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天樞,在元一觀正殿迎接前來“拜訪”的李世歡。
李閥源於前朝大將軍李大通,那李大通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聲威顯赫。手下大軍更是忠心赤膽。
李大通獨攬軍政大權,更是坐實了鍾離圓缺串通外敵的證據,以此夥同輔相嚴實禮對國師鍾離無川發起彈劾。
鍾離無川還未爭辯,李大通已派人圍了玄道觀和鍾離家。李大通更是掌握了鍾離無缺與王妃通奸之事,誓言要一並舉發。
鍾離無川不料事情如此快速暴露,奮盡全力護送太子離開,自己卻是力竭而亡。
鏟除心頭大患,李大通高枕無憂。之後帝國更是分崩離析,李大通以擁立皇親為旗號,獨攬大權。開始號令天下。
然而天下並不服氣,既然太子下落不明,天下便再無正主,為何要聽你李大通號令?於是各地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更有傳言,是李大通毒害了聖上。一時間,群雄並立,逐鹿天下。
李大通也不再假托皇室之名,宣布自立門戶,李氏要大爭天下。
隨後天下紛爭二十餘載,至今仍然動蕩。不過天下大勢已隱隱有所明示。
原本三大門閥鼎立天下,分別是鍾離門閥(國師鍾離無川之後)、楊閥(異軍突起的一支軍閥)、李閥(李大通之後),隨著楊閥被徹底消滅,天下就成了鍾離門閥和李閥之爭。
李大通在彈劾國師兩年後便因急病暴斃,其時天下有二十路義兵並起。李大通兒子李弼毅然接過大旗,南征北伐,打得二十路義兵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最終與楊閥角逐天下。
在起決定作用的“龍川大戰”中,李弼被流矢射中,加上長年舊傷複發,不久一命嗚呼。李弼之死,令李閥陣腳大亂,內部更是陷入權鬥。反觀楊閥卻是一鼓作氣,終究大敗李閥。
李閥失掉了龍川,後退三萬裏,失去一次定奪天下的機會。楊閥亦因此戰役而氣勢日盛。
之後雙方你來我往,持續好幾年。
期間,鍾離門閥突然死灰複燃,鍾離一統帶著家族榮光,再次站了起來。鍾離門閥氣勢磅礴,大舉進攻李閥和楊閥地盤,打得李閥楊閥也是節節後退。
天下忽然之間就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之後,楊閥更是被李閥徹底消滅。當下,李閥與鍾離門閥成了最終主宰天下的爭奪者。
鍾離門閥發展勢頭迅猛,短短三五年間,接替了楊閥,與李閥最終扳手腕。
李弼死後,李閥大權最終落入其子李世騰之手。李世騰殺伐果斷,迅速整頓內亂,李閥再次迎來輝煌,奪回眾多之前被楊閥占去的地盤。
李世歡是李世騰族弟,深受李世騰器重,在李閥之中,已經是二把手的位置。
李閥與鍾離門閥相持已有數年,到了決一死戰的關鍵時刻。李閥一直頭疼,這鍾離門閥人才輩出,更有道術加持,猶如龐然大物,急速難以攻下,但長此以往也並非良策,當下想起當年讓李鳴鏑前往元一觀“借寶”擊退鬼兵一事。於是心中盤算,決定請元一觀出山,共同對抗逍遙城和鍾離門閥。
李世歡這次前來正是此意。他當然並不知道元一觀剛剛發生的一切。
寒暄幾句,直入主題。李世歡言辭懇切,沒有擺架子,求賢若渴,懇請天樞下山幫忙。
若是以前,天樞恪守觀訓,斷然是不下山。如今,卻是恰逢其時。
李世歡繼續說道,鍾離門閥以道術助攻,李閥顯得技不如人。聽聞元一觀道統宗門,有意來商。李閥人強馬壯,論冷兵器實力,不輸鍾離門閥。之所以這些年難以完全擊敗鍾離,不過是缺了道術加持。
李世歡深知,鍾離門閥一脈承自國師鍾離無川,再往上先祖曾在禪山修道,因而道法精奇。更是鑄造了“十二殺”,年輕一代人才輩出,建造逍遙城,雄據天險。如此種種,對李閥真是心頭大患。
天下紛爭,終究要成大一統。放眼天下,隻有元一觀能夠與逍遙城抗衡。據聞元一祖師已經閉關好幾百年,高深莫測,早已看透世間。李閥之前也已見識元一觀至寶之勁力。心慕已久,特來拜訪。請元一觀道長下山,助李閥一臂之力。
天樞沉吟片刻,笑道:“將軍如此厚誼,天樞也不隱瞞!我元一觀向來有訓,不得參與江湖紛爭,當日我觀中弟子天權因耐不住山中歲月,盜了寶物,下山為害。我等才下山將他擒來。本是無意江湖,隻知山上日月。”
言下之意,有些拒絕。李世歡麵露不悅,待要再言。天樞卻繼續說道:“不過,天道循環,迢迢然然。”,竟然說起經文般的話語。
“我等修道,不過循道以德。天下大道,就在眼前節點。鍾離門閥自忖道力高超,諸多逆天之道,逆道而行。元一觀早有耳聞,逍遙城四處抓捕修道之人,居心叵測。公然與天下大道相背。我等修道雖是頤養身心,也是衛道安民。”
李世歡心中忐忑,這天樞怎麽此一句彼一句,到底是來不來?
