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璋猜的沒錯,
朝廷派的監軍,正在來的路上。
此次派來的監軍,乃是督察院那邊的人,
此前,不論左相還是右相,
派往軍中之人,
皆於軍中將領不合,間隙頗多,為此朝廷也倍感苦惱。
所以,此次幹脆從督察院指派宣慰使。
此次前來的監軍名叫張文誠,
在督察院領監察禦史大夫之職,
他不屬於左相,也不屬於右相,
純粹的中直之人,孤臣。
為官數載,行事正派,不偏不倚,一向是誰有理幫誰,誰有錯彈劾誰。
遇到為民造福的官員便舉薦。
遇到魚肉百姓的官員就彈劾。
純粹的對事不對人,
甚至連他自家上官,都被她彈劾過,
也正因為他這個脾氣,被上司所不喜,冷置多年。
和他同年為官的,基本所有人都升遷了,
隻有他還在一直原地踏步。
說白了,就是被邊緣化冷藏了,
軍中和州府巡查是兩回事。
行伍之人,行事風格大家都懂,隻要行事不露馬腳,往往被逼急了……
所以,軍中文官,一向是個高危職業……
而張文誠,受上官舉薦,便領到了這份兒差事。
要知道,
督察院下置
左右督禦史、副督禦史
再設左右僉督禦史
下麵才是督察禦史
這還沒完
再往下,還有禦史中丞、少丞。
再往下,才是才是他們這些禦史大夫。
如果真是好差事,他頭上還有那麽多上官,
哪裏輪得上他一個小小的禦史大夫?
甚至,說的更直白一些,他這次任宣慰使,是有人刻意為之。
一行人快到潼關的時候,
正好撞見派給帝都方麵傳信的軍中驛馬,
從驛馬搪報中得知,北虜竟然被打敗了!!!
而且,是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
怎麽可能?如何敢信?
嵩朝士卒軍隊,不論敢戰與否,
多少都有誇大其詞,殺良冒功,
遷延畏戰,欺瞞朝廷諸多弊病。
這也是文人,多厭惡武人的原因,
所以一開始,張文誠等人如何敢信?
看著眼前軍士,張文誠心生一計,
對著驛卒,一頓旁敲側擊,
眼見那小兵,雖語無倫次,言語表達混亂不堪,卻始終堅稱大勝屬實。
一套敲打功夫下來,看那小兵依舊不曾改口,眾人心裏多少也信了幾分。
但是,
為了不使朝廷方麵蒙蔽視聽,也為了自己能糾察分明。
張文誠居然扣下了軍中搪報,
雖然他沒有權利打開搪報,一探究竟,但是扣留下來,讓搪報稍晚些時日,他還是敢的。
軍中諸事繁雜,往往搪報也不一定那麽準時,平日偶爾晚個一兩天,也是正常。
張文誠打定主意,自己去軍中探查清楚,再予朝廷回稟。
所幸,此刻他們下榻的驛館,離潼關並不遠。
就在當初,李如璋他們第一次來的時候,監軍斥責他們遷延不進的地方。
豫靈鎮
快馬半日,便能到達,
於是,一眾人馬,即刻便啟程前往潼關。
在此之前,朝廷並沒有傳達新任監軍到任的消息,
張文誠也沒有讓人事先通報,此意也在於突然襲擊。
看看情況是否屬實,
來到城關,亮出文書,印信,守城士兵驗過之後無誤後,
立刻便去稟報自家主帥,
聽聞是督察院來人,
不消片刻,三部主帥,耿平瀚、李少嚴、秦彝,三人便率眾出城迎接。
兵甲儀仗,旌旗紛飛,排場浩大,隆重不已。
不管日後有何咀唔,此時畢竟是朝廷天使到訪,
初來乍到,該給的麵子必須要給。
否則,怕是今日便會上一道彈劾奏章到帝都,
李少嚴雖然不在意這些,在帝都拋棄他們的時候,他便已經和朝廷那邊貌合神離了,
不過,其他兩部態度恭敬,自己總不能表麵文章都不做吧。
那樣豈不是授人以柄。
一般天使到來,首先會大張旗鼓,一方麵是為了拿調,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
如果迎接的官員,不搞點排場出來。
怕是來訪的天使,心裏還不喜,
所以,李少嚴等人,大搞排場,以示重視。
偏偏這次來的天使,好生奇怪,不喜排場、不裝腔作勢也就罷了,
也不在乎繁文縟節,
隻留下一句,不需大動幹戈,勞民傷財。
緊接著便催促三位統帥,要他們帶著自己,去看看所謂大捷的戰果,
等來到堆積如山的京觀麵前,這位天使驚的說不出話來,圍著四周反複轉了好幾圈,
也不顧那堆首級散發的味道,又叫人搬來幾個首級,親自點驗。
點驗完畢,沒有發現異常,不過這位天使,仍然不放心,
又捂著口鼻,親自湊上去查驗。
看完又追問幾位陪同的主帥,繳獲的兵甲號旗,在什麽地方,也要去看上一看。
嚴謹異常,
李少嚴為首的幾人,都稱天使遠道而來,
路途辛苦,當沐浴更衣,由他們設宴款待以後,再行他論。
張文誠當即拒絕,並明言,今日非要看到這些東西不可。
在他看來,首級可以作假,繳獲的敵軍旗號甲胄卻是做不得假。
自己身負皇命而來,斷不可兒戲大意。
所以,自己必須查驗清楚,否則自己這樣突然造訪是為什麽?
