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柔然大舉南下,潰敗之勢
造反造到大動脈,發現自家是皇族 作者:平平無奇的發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不走了!”
毛德祖卻麵無表情道,
“崔器,你是隴右軍出身吧?帳下也有幾十顆胡頭了,能做到我副將的位置,已屬不易。本來朝廷派你來易州,也隻是鍍金罷了,若沒有這件事,再過一年,你最起碼也能回長安在魏武卒當個四品將軍!”
“你帶著剩下的弟兄,奔北門殺出去吧!”
崔器如遭雷擊般,驚訝道:
“將軍,您為什麽不走,鎮西將軍乃正三品,你已經位極人臣了!易州之戰,雖說守不住城池,可也擊殺鮮卑、柔然聯軍數萬人,給予胡寇重創!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堅守了整整三天啊!現在撤出易州,陛下非但不會責罰你,反而還會升官表彰!”
毛德祖哈哈大笑道:
“你崔器,以為我跟其他坐鎮地方的宗室和將軍一樣,隻想在亂世割據一方,招兵買馬當個軍閥嗎?”
“錯了,我的野心,從來不是在亂世待價而沽!我毛德祖,家中世代武將,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曾追隨先帝作戰!”
“胡人來了,國將不國!可整個大魏朝,卻沉浸在三次北伐帶來的喜悅當中,長安、洛陽已經日夜歌舞升平了,他們已經忘了,兩年前那遍地餓殍的關中和中原了!”
毛德祖眺望外麵,已經陸續殺進城中的鮮卑軍和柔然軍:
“我要用我的死,喚醒滿朝文武!”
“若無陛下,我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虎牢關守將!”
“以殉國報天子,我也算對得起如今的一切了!”
他說完後,雲淡風輕地拔劍道,“快點走吧,我帶著家兵給你們斷後!”
可身後的崔器,卻掙紮著起身,拔出已經血跡斑斑的環首刀,刀口都被砍得麵目全非,大笑道:
“將軍,我也不打算走了!”
“我隴右崔器,曾經在隴右軍為伍十餘載,始終因為出身不好,得不到重用,都三十多歲了才勉強當上一個九品的隊正!”
“可永樂天子繼位後,頒布軍功爵製,短短兩年內,我入魏武卒,連升三級,任西戎校尉,又調鎮西將軍副將、易州觀察使。”
“大魏儒林們,總是喜歡反複強調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崔器仰天大笑道,“我雖然沒有讀過什麽書,算不得什麽士,但……拳拳報國之心,還在這滿腔熱血裏!”
兩人對視一眼,相互大笑起來。
“那就……讓這些胡狗,看看我們漢家的天威!”
…
洛陽,永樂宮。
“易州失守!這份八百裏加急,是易州失守後兩天,才開始緊急發往洛陽的!”
元子明將奏折攥成一團,雷霆大怒,
“易州刺史宇文敬、鎮西將軍毛德祖、鎮西將軍副將崔器等易州留守官員,全部殉國!”
“一萬四千守軍,除了兩千多人趁亂突圍外,三千人被俘,九千人戰死!!”
“易州百姓四千戶,合計兩萬多百姓,都被胡人屠城殺光了!”
“恥辱!還說什麽永樂盛世,什麽固若金湯的北方防線,什麽攻守易型了,什麽漢人反攻了!”
“一打仗,全部又回到解放前了,全部變成了兩年前變成縮頭烏龜的魏軍了!”
元子明暴怒地將禦案給一拳砸穿,
“操他媽!操他媽!”
胸中的憤怒,不曾有一刻,像今天這樣!
黃敬,還有一群太監宮女,從來沒見過皇帝罵人罵得這麽難聽。
連民間的汙穢之言,都脫口而出。
嚇得呆若木雞,連忙趴在地上不寒而栗。
而這時,也跟隨皇帝來到洛陽的侍讀王猛。
還有之前的營田使,新科狀元李元昊,因為在河北推行均田令,恢複生產,壓製豪族大獲成功,升東都鹽鐵使,也在洛陽城中,被皇帝特召為南書房行走。
兩人剛來到南書房,見到元子明憤憤不平,急忙磕頭。
“二位大人,不是衝你們的,看下地上的奏折。”
黃敬壓聲提醒著。
兩人恍然大悟,撿起地上揉成一團的奏折,瞳孔緊縮。
“漠北的柔然部落,居然糾合了四十萬部眾南下,還和在平城的北鮮卑王拓跋晃聯手,組成了六十萬大軍,一路南下,莫州刺史不戰而逃,瀛洲刺史投敵,而易州苦戰五日後失守!”
