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怎麽能被欺負到這個份上!
造反造到大動脈,發現自家是皇族 作者:平平無奇的發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大可不必如此吧——”
元子明額頭冒青煙了。
江媚娘索性反客為主,鳩占鵲巢了:
“那你還廢什麽話,趕緊走啊!想等天亮被人發現,你這個大魏皇帝跑去外地當刺史是吧?”
事已至此,元子明也隻能默默接受了這位“刺史夫人”。
吩咐張大趕路。
一行人趁著夜色悄悄溜出宮。
直奔汴州。
路上,身為刺客的江媚娘,全程閉目養神。
可當外麵稍微有一點動靜時,她就會觸電般起身,東張西望。
元子明哭笑不得:“皇嫂,這裏不是前線,沒你想象的這麽危險,更何況,我們身邊還跟著十來個護衛呢,走的又是官道,能有什麽威脅。”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河南地區的治安已經好多了。
盜匪基本上被平定,流民也陸續返回家園,殺良冒功的現象也銳減。
公孫羊的均田令,成效還是顯而易見的。
地方農業生產雖說無法恢複到戰前,但恢複個五六成也足夠熬過當下難關了。
興許是整整兩年沒出過宮,對方確實還對外界保持著高度警惕。
隻是神經緊繃的江媚娘,在見到路上衣衫襤褸的村民時,還是會情不自禁感慨道:
“戰爭的破壞還是太大了,河南這幾年沒有遭災,尚且都如此蕭條荒涼,更別說天災人禍不斷的關中和河北了。”
元子明點點頭道:“這也是朕為什麽致力於要推行新政的原因,打跑了胡人,如果百姓的日子還是跟之前那樣食不果腹,那胡人和漢人誰來統治這塊土地,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麽區別呢?”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太平盛世如果仍然是餓殍遍地,那隻能說這太平是官老爺和地主鄉紳的和平,絕大多數還是生活在溫飽線上。
江媚娘有些感動:
“廟堂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們,幾時低頭看過蒼生,就連你的九位皇兄,也是從小錦衣玉食長大,根本就不識民間疾苦了,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元子明淺淺一笑,意味深長道:
“二皇嫂也讀史書吧?”
“讀,本朝國史,還有各朝官方正史,都有涉獵。”
對方不假思索道。
“這史書,留給帝王將相的篇幅,占據了十分之九,留給百姓的,隻有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中,記錄天災人禍的,又隻有不到五分之一。”
元子明隨口說道,
“太宗皇佑九年,時河西大旱,人皆易子而食,死者不計其數。”
“這就幾個字,朕查了當年的卷宗一看,才發現那一年河西死了整整八萬多人!當時河西隻有十幾萬口人啊,相當於大半個河西百姓都餓死了!”
“可關於這些的記載,居然還沒有一個立傳的四品官員多。”
“何其諷刺啊!”
聽見這話,江媚娘黛眉蹙起,一時間語塞,竟不知道說些什麽。
這時。
外頭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
是一個坐著豪華馬車,身著華麗錦服的人,正在毆打著一個趕著牛車的老農,唾罵道:
“瞎了你的狗眼啊!知不知道老子是新野侯的庶子!居然敢衝撞老子的車!”
對方被打得頭破血流,卻隻是始終跪在地上,支支吾吾道歉。
對方又氣不過,扇了對方幾巴掌,然後鑽回馬車,大搖大擺離開。
而牛車老農,隻是默默起身,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將臉上的血跡擦幹淨後,一聲不吭繼續趕路。
“人怎麽能被欺負到這個份上!”
江媚娘氣炸了,“陛下,哀家一個太後,殺一個新野侯的庶子,應該不礙你什麽事吧?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侯爵庶子而已!”
侯爵庶子,在他們眼裏,不過隻是浮塵一樣的螻蟻。
但在普通人眼中,已經是不可逾越的貴人了,天上人!不容侵犯!
元子明麵無表情道:“你就是殺了新野侯全家,也改變不了什麽,你沒看見那老奴後背的烙印嗎?他是地主家的農奴,沒有地位,沒有身份,甚至都說不上是人。”
“就是那個新野侯的庶子,將對方打死,撐死也就賠幾個錢也就了事了!”
