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對他來說又有何意義?
四合院:開局激活簽到係統 作者:永泰382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可是聞所未聞。”
於豐年驚呼道。
隨即,他問楊建設是否可以親自觸摸一下這件器物。
短暫考慮後,於豐年最終同意了,同時提醒楊建設務必謹慎操作。
當洗子放在燈光下麵照射時,確實如楊所說,在其底部清晰顯出了一個月亮的形象。
雖然這隻是因為天青釉極為精致而導致的光線折射效果,但仍讓觀眾感到非常奇妙。
林月娥對丈夫的淵博知識感到自豪,她也因此而自豪起來。
然而,檢查過底部後,楊建設的眉頭卻突然緊鎖,說出了驚人之語:“但這不是一件真正的古董,它實際上是一個仿製品。”
“什麽!你是說這東西是偽造的!”
周圍的人都震驚不已。
對此楊建設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啟動了他的專業技能——鑒別之眼。
通過鑒定他得出了結論:這枚汝窯瓷是仿製品,製造年代是清朝雍正年間。
當得知這一消息,人群中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此時,已經沒有人敢懷疑楊建設的論斷。
“你又是如何得出這個判斷的呢?”
於豐年臉色難看地問道。
原來在底部有一個小小的秘密,即四個類似白芝麻粒大小的斑點,被稱為“芝麻釘”
。
這是一種在真正宋代汝窯中特有的技術特征,用來支撐瓷體防止粘連。
但楊建設注意到這四個標記有些不尋常,與真品相比稍有差異。
於豐年聽後也認同這一發現,並補充說道這是汝窯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不僅是宋朝,其實各代都有支釘燒,不過說起汝窯最為人稱道的當屬三釘燒技術,用三根支釘支撐瓷坯。
可是,這個洗子竟然使用了四個支釘,所以我推測這是一件仿品。”
“是呀,為什麽我沒想到這一點呢!”
於豐年輕輕拍了下頭,頓時有一種被一句話點醒的感覺。
一位工作人員認為:“也有一種可能性,他們是故意用四個釘子。”
楊建設搖了搖頭說:“支釘燒是很常用的技藝,但一般使用的是三、五或七個支釘,即使是其他官窯也很少見四釘的配置。
在中國,數字四被認為不吉利,因此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幾乎不用四個支釘。”
“不僅如此,三支釘燒在所有的支釘燒方法中最能展現美觀,釘子數量越少對瓷器底部的損害就越小,外觀自然就更加優雅。
舉世聞名的汝窯洗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犯錯。”
於豐年思忖了一下說道:“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如果我們暫且將其視為一種仿製品,基於其燒製工藝來看,它應該出自某個官窯。
即使在汝窯有避四釘的習慣,難道其他皇帝就對此毫不在意了嗎?”
“你說的也合情合理!”
楊建設露出笑容:“但是我總覺得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可能四支釘燒有著更深層的寓意。”
“什麽含義?”
於豐年的臉上充滿了疑惑。
楊建設解釋道:“這種特殊的四支釘燒,或許是有某人特地為之。”
“不明白!”
於豐年輕輕搖頭表示不解。
於是,楊建設提問:“於老,請問從哪個時期開始出現對汝窯洗的複製呢?”
於豐年回答:“明朝的宣德年間。”
“確實!”
楊建設點了點頭:“讓我們嚐試通過排除法來鎖定它的生產時期。”
“從技術角度看,宣德年間的首次複製尚不夠成熟;然而這個瓷器已經幾乎可以亂真了,如果不是因為四支釘的特殊做法,甚至連我也難以辨認真偽。
除了四支釘,這隻洗碗在其餘方麵與正宗的汝窯作品沒有任何差別。”
“如此高超的技藝水平顯然不是宣德帝時期可以做到的。”
“考慮宣德帝做事向來謹慎小心,如果是他的技藝無法達成,那麽後代大多數皇帝也未必能達到此等水平。”
“這樣一來,明代可以被排除在外,而剩下的隻有清朝製作的可能性了。”
“沒錯!”
於豐年表示讚同並連連點頭。
接著楊建設繼續發問:“在清代製陶藝術達到高水平的君主有哪些呢?”
此時,於豐年的眼睛亮了起來:“應該是康熙、雍正與乾隆其中的一位創作出了這件器物。”
簡短幾句之間,楊建設已將複製品的年代鎖定在一個非常狹窄的時間段內,這種分析能力讓人心生敬畏。
隨後,楊建設又說:“再讓我們根據三位皇帝的性格特點來進行分析。”
“性情?”
