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千裏奔夫被嫌?軍嫂太強國家盯上 作者:錦上甜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點麻煩的是曆史上這個時期“東深工程”由於種種因素尚未啟動,僅在深市挖了一個水庫向香江供水。
直到1963年香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東深工程”才開始動工。但那時香江已經是大量的工廠倒閉、商鋪關門,幾十萬人逃離香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香江不得不向大陸發出求助。也就是當年它們走的是“亡羊補牢”的路子,而不是預知旱災危機、提前布局。
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間留足了可談判的空間。
錢偉輝沉思說,“這個工程可是個大工程!”
林紅櫻點頭,“沒錯,局長您要是對這件事感興趣,可以解了解。如果對它有想法,稍後我們聯係上安鋼,咱們再具體聊聊,現在談也是紙上談兵。”
錢偉輝對香江的事可以稱得上“兩眼一摸瞎”,畢竟一個在祖國的北疆,一個在祖國的南部,香江還被約翰牛租借出去了,平時是屬於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兩個地。
他掛了電話後立刻派下屬,打聽香江的消息。
……
農彥平問林紅櫻:“你說暫時跟我們沒有關係,‘暫時’是什麽意思,難道以後就跟我們有關係啦?”
林紅櫻淡笑道:“肯定跟我們有關係,凡是關於民生,就跟我們有關係。”
“局長,我班門弄斧一下。香江旱情由來已久,1902、1929年它都遭受過嚴重的旱災,當時的約翰牛政府不作為,不願與大陸合作,導致幾十萬人口因吃水問題逃離香江。”
“但香江是天然的港口,港闊水深,有著優良航運優勢,假如香江用水問題解決,可以預見香江的經濟必定繁榮,粵省向香江的商貿活動必然增加,肉類和蔬菜、穀物供應將長期由大陸供應。”
粵省同樣是一個養殖業大省,香江經濟騰飛後,食物大多來源於一水相隔的粵省。改開那會,粵省可是養豬業的排頭兵,民間流傳華國養豬看粵省,得粵省者得天下。
那時候粵省憑借著給香江供應果蔬肉類,帶起了一片繁榮的經濟。
林紅櫻想推廣豬飼料,粵省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其次豬飼料通過香江這個大型港口出口東南亞各國,十分便利。
農彥平思考片刻,“以前香江政府不願意跟大陸合作,難道現在就願意了?我們大陸也正在遭著旱災,糧食水源和財政都困難是。”
林紅櫻點點頭,笑著說:“您說得都對,不過機遇恰恰就在今年。”
嗯?農彥平不解地看向林紅櫻。
林紅櫻說:“因為今年香江換了港督!我們有了新的地下水檢測儀技術……”
“還有一個,我們實驗室研究出來的豬飼料產業,打算在全國的農墾鋪開。我們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不影響提前布局。”
農彥平霎時想通了一切的玄機,笑道:“你這小妮子,腦瓜子怎麽想出這些事的!”
雖然粵省的供水跟他們沒有直接關係,但豬飼料是他們實驗室研究出來的成果,這就跟他們有關係了!
確實如林紅櫻所說,“暫時”跟他們沒機緣,但僅是暫時。
“我之前還想問你,這豬飼料你有什麽打算。”農彥平喝了口茶問道。
於亮那個振華農場,明明是養豬的,生生給搞成了做飼料的。每天都有貨車擠在門口,都想試一試這個神奇的豬飼料。
林紅櫻不假思索地道:“現在各地都缺糧食,養豬指標不多,豬飼料沒有鋪開的條件。這段時間微生物益生菌落暫時讓實驗室製成粉末,批發給養豬的農場使用。”
“我還是那句話,等饑荒過去後我想把豬飼料推廣到全國的農墾。”
農彥平問:“你有主意就行,不過批發使用這個路子行得通嗎?你知道的,我們這邊的間諜還挺多的。”
林紅櫻笑道:“提取條件比較嚴苛。真要泄露也是督促我們提升技術,農局您啊……把心放回肚子裏。”
技術泄露能泄露到哪裏,腳盆雞那巴掌大點的地方,恨不得進口華國的食物,它哪有本事跟他們爭著卷?