於是李世歡拱手道:“道長請明示!”
“實不相瞞,我元一觀弟子將於不日集結逍遙城,天樞也將下山修行。不過,元一觀並不依附他人,隻是若將軍也恰巧出現,正是天意!”
李世歡這才算是明白過來,天樞願意下山,並且聽起來,元一觀與逍遙城似乎已經結下仇怨,自己來不來,他們都已經對上陣了。
李世歡哈哈一笑,說道:“正是天意!世歡受教了!”,說罷,起身再次拱手,說道:“我李閥大軍即日拔營,屯兵逍遙城外,以候策應!”,說罷,叫來兩名士兵,吩咐留在元一觀,聽候差遣。
天樞也起身還禮,說道:“天色不早,將軍慢行不送!”
二人算是初步把這事溝通了下來。
李世歡走後,天樞長舒一口氣,對天櫝說道:“現在我們多了一條退路!”
李閥源於前朝大將軍李大通,那李大通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聲威顯赫。手下大軍更是忠心赤膽。
李大通獨攬軍政大權,更是坐實了鍾離圓缺串通外敵的證據,以此夥同輔相嚴實禮對國師鍾離無川發起彈劾。
鍾離無川還未爭辯,李大通已派人圍了玄道觀和鍾離家。李大通更是掌握了鍾離無缺與王妃通奸之事,誓言要一並舉發。
鍾離無川不料事情如此快速暴露,奮盡全力護送太子離開,自己卻是力竭而亡。
鏟除心頭大患,李大通高枕無憂。之後帝國更是分崩離析,李大通以擁立皇親為旗號,獨攬大權。開始號令天下。
然而天下並不服氣,既然太子下落不明,天下便再無正主,為何要聽你李大通號令?於是各地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更有傳言,是李大通毒害了聖上。一時間,群雄並立,逐鹿天下。
李大通也不再假托皇室之名,宣布自立門戶,李氏要大爭天下。
隨後天下紛爭二十餘載,至今仍然動蕩。不過天下大勢已隱隱有所明示。
原本三大門閥鼎立天下,分別是鍾離門閥(國師鍾離無川之後)、楊閥(異軍突起的一支軍閥)、李閥(李大通之後),隨著楊閥被徹底消滅,天下就成了鍾離門閥和李閥之爭。
李大通在彈劾國師兩年後便因急病暴斃,其時天下有二十路義兵並起。李大通兒子李弼毅然接過大旗,南征北伐,打得二十路義兵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最終與楊閥角逐天下。
在起決定作用的“龍川大戰”中,李弼被流矢射中,加上長年舊傷複發,不久一命嗚呼。李弼之死,令李閥陣腳大亂,內部更是陷入權鬥。反觀楊閥卻是一鼓作氣,終究大敗李閥。
李閥失掉了龍川,後退三萬裏,失去一次定奪天下的機會。楊閥亦因此戰役而氣勢日盛。
之後雙方你來我往,持續好幾年。
期間,鍾離門閥突然死灰複燃,鍾離一統帶著家族榮光,再次站了起來。鍾離門閥氣勢磅礴,大舉進攻李閥和楊閥地盤,打得李閥楊閥也是節節後退。
天下忽然之間就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之後,楊閥更是被李閥徹底消滅。當下,李閥與鍾離門閥成了最終主宰天下的爭奪者。
