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這幾日心情還不錯,齊王那邊送來的西域舞娘身材好又聽話,既跳的了舞又上的了床,嚐起來簡直是讓人銷魂蝕骨。
不過連著幾日銷魂下來,楚王的身子就有些受不住了。看著嬌滴滴的金發美人乖乖地躺在跟前任你施為,楚王怎麽願意承認自己不.行.了?正好他府上的劉道士整日閑著沒事做,為了表現一下自己的能耐,自告奮勇要煉顆“仙丹”給楚王。
丹藥出爐的時候,楚王正好在春風樓的包廂喝酒逗美人,劉道士專門派了身邊的小道士給楚王送仙丹的成品,因為楚王是個外貌協會,劉道士專門選了個容貌秀麗的小徒弟去送藥。
“嘴巴甜些,若是楚王心情好,說不準還能多給些賞錢呢。”劉道士將裝“仙丹”的小瓷瓶遞給小道士,眯了眯眼,仙風道骨的臉上帶著一點若有若無的冷笑,“你素日裏在後院和那些女人的事老道我也不想管,這正事可得盡了心才好。若是落了老道我的麵子,隻叫你後悔生在這世上。”
小道士平日裏也就隻會說些甜嘴話哄一哄楚王後院那些失寵寂寞的女人,一貫的骨頭軟、膽子小,被劉道士一哄一嚇就直點頭道:“知道了,知道了,師父隻管放心。”
小道士去春風樓時,正好楚王看上的美人正在台子上的珠簾後麵彈琴。美人兒一襲杏衣,素手纖纖,琴聲脈脈,端的是勾人魂魄。不過叫小道士說,這美人和後院那些比起來,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就像是女人衣櫃裏總是少了一件衣服似的,楚王的後院也總是少一個女人。
楚王已經喝了半壺酒,正搖晃著酒杯等美人投懷送抱。略有些醉意,他瞧見送藥的小道士便咧嘴笑了笑:“可真是想什麽得什麽,先拿一顆給本王嚐嚐。”
小道士趕忙到了一顆丹藥遞上去:“王爺。”
楚王就著酒吞了藥,小腹微熱。不知怎的,他心裏癢癢就忍不住抓了小道士的手問道:“本王以前怎麽沒見過你啊?”
小道士討好的湊上去,清秀的臉蛋瞧起來倒是討喜:“小道平日裏隻是跟著師父在煉丹房練功,甚少出門,王爺自然沒見過。”就算是出了門,他也都是悄悄地避著楚王去後院見女人,哪裏敢叫楚王瞧見。
楚王越瞧越喜歡,一時間把持不住,便把小道士拉到了身邊:“坐近些,和本王說會兒話。”
天可憐見,楚王嘴裏的“說會兒話”最後會演變成什麽樣子,眾所周知。
所以,當禦史向大人不小心被人引錯路,推了包廂的門時,簡直差點要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踩了。
“真真是斯文掃地,荒唐至極。”向東盛幾乎差點站不穩,看著包廂地上的兩人又瞧了瞧那地上的道士服,差點沒暈過去。套句現代話說:他的三觀都要被楚王殿下給刷新了。
第二天,禦史台就上了彈劾的奏章。向東盛被氣得頭昏腦漲,但好歹也算是有些當禦史的頭腦,他還分了輕重緩急,大半個黑鍋都砸到那些道士頭上,皇帝和楚王隻不過是“被迷惑”。他先是大罵了道士害人,迷惑了皇帝還迷惑了一眾皇子,再罵皇帝沒以身作則以至於“天下皆信道”,最後還把楚王的事專門當做案例用詞語委婉修飾之後挑出來罵了一通。當然,他也還留了一點智商――生怕自己這奏折太生猛把皇帝氣壞了要哢嚓了自己,全文上下反複強調“為正道故,臣冒死進言,雖死猶賢於生”,也就是說:皇帝啊,我這些話都是為了正道啊,你要是真殺了我,我反而是死的偉大、死的光榮。