幾位主帥,相互對視了一眼,
心裏暗自苦笑
又是個難伺候的主,
不過,勝了就是勝了,又不曾有假。
於是,隻得又帶著他去存放繳獲物資兵器的地方。
堆積如山的北虜兵甲上傷痕累累,好多還血跡斑斑,包括第一次對陣時候,李如璋偷襲的那個萬夫長的旗幟也在,做不得假。
直到這時張文誠,看完了這些繳獲的兵甲旗幟之後,
終於,才肯相信,這場大勝,是真的!!!
就如此前所說,首級可以殺良冒功,那堆積如山的敵軍盔甲兵器,和自己一來,便暗自觀察的眾將士的神情卻是萬萬做不了假的。
試問,誰家打了敗仗,可以全軍喜笑顏開的?
他深呼吸了好幾口氣息,想平複了一下洶湧的內心,
然而,
終究是沒忍住,還是欣喜若狂喊了出來
“天佑百姓,天佑我大嵩啊。”
雙手高舉,仰望天空高喊道。
又轉身對三位統帥道
“不瞞諸位,本官此次奉命前來,本是前來製約諸軍,合力克敵。
以克日前戰敗退守之失,問責此前監軍身死之殤,
哪曾想今日,爾等竟成如此大功。
實是難得!!!”
“諸將勞苦,請受我一拜。”
說完,便一揖到底。
本來幾人聽他說前麵那些話,
心裏已經在炸刺了,
哪曾想,後麵峰回路轉,他竟然會如此放低姿態!!!
他本身乃是文官,地位就比武官高。
雖說他是禦史大夫,硬算起來,他遠遠夠不著三位統帥的品級,
奈何人家是代表帝君的身份前來,
三位雖然都是一軍統帥,但是誰敢直受這一禮?
於是,紛紛側身避讓
張文誠大禮行完,又上來一把抓住耿平瀚的手。
不斷搖晃道
“快、快、快與我說來,此戰情形。”
“諸君當真了不起。”
神色之間急切盼望,
哪還有點文人那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複又覺得自己失禮。
失笑道
“是在下失禮了,實在是逢此大勝,實在是情不自禁,見笑,見笑。”
此前那一揖,讓眾人感觀大好,
於是,紛紛陪笑附和道
“哪裏,哪裏,大人為人灑脫,真是性情中人。”
耿平瀚則趁機說道
“大人,若想知曉其中情節,不妨稍作歇息,沐浴更衣,我等也好準備宴席,待席間慢慢分說如何?”