“不解決根本上的問題,這樣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
聞言,江媚娘總算有些理解,對方此行的本質,此後一路上不管見到什麽,都一言不發。
汴州。
城門,人頭攢動。
汴州的軍士圍成一排,將人群分離開。
汴州的各級官員,包括司馬、別駕、長史、各衙門參軍、各縣縣令、校尉等,全部到場迎接汴州刺史大人的大駕。
“來了!報告各位大人,刺史大人的馬車要來了!”
一個騎馬的隊正,風風火火趕到,扯著嗓子喊道。
霎時間,官員們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準備上前恭候刺史大駕時。
一路府兵卻突然衝出來,攔在了州兵的麵前!
隊正正要發火時,定睛一看,瞬間啞火。
“是蔣家、宋家、孔家的府兵。”
“三大家族的府兵啊!”
這些府兵無論是身上的甲胄,還是身板,明顯都要比這些州兵強上一檔。
他們簇擁著一群錦衣玉食的士紳,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頭。
而後方的官員們見狀,麵露不悅。
“這三家可夠放肆的!”
“居然也搶在我們這些汴州的父母官麵前,搶著迎接刺史大人!”
汴州的別駕、司馬、長史,是汴州品級僅次於刺史的三大地方官,此刻也耷拉著臉,吹胡子瞪眼,卻沒有發作。
圍在他們身邊的州兵,不過六七十人。
但這三家帶來的府兵,居然就超過了五百人!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
“趨炎附勢的家夥罷了!這三家,據說是從長安的熟人打聽到,新來的刺史大人,姓元!皇室的元!有宗室背景!還頂著一個平東將軍的頭銜,就更加不敢怠慢了!”
“隻是這未免也太不給我們麵子了吧?我們再怎麽說,也是四五品的朝廷命官,就由著他們在我們前麵出風頭呢?”
三人腹誹著。
不少官員也有些憤憤不平。
不久後,馬車駛入汴州。
元子明掀開簾子,發現頭一個迎接自己的,居然不是汴州的地方官。
而是一群當地士紳,笑臉盈盈帶著幾百人衝過來,將元子明的車隊給圍得水泄不通!
元子明額頭冒青煙了。
江媚娘索性反客為主,鳩占鵲巢了:
“那你還廢什麽話,趕緊走啊!想等天亮被人發現,你這個大魏皇帝跑去外地當刺史是吧?”
事已至此,元子明也隻能默默接受了這位“刺史夫人”。
吩咐張大趕路。
一行人趁著夜色悄悄溜出宮。
直奔汴州。
路上,身為刺客的江媚娘,全程閉目養神。
可當外麵稍微有一點動靜時,她就會觸電般起身,東張西望。
元子明哭笑不得:“皇嫂,這裏不是前線,沒你想象的這麽危險,更何況,我們身邊還跟著十來個護衛呢,走的又是官道,能有什麽威脅。”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河南地區的治安已經好多了。
盜匪基本上被平定,流民也陸續返回家園,殺良冒功的現象也銳減。
公孫羊的均田令,成效還是顯而易見的。
地方農業生產雖說無法恢複到戰前,但恢複個五六成也足夠熬過當下難關了。
興許是整整兩年沒出過宮,對方確實還對外界保持著高度警惕。
隻是神經緊繃的江媚娘,在見到路上衣衫襤褸的村民時,還是會情不自禁感慨道:
“戰爭的破壞還是太大了,河南這幾年沒有遭災,尚且都如此蕭條荒涼,更別說天災人禍不斷的關中和河北了。”
元子明點點頭道:“這也是朕為什麽致力於要推行新政的原因,打跑了胡人,如果百姓的日子還是跟之前那樣食不果腹,那胡人和漢人誰來統治這塊土地,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麽區別呢?”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太平盛世如果仍然是餓殍遍地,那隻能說這太平是官老爺和地主鄉紳的和平,絕大多數還是生活在溫飽線上。
江媚娘有些感動:
“廟堂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們,幾時低頭看過蒼生,就連你的九位皇兄,也是從小錦衣玉食長大,根本就不識民間疾苦了,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元子明淺淺一笑,意味深長道:
“二皇嫂也讀史書吧?”
