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鹽商婦》一詩中,就曾這樣描寫。】


    【如果小姑娘有幸嫁給了鹽商,那她可太幸福了。】


    【婚後什麽活都不用幹,這輩子就可以徹底躺平了。】


    ......


    李世民臉色頓時很不好看了。


    這首詩,何其諷刺!


    鹽商之妻的錦衣玉食,恰恰揭示了鹽商發跡背後食鹽官營體製的弊病。


    鹽政管理者的無能,才會讓私鹽販子興起,私鹽交易才會越加猖獗。


    而那些鹽商的一夜暴富,那必然是會造成百姓越加貧困。


    ......


    【暴漲的鹽價讓百姓們苦不堪言,許多人不得不吃起了“淡食”。】


    【於是,在鹽從十錢到三百一十錢的巨大差價之間,一股勢力勇敢的衝破夾縫崛起了。】


    【他們就是私鹽販子。】


    【私鹽,憑借其遠低於官鹽的價格優勢,一經問世,就受到了百姓的熱烈追捧,但同時也招致了朝廷的嚴厲打壓。】


    【據史書記載,販賣私鹽超過一石者,就要被處死。】


    【街坊鄰居若是沒有舉報,就要陪著一起死。】


    ......


    大部分皇帝此時都頭痛不已,尤其是清朝的皇帝。


    自從唐朝中期開始,均田製的崩潰與朝廷開支大增,導致鹽價攀升。


    後來私鹽販子便已經呈泛濫趨勢。


    不僅生活困苦的普通民眾參與其中,就連官員、負責押運鹽船的軍將以及船工都開始販賣私鹽。


    到了宋朝,私鹽販子越發猖獗。


    他們為了對抗官府,開始結夥而行。


    規模之大,甚至達到“動以千百為群,盜販茶鹽”的地步。


    後來又經過元、明兩朝的發展,終於至清朝時達到了頂峰。


    私鹽販子不僅人數眾多、構成複雜,而且活動範圍廣泛,販賣數量更是驚人。


    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開始普遍攜帶武器,聚眾販私。


    盡管朝廷屢次嚴厲打擊,但私鹽活動卻如同野草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此時大清的皇帝均感覺很是無措。


    在天幕告知了食鹽的簡易提純之法後,他們已經可以預見私鹽販子會越來越多。


    私禁愈嚴、則私鹽愈盛。


    這該如何是好?


    ......


    【在朝廷的高壓政策下,這些私鹽販子們隻好拿起武器、修煉武藝、廣交豪傑、拉幫結派,踏上了對抗朝廷武裝販鹽的道路。】


    【五代十國時期的幾位重要梟雄,都是私鹽販子出身的。】


    ......


    洪武時期。


    朱元璋攥緊了雙手。


    還有逃跑去倭國的張士誠!


    也是私鹽販子!


    ......


    【而我們本期視領的主角黃巢,和那些普通私鹽販子不一樣。】


    【人家是私鹽販子世家,從爺爺那代起,就開始販賣私鹽了。】


    【到了黃巢這一代,他們家已經積累下了大量的財富,並在當地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按理說,黃巢應當順理成章地繼承家族事業,安安穩穩當個私鹽販子。】


    【然而,黃家對黃巢的未來有著更高的期許。】


    【他們期望黃巢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成為朝廷命官。】


    ......


    嬴政對私鹽販子也有些不喜。


    所以,他對黃巢家族的做法有些鄙夷。


    黃巢家人打的算盤,連他在秦朝都聽到了。


    他們一定是想著,萬一黃巢官做大了,他們販賣私鹽就會有官員相護。


    而他們販賣私鹽的利潤,又可助黃巢在官場中發展人脈。


    又或者是,黃巢就可以給他們家搞個食鹽特許經銷商資格。


    他們家的祖業從此就可以“轉私為官”,直接就洗白了。


    ......


    【可惜黃巢不爭氣,屢試屢敗。】


    【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結束後,黃巢仔仔細細地把榜單讀了好幾遍。】


    【他很是失望,榜單上麵又沒有他的名字。】


    【黃巢在離開長安城時,惡狠狠的寫下了那首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李世民微微一怔。


    這首詩......


    好強大的殺氣!


    ......


    黃巢嘴角露出一絲殘忍的微笑。


    他自小也是才華出眾,成年後更是精於筆墨。


    而且是文武同修,還精通劍術,馬術與箭法亦是不在話下。


    是鄉鄰眼中,他一直都是將來前途無量、必成大器的好孩子。


    按理說,以他的才學,考取進士應當不成問題。


    然而,晚唐時局的腐敗與權貴的勾結日益猖獗,科舉考場更是成為了權錢交易的場所。


    烏煙瘴氣,公正難尋。


    屢試不中之後,他心中的報國之誌逐漸熄滅。


    在最後一次應科舉後,他沒有沮喪,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憤怒與不甘。


    所以,他憤然提筆,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考進長安確實有點難。


    不然就換個思路,殺進去!


    不讓他當官,這些人就都別當了!


    他當時心想,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回來的。


    他要蟄伏,他要等著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這一等,就等了近三十年。


    他已經年近半百,再不殺回去可就老了。


    ......


    【終於,機會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