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預算不是問題
漁獵西北,重生86打獵開荒 作者:穿透幻影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麽說,昨天分給你的三條健美褲全都賣出去了?”
昨天做褲子的人送來了一半的貨,一共六條,大壯和二狗各自分得了三條。
李靜穿了一條,另外兩條賣了出去,大壯的三條健美褲都找到了買家。
“回家給我多準備幾條,至少五條。”
葛紅旗和王二麻子開始做起小生意,每天能賺個十幾塊錢,這讓二柱也心動了。他眼見著別人賺錢,心裏癢癢的,便問起良哥自己的買賣經。
“我適合做生意嗎?”二柱問道。
“你家不是有船嗎?幹嘛不做水產生意呢?”良哥反問道。
“上船沒意思。”二柱回答。
“怎麽會沒意思?這兩年河蝦價格要大漲,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良哥解釋說。
從1984年開始,組織逐漸減少了按固定價格供應的商品,市場價商品的比例上升。
水產品的價格尤其上漲,漲幅接近20%,遠超其他食品。
某些種類的價格甚至翻了幾倍。漁民的日子因此變得好過了起來,而這僅僅是個開端。
到了1985年,水產品價格完全放開,隨行就市,價格再次大幅攀升。
以鯧魚為例,其收購價從每擔五毛錢漲到了1985年的每擔一百五十元,再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零售價更是達到了每斤四塊到四塊五。
這僅僅是收購價,零售價還要更高。
“這是真的嗎?你不會是在騙我吧?”二柱不確定地問。
“我哪會騙你?再說,從1985年起,河蝦價格就像火箭一樣直線上升,這是經濟規律,我在裏麵學了不少經濟學的知識。”良哥保證道。
侯力遠也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興趣,因為他家也有船。“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太好了。”
“絕對沒錯,到時候河蝦價格漲得讓你不敢相信。”良哥信心滿滿地說。
隨著河蝦價格的暴漲,漁業將迎來巨大變化,更多人將投身其中。
漁船和漁具的需求量也會隨之激增。此時如果有人投資造船廠或漁具製造,定能大賺一筆。
當然,這樣的項目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沒有幾十萬根本無法啟動。
開設造船廠可能不太現實,但創辦一家編織漁網的企業卻是可行的。
購買先進的織網設備,每天可以生產幾十片漁網。
小尺寸的漁網能帶來幾十元的收入,而大尺寸的則可以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鹿城就有國產的織漁網機器,不過價格尚未明確。市場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商機!
中午時分,餐館裏坐滿了前來用餐的客人。
陳漢良慶幸自己提前半小時點了菜,否則晚來一點可能就要等很久才能吃到飯。
餐館有時會成為是非之地。回憶八九十年代,這裏曾是暴力事件頻發的地方。
盡管今天動手的不是陳漢良這邊的人,他早已在吃飯前立下規矩,嚴禁在用餐時間發生衝突。
然而,同桌的兩位客人喝了點酒後,開始互相吹噓,彼此不服氣。
“你要是不服,咱倆各自找人,看誰厲害!”一個說。
“就你會吹牛,找人就找人,我保證你能輸。”
陳漢良看著這兩個臉紅脖子粗的男人,感到無可奈何。他們都已三十多歲了,卻還在爭強好勝,難道不會覺得累嗎?家裏還有那麽多活等著他們做呢。
“你覺得他們多久會打起來?”有人問。
“按這架勢,幾分鍾內就會有動作。”
“我們得保護好自己的桌子,別被波及。”
雖然打架的是別人,但他們也不希望被牽連。如果桌子被打翻,那真是掃興。
“誰去製止一下他們,這麽吵鬧,影響其他人用餐啊!”大壯想要站出來,卻被陳漢良攔住。
“你別添亂了,你去了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
就在大壯準備坐下時,二牛大聲嗬斥:“你們吵什麽吵?不想吃就滾出去,這是你們家嗎?”
