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璋帶著眾人星夜兼程,馬不停蹄跑了一天一夜,
此時已經是來到了兗州山陽郡境內,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一行人才敢略微放慢行程,
但是,仍然不敢進山陽郡的州城,
一方麵怕耽誤行程,再者也怕事有反複,帝都一行,屬實上李如璋心有餘悸。
終於,也是在這裏遇到了前來接應的人馬,
之前雖然李如璋出獄之後,便讓李少嚴先行撤退,
但是,李少嚴仍然對帝都方麵保持懷疑,便將人馬繼續停留在半路,
就怕萬一帝君腦子一抽,對李如璋不利,方便接應自家兄弟。
二人相見,無須多言,
接應到李如璋以後,眾人總算鬆了一口氣。
如今算是全身而退,李少嚴本打算大張旗鼓的打道回府,在李如璋的勸說下,才打消了這個想法,
李如璋告訴李少嚴,他剛取得帝都方麵信任,此時不宜張揚,一定要低調行事,避免引起朝廷注意,要為後麵的休養生息盡量爭取時間。
於是,除了留下一部分護衛,其餘人馬又悄悄分批潛回光州,
一晃,時間過去了大半年,
李如璋終於是有驚無險的,重新踏上光州這片土地,
別人玩兒穿越,是各種金手指,逆天係統於一身,
為什麽,偏偏輪到自己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這麽艱難,除了自己那點後世的閱曆,他還真就不比古人多些什麽,
此次在帝都的遭遇,便是教訓,
他這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加上前途未卜,
一時令他感慨良多。
隻可惜,來不及過多抒發內心感受,便被自家妹子的呼喊聲打斷了思緒,
眾多圍觀的人群裏,李如玉的身影並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是弱小,
但是,架不住小丫頭活潑,
一個勁兒的蹦躂,蹦躂就算了,嘴裏還不斷高聲揮手呼喊
“哥,我在這兒,這裏……。”
“讓讓,麻煩讓讓……,
“前麵騎馬那個人是我哥,就是他打敗了北虜……厲害吧。”
引得周圍人驚呼連連。
聲音之大,且理直氣壯,讓馬背上的李如璋都覺得汗顏。
哪有這樣光明正大誇人的,一點都不謙遜。
李如璋回到住處以後,將範瑤月和另外姐弟二人安頓好之後,便準備休息一番。
不過,他總覺得自家妹子不對勁,一開始的那種活潑勁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問也不說,李如璋實在太疲憊了。
所以他並未多想,這段時間,他活的太壓抑、太累了,就連李少嚴提出要替他接風洗塵,也被他推辭了。
帝都此行,每天都在爾虞我詐,幾乎耗光了他的精力。
他此刻,隻想好好大睡一覺,補充一下自己的精神。
回到房間剛躺下沒多久,他便進入了夢鄉,
夢裏,他又回到了曾經的那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他依舊在軍校上學,並且還結識一幫誌趣相投的好友,
同樣也在校園結識了自己的另一半,
最後他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並且光榮的成為了一名軍人,他還和自己的心愛之人,定下結婚日期。
然而,就在二人步入婚姻殿堂的那天,恰逢外敵入侵,
尖利呼嘯的炮彈聲,響徹他的耳邊,如雨點般砸向他所在的城市,也砸在了他的婚禮上,彈片擊中他的愛人,也擊碎他的美夢……
他就這樣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之人,在這美好的一天,倒在血泊中,死在他的懷裏。
“不!!!不行!!!”
“絕對不可以!!!”
就這樣,在驚嚇和憤怒中,李如璋猛然驚醒。
才發現這隻不過是一場夢境,
擦了一把汗,看了看周邊景象,李如璋再度搖了搖頭,此生怕是回不去了。
好生經營現在這個世界才更重要。
起身來到窗邊,打開窗戶,看了一眼天色。
昨天是夜幕時分睡的,現在外麵居然已經是日頭偏西,
也就是說,他這一覺居然差不多睡了一天一夜。
這時他隱約聽到屋外傳來斷斷續續的啜泣聲,
李如璋起身,走出房門,
才發現自家妹子坐在台階上,背對自己,正是她在哭泣,
“好端端的,怎麽哭了?”