好險,皇帝沒氣壞。他氣得頭疼,隻得又服了一顆仙丹,怒火衝天的令人把楚王叫進宮。
前段時間,皇帝和言官鬥智鬥勇,好不容易各退一步:言官不管皇帝修道,皇帝讓道士搬出皇宮隻留下個天極道長。皇帝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一下這來之不易的清淨時光呢,結果楚王這一鬧,就好像天涯紮口的帖子又開了新帖,皇帝簡直可以想象到以後水深火熱的日子了。
這一回,皇帝也沒多的心思關心兒子,隻一句話:“你回府準備準備,等寧國公主和親之後,你也回藩地去吧。”
楚王哭得淚流滿麵,真心的,卻被皇帝身邊的太監給架了出去。他又去淑妃宮裏想要讓淑妃或者安樂公主求求情,結果淑妃卻已經先被安樂公主給說通了。
“我知道母妃是心疼皇兄。隻是皇兄這性子在京裏隻有惹禍的份。現在還好,父皇多少留了點情麵,給皇兄個體麵不再追究。等以後父子情分熬光了,皇兄可怎麽辦?還不如回藩地去,關起門來,隻要不鬧的過分想來又沒人會管。”安樂公主娓娓道來,情理皆有。
方淑妃果然聽了進去了不再多說。反倒是楚王,恨得差點卷袖子和安樂打一架:“別人的妹妹都盼著哥哥好,我怎麽就有了你這麽個妹妹!”說歸說,安樂公主一向積威甚重,楚王也沒敢真動手。
安樂隻是冷淡的揚唇笑了笑,看上去神色淡淡:“我對皇兄的一片苦心,皇兄以後就知道了。”不提這次的事是否有人設計,能布出這樣一局的人盯上了楚王,還不如讓楚王退一步離京的好呢。
安樂公主說完話,便撫了撫袖子站起身來:“我要去見父皇了,皇兄你和母妃慢慢聊。”她一襲紅色宮裝,衣角帶風,英姿颯爽令人見之忘俗。
楚王眼淚都還沒擦幹呢,一張臉漲得通紅:“母妃,你瞧她!有她這樣的妹妹嗎?”
周清華聽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據說因為向東盛的奏折,六科言官和禦史台的禦史們仿佛打了雞血似的跟著上書。皇帝終於不堪其擾,幹脆發揮皇帝不講理的技能,抓了罵的最厲害的幾個言官全部都拉出去打板子。很不幸,向東盛作為發起人就在其列。不過向東盛估計還挺高興的――因為史書上多了一筆:廷杖禦史向東盛等於午門。
這一打可不得了,原先那些還在觀望的都被打出熱血來了,全都像是趕著領獎章一般的上折子繼續諫言,還有人專門跑到在左順門外跪伏高呼,讓皇帝拆道場驅逐國師天機道長,痛哭流涕,聲震闕廷。
皇帝本來已經被那幾個言官戳著痛腳,心裏不悅,頭疼得不得了,加上天機道長又因為那些大臣擺起架子宣布要閉關修煉。皇帝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人全部抓下去打,然後關到監獄裏麵去。
一時間,獄中人頭濟濟,血流成河,傷痛哀嚎者數不勝數,京中的局麵緊張至極。公卿之辱,前此未有。
叫周清華沒想到的是,她這一次居然又在衛國侯府裏麵見到了袁煥。
袁煥上次殿試得了個二甲第七名的名次,後麵又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他埋首學習修書,倒是安靜了好一會兒,沒再在外宴飲遊戲。這些時日,袁煥常常帶藥帶書入獄探望那些同年好友或是師長,少年的傲氣與天真早早已經被世事世情所磨練。此時的他,麵色微有蒼白,五官俊逸中帶著銳色,眸色卻堅定異常,叫周清華想起當初武俠小說裏麵那些為國為民的大俠――我有此心,一劍可平天下。