東南亞各國倒是有這個條件,但林紅櫻也不是吃素的!配方隻是飼料產業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消費、原料、技術、物流缺一不可。
因為飼料產業的技術含量較低,後世的豬飼料卷上了天,卷到後麵都變成了養豬和原材料的價格戰。粵、桂、魯、豫、川這五個省份,不僅是豬飼料的龍頭企業所在省份,同時也是養豬大省、豬肉消耗大省。
各地的豬飼料競爭林紅櫻倒是樂見,“養豬致富”這句話不是白來的,養豬這個產業可以帶動上下遊各個產業繁榮,國內的豬飼料互相卷起來,說不定能把後世的“正大飼料”擠得沒有影子。
林紅櫻看著農彥平沉思的表情,立刻被拉回了現實。
咳咳,想太遠了,還是先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吧!想到一窮二白的現狀,林紅櫻頓時就歇了念頭。
林紅櫻匯報完工作後,離開了農墾局。
她特意去了農墾的宿舍單位,給農彥平的夫人送點特產。
雖然她帶的確實是不值錢的特產,但在單位裏給領導送禮影響畢竟不好。特意跑一趟送到家裏更低調、不惹事,同時能順便拜訪農彥平的家人。
趙慧打開門,看見一個俊俏的年輕姑娘,麵色紅潤,難得的是一雙眼睛很有靈氣。
她笑著說:“奶奶好,我是林紅櫻,我剛從家鄉回來帶了點特產給你們。”
“趙阿姨好,我是小劉。”劉新民經常跟在於亮身邊,自然沒少見過農局長夫人。
趙奶奶驚訝片刻,熱情地把他們請進來:“原來你就是小林,我知道你,我們老農經常跟我提起你。”
林紅櫻掏出了十罐菠蘿罐頭,“這是我家鄉的風味特產,帶得不多,就是一個心意。罐頭是別人送給我的,臘肉是我家裏人到山上獵的野豬做成的,切成片幹炒或者熬湯都很香。”
農彥平的夫人趙慧在糧食局工作,林紅櫻提議的幾個項目都她有所耳聞,對她自然是頗有了解。
“百聞不如一見,今天可算是見到你了,老農總說局裏來了個很聰明、又有主意的姑娘。原來就是你!”
林紅櫻說:“我隻是有些拙才、肯吃苦罷了,多虧了平時農局長對我照顧。”
趙慧看見林紅櫻特意來到了家裏,這冰天雪地的,多跑一趟不容易。
讓人很容易感受到她的心意,像她那樣年輕的人哪裏能注意到這些細節?
上回老農從桂省帶了一罐菠蘿罐頭回來,趙慧嚐過,特別的甜蜜芬芳、脆嫩爽口,趙慧還真挺惦記的。但它是北方難得吃得上的熱帶水果,吃完就沒有了。
兩人寒暄一番後,林紅櫻放下特產後就要走,“趙奶奶,我還有事就不多逗留了。”
“哎別走,你肯定沒吃午飯吧,正好我做了點,留下來一塊吃吧。”
林紅櫻婉拒不了,索性留下來吃了頓午飯。
趙慧先前就在做午飯,她麻利地把爐子上熱的地瓜蔬菜粥倒進海碗裏,重新抓了一把大米熬粥。
林紅櫻隻能看見她盛了三碗白米粥,配菜是蘿卜酸菜,招待客人能拿出精細糧,已經是很奢侈的待客了。
趙夫人細細地切了臘肉,炒了個小炒肉,讓林紅櫻美滋滋地吃了一頓。
劉新民厚著臉皮,跟著吃上了一頓精細糧。
他一頭紮進海碗裏,內心感動得一塌糊塗,細膩柔軟的大米劃過喉嚨,暖暖地滑到肚子裏的時候,舒服得他忍不住喟歎一聲。
大米粥真好吃!
炒臘肉雖然不多,但油汪汪的鹹香有嚼勁,成為了粥的點睛之筆,吃得劉新民眼睛一亮一亮的,呼哧呼哧地埋頭喝粥。
這是他這個月第一次吃上滿滿的精細糧,居然還能嚐到肉!
跟著林廠長雖然又累又苦,但一點也沒虧了這張嘴。
……
下午,林紅櫻回到了食用菌廠。
雖說工廠落成後她就來驗收過,然而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運轉中的蘑菇廠。
幹淨、溫暖,光線充足,一排排明亮的燈照著,生長中的蘑菇密密麻麻地擺在鐵架上,宛如蘑菇的森林。
生產科的科長劉發英見了她,高興地一路跟她介紹廠裏的各個部門、職能單位。
她見到工人逢人就介紹林紅櫻:“這是我們廠的林廠長,她出差回來了。”
工人們熱情地問候他們的新廠長,他們不知道劉主任口中推崇的林廠長,竟然非常年輕!驚愕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林紅櫻點點頭,“精神麵貌很不錯,好好工作吧!你們碰到什麽困難,可以在工會上提出,我讓人抓一抓。”
工人裏的李老頭笑著說:“沒有什麽困難!黨和領導提供的條件那麽好,咱們怎麽不精神?”