那禦史大夫張文誠略微思索點頭道
“也罷,那便如諸君所言。”
要說這耿平瀚,也是會做人的,
此前本以為,此戰自己必然是身死道消,
連自己兒子的後路都交代好了。
哪裏想到,幽州軍和李如璋的到來,居然反敗為勝。
不光自己沒有戰死,反而還撈了一把軍功。這讓他絕處逢生,自然是喜不自勝。
又得知,李如璋此前事跡,更是敬佩不已,
恰逢朝廷派特使前來,便有心在朝廷特使麵前,舉薦李如璋。
隻不過他並不知道,李如璋根本不屑於當這個嵩朝的官。
於是,此戰過後的軍議上,他便向李少嚴提出,向朝廷索要封賞,也把李如璋的軍中正式身份敲定下來。
李如璋雖然一直跟隨在幽州軍中,對外也一直號稱參謀將軍。
但是,那畢竟隻是局限於幽州軍內部。
實際上,他除了一個貢生的身份以外,並無其他官職,真正說起來,還是一介白身。
李如璋一開始,本能打算拒絕,可又轉念一想,有了官身也好,有時候,行事也更方便,便也沒有拒絕耿平瀚的建議。
接下來的酒宴上,幾位主帥,就會向天使,舉薦李如璋。
並且後麵,幾人也會寫折子,遞給帝都方麵。
這邊張文誠回到早就安排的的房間,沐浴休息,
李少嚴對著,耿平瀚和秦彝,抱拳道
“有勞二位”
耿平瀚和秦彝,二人也紛紛回禮笑道
“李將軍言重,何談有勞?我二人無非投桃報李罷了。”
說罷,眾人皆是開懷大笑。
不多時,這邊酒席已經備好,那邊遣人前去請那禦史大夫。
來到席間,眾人在誰居主位的問題上,又是一番客套。
最終在大家一致勸說下,還是張文誠坐了上座。
落座完畢
“軍中無有歌舞,還請天使見諒。”
耿平瀚是這裏的主人,所以,他率先說道
“無妨,我本就不是來這兒看歌舞的,
若要看歌舞,我當去帝都的瀟湘閣……”
張文誠溫言調笑道
說罷,他舉起手中酒杯,對眾人說道
“我這個人不喜排場,大家不必拘禮,邊吃邊聊,
耿將軍,此前,你說此戰經過要讓人與我詳說,人呢?”
耿平瀚立馬接話
“此人正在席間,正是小李參謀。”
說完便伸手虛指李如璋
李如璋乘勢起身行禮,
張文誠一看,頓時眼前一亮,然後眉頭又略微一緊,此人這般年輕,便如此足智多謀?
莫不是這席間諸位,推舉的自家親族?
想到這兒,當下也是麵色不顯,便要李如璋,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與他分說清楚。
李如璋也是娓娓道來,期間張文誠不斷借機發問,各種旁敲側擊。
但是,整個過程,李如璋從容不迫,回答問題也是滴水不漏,這讓張文誠確信了不少,眼前這個年輕人胸中的確是有真材實料。
在李如璋的一番娓娓道來,和酒宴上其他軍將的烘托下,整個過程聽得張文誠是嘖嘖稱奇。
聽到北虜吃人的時候,張文誠又怒發衝冠。
斥罵北虜禽獸不如,
聽到李如璋火燒北虜,又連連拍手稱快。
大呼,快哉快哉
整個過程聽完,是讓他意猶未盡,讚歎不已。
不斷稱讚眼前這個年輕人乃國之棟梁,
恰好這個時候,旁邊的耿平瀚等人紛紛表示,李如璋如今還是白身。
這讓他大感意外,
如此國家棟梁,如今居然還是白身,實在埋沒人才。
便問他為何沒有考取功名。
“你這般天資聰穎,為何沒有功名在身?”