沒想到製止了一頭,另一頭又冒出了問題。不過二牛的話確實起到了作用,不僅那兩個爭吵的人安靜下來,整個餐廳的聲音也變小了很多。
麵對那些不講理的人,二牛覺得隻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頓飯吃到了深夜十二點,陳漢良為此花費了四十元。修理張家五虎的費用更高,達到了一百元。
不過,在陳漢良看來,這錢花得值,人脈如同財富,將來或許還能派上用場。
“大家還能分清方向吧?要是有人喝多了,記得互相照應,別走著走著掉進溝裏。”陳漢良叮囑道。
此時此刻,道路上幾乎不見車輛行駛,最大的安全威脅就是不小心跌入路邊的溝渠。
一行人唱著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模樣仿佛一群快樂的靈魂。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陳漢良與他們保持了一段距離。
路過拖拉機站時,陳漢良注意到趙航正騎著一輛舊自行車進入院子。打過招呼後,陳漢良也跟著進了院子。
“我上午來找過你,但你不在。”陳漢良說。
“我爸讓我去青石嶺辦事,剛回來。你找我有事?”趙航回答。
陳漢良邀請趙航中午一起去飯店喝酒,可惜趙航錯過了。陳漢良接著提出要修理幾輛拖車,並且願意支付合理的費用。
趙航起初擔心成本會非常高,可能需要幾百元,甚至超過五百元。
然而,陳漢良表示預算不是問題,隻要修得好就行。他還承諾下次來時請趙航和師傅們吃飯以表感謝。
下午一點,陳漢良回到家,小店安靜無人,隻有大嫂林美娟在裁剪衣服線頭,妮妮已經午睡去了。
“小叔,吃飯了嗎?沒吃的話我給你準備點。”林美娟關心地問。
“吃了,在集市上和李大柱他們一起吃的。”陳漢良答道。
林美娟沒有追問具體吃了什麽,隻是繼續自己的活計。
陳漢良在小店外的水泥地上用粉筆畫來畫去,琢磨著設計,忙了半個多小時。
接著,他借來一輛推車,從村裏運來一些黏土,在小店旁邊挖了一個不規則的坑。看著這個坑,他覺得不太滿意,決定做一個模具來確保形狀正確。
昨天做褲子的人送來了一半的貨,一共六條,大壯和二狗各自分得了三條。
李靜穿了一條,另外兩條賣了出去,大壯的三條健美褲都找到了買家。
“回家給我多準備幾條,至少五條。”
葛紅旗和王二麻子開始做起小生意,每天能賺個十幾塊錢,這讓二柱也心動了。他眼見著別人賺錢,心裏癢癢的,便問起良哥自己的買賣經。
“我適合做生意嗎?”二柱問道。
“你家不是有船嗎?幹嘛不做水產生意呢?”良哥反問道。
“上船沒意思。”二柱回答。
“怎麽會沒意思?這兩年河蝦價格要大漲,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良哥解釋說。
從1984年開始,組織逐漸減少了按固定價格供應的商品,市場價商品的比例上升。
水產品的價格尤其上漲,漲幅接近20%,遠超其他食品。
某些種類的價格甚至翻了幾倍。漁民的日子因此變得好過了起來,而這僅僅是個開端。
到了1985年,水產品價格完全放開,隨行就市,價格再次大幅攀升。
以鯧魚為例,其收購價從每擔五毛錢漲到了1985年的每擔一百五十元,再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零售價更是達到了每斤四塊到四塊五。
這僅僅是收購價,零售價還要更高。
“這是真的嗎?你不會是在騙我吧?”二柱不確定地問。
“我哪會騙你?再說,從1985年起,河蝦價格就像火箭一樣直線上升,這是經濟規律,我在裏麵學了不少經濟學的知識。”良哥保證道。
侯力遠也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興趣,因為他家也有船。“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太好了。”
“絕對沒錯,到時候河蝦價格漲得讓你不敢相信。”良哥信心滿滿地說。
隨著河蝦價格的暴漲,漁業將迎來巨大變化,更多人將投身其中。
漁船和漁具的需求量也會隨之激增。此時如果有人投資造船廠或漁具製造,定能大賺一筆。
當然,這樣的項目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沒有幾十萬根本無法啟動。
開設造船廠可能不太現實,但創辦一家編織漁網的企業卻是可行的。
購買先進的織網設備,每天可以生產幾十片漁網。
小尺寸的漁網能帶來幾十元的收入,而大尺寸的則可以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鹿城就有國產的織漁網機器,不過價格尚未明確。市場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商機!
