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沒有參加團支部書記競選,但她卻被社團納新的氣勢所吸引。金城大學附屬醫學院的社團招收納新的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校園裏張燈結彩,宣傳海報琳琅滿目,各種社團的招新橫幅和桌子一字排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妹和芬芳、新蘭一起睜大好奇的眼睛在桌子間逡巡,尋找著能讓各自感興趣的社團。
社團種類繁多,有文學社、攝影社、音樂社、舞蹈社、戲劇社、武術社、籃球社、足球社、攀岩社、英語社等等。每個社團都有獨特的招新方式,有的用激情四溢的表演吸引新生,有的則是用精美的宣傳冊,熱情的學長學姐們使出渾身解數推銷自家社團,不惜降尊紓貴,拉住路過的萌新們一頓輸出。
三妹喜歡讀書,對文學社情有獨鍾。她來到文學社的招新處,桌子上擺放著幾本精美的雜誌和小說,男男女女五六個人在這兒,一個矮矮的男生正唾沫飛濺地給幾個新生熱情地介紹著社團的活動,新生們一臉崇拜地聽著。“著名作家賈平凹聽說過嗎?他就是我們社團的前輩,還有……
三妹很感興趣地詢問怎麽加入。學長激動地拿過報名表,報名表在他手中都抖起來。三妹想,不用這麽激動,我隻是試試,不好我也不會勉強自己。
芬芳喜歡時尚的東西,裏閃爍著好奇的光芒看向攀岩社團,這個聽著就很高大上的。學長學姐們正在演示走貓步,看著他們矯健的身影,芬芳躍躍欲試。
新蘭熱愛英語,希望能在大學裏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因此,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英語社。
很快,各社團的活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文學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在圖書館的一個小房間裏進行的。活動主題是“青春文學創作分享會”。三妹充滿期待地參加了活動。然而,活動中,學長學姐們更多地是在談論自己的創作經曆,而對於新成員的提問和想法卻鮮少關注。三妹感到有些失望。
攀岩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學校的攀岩牆上進行的。有個個子不大,但油頭粉麵的學長,不時甩甩自己的大背頭,對著新人吹噓自己的輝煌曆史。芬芳看著好笑。
另一個麵龐白皙,說話聲音好聽的學長銀熱心地教芬芳一些基礎攀登技巧,有時抓一下芬芳的手,讓她抓緊,有時用腿碰一下屁股,芬芳覺得很不習慣。幾次之後,芬芳說:“學長你忙,我自己練一練。”學長不明所以,悻悻離去。
英語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在教室裏進行的。新蘭期待著能夠在這裏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然而,活動中,社長隻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社團的活動安排,然後讓大家自由交流。新蘭發現,社團成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交流起來十分困難。她感到自己的英語水平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一周的社團活動下來,三妹、芬芳和新蘭都感到有些失望。她們覺得這些社團的活動都像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她們三個聚在一起,交流著各自的感受。三妹說:“社團也沒多大意思。文學社我不去了,還是自己上圖書館讀書自在。”
芬芳點頭附和:“是啊,說不定會碰到登徒子。”
新蘭也歎了口氣:“英語社成員之間的英語水平差距太大,有的還不如我。”
芬芳和新蘭決定重新尋找合適的社團。她們發現,原來校園裏還有許多小型社團,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充滿了活力。
芬芳則加入了一個名為“戶外探險社”的社團,這裏的成員們熱愛戶外運動,經常組織徒步、登山等活動。新蘭則加入了一個名為“英語角”的社團,這裏的成員們英語水平較高,交流起來十分順暢。
於是,在每天學習作業之外,周末,芬芳、新蘭參加各自的社團活動,日子過得很充實。三妹上圖書館讀書,自得其樂。
一天,團支部書記鍾明在課前說:“11月6日某省西南部的瀾滄、耿馬一帶發生7.6級和7.2級的強烈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通訊中斷,道路被毀。損失嚴重,全國上下都在伸手支援,我們支部也號召大家為災區捐款捐物。”
聽了鍾明的話,三妹想到馬上就是冬天了,災區的老百姓真是太慘了。但自己除了交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後,每月生活費也就60元左右。真拿不出為災區捐款的錢。正在三妹糾結的時候,芬芳和新蘭都捐了5元。
芬芳父親一名科級幹部,某局一把手。新蘭父親在糧食局,家裏情況也好,關鍵是她們兩家孩子少,芬芳隻有一弟弟,新蘭是家裏的小女兒。
三妹家裏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這幾天,糧食打得多了,但收入並沒增加。所以,三妹迫切想找到一些掙錢的渠道,減輕家裏的負擔。
這天下午,三妹收到大姐的信,她在信裏夾了兩張5元的票子和5斤糧票。三妹將一個5元錢捐了,然後,留下了一個5元和5斤糧票。
三妹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但也盡力了。後一周時間,她得用5斤糧票換些吃的,不至於餓著自己。
王堪再次找三妹時,三妹問他哪裏有適合女孩子勤工儉學的崗位。
王堪問:“誰需要勤工儉學?”