聽到監軍發問,李如璋則將自身緣故說與他聽。
此前,從賤籍到被周澤舉薦,又參軍等等一切……
不過後麵略有改動
他將自己不願當嵩朝的官員的意思隱去,
隻說家國淪喪,偌大的帝國,竟然放不下他的一張書桌。
所以,幹脆投筆從戎,直接從了軍。
恢複舊土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想沙場建功,
張文誠聽了大為感動,又頗為遺憾,對李如璋語重心長道
“你可知,如果隻從軍,而不考取功名,終非正途。”
“此番回朝,我便向帝君舉薦,如此良才,不可埋沒。”
並表示,這邊所見所聞,他都會稟報給朝廷,屆時該有的封賞,戰死將士的撫恤,都不能少。
他表示,一定會為三軍將士請功。
幾位軍將頓時紛紛拜謝,稱讚特使一心為公,國家棟梁等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這場酒宴,最終是賓盡主歡。
張文誠因為此次大勝,也是心情大好,眾人敬酒皆是來者不拒。
因此,也是喝得酩酊大醉。
待宴席結束之時,張文誠已經是醉到不省人事,最後隻得派軍士將他架回房間。
朝廷派的監軍,正在來的路上。
此次派來的監軍,乃是督察院那邊的人,
此前,不論左相還是右相,
派往軍中之人,
皆於軍中將領不合,間隙頗多,為此朝廷也倍感苦惱。
所以,此次幹脆從督察院指派宣慰使。
此次前來的監軍名叫張文誠,
在督察院領監察禦史大夫之職,
他不屬於左相,也不屬於右相,
純粹的中直之人,孤臣。
為官數載,行事正派,不偏不倚,一向是誰有理幫誰,誰有錯彈劾誰。
遇到為民造福的官員便舉薦。
遇到魚肉百姓的官員就彈劾。
純粹的對事不對人,
甚至連他自家上官,都被她彈劾過,
也正因為他這個脾氣,被上司所不喜,冷置多年。
和他同年為官的,基本所有人都升遷了,
隻有他還在一直原地踏步。
說白了,就是被邊緣化冷藏了,
軍中和州府巡查是兩回事。
行伍之人,行事風格大家都懂,隻要行事不露馬腳,往往被逼急了……
所以,軍中文官,一向是個高危職業……
而張文誠,受上官舉薦,便領到了這份兒差事。
要知道,
督察院下置
左右督禦史、副督禦史
再設左右僉督禦史
下麵才是督察禦史
這還沒完
再往下,還有禦史中丞、少丞。
再往下,才是才是他們這些禦史大夫。
如果真是好差事,他頭上還有那麽多上官,
哪裏輪得上他一個小小的禦史大夫?
甚至,說的更直白一些,他這次任宣慰使,是有人刻意為之。
一行人快到潼關的時候,
正好撞見派給帝都方麵傳信的軍中驛馬,
從驛馬搪報中得知,北虜竟然被打敗了!!!
而且,是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
怎麽可能?如何敢信?
嵩朝士卒軍隊,不論敢戰與否,
多少都有誇大其詞,殺良冒功,
遷延畏戰,欺瞞朝廷諸多弊病。
這也是文人,多厭惡武人的原因,
所以一開始,張文誠等人如何敢信?
看著眼前軍士,張文誠心生一計,
對著驛卒,一頓旁敲側擊,
眼見那小兵,雖語無倫次,言語表達混亂不堪,卻始終堅稱大勝屬實。
一套敲打功夫下來,看那小兵依舊不曾改口,眾人心裏多少也信了幾分。
但是,
為了不使朝廷方麵蒙蔽視聽,也為了自己能糾察分明。
張文誠居然扣下了軍中搪報,
雖然他沒有權利打開搪報,一探究竟,但是扣留下來,讓搪報稍晚些時日,他還是敢的。
軍中諸事繁雜,往往搪報也不一定那麽準時,平日偶爾晚個一兩天,也是正常。
張文誠打定主意,自己去軍中探查清楚,再予朝廷回稟。
所幸,此刻他們下榻的驛館,離潼關並不遠。
就在當初,李如璋他們第一次來的時候,監軍斥責他們遷延不進的地方。
豫靈鎮
快馬半日,便能到達,
於是,一眾人馬,即刻便啟程前往潼關。
在此之前,朝廷並沒有傳達新任監軍到任的消息,
張文誠也沒有讓人事先通報,此意也在於突然襲擊。
看看情況是否屬實,
來到城關,亮出文書,印信,守城士兵驗過之後無誤後,
立刻便去稟報自家主帥,
聽聞是督察院來人,
不消片刻,三部主帥,耿平瀚、李少嚴、秦彝,三人便率眾出城迎接。
兵甲儀仗,旌旗紛飛,排場浩大,隆重不已。
不管日後有何咀唔,此時畢竟是朝廷天使到訪,
初來乍到,該給的麵子必須要給。
否則,怕是今日便會上一道彈劾奏章到帝都,
李少嚴雖然不在意這些,在帝都拋棄他們的時候,他便已經和朝廷那邊貌合神離了,
不過,其他兩部態度恭敬,自己總不能表麵文章都不做吧。
那樣豈不是授人以柄。
一般天使到來,首先會大張旗鼓,一方麵是為了拿調,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
如果迎接的官員,不搞點排場出來。
怕是來訪的天使,心裏還不喜,
所以,李少嚴等人,大搞排場,以示重視。
偏偏這次來的天使,好生奇怪,不喜排場、不裝腔作勢也就罷了,
也不在乎繁文縟節,
隻留下一句,不需大動幹戈,勞民傷財。
緊接著便催促三位統帥,要他們帶著自己,去看看所謂大捷的戰果,
等來到堆積如山的京觀麵前,這位天使驚的說不出話來,圍著四周反複轉了好幾圈,
也不顧那堆首級散發的味道,又叫人搬來幾個首級,親自點驗。
點驗完畢,沒有發現異常,不過這位天使,仍然不放心,
又捂著口鼻,親自湊上去查驗。
看完又追問幾位陪同的主帥,繳獲的兵甲號旗,在什麽地方,也要去看上一看。
嚴謹異常,
李少嚴為首的幾人,都稱天使遠道而來,
路途辛苦,當沐浴更衣,由他們設宴款待以後,再行他論。
張文誠當即拒絕,並明言,今日非要看到這些東西不可。
在他看來,首級可以作假,繳獲的敵軍旗號甲胄卻是做不得假。
自己身負皇命而來,斷不可兒戲大意。
所以,自己必須查驗清楚,否則自己這樣突然造訪是為什麽?