李如璋開口問道
李如玉被這一聲詢問嚇了一跳,待回身看到自家哥哥站在身後,便再也忍不住了,
起身猛然撲進李如璋懷裏,嚎啕道
“哥,你以後再也不能丟下我了,我好怕……
我都聽瑤月姐姐說了,
這次我差點就失去你,我不敢想失去你以後,我該怎麽辦,”
“哥,你答應我好不好,以後再也不可以冒險了,沒有你,這世上我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我們不要什麽榮華富貴,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平平安安過過一輩子吧,也比丟掉性命要好。”
小丫頭哭得梨花帶雨,斷斷續續的說了許多,
李如璋隻得摟著自家妹子,輕聲細語的哄她。
看著眼前這一幕,他思緒又回到了當年自己穿越過來的時候,當年自家妹妹也是這樣擔憂自己,
果真應了那句話,絕大多數人隻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卻極少有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李如璋忍不住感歎,
自家妹妹的想法倒是挺好,可惜身處亂世,絕難獨善其身。
如果能當一太平盛世的普通人,自己何苦要冒著巨大風險去搏命,無非是躲不過去罷了。
不過自家妹子說的也沒錯
如今在這個世上,論血緣關係也隻剩下兄妹倆相依為命,自己平時太過忙碌,確實對自己妹妹關心太少。
於是,當即安撫自家妹子,表示以後再也不會以身犯險,
又答應她,過兩天,等到簪花節,親自給她簪花,以盡長兄替父之道,
經過好一陣安慰,這才將妹子哄住。
李如玉將眼淚擦幹淨略帶委屈道
“好了,哥,知道你就是為了哄我開心的,我也知道你不容易,可我就是擔心。”
“你是幹大事的人,我有瑤月姐姐陪著我就好,你要是忙,就忙你的去吧。”
李如玉思維極度跳脫,前一秒還傷心欲絕,後一秒,又圍著範瑤月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李如璋,隻得向範瑤月投去一個歉意的眼神。
範瑤月卻盈盈一笑,示意無妨。
一想到接下來自己還有忙,家裏還要托付範瑤月照顧,便對她說道
“範姑娘,家中起居簡陋,我和妹妹的經曆你也知道,所以,對衣食住行,要求並不高。”
“如今你來,也隻能委屈你將就,我把你和兩個小家夥當一家人,你也切莫拘束。
以後我還要忙其他事了,家中這一塊,還要勞煩範姑娘費心照應一番。”
說著還對範瑤月躬身一禮,範瑤月卻側身避開。
“將軍既然拿我當一家人,又如此客套做什麽?”
“奴家感激將軍收留還來不及,”
“能為將軍分憂,是奴家的榮幸,將軍盡管忙其他的事,如玉妹妹和這個家,我定當竭盡全力照顧妥當。”
李如玉這時也來湊熱鬧
“好了,好了,哥,你快走吧,晚了我又不想你走了,”
“你走了,我才好請教瑤月姐姐如何妝容打扮。”
好嘛,這轉眼自家妹子就倒戈相向了。
李如璋無奈搖了搖頭,梳洗一番,便要去軍中大營,找自家大哥。
範瑤月本來想要伺候他梳洗的,被李如璋婉拒了,他真是拿範瑤月當家人,而不是奴仆。
李如璋的時間很緊,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今,各方麵都要發展,
但是,首當其衝的先是宴請請自家大哥,以及一眾將帥,以感謝此次全軍勠力營救自己,
席間李如璋不論軍職高低,挨個敬酒,以表示謝意,
軍中俱是相熟之人,李如璋又平易近人,整個酒宴氣氛一片歡騰熱烈,
李如璋表示,此次自己帶回來的這些金銀珠寶,他將一點不留,全部犒賞底下軍士,引的一眾軍將,讚歎佩服不以,
轉天他又和李少嚴商議,將之前招遠金礦裏所獲黃金,盡數換成銀錢,優先撫恤陣亡將士,剩餘錢財再按論功行賞,賞賜給其他軍士,
潼關之戰,他們就已經答應過自家軍士,戰後另有封賞,如今便是該兌現的時候。
李少嚴和其他將領紛紛表示同意。
帝君隻知籠絡高層將帥的人心,完全沒有考慮過底下軍士的死活,李如璋和李少嚴不一樣,
他們是軍隊的實際掌控者,所以,他們更明白,要想一支軍隊能征善戰,首先就是要拿軍士當人看,然後就是必須要恩養軍士,再者賞罰分明,這才能保證軍隊戰力和軍心堪用,
帝國之前為何一敗再敗?