於豐年不解道:“皇帝的個人氣質對這個問題有何影響?”
楊建設微笑著說:“當然是有很大關係的,每位皇帝都有其偏好,並會在製陶等文化活動上反映出來。
正如人們所說‘一代天子一屆臣’,君主所喜好的風格往往能夠引領一時風尚,無論貴族還是百姓都會效仿 之所愛。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某件物品與當時社會風氣不符時,就需要格外警惕其身份的確認了。”
“學到了許多!”
於豐年正色,對著楊建設鞠了一躬以示敬意。
從小研究文物至今,這樣的鑒別角度還是第一次聽到。
他認為楊建設的觀點非常具有建設性意義,甚至可以說開啟了一條新的鑒賞道路。
楊建設評論說:“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擊敗鼇拜、 噶爾丹、征服吳三桂,一生中的成就數不勝數,這是一個野心勃勃、渴望建立偉業的皇帝。”
“當乾隆即位之時,康熙為他打造了一個穩固的基礎,而雍正又進一步鞏固和優化了這一局麵,可以說他的皇帝生涯最為順遂無憂,因此可以將他形容為皇族中的‘富裕後代’。”
“雍正是在接近四十歲的時候登上皇位的,在眾多兄弟中顯得尤為低調,一直在默默地積累實力,最終成功坐上了皇位,這說明他是一個極具城府的人物。”
“在他接手皇權前,康熙因年老對朝廷的管理力不從心,官員們 受賄,國家財富急劇減少,國庫幾乎空乏。”
“他采用嚴厲手段,包括清除那些曾對他忠誠有加的人如年羹堯,短短五年時間裏就令清朝重振生機。”
“雍正在位不過十三年,至他去世時,清朝的實力已達到頂峰。”
“相傳,在他執政期內共審批過兩萬多份奏疏,最後積勞成疾離世,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
“正是因為這份對細節的要求極為嚴格的態度,才能將宋汝窯器物複製品製作得天衣無縫。”
楊建設補充說道:“所以我認為這件汝窯洗一定是出自雍正年間。”
“對對對!”
聽完這段話,於豐年頻頻頷首,心裏想到確實隻有具有這樣性格特征的雍正帝才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複製品。
然而,於豐年隨即產生了一種困惑:“既然雍正爺將仿宋汝瓷器做得如此逼真,為何偏偏選擇使用四點支撐的燒製方式?如果使用傳統三點支撐的方法豈不更能混淆真假?”
楊建設輕笑道:“這便是雍正大帝的獨特之所在——他並非不會使用三種點數的支撐技術,而是在表明,即使不借助傳統工藝同樣能製作出無可挑剔的作品,這一點正好反映了雍正個性中的高傲。”
有位旁觀者提問:“既然您認為使用四個點來代表犯禁的事物,那麽雍正帝為何還選用四點而非五點?後者聽起來似乎更加恰當。”
其他圍觀人士亦紛紛表示不解:“對呀,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楊建設聞言仰天大笑:“正是因為采用了四個點,我更加確定它是出自雍正之手無疑,因為四釘法一定含有深遠含義,是雍正留下的暗號。”
人們聽後都麵麵相覷,似乎不明白四個支撐點與雍正之間有什麽聯係。
於豐年苦笑回應:“我們這些人實在太過愚笨,請您不要再賣關子了。”
楊建設解答:“因為他就是四王子——胤禛(音zhēn)。”
“四阿哥胤禛,沒錯!”
眾人恍然大悟,“怎麽先前竟沒注意到呢!”
“估計隻有雍正帝自己才會無視‘四’字可能帶來的迷信影響,因為他本身就是排行第四的兒子。”
討論聲起,沒有人料想到曆史的判斷竟能如此精妙有趣。
楊建設繼續講解:“正如我前麵所說,雍正是個心機很深的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細節中蘊含了雍正帝個人情感上的微妙處理及其高高在上的姿態。”
“若是采用了三釘工藝,這就隻不過是一般的汝窯作品而已。”
“真厲害,真厲害,實在太聰明了!”
於豐年充滿敬意地表示:“如果雍正老爺能夠聽到你的見解,定會感到十分欣慰。”
閻埠貴補充道:“如果後人未能發現雍正的巧妙用心,他的努力就真的白費了嗎?”
對此,於豐年微笑回答:“這位朋友有所誤會,像雍正這樣的偉大君主的思考模式,常人又怎會理解呢?無論我們能否解開其中的秘密,對他來說又有何意義?”
