐勇,陶夏心裏就是一陣氣。別人損人利己都是衝著外人去的,他倒好,損招全是對著自家人招呼。
要說陶夏家欺負了他,他對陶家打擊報複,那還說得過去。偏偏陶家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算得上是他們家恩人。想當初二姑陶雲嫁過去的時候,唐家沒地又沒錢,日子過得緊巴巴,上麵的唐家老太太又是個刁蠻的破落戶,陶雲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後來陶爸和陶媽出來做生意,生活比其他三個姐妹來說,自然是好很多,陶爸是家裏唯一的男丁,自小就受姐姐照料,此時見姐姐家生活困難,自然是要幫扶一把的。不但請二姑來幫忙,還出錢讓唐勇去駕校學習,又墊錢幫唐家買貨車,可以說算是仁至義盡了。可惜被幫的人是不知好歹的白眼狼,逮著機會就咬了陶家一口。
算起來,他們一家今年就要移居到x省去了。要是他沒記錯的話,就在忙完家裏的活計過後,爸媽就會在二姑陶雲的邀請下前往a市,隨後陶爸爸留在了a市籌備開幼兒園的事,而陶媽媽則返回了s省接他和哥哥陶哲一起前往a市定居。
說起這件事,陶夏心裏就止不住的怨恨起來,他原本以為,二姑邀請他們移居a市是一片好意,哪知後來才偶然得知,移居這件事,根本就是他那個勢力虛偽的二姑父聯合唐家姐夫,給他們陶家設下的一個圈套。隻是為了從他們這裏撈些好處,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換房。
為了防止高考移民政策的限製,凡是在x省參加高考的學生,在x省的學籍、戶口都必須滿兩年以上,所以,想要在x省參加高考,不但要在x省內的高中上滿兩年。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x省內本地居民的戶口。這也就意味著,想要享受x省的減分政策,除了在x省有當地戶口的親戚家掛戶,另一種方法,就是買房。
當年,陶夏和陶哲都是在升初中三年級時轉學的,對於陶家人來說,第一件緊要的事兒,自然就是買房。原本陶家人看上的,是位於a市市中心不遠的城市花園,那裏環境好、小區管理能力強、室內設計也合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是現房。
唐家買的房子卻是在a市最好的高中地區二中對麵,在麵對急著為孩子們上戶口的陶家夫婦,唐家人就主動提出,把他們家買到的房子過戶給陶家,而陶家已經交了訂金的房子就換給他們,並且還需要陶家以每平方1000塊錢的價格補償唐家。
陶爸爸是個老實人,隻想著自家姐姐、姐夫為自家著想,一家子親戚,總不會坑自個兒,見沒人提,也就沒說要過去實地瞧瞧。結果房子過完戶,陶家人相約去看房時才被告知,換的房子也不是現房,還要等上半年才能交房。
陶家人這才發現上當了,不但房子設計不合理,空間也沒有換之前大,自家還倒貼錢幫別人買了房。更讓陶家人生氣的是,唐家早就知道這一切,有了這些蛛絲馬跡,唐家人換房的舉動自然就讓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