這一次,袁煥是來告辭的,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年以及好友們一起連名上書,想要請皇帝“網開一麵,放出言官,以安人心。”
袁煥看見周清華輕輕地笑了笑,像是過去一樣伸手摸了摸周清華的頭,語聲溫和:“我得走啦。等會就會去曲閣老府上,言明利害,請他出麵說服皇上赦免那些大人們。”
周清華很有些詫異:“可是,曲閣老他會同意嗎?你們就算現在拿名聲逼著他去找皇上,他也肯定不是盡力的。”就算她不太懂,可是曲閣老的為人其實很清楚了不是嗎?曲閣老的行事準則就是跟著皇帝走,得了空再排擠一下不是自己黨派的人。
“所以我是要來告別的啊。”袁煥黑色的眼睛裏麵似乎含了一些什麽,“就算皇上不會追究我等,曲閣老也會追究我的。我估計,應該會直接發配邊疆什麽的吧。”說到後麵,他的語氣又帶上了一貫的調笑意味。
周清華不知怎的,忽然心上一跳,忍不住伸手拉住了袁煥的袖子:“那你何必去?那些官位比你高、聲名比你響的人多不勝數,你何必湊這個熱鬧?”根本就是往上湊的炮灰嘛。
袁煥穿著的是最尋常的麻布衣裳,如今的周清華摸起來其實也頗為粗糙。就像是袁煥這個人,看著光鮮亮麗,摸上去卻好像帶了刺。
袁煥搖了搖頭:“若都如你這般想法,天子之怒下麵還有誰敢仗義執言?”
周清華一時間說不出話來,隻是呆呆的看著袁煥。她忽然發現她所認識的那個嬉笑怒罵皆隨心的袁煥其實遠遠比她想象中的要複雜。
袁煥慢慢地把自己的袖子拉了出來,轉身離開。他一襲布衣,語聲清遠:“袁煥一人固然微不足道,但是卻可以告訴那些後來的有心之人:吾道不孤。”
不過連著幾日銷魂下來,楚王的身子就有些受不住了。看著嬌滴滴的金發美人乖乖地躺在跟前任你施為,楚王怎麽願意承認自己不.行.了?正好他府上的劉道士整日閑著沒事做,為了表現一下自己的能耐,自告奮勇要煉顆“仙丹”給楚王。
丹藥出爐的時候,楚王正好在春風樓的包廂喝酒逗美人,劉道士專門派了身邊的小道士給楚王送仙丹的成品,因為楚王是個外貌協會,劉道士專門選了個容貌秀麗的小徒弟去送藥。
“嘴巴甜些,若是楚王心情好,說不準還能多給些賞錢呢。”劉道士將裝“仙丹”的小瓷瓶遞給小道士,眯了眯眼,仙風道骨的臉上帶著一點若有若無的冷笑,“你素日裏在後院和那些女人的事老道我也不想管,這正事可得盡了心才好。若是落了老道我的麵子,隻叫你後悔生在這世上。”
小道士平日裏也就隻會說些甜嘴話哄一哄楚王後院那些失寵寂寞的女人,一貫的骨頭軟、膽子小,被劉道士一哄一嚇就直點頭道:“知道了,知道了,師父隻管放心。”
小道士去春風樓時,正好楚王看上的美人正在台子上的珠簾後麵彈琴。美人兒一襲杏衣,素手纖纖,琴聲脈脈,端的是勾人魂魄。不過叫小道士說,這美人和後院那些比起來,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就像是女人衣櫃裏總是少了一件衣服似的,楚王的後院也總是少一個女人。
楚王已經喝了半壺酒,正搖晃著酒杯等美人投懷送抱。略有些醉意,他瞧見送藥的小道士便咧嘴笑了笑:“可真是想什麽得什麽,先拿一顆給本王嚐嚐。”
小道士趕忙到了一顆丹藥遞上去:“王爺。”
楚王就著酒吞了藥,小腹微熱。不知怎的,他心裏癢癢就忍不住抓了小道士的手問道:“本王以前怎麽沒見過你啊?”