“讀,本朝國史,還有各朝官方正史,都有涉獵。”
對方不假思索道。
“這史書,留給帝王將相的篇幅,占據了十分之九,留給百姓的,隻有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中,記錄天災人禍的,又隻有不到五分之一。”
元子明隨口說道,
“太宗皇佑九年,時河西大旱,人皆易子而食,死者不計其數。”
“這就幾個字,朕查了當年的卷宗一看,才發現那一年河西死了整整八萬多人!當時河西隻有十幾萬口人啊,相當於大半個河西百姓都餓死了!”
“可關於這些的記載,居然還沒有一個立傳的四品官員多。”
“何其諷刺啊!”
聽見這話,江媚娘黛眉蹙起,一時間語塞,竟不知道說些什麽。
這時。
外頭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
是一個坐著豪華馬車,身著華麗錦服的人,正在毆打著一個趕著牛車的老農,唾罵道:
“瞎了你的狗眼啊!知不知道老子是新野侯的庶子!居然敢衝撞老子的車!”
對方被打得頭破血流,卻隻是始終跪在地上,支支吾吾道歉。
對方又氣不過,扇了對方幾巴掌,然後鑽回馬車,大搖大擺離開。
而牛車老農,隻是默默起身,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將臉上的血跡擦幹淨後,一聲不吭繼續趕路。
“人怎麽能被欺負到這個份上!”
江媚娘氣炸了,“陛下,哀家一個太後,殺一個新野侯的庶子,應該不礙你什麽事吧?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侯爵庶子而已!”
侯爵庶子,在他們眼裏,不過隻是浮塵一樣的螻蟻。
但在普通人眼中,已經是不可逾越的貴人了,天上人!不容侵犯!
元子明麵無表情道:“你就是殺了新野侯全家,也改變不了什麽,你沒看見那老奴後背的烙印嗎?他是地主家的農奴,沒有地位,沒有身份,甚至都說不上是人。”
“就是那個新野侯的庶子,將對方打死,撐死也就賠幾個錢也就了事了!”
“不解決根本上的問題,這樣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
聞言,江媚娘總算有些理解,對方此行的本質,此後一路上不管見到什麽,都一言不發。
汴州。
城門,人頭攢動。
汴州的軍士圍成一排,將人群分離開。
汴州的各級官員,包括司馬、別駕、長史、各衙門參軍、各縣縣令、校尉等,全部到場迎接汴州刺史大人的大駕。
“來了!報告各位大人,刺史大人的馬車要來了!”
一個騎馬的隊正,風風火火趕到,扯著嗓子喊道。
霎時間,官員們一下子精神抖擻起來,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準備上前恭候刺史大駕時。
一路府兵卻突然衝出來,攔在了州兵的麵前!
隊正正要發火時,定睛一看,瞬間啞火。
“是蔣家、宋家、孔家的府兵。”
“三大家族的府兵啊!”
這些府兵無論是身上的甲胄,還是身板,明顯都要比這些州兵強上一檔。
他們簇擁著一群錦衣玉食的士紳,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頭。
而後方的官員們見狀,麵露不悅。
“這三家可夠放肆的!”
“居然也搶在我們這些汴州的父母官麵前,搶著迎接刺史大人!”
汴州的別駕、司馬、長史,是汴州品級僅次於刺史的三大地方官,此刻也耷拉著臉,吹胡子瞪眼,卻沒有發作。
圍在他們身邊的州兵,不過六七十人。
但這三家帶來的府兵,居然就超過了五百人!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了!
“趨炎附勢的家夥罷了!這三家,據說是從長安的熟人打聽到,新來的刺史大人,姓元!皇室的元!有宗室背景!還頂著一個平東將軍的頭銜,就更加不敢怠慢了!”
“隻是這未免也太不給我們麵子了吧?我們再怎麽說,也是四五品的朝廷命官,就由著他們在我們前麵出風頭呢?”
三人腹誹著。
不少官員也有些憤憤不平。
不久後,馬車駛入汴州。
元子明掀開簾子,發現頭一個迎接自己的,居然不是汴州的地方官。
而是一群當地士紳,笑臉盈盈帶著幾百人衝過來,將元子明的車隊給圍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