不正是因為賞罰不公,軍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且地位低下,所以誰都不願意賣命,
這個時代,恩養士卒是最重要的,
沒有錢財,再多的大義凜然,都是沒用的。
既使是在後世,錢財也是一樣重要,
所以,在這個時代,別奢望太多,想要將士效命還是需要拿銀錢來砸的,
一則是係統性教育的缺失,二則是軍人地位和榮譽的喪失,三則是賞罰不公的不良影響。
幾種原因加在一起,便造就了軍士毫無戰力的局麵,
以上幾種,尤其是第二種,最為可怕,自從這個朝代建國之初至今,已經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文貴武賤的思想風氣,這就導致整個帝國的軍事脊梁都被抽掉,
諾大的帝國,軍事方麵,如同被拔了爪牙的病虎,被別人予取予奪,也屬正常。
李如璋也明白此間道理,他不指望現如今的軍隊,做到後世子弟兵那般,保家衛國奮不顧身,英勇無畏。
他隻求銀子砸下去,軍隊能一直保持戰力,便心滿意足了。
怕就怕什麽,錢財一路分發下來,經過層層克扣,最後到軍士手中,已經所剩無幾,軍士衣食尚且不能自足,又如何指望他們效命?
正所謂,家國天下,這些軍士連自己小家都顧不了的情況下,又如何顧得了大家?又如何保衛天下?
李如璋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切,雖然他深知這一切必定艱難且任重道遠,但是,他也必須要做,
為了不讓自己淪為北虜的刀下亡魂,也為了不讓這些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遭受戰火離亂之苦。
打造一支英勇善戰,能戰勝北虜的軍隊,勢在必行。
人嘛說到底還是機遇不到,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英豪氣。
李如璋也不例外。
第二天
李如璋來到李少嚴大帳,準備和自家大哥商議接下來的事宜。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是將自己這次去帝都的經曆,毫無保留全盤托出,
包括為了將離間計演的更加逼真,讓帝君相信他二人確實產生隔閡,他將當初李少嚴阻止自己去帝都的事也和帝君吐露,同樣也一並告知李少嚴。
李少嚴並沒有責怪他,因為這畢竟是為了保命時候的權宜之計。
至於李如璋是不是有心陷害自己,李少嚴更是心中有數,
一個真正有心陷害自己的人,何必三番五次的營救自己,當初在幽州又何必想方設法為自己和一眾軍士謀求生路。
李少嚴甚至明言,自家兄弟如果打定主意要爭雄天下,那他便跟隨李如璋鞍前馬後,他清楚自己不是爭霸天下的那塊料,但是帶兵打仗,輔助自家兄弟成就一番霸業,他還是樂見其成的。
所以,李少嚴表示,完全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史書記載,
“嚴曰:“兄有自知,無以為天下,君欲行事,兄乃隨之,”
李如璋聽後,大喜過望。
之後,李如璋又和李少嚴商議了其他事宜。
比如軍隊的改製,和戰力強化。以及軍紀的加強。
總體幾個方麵,細化下來卻有大大小小幾十條。
首先是軍隊的淘裁
一支軍隊的發展和強大,絕對是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民生支持的。
軍民本是一家,軍士本身就是來自民眾之中,民眾則是需要依靠軍事力量來保護他們,
正所謂,相輔相成,
李如璋和李少嚴商議
軍隊中,曆經幾次戰事下來,老弱病殘不少,將這些士兵替換下來,一並安置在屯堡,正好可以協助每個屯堡進行軍事訓練,除了必須的賞賜和撫恤,每個退役將士還能得到一定的功勳田,