小道士討好的湊上去,清秀的臉蛋瞧起來倒是討喜:“小道平日裏隻是跟著師父在煉丹房練功,甚少出門,王爺自然沒見過。”就算是出了門,他也都是悄悄地避著楚王去後院見女人,哪裏敢叫楚王瞧見。
楚王越瞧越喜歡,一時間把持不住,便把小道士拉到了身邊:“坐近些,和本王說會兒話。”
天可憐見,楚王嘴裏的“說會兒話”最後會演變成什麽樣子,眾所周知。
所以,當禦史向大人不小心被人引錯路,推了包廂的門時,簡直差點要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踩了。
“真真是斯文掃地,荒唐至極。”向東盛幾乎差點站不穩,看著包廂地上的兩人又瞧了瞧那地上的道士服,差點沒暈過去。套句現代話說:他的三觀都要被楚王殿下給刷新了。
第二天,禦史台就上了彈劾的奏章。向東盛被氣得頭昏腦漲,但好歹也算是有些當禦史的頭腦,他還分了輕重緩急,大半個黑鍋都砸到那些道士頭上,皇帝和楚王隻不過是“被迷惑”。他先是大罵了道士害人,迷惑了皇帝還迷惑了一眾皇子,再罵皇帝沒以身作則以至於“天下皆信道”,最後還把楚王的事專門當做案例用詞語委婉修飾之後挑出來罵了一通。當然,他也還留了一點智商――生怕自己這奏折太生猛把皇帝氣壞了要哢嚓了自己,全文上下反複強調“為正道故,臣冒死進言,雖死猶賢於生”,也就是說:皇帝啊,我這些話都是為了正道啊,你要是真殺了我,我反而是死的偉大、死的光榮。
好險,皇帝沒氣壞。他氣得頭疼,隻得又服了一顆仙丹,怒火衝天的令人把楚王叫進宮。
前段時間,皇帝和言官鬥智鬥勇,好不容易各退一步:言官不管皇帝修道,皇帝讓道士搬出皇宮隻留下個天極道長。皇帝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一下這來之不易的清淨時光呢,結果楚王這一鬧,就好像天涯紮口的帖子又開了新帖,皇帝簡直可以想象到以後水深火熱的日子了。
這一回,皇帝也沒多的心思關心兒子,隻一句話:“你回府準備準備,等寧國公主和親之後,你也回藩地去吧。”
楚王哭得淚流滿麵,真心的,卻被皇帝身邊的太監給架了出去。他又去淑妃宮裏想要讓淑妃或者安樂公主求求情,結果淑妃卻已經先被安樂公主給說通了。
“我知道母妃是心疼皇兄。隻是皇兄這性子在京裏隻有惹禍的份。現在還好,父皇多少留了點情麵,給皇兄個體麵不再追究。等以後父子情分熬光了,皇兄可怎麽辦?還不如回藩地去,關起門來,隻要不鬧的過分想來又沒人會管。”安樂公主娓娓道來,情理皆有。
方淑妃果然聽了進去了不再多說。反倒是楚王,恨得差點卷袖子和安樂打一架:“別人的妹妹都盼著哥哥好,我怎麽就有了你這麽個妹妹!”說歸說,安樂公主一向積威甚重,楚王也沒敢真動手。
安樂隻是冷淡的揚唇笑了笑,看上去神色淡淡:“我對皇兄的一片苦心,皇兄以後就知道了。”不提這次的事是否有人設計,能布出這樣一局的人盯上了楚王,還不如讓楚王退一步離京的好呢。
安樂公主說完話,便撫了撫袖子站起身來:“我要去見父皇了,皇兄你和母妃慢慢聊。”她一襲紅色宮裝,衣角帶風,英姿颯爽令人見之忘俗。
楚王眼淚都還沒擦幹呢,一張臉漲得通紅:“母妃,你瞧她!有她這樣的妹妹嗎?”
