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崇禎九年,當時滿清將領阿濟格率兵劫掠河北等地,京師告急。】


    【南陽的唐王朱聿鍵懷著救駕的急切心情,在當地招募了幾千鄉勇準備進京勤王。】


    【然而,還沒等他到達京城,就被河南巡撫楊繩武餐了一本,指責他無視外地藩王不得擅自入京的祖製,意圖不軌。】


    【崇禎皇帝聽聞後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就將朱聿鍵貶為庶人,圈禁到鳳陽整整七年之久。】


    【直到大明滅亡之際,朱聿鍵才被眾人推舉為南明隆武帝,重獲自由。】


    【自此之後,各地還尚存良知和熱血的朱姓藩王,麵對崇禎這樣一個剛愎自用、疑心重重的皇帝,他們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成為那隻出頭鳥。】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愣住了。


    他早就知道崇禎皇帝的結局,自縊煤山。


    他原本還覺得崇禎帝在亡國之際選擇自盡,也算是有幾分氣節。


    然而,如今聽到天幕這樣形容崇禎皇帝,他不禁感覺無比失望。


    “愚蠢!”


    朱元璋低聲咒罵。


    “崇禎怎會有如此短視的想法!”


    “大明江山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他不擔心農民軍起義,不擔心女真族趁虛而入,竟然擔心藩王謀反?!”


    有唐王的先例,還有哪個藩王敢救京城於水火之中。


    崇禎此舉,不是逼得那些藩王作壁上觀嗎?


    朱元璋憤怒地繼續說道:


    “再說那個楊繩武,他究竟有何用處?隻會一味地告狀,卻無半點解決之道!”


    “吃幹飯的嗎?”


    “若他是洪武時期的官員,咱定要將他嚴懲不貸!”


    “這個崇禎竟然也不調查一下,就輕信了!”


    朱元璋氣的不輕。


    大明末期有著剛愎自用的皇帝,拎不清事的官員,挽救頹勢很難啊!


    ......


    崇禎皇帝朱由檢滿臉都是震驚與不解。


    他處置唐王朱聿鍵,錯了嗎?!


    朱聿鍵私下招募了幾千人,組建起一支護衛軍,這本是逾越了皇室的底線。


    而朱聿鍵還針對當時的動亂局勢,親自上奏給他,大力揭露時弊。


    朱聿鍵還慷慨捐資,甚至不惜拿出了自己的俸祿。


    朱聿鍵的所作所為,不是在民間造聲望嗎?


    不是在暗示他自己能力不足,要靠他朱聿鍵來主持大局嗎?


    而且,明朝曆代皇帝都嚴格遵守著祖製。


    在明成祖朱棣成功削藩後,便立下了祖製,藩王不許掌兵,且不許離開王府大院。


    然而,朱聿鍵卻公然違背祖製,在藩地招募士兵,甚至在他已經下詔禁止朱聿鍵進京勤王的情況下,朱聿鍵仍擅自率兵北上。


    自明朝開國,還沒有一個王爺敢帶著自己的軍隊擅自離開封地,舉兵造反的除外。


    朱聿鍵完全不將他的命令放在眼裏,這不是在挑戰皇權嗎?


    朱聿鍵選擇這個時候上京,究竟是何意圖,不是不言而喻嗎?


    後人為何會評價他剛愎自用、疑心重重?


    朱由檢真的無法理解,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


    ......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廣為人知的福王。】


    【在人們的印象中,福王總是與貪婪和愚蠢聯係在一起,甚至有傳言說他在被李自成俘獲後,被製成了做成了福祿宴會。】


    【可以說福王是一個小醜般的形象。】


    【但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在農民軍兵臨城下的危急關頭,福王並非人們想象中的那般吝嗇。】


    【他其實也曾慷慨解囊,拿出大量錢財來犒賞守城的將士和受苦的百姓。】


    【但是這些錢財從王府流出後,經過層層官員和太監之手,到前線將士手裏的十不存一,絕大部分都被這些中間經手的人私吞了。】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憤怒得幾乎全身都在顫抖。


    洪武時期的官員,哪個敢貪汙!


    一旦貪汙超過六十兩銀子,便是死罪一條。


    而且貪汙之人還會被剝皮萱草,專門放在原先的官衙前。


    這樣一來,以後到任的官員,每天都能感受到極大的震撼。


    不僅如此,他還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都察院,並且還鼓勵老百姓舉報貪贓枉法的官員,共同維護朝廷的清廉。


    可以說,在反腐方麵,他的政策在曆代帝王中堪稱空前絕後。


    他一心想要為大明開一個好頭,讓所有的官員在他的管理下都能恪盡職守,不敢有絲毫的僭越。


    然而,誰能想到大明後期的官場竟然會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這讓朱元璋感到痛心疾首,憤怒難平。


    “真是混賬至極!”


    “軍餉都敢貪!”


    “那些為大明出力的藩王,他們的錢財也都被這些貪官給吞了!”


    朱標見父親如此憤怒,心中也是明白,他們隻能為大明奠定一個開局,大明的走向終究要靠未來的皇帝。


    他們無法預見所有變故,也無法再做什麽,隻能盡量去完善懲處貪官的製度。


    他輕聲安慰道:


    “爹,貪官固然可惡,但我們也需深思其背後的原因。”


    “是官場風氣不正,還是皇帝過於縱容,亦或是製度本身存在漏洞?”


    朱元璋沉默片刻。


    官場風氣和皇帝縱容,那他真的是鞭長莫及。


    唯有製度,他還能再度完善。


    “標兒言之有理。”


    “即日起,貪汙四十兩以上的官員,一律處以剝皮萱草之刑。”


    “同時,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管理。對於被舉報的官員,要仔細審查,也切莫冤枉清白之人。”


    ......


    永樂年間。


    朱棣也是異常憤怒。


    “朱姓藩王還是不乏有血性之人!”


    “而這些貪官,竟敢如此猖獗,肆無忌憚!”


    當然,他也深知,貪官盛行的原因,皇帝也難辭其咎。


    或許是皇帝被蒙蔽了視聽,對貪腐現象一無所知。


    又或許是皇帝雖有決心,但手段不足,難以根除貪腐。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隻能說明崇禎在治理國家上的無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