工作舒服、暖和,最累的活就是澆水和劈木柴,但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麽累的活,來了這裏跟掉進福窩似的,還有什麽難的!
林紅櫻的目光落在他們的身上,工人的工作服雖然有,但勞保用的手套、口罩卻沒有,食用菌廠的放線菌和黴菌孢子會對人的肺部造成感染。
她跟劉發英私下商量了勞保用的手套和口罩的問題,“回頭讓采購科或者工會聯係聯係紡織廠,看看他們能不能給廠裏工人做一批,用廠裏的蘑菇換。”
劉發英為難地說很困難,林紅櫻便理解,暫時按下不提此事。
現在條件困難普及不了口罩這些東西,等以後廠子規模大了、有錢再談勞保裝備的事。
回到辦公室後,劉發英跟林紅櫻匯報了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主要是技術方麵的問題。
劉發英說:“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廠長盼回來了!”
“你要是不回來,我們還真愁,不知該怎麽辦呢!”她頓了頓,“我們養了一段時間菌菇,發現菌子養得很小,不如廠長之前的預期。不過產量倒是沒問題,隻是我覺得太浪費了,很可惜。”
林紅櫻思索片刻道,“問題不大,我回頭讓實驗室的研究員琢磨琢磨是怎麽回事。”
後世養蘑菇還需要研究員專門育種、篩選培養出優秀的菌絲。沒有經過篩選的菌種,肯定會越養越小的。
有她肯定的回答,劉發英心裏的石頭就落下了。果然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
匯報完工作後,劉發英笑著說:“廠長特意讓我給你留些蘑菇,讓你給點意見,他說你這種研究員必須要親口嚐嚐才行。
之前生產的蘑菇我給你曬幹一些,等會我再去給你摘點新鮮的,你下班帶點回去。”
第一茬蘑菇長成後廠長給大家分了一點,回去各自提點意見,技術員品嚐後改良了幾處生產規則,效果自然是挺好的。廠裏的技術員哪裏比得過林紅櫻這個技術科科長,她必須得嚐嚐才行!
林紅櫻笑了。
她就喜歡這種品鑒……啊不,她就喜歡這種提意見的活。
直到1963年香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東深工程”才開始動工。但那時香江已經是大量的工廠倒閉、商鋪關門,幾十萬人逃離香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香江不得不向大陸發出求助。也就是當年它們走的是“亡羊補牢”的路子,而不是預知旱災危機、提前布局。
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間留足了可談判的空間。
錢偉輝沉思說,“這個工程可是個大工程!”
林紅櫻點頭,“沒錯,局長您要是對這件事感興趣,可以解了解。如果對它有想法,稍後我們聯係上安鋼,咱們再具體聊聊,現在談也是紙上談兵。”
錢偉輝對香江的事可以稱得上“兩眼一摸瞎”,畢竟一個在祖國的北疆,一個在祖國的南部,香江還被約翰牛租借出去了,平時是屬於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兩個地。
他掛了電話後立刻派下屬,打聽香江的消息。
……
農彥平問林紅櫻:“你說暫時跟我們沒有關係,‘暫時’是什麽意思,難道以後就跟我們有關係啦?”
林紅櫻淡笑道:“肯定跟我們有關係,凡是關於民生,就跟我們有關係。”
“局長,我班門弄斧一下。香江旱情由來已久,1902、1929年它都遭受過嚴重的旱災,當時的約翰牛政府不作為,不願與大陸合作,導致幾十萬人口因吃水問題逃離香江。”
“但香江是天然的港口,港闊水深,有著優良航運優勢,假如香江用水問題解決,可以預見香江的經濟必定繁榮,粵省向香江的商貿活動必然增加,肉類和蔬菜、穀物供應將長期由大陸供應。”
粵省同樣是一個養殖業大省,香江經濟騰飛後,食物大多來源於一水相隔的粵省。改開那會,粵省可是養豬業的排頭兵,民間流傳華國養豬看粵省,得粵省者得天下。
那時候粵省憑借著給香江供應果蔬肉類,帶起了一片繁榮的經濟。
林紅櫻想推廣豬飼料,粵省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其次豬飼料通過香江這個大型港口出口東南亞各國,十分便利。
農彥平思考片刻,“以前香江政府不願意跟大陸合作,難道現在就願意了?我們大陸也正在遭著旱災,糧食水源和財政都困難是。”
林紅櫻點點頭,笑著說:“您說得都對,不過機遇恰恰就在今年。”
嗯?農彥平不解地看向林紅櫻。
林紅櫻說:“因為今年香江換了港督!我們有了新的地下水檢測儀技術……”
“還有一個,我們實驗室研究出來的豬飼料產業,打算在全國的農墾鋪開。我們現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不影響提前布局。”
農彥平霎時想通了一切的玄機,笑道:“你這小妮子,腦瓜子怎麽想出這些事的!”