這樣可以忙時耕作,閑時練兵,即方便管理,又能提供糧食產出,還能護佑百姓,讓百姓有自保能力,又讓軍士有自己的私人財產,這也使得他們更加有凝聚力。
於軍於民,都是有利的。
可謂是一舉多得,
功勳田是軍士的私人財產,記錄在冊,可自種,可以雇傭,也可轉租,但是絕對不能變賣,
若是變賣官府也不會頒發地契,而且一旦變賣,被查出,雙方都會受到嚴懲,
此舉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和保護退役軍士的一種手段,保證這些軍士哪怕就算是傷殘了、或者到了老年,孤苦無依的境地,依然有口吃的,不至於被餓死。
強化軍隊戰力,就不用多說了,淘汰老弱之後,剩下的兵力,必然精悍。
隻需要再加強武備,保持操練不斷,必然會越來越強。
再一個就是嚴峻法度,李如璋在賞罰分明的情況下,決定推行連坐法,這是他根據北虜的軍事作風有感而發得來的,
在潼關的時候,北虜那種奮不顧身的瘋狂和悍然,李如璋如今依舊心有餘悸。
北虜每遇戰事,領頭之人必奮勇爭先,麾下部眾,也必須緊隨其後,並且必須護佑自家上司周全,一旦上官陣亡,則全隊皆斬。
初聽起來,確實不合情理,有失公允。
但是戰爭軍事本來就是不合情理,戰爭本就簡單粗暴,若是講究公平合理,那就不會有戰爭的發生。
所以在保證獎罰分明的情況下,北虜哪怕刑罰如此嚴峻,對外戰爭依舊能保持節節勝利,這便是北虜的優點,
李如璋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不光要發揚自己的長處,也要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學以致用才能使自己保持時刻強大。
所以,為了順利實行這些計劃,他特意校場點兵,先是論功行賞,然後趁機頒布這些政策,
除了原本要淘裁的軍士之外。
還特別聲明願意接受這些條令的,繼續留在部隊,如果覺得這些方案太過苛責,那也可以退役,退出軍隊的人一樣可以安排田地,
但是,選擇留下的這些士卒,未來在戰場上,但凡敢怯戰畏敵,臨陣而退卻者,軍法從事。
還有其他強化軍紀的條例,林林總總幾十條,
嚴肅軍紀之後,李如璋又提出了,增加軍中士卒待遇和撫恤,改動最大的便是撫恤一事,
陣亡將士的撫恤,從朝廷的五兩銀子,被提升到了整整二十兩。
並且不光是軍士的家人可以領取,隻要證實確有親緣關係同樣可以領取,不過這首先一點,便是以軍士遺願為先。
這些條例一經宣讀,立刻引得所有軍士歡呼雷動。
李如璋親自帶領著軍中文書,在軍中,給每位軍士篆刻遺書,統一封存。
若是將來軍士戰死,再將遺囑轉交他的家人。
考慮到紙張金貴和極易損毀,所以全部改為用木牌或者竹片,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存。
軍士們紛紛表示讚同,並沒有覺得晦氣或者是怎麽樣,
沙場征戰,本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丟掉性命再平常不過,反而他們覺得,自家將軍體貼心細,撫恤提高了不許多說,身後事也替他們安排妥當,
難得上麵當官的會為他們這些軍漢考慮,這讓許多軍士深受感動。
此時已經是來到了兗州山陽郡境內,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一行人才敢略微放慢行程,
但是,仍然不敢進山陽郡的州城,
一方麵怕耽誤行程,再者也怕事有反複,帝都一行,屬實上李如璋心有餘悸。
終於,也是在這裏遇到了前來接應的人馬,
之前雖然李如璋出獄之後,便讓李少嚴先行撤退,