鍾離門閥發展勢頭迅猛,短短三五年間,接替了楊閥,與李閥最終扳手腕。
李弼死後,李閥大權最終落入其子李世騰之手。李世騰殺伐果斷,迅速整頓內亂,李閥再次迎來輝煌,奪回眾多之前被楊閥占去的地盤。
李世歡是李世騰族弟,深受李世騰器重,在李閥之中,已經是二把手的位置。
李閥與鍾離門閥相持已有數年,到了決一死戰的關鍵時刻。李閥一直頭疼,這鍾離門閥人才輩出,更有道術加持,猶如龐然大物,急速難以攻下,但長此以往也並非良策,當下想起當年讓李鳴鏑前往元一觀“借寶”擊退鬼兵一事。於是心中盤算,決定請元一觀出山,共同對抗逍遙城和鍾離門閥。
李世歡這次前來正是此意。他當然並不知道元一觀剛剛發生的一切。
寒暄幾句,直入主題。李世歡言辭懇切,沒有擺架子,求賢若渴,懇請天樞下山幫忙。
若是以前,天樞恪守觀訓,斷然是不下山。如今,卻是恰逢其時。
李世歡繼續說道,鍾離門閥以道術助攻,李閥顯得技不如人。聽聞元一觀道統宗門,有意來商。李閥人強馬壯,論冷兵器實力,不輸鍾離門閥。之所以這些年難以完全擊敗鍾離,不過是缺了道術加持。
李世歡深知,鍾離門閥一脈承自國師鍾離無川,再往上先祖曾在禪山修道,因而道法精奇。更是鑄造了“十二殺”,年輕一代人才輩出,建造逍遙城,雄據天險。如此種種,對李閥真是心頭大患。
天下紛爭,終究要成大一統。放眼天下,隻有元一觀能夠與逍遙城抗衡。據聞元一祖師已經閉關好幾百年,高深莫測,早已看透世間。李閥之前也已見識元一觀至寶之勁力。心慕已久,特來拜訪。請元一觀道長下山,助李閥一臂之力。
天樞沉吟片刻,笑道:“將軍如此厚誼,天樞也不隱瞞!我元一觀向來有訓,不得參與江湖紛爭,當日我觀中弟子天權因耐不住山中歲月,盜了寶物,下山為害。我等才下山將他擒來。本是無意江湖,隻知山上日月。”
言下之意,有些拒絕。李世歡麵露不悅,待要再言。天樞卻繼續說道:“不過,天道循環,迢迢然然。”,竟然說起經文般的話語。
“我等修道,不過循道以德。天下大道,就在眼前節點。鍾離門閥自忖道力高超,諸多逆天之道,逆道而行。元一觀早有耳聞,逍遙城四處抓捕修道之人,居心叵測。公然與天下大道相背。我等修道雖是頤養身心,也是衛道安民。”
李世歡心中忐忑,這天樞怎麽此一句彼一句,到底是來不來?
於是李世歡拱手道:“道長請明示!”
“實不相瞞,我元一觀弟子將於不日集結逍遙城,天樞也將下山修行。不過,元一觀並不依附他人,隻是若將軍也恰巧出現,正是天意!”
李世歡這才算是明白過來,天樞願意下山,並且聽起來,元一觀與逍遙城似乎已經結下仇怨,自己來不來,他們都已經對上陣了。
李世歡哈哈一笑,說道:“正是天意!世歡受教了!”,說罷,起身再次拱手,說道:“我李閥大軍即日拔營,屯兵逍遙城外,以候策應!”,說罷,叫來兩名士兵,吩咐留在元一觀,聽候差遣。
天樞也起身還禮,說道:“天色不早,將軍慢行不送!”
二人算是初步把這事溝通了下來。
李世歡走後,天樞長舒一口氣,對天櫝說道:“現在我們多了一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