幾位主帥,相互對視了一眼,
心裏暗自苦笑
又是個難伺候的主,
不過,勝了就是勝了,又不曾有假。
於是,隻得又帶著他去存放繳獲物資兵器的地方。
堆積如山的北虜兵甲上傷痕累累,好多還血跡斑斑,包括第一次對陣時候,李如璋偷襲的那個萬夫長的旗幟也在,做不得假。
直到這時張文誠,看完了這些繳獲的兵甲旗幟之後,
終於,才肯相信,這場大勝,是真的!!!
就如此前所說,首級可以殺良冒功,那堆積如山的敵軍盔甲兵器,和自己一來,便暗自觀察的眾將士的神情卻是萬萬做不了假的。
試問,誰家打了敗仗,可以全軍喜笑顏開的?
他深呼吸了好幾口氣息,想平複了一下洶湧的內心,
然而,
終究是沒忍住,還是欣喜若狂喊了出來
“天佑百姓,天佑我大嵩啊。”
雙手高舉,仰望天空高喊道。
又轉身對三位統帥道
“不瞞諸位,本官此次奉命前來,本是前來製約諸軍,合力克敵。
以克日前戰敗退守之失,問責此前監軍身死之殤,
哪曾想今日,爾等竟成如此大功。
實是難得!!!”
“諸將勞苦,請受我一拜。”
說完,便一揖到底。
本來幾人聽他說前麵那些話,
心裏已經在炸刺了,
哪曾想,後麵峰回路轉,他竟然會如此放低姿態!!!
他本身乃是文官,地位就比武官高。
雖說他是禦史大夫,硬算起來,他遠遠夠不著三位統帥的品級,
奈何人家是代表帝君的身份前來,
三位雖然都是一軍統帥,但是誰敢直受這一禮?
於是,紛紛側身避讓
張文誠大禮行完,又上來一把抓住耿平瀚的手。
不斷搖晃道
“快、快、快與我說來,此戰情形。”
“諸君當真了不起。”
神色之間急切盼望,
哪還有點文人那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複又覺得自己失禮。
失笑道
“是在下失禮了,實在是逢此大勝,實在是情不自禁,見笑,見笑。”
此前那一揖,讓眾人感觀大好,
於是,紛紛陪笑附和道
“哪裏,哪裏,大人為人灑脫,真是性情中人。”
耿平瀚則趁機說道
“大人,若想知曉其中情節,不妨稍作歇息,沐浴更衣,我等也好準備宴席,待席間慢慢分說如何?”