但是,李少嚴仍然對帝都方麵保持懷疑,便將人馬繼續停留在半路,
就怕萬一帝君腦子一抽,對李如璋不利,方便接應自家兄弟。
二人相見,無須多言,
接應到李如璋以後,眾人總算鬆了一口氣。
如今算是全身而退,李少嚴本打算大張旗鼓的打道回府,在李如璋的勸說下,才打消了這個想法,
李如璋告訴李少嚴,他剛取得帝都方麵信任,此時不宜張揚,一定要低調行事,避免引起朝廷注意,要為後麵的休養生息盡量爭取時間。
於是,除了留下一部分護衛,其餘人馬又悄悄分批潛回光州,
一晃,時間過去了大半年,
李如璋終於是有驚無險的,重新踏上光州這片土地,
別人玩兒穿越,是各種金手指,逆天係統於一身,
為什麽,偏偏輪到自己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這麽艱難,除了自己那點後世的閱曆,他還真就不比古人多些什麽,
此次在帝都的遭遇,便是教訓,
他這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加上前途未卜,
一時令他感慨良多。
隻可惜,來不及過多抒發內心感受,便被自家妹子的呼喊聲打斷了思緒,
眾多圍觀的人群裏,李如玉的身影並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是弱小,
但是,架不住小丫頭活潑,
一個勁兒的蹦躂,蹦躂就算了,嘴裏還不斷高聲揮手呼喊
“哥,我在這兒,這裏……。”
“讓讓,麻煩讓讓……,
“前麵騎馬那個人是我哥,就是他打敗了北虜……厲害吧。”
引得周圍人驚呼連連。
聲音之大,且理直氣壯,讓馬背上的李如璋都覺得汗顏。
哪有這樣光明正大誇人的,一點都不謙遜。
李如璋回到住處以後,將範瑤月和另外姐弟二人安頓好之後,便準備休息一番。
不過,他總覺得自家妹子不對勁,一開始的那種活潑勁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問也不說,李如璋實在太疲憊了。
所以他並未多想,這段時間,他活的太壓抑、太累了,就連李少嚴提出要替他接風洗塵,也被他推辭了。
帝都此行,每天都在爾虞我詐,幾乎耗光了他的精力。
他此刻,隻想好好大睡一覺,補充一下自己的精神。
回到房間剛躺下沒多久,他便進入了夢鄉,
夢裏,他又回到了曾經的那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他依舊在軍校上學,並且還結識一幫誌趣相投的好友,
同樣也在校園結識了自己的另一半,
最後他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並且光榮的成為了一名軍人,他還和自己的心愛之人,定下結婚日期。
然而,就在二人步入婚姻殿堂的那天,恰逢外敵入侵,
尖利呼嘯的炮彈聲,響徹他的耳邊,如雨點般砸向他所在的城市,也砸在了他的婚禮上,彈片擊中他的愛人,也擊碎他的美夢……
他就這樣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之人,在這美好的一天,倒在血泊中,死在他的懷裏。
“不!!!不行!!!”
“絕對不可以!!!”
就這樣,在驚嚇和憤怒中,李如璋猛然驚醒。
才發現這隻不過是一場夢境,
擦了一把汗,看了看周邊景象,李如璋再度搖了搖頭,此生怕是回不去了。
好生經營現在這個世界才更重要。
起身來到窗邊,打開窗戶,看了一眼天色。
昨天是夜幕時分睡的,現在外麵居然已經是日頭偏西,
也就是說,他這一覺居然差不多睡了一天一夜。
這時他隱約聽到屋外傳來斷斷續續的啜泣聲,
李如璋起身,走出房門,
才發現自家妹子坐在台階上,背對自己,正是她在哭泣,
“好端端的,怎麽哭了?”