三妹坦然回答:“我。家裏給的錢日常夠用,就是有些意外開支就缺錢了。”
王堪關切地說:“我沒有注意過這些事,我可以給你問問。
三妹記得有一次讀劉紹裳的故事時,說他餓壞了,就拾了一張煙盒紙,在上麵寫了一篇短文,拿到報紙編輯部,換了一頓飯。這個故事給了三妹啟示,於是,她開始給自己熟悉的報紙寫稿子,寫稿子也是有成本的,信紙、信封和郵票。
起初,她從學校圖書館報刊欄抄了好多報紙的地址、郵編。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語文報》《中學生導報》等投稿,好幾次石沉大海,她都有些沮喪了。
一天早晨,輔導員陳小星老師拿著一張《中學生導報》和一張匯款單,說:“張三妹,你看這是不是你寫的稿子發表了?”
三妹心中狂喜,接過報紙,果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一篇小文章的題目下麵,文章發表了,匯款單上有5元稿費。
陳小星老師由衷地稱讚說:“張三妹,了不起!能在報紙上發文章了!”
三妹羞澀地一笑:“謝謝老師鼓勵!”
這次投稿成功,給了三妹信心。她覺得熟悉的報紙投稿更容易中。後來,她又在《語文報》上也成功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次,她收到了15元稿費。
王堪介紹了一個家教給三妹,每周補2小時課,每小時10元。
三妹和芬芳、新蘭一起睜大好奇的眼睛在桌子間逡巡,尋找著能讓各自感興趣的社團。
社團種類繁多,有文學社、攝影社、音樂社、舞蹈社、戲劇社、武術社、籃球社、足球社、攀岩社、英語社等等。每個社團都有獨特的招新方式,有的用激情四溢的表演吸引新生,有的則是用精美的宣傳冊,熱情的學長學姐們使出渾身解數推銷自家社團,不惜降尊紓貴,拉住路過的萌新們一頓輸出。
三妹喜歡讀書,對文學社情有獨鍾。她來到文學社的招新處,桌子上擺放著幾本精美的雜誌和小說,男男女女五六個人在這兒,一個矮矮的男生正唾沫飛濺地給幾個新生熱情地介紹著社團的活動,新生們一臉崇拜地聽著。“著名作家賈平凹聽說過嗎?他就是我們社團的前輩,還有……
三妹很感興趣地詢問怎麽加入。學長激動地拿過報名表,報名表在他手中都抖起來。三妹想,不用這麽激動,我隻是試試,不好我也不會勉強自己。
芬芳喜歡時尚的東西,裏閃爍著好奇的光芒看向攀岩社團,這個聽著就很高大上的。學長學姐們正在演示走貓步,看著他們矯健的身影,芬芳躍躍欲試。
新蘭熱愛英語,希望能在大學裏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因此,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英語社。
很快,各社團的活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文學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在圖書館的一個小房間裏進行的。活動主題是“青春文學創作分享會”。三妹充滿期待地參加了活動。然而,活動中,學長學姐們更多地是在談論自己的創作經曆,而對於新成員的提問和想法卻鮮少關注。三妹感到有些失望。
攀岩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學校的攀岩牆上進行的。有個個子不大,但油頭粉麵的學長,不時甩甩自己的大背頭,對著新人吹噓自己的輝煌曆史。芬芳看著好笑。
另一個麵龐白皙,說話聲音好聽的學長銀熱心地教芬芳一些基礎攀登技巧,有時抓一下芬芳的手,讓她抓緊,有時用腿碰一下屁股,芬芳覺得很不習慣。幾次之後,芬芳說:“學長你忙,我自己練一練。”學長不明所以,悻悻離去。
