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是倆人唯一的聯係方式,當誌軍收到子君的信,就像捧著一顆滾燙的心。他總是找一個幽靜的地方再小心翼翼用刀片整整齊齊挑開信封,他不忍心胡亂撕開,覺得那是對子君的不尊重。誌軍就像嗬護他們的感情一樣的嗬護著子君給他的點點滴滴,連信封都不忍破壞絲毫。“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迫不及待的展開信箋,淡粉色的信紙有精致的印花,散發出幽幽香味,那是每一個浪漫的女孩子都情有獨鍾的信箋紙。哪怕不寫一個字,僅這份美就足以表達少女情懷了。少女情懷總是詩,春花秋月盡相思。


    誌軍閉上眼睛,將承載著子君殷殷思念之情的信箋貼在臉上深深呼吸,每一個字都散發著心上人的氣息。看著那娟秀的字跡,仿佛看見子君眉眼含笑的站在麵前,細語呢喃著對他的思念和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她也已回到了家裏,幫著媽媽幹農活,精心侍弄莊稼,看著它發芽、出苗、茁壯成長;嗬護著、期待著成熟收獲的季節,就像期待著他們的愛情能結出甜蜜蜜的果實。


    子君和誌軍一樣也沒出過門,最遠就是縣城。初中畢業因為偏科嚴重連高中都沒考上,她父母和哥哥不忍心她像村裏的女孩們一樣小小年紀就下廣東坐流水線打螺絲,讓她在家幫著媽媽照顧爺爺奶奶幹點農活。用她哥的話說就是男人闖蕩江湖就是為女子遮風擋雨,雖然有點大男子主義,但足以看出父兄的疼愛嗬護把子君保護得很好。報攝影培訓一是喜歡最主要還是想找個離開家接觸社會的理由,要不是住姨媽家媽媽也不會同意。她感歎一念之間的決定讓她遇到了誌軍,愛情就是不經意的一個轉角驀然走進那片驚豔了眼眸的風景,和與那撲麵而來的清風撞個滿懷。


    子君就那樣一頭撞進了誌軍的心裏,再也沒走出來過。


    他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熱愛家鄉也向往外麵的世界,但是暫時又走不出去。倆人惺惺相惜,沒有社會閱曆的兩顆年輕的熱忱的心想不到許多,像兩隻小蜜蜂,一頭紮進愛情的花朵裏,打個滾,裹了一身蜜,流連忘返。


    子君的家庭教育是較保守而傳統的,沒有媒人介紹她絕不敢跟媽媽講自己在外麵私自結交男生。她在信中要誌軍找人去她家裏說媒。這可讓誌軍犯愁,媽媽不在了,父親很少回來,奶奶年紀又大了,而他對家鄉的婚俗都不太懂。最後誌軍也隻好跟奶奶坦白,奶奶聽了眉開眼笑,孫兒二十歲了,是該為他的個人問題操心了,“讓你爹回來跑一趟才行,不然人家父母覺得大人不重視呐。”


    隔壁村裏有個著名的“媒婆”,一個小老頭,專門以給人牽線搭橋做媒為生。據說他手上掌握著周邊十裏八鄉幾乎所有未婚男女的資料。


    那時候出去打工的女孩們很多被外麵的小子給忽悠走了,不願意遠嫁的女孩每到過年會回老家解決個人問題。男孩們從外麵帶回來的不多,還是要找本鄉本土的。一部分是親戚熟人介紹,很多還是要靠媒人牽線搭橋。


    媒人很多,但把做媒當成生計生意的隻有一個。那個以前就喜歡給人做媒的老頭抓住了商機,幹脆地都不種了,平時走村串戶的打聽誰家有適婚男女,拿個本本記下來。感激並寄予厚望的人們找出適婚年齡兒女最好看的一張照片鄭重交給媒人。媒人給每張照片都標注好名字年齡身高長相住址。如果年輕人在家,他會拿出厚厚一摞照片給對方選,選中了就隻等另一個回家過年時帶來讓倆人見麵。有的人就想讓他交換兩個年輕人的聯係方式,老頭很狡猾,生怕別人自己聯係好談上了把他撇一邊,所以必須是兩人親自見麵相中後,確定好他這個媒人的地位他才放心。然後各種大小過禮直到結婚媒人都是全程參與。直到婚後男方給了謝媒紅包一樁婚事ok媒人的使命就完成了。最好笑的是偶有夫妻不和打架吵架也找媒人的,他又要當個調解員和事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棹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棹清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棹清歌並收藏棹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