李如璋開口問道
李如玉被這一聲詢問嚇了一跳,待回身看到自家哥哥站在身後,便再也忍不住了,
起身猛然撲進李如璋懷裏,嚎啕道
“哥,你以後再也不能丟下我了,我好怕……
我都聽瑤月姐姐說了,
這次我差點就失去你,我不敢想失去你以後,我該怎麽辦,”
“哥,你答應我好不好,以後再也不可以冒險了,沒有你,這世上我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我們不要什麽榮華富貴,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平平安安過過一輩子吧,也比丟掉性命要好。”
小丫頭哭得梨花帶雨,斷斷續續的說了許多,
李如璋隻得摟著自家妹子,輕聲細語的哄她。
看著眼前這一幕,他思緒又回到了當年自己穿越過來的時候,當年自家妹妹也是這樣擔憂自己,
果真應了那句話,絕大多數人隻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卻極少有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李如璋忍不住感歎,
自家妹妹的想法倒是挺好,可惜身處亂世,絕難獨善其身。
如果能當一太平盛世的普通人,自己何苦要冒著巨大風險去搏命,無非是躲不過去罷了。
不過自家妹子說的也沒錯
如今在這個世上,論血緣關係也隻剩下兄妹倆相依為命,自己平時太過忙碌,確實對自己妹妹關心太少。
於是,當即安撫自家妹子,表示以後再也不會以身犯險,
又答應她,過兩天,等到簪花節,親自給她簪花,以盡長兄替父之道,
經過好一陣安慰,這才將妹子哄住。
李如玉將眼淚擦幹淨略帶委屈道
“好了,哥,知道你就是為了哄我開心的,我也知道你不容易,可我就是擔心。”
“你是幹大事的人,我有瑤月姐姐陪著我就好,你要是忙,就忙你的去吧。”
李如玉思維極度跳脫,前一秒還傷心欲絕,後一秒,又圍著範瑤月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李如璋,隻得向範瑤月投去一個歉意的眼神。
範瑤月卻盈盈一笑,示意無妨。
一想到接下來自己還有忙,家裏還要托付範瑤月照顧,便對她說道
“範姑娘,家中起居簡陋,我和妹妹的經曆你也知道,所以,對衣食住行,要求並不高。”
“如今你來,也隻能委屈你將就,我把你和兩個小家夥當一家人,你也切莫拘束。
以後我還要忙其他事了,家中這一塊,還要勞煩範姑娘費心照應一番。”
說著還對範瑤月躬身一禮,範瑤月卻側身避開。
“將軍既然拿我當一家人,又如此客套做什麽?”
“奴家感激將軍收留還來不及,”
“能為將軍分憂,是奴家的榮幸,將軍盡管忙其他的事,如玉妹妹和這個家,我定當竭盡全力照顧妥當。”
李如玉這時也來湊熱鬧
“好了,好了,哥,你快走吧,晚了我又不想你走了,”
“你走了,我才好請教瑤月姐姐如何妝容打扮。”
好嘛,這轉眼自家妹子就倒戈相向了。
李如璋無奈搖了搖頭,梳洗一番,便要去軍中大營,找自家大哥。
範瑤月本來想要伺候他梳洗的,被李如璋婉拒了,他真是拿範瑤月當家人,而不是奴仆。
李如璋的時間很緊,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今,各方麵都要發展,
但是,首當其衝的先是宴請請自家大哥,以及一眾將帥,以感謝此次全軍勠力營救自己,
席間李如璋不論軍職高低,挨個敬酒,以表示謝意,
軍中俱是相熟之人,李如璋又平易近人,整個酒宴氣氛一片歡騰熱烈,
李如璋表示,此次自己帶回來的這些金銀珠寶,他將一點不留,全部犒賞底下軍士,引的一眾軍將,讚歎佩服不以,
轉天他又和李少嚴商議,將之前招遠金礦裏所獲黃金,盡數換成銀錢,優先撫恤陣亡將士,剩餘錢財再按論功行賞,賞賜給其他軍士,
潼關之戰,他們就已經答應過自家軍士,戰後另有封賞,如今便是該兌現的時候。
李少嚴和其他將領紛紛表示同意。
帝君隻知籠絡高層將帥的人心,完全沒有考慮過底下軍士的死活,李如璋和李少嚴不一樣,
他們是軍隊的實際掌控者,所以,他們更明白,要想一支軍隊能征善戰,首先就是要拿軍士當人看,然後就是必須要恩養軍士,再者賞罰分明,這才能保證軍隊戰力和軍心堪用,
帝國之前為何一敗再敗?