閻埠貴等人轉而注視著楊建設。
不知該如何描繪自己的心境,單憑一枚四釘燒,楊建設便能解讀出百餘年前偉大人物內心的微妙情感。
於豐年驚呼道。
隨即,他問楊建設是否可以親自觸摸一下這件器物。
短暫考慮後,於豐年最終同意了,同時提醒楊建設務必謹慎操作。
當洗子放在燈光下麵照射時,確實如楊所說,在其底部清晰顯出了一個月亮的形象。
雖然這隻是因為天青釉極為精致而導致的光線折射效果,但仍讓觀眾感到非常奇妙。
林月娥對丈夫的淵博知識感到自豪,她也因此而自豪起來。
然而,檢查過底部後,楊建設的眉頭卻突然緊鎖,說出了驚人之語:“但這不是一件真正的古董,它實際上是一個仿製品。”
“什麽!你是說這東西是偽造的!”
周圍的人都震驚不已。
對此楊建設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啟動了他的專業技能——鑒別之眼。
通過鑒定他得出了結論:這枚汝窯瓷是仿製品,製造年代是清朝雍正年間。
當得知這一消息,人群中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此時,已經沒有人敢懷疑楊建設的論斷。
“你又是如何得出這個判斷的呢?”
於豐年臉色難看地問道。
原來在底部有一個小小的秘密,即四個類似白芝麻粒大小的斑點,被稱為“芝麻釘”
。
這是一種在真正宋代汝窯中特有的技術特征,用來支撐瓷體防止粘連。
但楊建設注意到這四個標記有些不尋常,與真品相比稍有差異。
於豐年聽後也認同這一發現,並補充說道這是汝窯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不僅是宋朝,其實各代都有支釘燒,不過說起汝窯最為人稱道的當屬三釘燒技術,用三根支釘支撐瓷坯。
可是,這個洗子竟然使用了四個支釘,所以我推測這是一件仿品。”
“是呀,為什麽我沒想到這一點呢!”
於豐年輕輕拍了下頭,頓時有一種被一句話點醒的感覺。
一位工作人員認為:“也有一種可能性,他們是故意用四個釘子。”
楊建設搖了搖頭說:“支釘燒是很常用的技藝,但一般使用的是三、五或七個支釘,即使是其他官窯也很少見四釘的配置。
在中國,數字四被認為不吉利,因此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幾乎不用四個支釘。”
“不僅如此,三支釘燒在所有的支釘燒方法中最能展現美觀,釘子數量越少對瓷器底部的損害就越小,外觀自然就更加優雅。
舉世聞名的汝窯洗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犯錯。”
於豐年思忖了一下說道:“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如果我們暫且將其視為一種仿製品,基於其燒製工藝來看,它應該出自某個官窯。
即使在汝窯有避四釘的習慣,難道其他皇帝就對此毫不在意了嗎?”
“你說的也合情合理!”
楊建設露出笑容:“但是我總覺得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可能四支釘燒有著更深層的寓意。”
“什麽含義?”
於豐年的臉上充滿了疑惑。
楊建設解釋道:“這種特殊的四支釘燒,或許是有某人特地為之。”
“不明白!”
於豐年輕輕搖頭表示不解。
於是,楊建設提問:“於老,請問從哪個時期開始出現對汝窯洗的複製呢?”
於豐年回答:“明朝的宣德年間。”
“確實!”
楊建設點了點頭:“讓我們嚐試通過排除法來鎖定它的生產時期。”
“從技術角度看,宣德年間的首次複製尚不夠成熟;然而這個瓷器已經幾乎可以亂真了,如果不是因為四支釘的特殊做法,甚至連我也難以辨認真偽。
除了四支釘,這隻洗碗在其餘方麵與正宗的汝窯作品沒有任何差別。”
“如此高超的技藝水平顯然不是宣德帝時期可以做到的。”
“考慮宣德帝做事向來謹慎小心,如果是他的技藝無法達成,那麽後代大多數皇帝也未必能達到此等水平。”
“這樣一來,明代可以被排除在外,而剩下的隻有清朝製作的可能性了。”
“沒錯!”
於豐年表示讚同並連連點頭。
接著楊建設繼續發問:“在清代製陶藝術達到高水平的君主有哪些呢?”
此時,於豐年的眼睛亮了起來:“應該是康熙、雍正與乾隆其中的一位創作出了這件器物。”
簡短幾句之間,楊建設已將複製品的年代鎖定在一個非常狹窄的時間段內,這種分析能力讓人心生敬畏。
隨後,楊建設又說:“再讓我們根據三位皇帝的性格特點來進行分析。”
“性情?”
於豐年不解道:“皇帝的個人氣質對這個問題有何影響?”