中午時分,餐館裏坐滿了前來用餐的客人。
陳漢良慶幸自己提前半小時點了菜,否則晚來一點可能就要等很久才能吃到飯。
餐館有時會成為是非之地。回憶八九十年代,這裏曾是暴力事件頻發的地方。
盡管今天動手的不是陳漢良這邊的人,他早已在吃飯前立下規矩,嚴禁在用餐時間發生衝突。
然而,同桌的兩位客人喝了點酒後,開始互相吹噓,彼此不服氣。
“你要是不服,咱倆各自找人,看誰厲害!”一個說。
“就你會吹牛,找人就找人,我保證你能輸。”
陳漢良看著這兩個臉紅脖子粗的男人,感到無可奈何。他們都已三十多歲了,卻還在爭強好勝,難道不會覺得累嗎?家裏還有那麽多活等著他們做呢。
“你覺得他們多久會打起來?”有人問。
“按這架勢,幾分鍾內就會有動作。”
“我們得保護好自己的桌子,別被波及。”
雖然打架的是別人,但他們也不希望被牽連。如果桌子被打翻,那真是掃興。
“誰去製止一下他們,這麽吵鬧,影響其他人用餐啊!”大壯想要站出來,卻被陳漢良攔住。
“你別添亂了,你去了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
就在大壯準備坐下時,二牛大聲嗬斥:“你們吵什麽吵?不想吃就滾出去,這是你們家嗎?”
沒想到製止了一頭,另一頭又冒出了問題。不過二牛的話確實起到了作用,不僅那兩個爭吵的人安靜下來,整個餐廳的聲音也變小了很多。
麵對那些不講理的人,二牛覺得隻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頓飯吃到了深夜十二點,陳漢良為此花費了四十元。修理張家五虎的費用更高,達到了一百元。
不過,在陳漢良看來,這錢花得值,人脈如同財富,將來或許還能派上用場。
“大家還能分清方向吧?要是有人喝多了,記得互相照應,別走著走著掉進溝裏。”陳漢良叮囑道。
此時此刻,道路上幾乎不見車輛行駛,最大的安全威脅就是不小心跌入路邊的溝渠。
一行人唱著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模樣仿佛一群快樂的靈魂。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陳漢良與他們保持了一段距離。
路過拖拉機站時,陳漢良注意到趙航正騎著一輛舊自行車進入院子。打過招呼後,陳漢良也跟著進了院子。
“我上午來找過你,但你不在。”陳漢良說。
“我爸讓我去青石嶺辦事,剛回來。你找我有事?”趙航回答。
陳漢良邀請趙航中午一起去飯店喝酒,可惜趙航錯過了。陳漢良接著提出要修理幾輛拖車,並且願意支付合理的費用。
趙航起初擔心成本會非常高,可能需要幾百元,甚至超過五百元。
然而,陳漢良表示預算不是問題,隻要修得好就行。他還承諾下次來時請趙航和師傅們吃飯以表感謝。
下午一點,陳漢良回到家,小店安靜無人,隻有大嫂林美娟在裁剪衣服線頭,妮妮已經午睡去了。
“小叔,吃飯了嗎?沒吃的話我給你準備點。”林美娟關心地問。
“吃了,在集市上和李大柱他們一起吃的。”陳漢良答道。
林美娟沒有追問具體吃了什麽,隻是繼續自己的活計。
陳漢良在小店外的水泥地上用粉筆畫來畫去,琢磨著設計,忙了半個多小時。
接著,他借來一輛推車,從村裏運來一些黏土,在小店旁邊挖了一個不規則的坑。看著這個坑,他覺得不太滿意,決定做一個模具來確保形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