雖然粵省的供水跟他們沒有直接關係,但豬飼料是他們實驗室研究出來的成果,這就跟他們有關係了!
確實如林紅櫻所說,“暫時”跟他們沒機緣,但僅是暫時。
“我之前還想問你,這豬飼料你有什麽打算。”農彥平喝了口茶問道。
於亮那個振華農場,明明是養豬的,生生給搞成了做飼料的。每天都有貨車擠在門口,都想試一試這個神奇的豬飼料。
林紅櫻不假思索地道:“現在各地都缺糧食,養豬指標不多,豬飼料沒有鋪開的條件。這段時間微生物益生菌落暫時讓實驗室製成粉末,批發給養豬的農場使用。”
“我還是那句話,等饑荒過去後我想把豬飼料推廣到全國的農墾。”
農彥平問:“你有主意就行,不過批發使用這個路子行得通嗎?你知道的,我們這邊的間諜還挺多的。”
林紅櫻笑道:“提取條件比較嚴苛。真要泄露也是督促我們提升技術,農局您啊……把心放回肚子裏。”
技術泄露能泄露到哪裏,腳盆雞那巴掌大點的地方,恨不得進口華國的食物,它哪有本事跟他們爭著卷?
東南亞各國倒是有這個條件,但林紅櫻也不是吃素的!配方隻是飼料產業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消費、原料、技術、物流缺一不可。
因為飼料產業的技術含量較低,後世的豬飼料卷上了天,卷到後麵都變成了養豬和原材料的價格戰。粵、桂、魯、豫、川這五個省份,不僅是豬飼料的龍頭企業所在省份,同時也是養豬大省、豬肉消耗大省。
各地的豬飼料競爭林紅櫻倒是樂見,“養豬致富”這句話不是白來的,養豬這個產業可以帶動上下遊各個產業繁榮,國內的豬飼料互相卷起來,說不定能把後世的“正大飼料”擠得沒有影子。
林紅櫻看著農彥平沉思的表情,立刻被拉回了現實。
咳咳,想太遠了,還是先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吧!想到一窮二白的現狀,林紅櫻頓時就歇了念頭。
林紅櫻匯報完工作後,離開了農墾局。
她特意去了農墾的宿舍單位,給農彥平的夫人送點特產。
雖然她帶的確實是不值錢的特產,但在單位裏給領導送禮影響畢竟不好。特意跑一趟送到家裏更低調、不惹事,同時能順便拜訪農彥平的家人。
趙慧打開門,看見一個俊俏的年輕姑娘,麵色紅潤,難得的是一雙眼睛很有靈氣。
她笑著說:“奶奶好,我是林紅櫻,我剛從家鄉回來帶了點特產給你們。”
“趙阿姨好,我是小劉。”劉新民經常跟在於亮身邊,自然沒少見過農局長夫人。
趙奶奶驚訝片刻,熱情地把他們請進來:“原來你就是小林,我知道你,我們老農經常跟我提起你。”
林紅櫻掏出了十罐菠蘿罐頭,“這是我家鄉的風味特產,帶得不多,就是一個心意。罐頭是別人送給我的,臘肉是我家裏人到山上獵的野豬做成的,切成片幹炒或者熬湯都很香。”
農彥平的夫人趙慧在糧食局工作,林紅櫻提議的幾個項目都她有所耳聞,對她自然是頗有了解。
“百聞不如一見,今天可算是見到你了,老農總說局裏來了個很聰明、又有主意的姑娘。原來就是你!”
林紅櫻說:“我隻是有些拙才、肯吃苦罷了,多虧了平時農局長對我照顧。”
趙慧看見林紅櫻特意來到了家裏,這冰天雪地的,多跑一趟不容易。
讓人很容易感受到她的心意,像她那樣年輕的人哪裏能注意到這些細節?