一口氣,河北防線的三大邊州,居然同時淪陷。
“這柔然我記得,在先前與九龍的大戰中,人口的損耗是最大的,前前後後死了一百多萬人,所以就躲到漠北舔傷口去了!”
李元昊是黨項人,加上以前在西北當過兵,非常熟悉柔然的情況,
“所以這兩年,陛下北伐,才始終沒有碰到柔然人。”
“為什麽柔然要率僅有的殘部,突然南下,跟鮮卑人南下入侵我朝?”
王猛皺眉,娓娓道來,
“隻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柔然內部發生了政變,國主之位易主了!柔然新主為了建立權威,這才南下蠶食大魏疆土。”
“第二種可能,柔然境內,發生了天災,柔然人吃不飽飯所以隻能南下搶奪資源!”
李元昊反駁道:
“第一種不太可能。柔然人我了解,他們一共是由十幾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王,然後共同推出一位王擔任盟主,每三年輪一次!”
“哪怕有人篡位,也需要得到其他部落的認可,就算南下建立軍功,也不可能讓其他部落追隨!”
王猛點頭道:“那便隻有一個可能,柔然所在漠北,發生了嚴重的天災,顆粒無收,柔然人無奈隻能舉家南下,正好,就與北鮮卑不謀而合了!”
元子明聞言,大腦的怒氣一下子衝散了不少。
到底是新科舉提拔起來的人才,跟朝廷那些腐儒看待問題就是不一樣!
馬上就將局勢分析得一目了然。
隻是他們畢竟遠離前線,終究是紙上談兵。
元子明頓了頓,正色道:
“下詔。”
“安撫陣亡軍士,斬首逃走的官員,調河南軍火速北上馳援前線!讓錦衣衛迅速調查前線情報。”
“洛陽不能再待了,回長安,召各地將軍來京開會!朕要四次北伐!這一次,是最後一次北伐,我要徹底根除胡人問題!”
毛德祖卻麵無表情道,
“崔器,你是隴右軍出身吧?帳下也有幾十顆胡頭了,能做到我副將的位置,已屬不易。本來朝廷派你來易州,也隻是鍍金罷了,若沒有這件事,再過一年,你最起碼也能回長安在魏武卒當個四品將軍!”
“你帶著剩下的弟兄,奔北門殺出去吧!”
崔器如遭雷擊般,驚訝道:
“將軍,您為什麽不走,鎮西將軍乃正三品,你已經位極人臣了!易州之戰,雖說守不住城池,可也擊殺鮮卑、柔然聯軍數萬人,給予胡寇重創!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堅守了整整三天啊!現在撤出易州,陛下非但不會責罰你,反而還會升官表彰!”
毛德祖哈哈大笑道:
“你崔器,以為我跟其他坐鎮地方的宗室和將軍一樣,隻想在亂世割據一方,招兵買馬當個軍閥嗎?”
“錯了,我的野心,從來不是在亂世待價而沽!我毛德祖,家中世代武將,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曾追隨先帝作戰!”
“胡人來了,國將不國!可整個大魏朝,卻沉浸在三次北伐帶來的喜悅當中,長安、洛陽已經日夜歌舞升平了,他們已經忘了,兩年前那遍地餓殍的關中和中原了!”
毛德祖眺望外麵,已經陸續殺進城中的鮮卑軍和柔然軍:
“我要用我的死,喚醒滿朝文武!”
“若無陛下,我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虎牢關守將!”
“以殉國報天子,我也算對得起如今的一切了!”
他說完後,雲淡風輕地拔劍道,“快點走吧,我帶著家兵給你們斷後!”
可身後的崔器,卻掙紮著起身,拔出已經血跡斑斑的環首刀,刀口都被砍得麵目全非,大笑道:
“將軍,我也不打算走了!”
“我隴右崔器,曾經在隴右軍為伍十餘載,始終因為出身不好,得不到重用,都三十多歲了才勉強當上一個九品的隊正!”