不正是因為賞罰不公,軍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且地位低下,所以誰都不願意賣命,
這個時代,恩養士卒是最重要的,
沒有錢財,再多的大義凜然,都是沒用的。
既使是在後世,錢財也是一樣重要,
所以,在這個時代,別奢望太多,想要將士效命還是需要拿銀錢來砸的,
一則是係統性教育的缺失,二則是軍人地位和榮譽的喪失,三則是賞罰不公的不良影響。
幾種原因加在一起,便造就了軍士毫無戰力的局麵,
以上幾種,尤其是第二種,最為可怕,自從這個朝代建國之初至今,已經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文貴武賤的思想風氣,這就導致整個帝國的軍事脊梁都被抽掉,
諾大的帝國,軍事方麵,如同被拔了爪牙的病虎,被別人予取予奪,也屬正常。
李如璋也明白此間道理,他不指望現如今的軍隊,做到後世子弟兵那般,保家衛國奮不顧身,英勇無畏。
他隻求銀子砸下去,軍隊能一直保持戰力,便心滿意足了。
怕就怕什麽,錢財一路分發下來,經過層層克扣,最後到軍士手中,已經所剩無幾,軍士衣食尚且不能自足,又如何指望他們效命?
正所謂,家國天下,這些軍士連自己小家都顧不了的情況下,又如何顧得了大家?又如何保衛天下?
李如璋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切,雖然他深知這一切必定艱難且任重道遠,但是,他也必須要做,
為了不讓自己淪為北虜的刀下亡魂,也為了不讓這些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遭受戰火離亂之苦。
打造一支英勇善戰,能戰勝北虜的軍隊,勢在必行。
人嘛說到底還是機遇不到,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英豪氣。
李如璋也不例外。
第二天
李如璋來到李少嚴大帳,準備和自家大哥商議接下來的事宜。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是將自己這次去帝都的經曆,毫無保留全盤托出,
包括為了將離間計演的更加逼真,讓帝君相信他二人確實產生隔閡,他將當初李少嚴阻止自己去帝都的事也和帝君吐露,同樣也一並告知李少嚴。
李少嚴並沒有責怪他,因為這畢竟是為了保命時候的權宜之計。
至於李如璋是不是有心陷害自己,李少嚴更是心中有數,
一個真正有心陷害自己的人,何必三番五次的營救自己,當初在幽州又何必想方設法為自己和一眾軍士謀求生路。
李少嚴甚至明言,自家兄弟如果打定主意要爭雄天下,那他便跟隨李如璋鞍前馬後,他清楚自己不是爭霸天下的那塊料,但是帶兵打仗,輔助自家兄弟成就一番霸業,他還是樂見其成的。
所以,李少嚴表示,完全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史書記載,
“嚴曰:“兄有自知,無以為天下,君欲行事,兄乃隨之,”
李如璋聽後,大喜過望。
之後,李如璋又和李少嚴商議了其他事宜。
比如軍隊的改製,和戰力強化。以及軍紀的加強。
總體幾個方麵,細化下來卻有大大小小幾十條。
首先是軍隊的淘裁
一支軍隊的發展和強大,絕對是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民生支持的。
軍民本是一家,軍士本身就是來自民眾之中,民眾則是需要依靠軍事力量來保護他們,
正所謂,相輔相成,