周清華聽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據說因為向東盛的奏折,六科言官和禦史台的禦史們仿佛打了雞血似的跟著上書。皇帝終於不堪其擾,幹脆發揮皇帝不講理的技能,抓了罵的最厲害的幾個言官全部都拉出去打板子。很不幸,向東盛作為發起人就在其列。不過向東盛估計還挺高興的――因為史書上多了一筆:廷杖禦史向東盛等於午門。
這一打可不得了,原先那些還在觀望的都被打出熱血來了,全都像是趕著領獎章一般的上折子繼續諫言,還有人專門跑到在左順門外跪伏高呼,讓皇帝拆道場驅逐國師天機道長,痛哭流涕,聲震闕廷。
皇帝本來已經被那幾個言官戳著痛腳,心裏不悅,頭疼得不得了,加上天機道長又因為那些大臣擺起架子宣布要閉關修煉。皇帝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人全部抓下去打,然後關到監獄裏麵去。
一時間,獄中人頭濟濟,血流成河,傷痛哀嚎者數不勝數,京中的局麵緊張至極。公卿之辱,前此未有。
叫周清華沒想到的是,她這一次居然又在衛國侯府裏麵見到了袁煥。
袁煥上次殿試得了個二甲第七名的名次,後麵又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他埋首學習修書,倒是安靜了好一會兒,沒再在外宴飲遊戲。這些時日,袁煥常常帶藥帶書入獄探望那些同年好友或是師長,少年的傲氣與天真早早已經被世事世情所磨練。此時的他,麵色微有蒼白,五官俊逸中帶著銳色,眸色卻堅定異常,叫周清華想起當初武俠小說裏麵那些為國為民的大俠――我有此心,一劍可平天下。
這一次,袁煥是來告辭的,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年以及好友們一起連名上書,想要請皇帝“網開一麵,放出言官,以安人心。”
袁煥看見周清華輕輕地笑了笑,像是過去一樣伸手摸了摸周清華的頭,語聲溫和:“我得走啦。等會就會去曲閣老府上,言明利害,請他出麵說服皇上赦免那些大人們。”
周清華很有些詫異:“可是,曲閣老他會同意嗎?你們就算現在拿名聲逼著他去找皇上,他也肯定不是盡力的。”就算她不太懂,可是曲閣老的為人其實很清楚了不是嗎?曲閣老的行事準則就是跟著皇帝走,得了空再排擠一下不是自己黨派的人。
“所以我是要來告別的啊。”袁煥黑色的眼睛裏麵似乎含了一些什麽,“就算皇上不會追究我等,曲閣老也會追究我的。我估計,應該會直接發配邊疆什麽的吧。”說到後麵,他的語氣又帶上了一貫的調笑意味。
周清華不知怎的,忽然心上一跳,忍不住伸手拉住了袁煥的袖子:“那你何必去?那些官位比你高、聲名比你響的人多不勝數,你何必湊這個熱鬧?”根本就是往上湊的炮灰嘛。
袁煥穿著的是最尋常的麻布衣裳,如今的周清華摸起來其實也頗為粗糙。就像是袁煥這個人,看著光鮮亮麗,摸上去卻好像帶了刺。
袁煥搖了搖頭:“若都如你這般想法,天子之怒下麵還有誰敢仗義執言?”
周清華一時間說不出話來,隻是呆呆的看著袁煥。她忽然發現她所認識的那個嬉笑怒罵皆隨心的袁煥其實遠遠比她想象中的要複雜。
袁煥慢慢地把自己的袖子拉了出來,轉身離開。他一襲布衣,語聲清遠:“袁煥一人固然微不足道,但是卻可以告訴那些後來的有心之人:吾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