楊建設微笑著說:“當然是有很大關係的,每位皇帝都有其偏好,並會在製陶等文化活動上反映出來。
正如人們所說‘一代天子一屆臣’,君主所喜好的風格往往能夠引領一時風尚,無論貴族還是百姓都會效仿 之所愛。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某件物品與當時社會風氣不符時,就需要格外警惕其身份的確認了。”
“學到了許多!”
於豐年正色,對著楊建設鞠了一躬以示敬意。
從小研究文物至今,這樣的鑒別角度還是第一次聽到。
他認為楊建設的觀點非常具有建設性意義,甚至可以說開啟了一條新的鑒賞道路。
楊建設評論說:“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擊敗鼇拜、 噶爾丹、征服吳三桂,一生中的成就數不勝數,這是一個野心勃勃、渴望建立偉業的皇帝。”
“當乾隆即位之時,康熙為他打造了一個穩固的基礎,而雍正又進一步鞏固和優化了這一局麵,可以說他的皇帝生涯最為順遂無憂,因此可以將他形容為皇族中的‘富裕後代’。”
“雍正是在接近四十歲的時候登上皇位的,在眾多兄弟中顯得尤為低調,一直在默默地積累實力,最終成功坐上了皇位,這說明他是一個極具城府的人物。”
“在他接手皇權前,康熙因年老對朝廷的管理力不從心,官員們 受賄,國家財富急劇減少,國庫幾乎空乏。”
“他采用嚴厲手段,包括清除那些曾對他忠誠有加的人如年羹堯,短短五年時間裏就令清朝重振生機。”
“雍正在位不過十三年,至他去世時,清朝的實力已達到頂峰。”
“相傳,在他執政期內共審批過兩萬多份奏疏,最後積勞成疾離世,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
“正是因為這份對細節的要求極為嚴格的態度,才能將宋汝窯器物複製品製作得天衣無縫。”
楊建設補充說道:“所以我認為這件汝窯洗一定是出自雍正年間。”
“對對對!”
聽完這段話,於豐年頻頻頷首,心裏想到確實隻有具有這樣性格特征的雍正帝才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的複製品。
然而,於豐年隨即產生了一種困惑:“既然雍正爺將仿宋汝瓷器做得如此逼真,為何偏偏選擇使用四點支撐的燒製方式?如果使用傳統三點支撐的方法豈不更能混淆真假?”
楊建設輕笑道:“這便是雍正大帝的獨特之所在——他並非不會使用三種點數的支撐技術,而是在表明,即使不借助傳統工藝同樣能製作出無可挑剔的作品,這一點正好反映了雍正個性中的高傲。”
有位旁觀者提問:“既然您認為使用四個點來代表犯禁的事物,那麽雍正帝為何還選用四點而非五點?後者聽起來似乎更加恰當。”
其他圍觀人士亦紛紛表示不解:“對呀,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楊建設聞言仰天大笑:“正是因為采用了四個點,我更加確定它是出自雍正之手無疑,因為四釘法一定含有深遠含義,是雍正留下的暗號。”
人們聽後都麵麵相覷,似乎不明白四個支撐點與雍正之間有什麽聯係。
於豐年苦笑回應:“我們這些人實在太過愚笨,請您不要再賣關子了。”
楊建設解答:“因為他就是四王子——胤禛(音zhēn)。”
“四阿哥胤禛,沒錯!”
眾人恍然大悟,“怎麽先前竟沒注意到呢!”
“估計隻有雍正帝自己才會無視‘四’字可能帶來的迷信影響,因為他本身就是排行第四的兒子。”
討論聲起,沒有人料想到曆史的判斷竟能如此精妙有趣。
楊建設繼續講解:“正如我前麵所說,雍正是個心機很深的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細節中蘊含了雍正帝個人情感上的微妙處理及其高高在上的姿態。”
“若是采用了三釘工藝,這就隻不過是一般的汝窯作品而已。”
“真厲害,真厲害,實在太聰明了!”
於豐年充滿敬意地表示:“如果雍正老爺能夠聽到你的見解,定會感到十分欣慰。”
閻埠貴補充道:“如果後人未能發現雍正的巧妙用心,他的努力就真的白費了嗎?”
對此,於豐年微笑回答:“這位朋友有所誤會,像雍正這樣的偉大君主的思考模式,常人又怎會理解呢?無論我們能否解開其中的秘密,對他來說又有何意義?”
閻埠貴等人轉而注視著楊建設。
不知該如何描繪自己的心境,單憑一枚四釘燒,楊建設便能解讀出百餘年前偉大人物內心的微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