李如璋和李少嚴商議
軍隊中,曆經幾次戰事下來,老弱病殘不少,將這些士兵替換下來,一並安置在屯堡,正好可以協助每個屯堡進行軍事訓練,除了必須的賞賜和撫恤,每個退役將士還能得到一定的功勳田,
這樣可以忙時耕作,閑時練兵,即方便管理,又能提供糧食產出,還能護佑百姓,讓百姓有自保能力,又讓軍士有自己的私人財產,這也使得他們更加有凝聚力。
於軍於民,都是有利的。
可謂是一舉多得,
功勳田是軍士的私人財產,記錄在冊,可自種,可以雇傭,也可轉租,但是絕對不能變賣,
若是變賣官府也不會頒發地契,而且一旦變賣,被查出,雙方都會受到嚴懲,
此舉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並和保護退役軍士的一種手段,保證這些軍士哪怕就算是傷殘了、或者到了老年,孤苦無依的境地,依然有口吃的,不至於被餓死。
強化軍隊戰力,就不用多說了,淘汰老弱之後,剩下的兵力,必然精悍。
隻需要再加強武備,保持操練不斷,必然會越來越強。
再一個就是嚴峻法度,李如璋在賞罰分明的情況下,決定推行連坐法,這是他根據北虜的軍事作風有感而發得來的,
在潼關的時候,北虜那種奮不顧身的瘋狂和悍然,李如璋如今依舊心有餘悸。
北虜每遇戰事,領頭之人必奮勇爭先,麾下部眾,也必須緊隨其後,並且必須護佑自家上司周全,一旦上官陣亡,則全隊皆斬。
初聽起來,確實不合情理,有失公允。
但是戰爭軍事本來就是不合情理,戰爭本就簡單粗暴,若是講究公平合理,那就不會有戰爭的發生。
所以在保證獎罰分明的情況下,北虜哪怕刑罰如此嚴峻,對外戰爭依舊能保持節節勝利,這便是北虜的優點,
李如璋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不光要發揚自己的長處,也要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學以致用才能使自己保持時刻強大。
所以,為了順利實行這些計劃,他特意校場點兵,先是論功行賞,然後趁機頒布這些政策,
除了原本要淘裁的軍士之外。
還特別聲明願意接受這些條令的,繼續留在部隊,如果覺得這些方案太過苛責,那也可以退役,退出軍隊的人一樣可以安排田地,
但是,選擇留下的這些士卒,未來在戰場上,但凡敢怯戰畏敵,臨陣而退卻者,軍法從事。
還有其他強化軍紀的條例,林林總總幾十條,
嚴肅軍紀之後,李如璋又提出了,增加軍中士卒待遇和撫恤,改動最大的便是撫恤一事,
陣亡將士的撫恤,從朝廷的五兩銀子,被提升到了整整二十兩。
並且不光是軍士的家人可以領取,隻要證實確有親緣關係同樣可以領取,不過這首先一點,便是以軍士遺願為先。
這些條例一經宣讀,立刻引得所有軍士歡呼雷動。
李如璋親自帶領著軍中文書,在軍中,給每位軍士篆刻遺書,統一封存。
若是將來軍士戰死,再將遺囑轉交他的家人。
考慮到紙張金貴和極易損毀,所以全部改為用木牌或者竹片,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存。
軍士們紛紛表示讚同,並沒有覺得晦氣或者是怎麽樣,
沙場征戰,本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丟掉性命再平常不過,反而他們覺得,自家將軍體貼心細,撫恤提高了不許多說,身後事也替他們安排妥當,
難得上麵當官的會為他們這些軍漢考慮,這讓許多軍士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