那禦史大夫張文誠略微思索點頭道
“也罷,那便如諸君所言。”
要說這耿平瀚,也是會做人的,
此前本以為,此戰自己必然是身死道消,
連自己兒子的後路都交代好了。
哪裏想到,幽州軍和李如璋的到來,居然反敗為勝。
不光自己沒有戰死,反而還撈了一把軍功。這讓他絕處逢生,自然是喜不自勝。
又得知,李如璋此前事跡,更是敬佩不已,
恰逢朝廷派特使前來,便有心在朝廷特使麵前,舉薦李如璋。
隻不過他並不知道,李如璋根本不屑於當這個嵩朝的官。
於是,此戰過後的軍議上,他便向李少嚴提出,向朝廷索要封賞,也把李如璋的軍中正式身份敲定下來。
李如璋雖然一直跟隨在幽州軍中,對外也一直號稱參謀將軍。
但是,那畢竟隻是局限於幽州軍內部。
實際上,他除了一個貢生的身份以外,並無其他官職,真正說起來,還是一介白身。
李如璋一開始,本能打算拒絕,可又轉念一想,有了官身也好,有時候,行事也更方便,便也沒有拒絕耿平瀚的建議。
接下來的酒宴上,幾位主帥,就會向天使,舉薦李如璋。
並且後麵,幾人也會寫折子,遞給帝都方麵。
這邊張文誠回到早就安排的的房間,沐浴休息,
李少嚴對著,耿平瀚和秦彝,抱拳道
“有勞二位”
耿平瀚和秦彝,二人也紛紛回禮笑道
“李將軍言重,何談有勞?我二人無非投桃報李罷了。”
說罷,眾人皆是開懷大笑。
不多時,這邊酒席已經備好,那邊遣人前去請那禦史大夫。
來到席間,眾人在誰居主位的問題上,又是一番客套。
最終在大家一致勸說下,還是張文誠坐了上座。
落座完畢
“軍中無有歌舞,還請天使見諒。”
耿平瀚是這裏的主人,所以,他率先說道
“無妨,我本就不是來這兒看歌舞的,
若要看歌舞,我當去帝都的瀟湘閣……”
張文誠溫言調笑道
說罷,他舉起手中酒杯,對眾人說道
“我這個人不喜排場,大家不必拘禮,邊吃邊聊,
耿將軍,此前,你說此戰經過要讓人與我詳說,人呢?”
耿平瀚立馬接話
“此人正在席間,正是小李參謀。”
說完便伸手虛指李如璋
李如璋乘勢起身行禮,
張文誠一看,頓時眼前一亮,然後眉頭又略微一緊,此人這般年輕,便如此足智多謀?
莫不是這席間諸位,推舉的自家親族?
想到這兒,當下也是麵色不顯,便要李如璋,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與他分說清楚。
李如璋也是娓娓道來,期間張文誠不斷借機發問,各種旁敲側擊。
但是,整個過程,李如璋從容不迫,回答問題也是滴水不漏,這讓張文誠確信了不少,眼前這個年輕人胸中的確是有真材實料。
在李如璋的一番娓娓道來,和酒宴上其他軍將的烘托下,整個過程聽得張文誠是嘖嘖稱奇。
聽到北虜吃人的時候,張文誠又怒發衝冠。
斥罵北虜禽獸不如,
聽到李如璋火燒北虜,又連連拍手稱快。
大呼,快哉快哉
整個過程聽完,是讓他意猶未盡,讚歎不已。
不斷稱讚眼前這個年輕人乃國之棟梁,
恰好這個時候,旁邊的耿平瀚等人紛紛表示,李如璋如今還是白身。
這讓他大感意外,
如此國家棟梁,如今居然還是白身,實在埋沒人才。
便問他為何沒有考取功名。
“你這般天資聰穎,為何沒有功名在身?”
聽到監軍發問,李如璋則將自身緣故說與他聽。
此前,從賤籍到被周澤舉薦,又參軍等等一切……
不過後麵略有改動
他將自己不願當嵩朝的官員的意思隱去,
隻說家國淪喪,偌大的帝國,竟然放不下他的一張書桌。
所以,幹脆投筆從戎,直接從了軍。
恢複舊土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想沙場建功,
張文誠聽了大為感動,又頗為遺憾,對李如璋語重心長道
“你可知,如果隻從軍,而不考取功名,終非正途。”
“此番回朝,我便向帝君舉薦,如此良才,不可埋沒。”
並表示,這邊所見所聞,他都會稟報給朝廷,屆時該有的封賞,戰死將士的撫恤,都不能少。
他表示,一定會為三軍將士請功。
幾位軍將頓時紛紛拜謝,稱讚特使一心為公,國家棟梁等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這場酒宴,最終是賓盡主歡。
張文誠因為此次大勝,也是心情大好,眾人敬酒皆是來者不拒。
因此,也是喝得酩酊大醉。
待宴席結束之時,張文誠已經是醉到不省人事,最後隻得派軍士將他架回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