英語社的第一次活動是在教室裏進行的。新蘭期待著能夠在這裏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然而,活動中,社長隻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社團的活動安排,然後讓大家自由交流。新蘭發現,社團成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交流起來十分困難。她感到自己的英語水平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一周的社團活動下來,三妹、芬芳和新蘭都感到有些失望。她們覺得這些社團的活動都像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她們三個聚在一起,交流著各自的感受。三妹說:“社團也沒多大意思。文學社我不去了,還是自己上圖書館讀書自在。”
芬芳點頭附和:“是啊,說不定會碰到登徒子。”
新蘭也歎了口氣:“英語社成員之間的英語水平差距太大,有的還不如我。”
芬芳和新蘭決定重新尋找合適的社團。她們發現,原來校園裏還有許多小型社團,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充滿了活力。
芬芳則加入了一個名為“戶外探險社”的社團,這裏的成員們熱愛戶外運動,經常組織徒步、登山等活動。新蘭則加入了一個名為“英語角”的社團,這裏的成員們英語水平較高,交流起來十分順暢。
於是,在每天學習作業之外,周末,芬芳、新蘭參加各自的社團活動,日子過得很充實。三妹上圖書館讀書,自得其樂。
一天,團支部書記鍾明在課前說:“11月6日某省西南部的瀾滄、耿馬一帶發生7.6級和7.2級的強烈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通訊中斷,道路被毀。損失嚴重,全國上下都在伸手支援,我們支部也號召大家為災區捐款捐物。”
聽了鍾明的話,三妹想到馬上就是冬天了,災區的老百姓真是太慘了。但自己除了交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後,每月生活費也就60元左右。真拿不出為災區捐款的錢。正在三妹糾結的時候,芬芳和新蘭都捐了5元。
芬芳父親一名科級幹部,某局一把手。新蘭父親在糧食局,家裏情況也好,關鍵是她們兩家孩子少,芬芳隻有一弟弟,新蘭是家裏的小女兒。
三妹家裏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這幾天,糧食打得多了,但收入並沒增加。所以,三妹迫切想找到一些掙錢的渠道,減輕家裏的負擔。
這天下午,三妹收到大姐的信,她在信裏夾了兩張5元的票子和5斤糧票。三妹將一個5元錢捐了,然後,留下了一個5元和5斤糧票。
三妹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但也盡力了。後一周時間,她得用5斤糧票換些吃的,不至於餓著自己。
王堪再次找三妹時,三妹問他哪裏有適合女孩子勤工儉學的崗位。
王堪問:“誰需要勤工儉學?”
三妹坦然回答:“我。家裏給的錢日常夠用,就是有些意外開支就缺錢了。”
王堪關切地說:“我沒有注意過這些事,我可以給你問問。
三妹記得有一次讀劉紹裳的故事時,說他餓壞了,就拾了一張煙盒紙,在上麵寫了一篇短文,拿到報紙編輯部,換了一頓飯。這個故事給了三妹啟示,於是,她開始給自己熟悉的報紙寫稿子,寫稿子也是有成本的,信紙、信封和郵票。
起初,她從學校圖書館報刊欄抄了好多報紙的地址、郵編。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語文報》《中學生導報》等投稿,好幾次石沉大海,她都有些沮喪了。
一天早晨,輔導員陳小星老師拿著一張《中學生導報》和一張匯款單,說:“張三妹,你看這是不是你寫的稿子發表了?”
三妹心中狂喜,接過報紙,果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一篇小文章的題目下麵,文章發表了,匯款單上有5元稿費。
陳小星老師由衷地稱讚說:“張三妹,了不起!能在報紙上發文章了!”
三妹羞澀地一笑:“謝謝老師鼓勵!”
這次投稿成功,給了三妹信心。她覺得熟悉的報紙投稿更容易中。後來,她又在《語文報》上也成功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次,她收到了15元稿費。
王堪介紹了一個家教給三妹,每周補2小時課,每小時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