上回老農從桂省帶了一罐菠蘿罐頭回來,趙慧嚐過,特別的甜蜜芬芳、脆嫩爽口,趙慧還真挺惦記的。但它是北方難得吃得上的熱帶水果,吃完就沒有了。
兩人寒暄一番後,林紅櫻放下特產後就要走,“趙奶奶,我還有事就不多逗留了。”
“哎別走,你肯定沒吃午飯吧,正好我做了點,留下來一塊吃吧。”
林紅櫻婉拒不了,索性留下來吃了頓午飯。
趙慧先前就在做午飯,她麻利地把爐子上熱的地瓜蔬菜粥倒進海碗裏,重新抓了一把大米熬粥。
林紅櫻隻能看見她盛了三碗白米粥,配菜是蘿卜酸菜,招待客人能拿出精細糧,已經是很奢侈的待客了。
趙夫人細細地切了臘肉,炒了個小炒肉,讓林紅櫻美滋滋地吃了一頓。
劉新民厚著臉皮,跟著吃上了一頓精細糧。
他一頭紮進海碗裏,內心感動得一塌糊塗,細膩柔軟的大米劃過喉嚨,暖暖地滑到肚子裏的時候,舒服得他忍不住喟歎一聲。
大米粥真好吃!
炒臘肉雖然不多,但油汪汪的鹹香有嚼勁,成為了粥的點睛之筆,吃得劉新民眼睛一亮一亮的,呼哧呼哧地埋頭喝粥。
這是他這個月第一次吃上滿滿的精細糧,居然還能嚐到肉!
跟著林廠長雖然又累又苦,但一點也沒虧了這張嘴。
……
下午,林紅櫻回到了食用菌廠。
雖說工廠落成後她就來驗收過,然而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運轉中的蘑菇廠。
幹淨、溫暖,光線充足,一排排明亮的燈照著,生長中的蘑菇密密麻麻地擺在鐵架上,宛如蘑菇的森林。
生產科的科長劉發英見了她,高興地一路跟她介紹廠裏的各個部門、職能單位。
她見到工人逢人就介紹林紅櫻:“這是我們廠的林廠長,她出差回來了。”
工人們熱情地問候他們的新廠長,他們不知道劉主任口中推崇的林廠長,竟然非常年輕!驚愕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林紅櫻點點頭,“精神麵貌很不錯,好好工作吧!你們碰到什麽困難,可以在工會上提出,我讓人抓一抓。”
工人裏的李老頭笑著說:“沒有什麽困難!黨和領導提供的條件那麽好,咱們怎麽不精神?”
工作舒服、暖和,最累的活就是澆水和劈木柴,但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麽累的活,來了這裏跟掉進福窩似的,還有什麽難的!
林紅櫻的目光落在他們的身上,工人的工作服雖然有,但勞保用的手套、口罩卻沒有,食用菌廠的放線菌和黴菌孢子會對人的肺部造成感染。
她跟劉發英私下商量了勞保用的手套和口罩的問題,“回頭讓采購科或者工會聯係聯係紡織廠,看看他們能不能給廠裏工人做一批,用廠裏的蘑菇換。”
劉發英為難地說很困難,林紅櫻便理解,暫時按下不提此事。
現在條件困難普及不了口罩這些東西,等以後廠子規模大了、有錢再談勞保裝備的事。
回到辦公室後,劉發英跟林紅櫻匯報了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主要是技術方麵的問題。
劉發英說:“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廠長盼回來了!”
“你要是不回來,我們還真愁,不知該怎麽辦呢!”她頓了頓,“我們養了一段時間菌菇,發現菌子養得很小,不如廠長之前的預期。不過產量倒是沒問題,隻是我覺得太浪費了,很可惜。”
林紅櫻思索片刻道,“問題不大,我回頭讓實驗室的研究員琢磨琢磨是怎麽回事。”
後世養蘑菇還需要研究員專門育種、篩選培養出優秀的菌絲。沒有經過篩選的菌種,肯定會越養越小的。
有她肯定的回答,劉發英心裏的石頭就落下了。果然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
匯報完工作後,劉發英笑著說:“廠長特意讓我給你留些蘑菇,讓你給點意見,他說你這種研究員必須要親口嚐嚐才行。
之前生產的蘑菇我給你曬幹一些,等會我再去給你摘點新鮮的,你下班帶點回去。”
第一茬蘑菇長成後廠長給大家分了一點,回去各自提點意見,技術員品嚐後改良了幾處生產規則,效果自然是挺好的。廠裏的技術員哪裏比得過林紅櫻這個技術科科長,她必須得嚐嚐才行!
林紅櫻笑了。
她就喜歡這種品鑒……啊不,她就喜歡這種提意見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