“可永樂天子繼位後,頒布軍功爵製,短短兩年內,我入魏武卒,連升三級,任西戎校尉,又調鎮西將軍副將、易州觀察使。”
“大魏儒林們,總是喜歡反複強調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崔器仰天大笑道,“我雖然沒有讀過什麽書,算不得什麽士,但……拳拳報國之心,還在這滿腔熱血裏!”
兩人對視一眼,相互大笑起來。
“那就……讓這些胡狗,看看我們漢家的天威!”
…
洛陽,永樂宮。
“易州失守!這份八百裏加急,是易州失守後兩天,才開始緊急發往洛陽的!”
元子明將奏折攥成一團,雷霆大怒,
“易州刺史宇文敬、鎮西將軍毛德祖、鎮西將軍副將崔器等易州留守官員,全部殉國!”
“一萬四千守軍,除了兩千多人趁亂突圍外,三千人被俘,九千人戰死!!”
“易州百姓四千戶,合計兩萬多百姓,都被胡人屠城殺光了!”
“恥辱!還說什麽永樂盛世,什麽固若金湯的北方防線,什麽攻守易型了,什麽漢人反攻了!”
“一打仗,全部又回到解放前了,全部變成了兩年前變成縮頭烏龜的魏軍了!”
元子明暴怒地將禦案給一拳砸穿,
“操他媽!操他媽!”
胸中的憤怒,不曾有一刻,像今天這樣!
黃敬,還有一群太監宮女,從來沒見過皇帝罵人罵得這麽難聽。
連民間的汙穢之言,都脫口而出。
嚇得呆若木雞,連忙趴在地上不寒而栗。
而這時,也跟隨皇帝來到洛陽的侍讀王猛。
還有之前的營田使,新科狀元李元昊,因為在河北推行均田令,恢複生產,壓製豪族大獲成功,升東都鹽鐵使,也在洛陽城中,被皇帝特召為南書房行走。
兩人剛來到南書房,見到元子明憤憤不平,急忙磕頭。
“二位大人,不是衝你們的,看下地上的奏折。”
黃敬壓聲提醒著。
兩人恍然大悟,撿起地上揉成一團的奏折,瞳孔緊縮。
“漠北的柔然部落,居然糾合了四十萬部眾南下,還和在平城的北鮮卑王拓跋晃聯手,組成了六十萬大軍,一路南下,莫州刺史不戰而逃,瀛洲刺史投敵,而易州苦戰五日後失守!”
一口氣,河北防線的三大邊州,居然同時淪陷。
“這柔然我記得,在先前與九龍的大戰中,人口的損耗是最大的,前前後後死了一百多萬人,所以就躲到漠北舔傷口去了!”
李元昊是黨項人,加上以前在西北當過兵,非常熟悉柔然的情況,
“所以這兩年,陛下北伐,才始終沒有碰到柔然人。”
“為什麽柔然要率僅有的殘部,突然南下,跟鮮卑人南下入侵我朝?”
王猛皺眉,娓娓道來,
“隻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柔然內部發生了政變,國主之位易主了!柔然新主為了建立權威,這才南下蠶食大魏疆土。”
“第二種可能,柔然境內,發生了天災,柔然人吃不飽飯所以隻能南下搶奪資源!”
李元昊反駁道:
“第一種不太可能。柔然人我了解,他們一共是由十幾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王,然後共同推出一位王擔任盟主,每三年輪一次!”
“哪怕有人篡位,也需要得到其他部落的認可,就算南下建立軍功,也不可能讓其他部落追隨!”
王猛點頭道:“那便隻有一個可能,柔然所在漠北,發生了嚴重的天災,顆粒無收,柔然人無奈隻能舉家南下,正好,就與北鮮卑不謀而合了!”
元子明聞言,大腦的怒氣一下子衝散了不少。
到底是新科舉提拔起來的人才,跟朝廷那些腐儒看待問題就是不一樣!
馬上就將局勢分析得一目了然。
隻是他們畢竟遠離前線,終究是紙上談兵。
元子明頓了頓,正色道:
“下詔。”
“安撫陣亡軍士,斬首逃走的官員,調河南軍火速北上馳援前線!讓錦衣衛迅速調查前線情報。”
“洛陽不能再待了,回長安,召各地將軍來京開會!朕要四次北伐!這一次,是最後一次北伐,我要徹底根除胡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