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蠻利野厲聲喝道
“本帥糊塗,一時不察,中了敵軍詭計,
如今,我們已是身陷絕境,
現在唯一生路,便是拚死一戰。
突出重圍”
“突圍時,本帥會以我的親衛為先鋒,親自為你們開路,我要帶著你們活著回去。”
“此戰!!!”
“大家需效死力,誰敢畏戰,本帥定會讓他的親族不得善終。”
“都聽明白了嗎?”
“他們都說,我們馬戰天下無敵,今日,我便要讓外麵那群南兒知道,
我們大景國的士兵,步戰一樣無敵。”
說完,便擂鼓聚將,
所幸,自己手下的萬夫長,千夫長這些領軍人物。
基本都在,
此刻,天時也將近傍晚,乃蠻利野也有心將時間放在夜間,這樣更方便自方人馬走脫,
當下
分派作戰任務,底下軍將,紛紛表示,他們來做先鋒,
都被乃蠻利野拒了
他聲稱,是自己失察,將軍隊帶入死地,那便由自己親自鑿陣,
給軍士們,趟一條活路。
計劃已定,不複贅言
吩咐自家將領,盡量多收攏潰兵,
不論是現在,還是衝陣之後,
隻有相互照應,才能盡可能的讓每個人都活下去。
事實上,不是到了此時危急關頭,乃蠻利野也不願衝鋒陷陣,,若是換作以前剛起家那會,倒也沒事,如今他貴為三軍統帥,榮華富貴消磨了他的膽氣,相較當年,勇氣確實少了許多,
可如今,若自己不拚死保全景國的軍事力量,而自己逃命的話,他絲毫不會懷疑自家國主會砍了他。
日暮時分,
城北處城門,緩緩打開,
不待城門完全打開,一股鋼鐵洪流,便從城中湧了出來。
地動山搖,塵土漫天。
果真如乃蠻利野自己所說,身為三軍統帥,他親率軍士,為大軍開路
李少嚴諸將,在城外等了一天,就是等這個時刻,
哪肯輕易退讓,當下也是再次提點自家軍陣,務必拚死攔截。
按照他們的預估,昨夜北虜戰了一夜,白天又遭受一場大火。
此時,定然疲憊至極,人困馬乏,這是最縮短雙方戰力的時候。
然而,他們沒有錯估事情的發生軌跡,但是,他們低估了北虜的韌性。
北虜確實,人困馬乏,但是,此刻乃是搏命求生的時候。
己方這邊想痛打落水狗,可是北虜又哪會有半點示弱?
加上自家主帥,親自為大軍開路?誰不振奮?誰又敢不效死命?
僅僅一個照麵,嵩國軍陣這邊,便被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
這讓李少嚴和李如璋,震驚加無地自容。
原來北虜竟然強橫如斯,敵我戰力懸殊竟然如此大……
當即再度下令自家士兵,拚死攔住敵軍。
為了盡可能留住更多北虜,李少嚴下令,兩翼軍士,向缺口處靠攏,意在將北虜大軍再度攔截。
李少嚴和李如璋本以為,北虜衝破軍陣,便會揚長而去。
哪知道,北虜先鋒部隊,衝破自家軍陣以後,反而和自家軍士,混戰一團。
將自家軍陣,一分為二以後,更是往兩邊擠壓。
眼見,中間的缺口越來越大,
兩翼軍士若是繼續向外延展,試圖包圍北虜的話,那現在和北虜接戰的自家中軍,必然會因為軍陣不夠厚實,而被衝垮。
這就好比兩人摔跤,本應兩個人彼此拿手架住對方,哪知道其中一人力大無窮,一隻手便招架了你的兩隻手,還能空出一隻手,偷襲你其他部位,
你若是想騰出一隻手去攔截他另一隻手,那你這邊一隻手隻會率先失守。
即是戰力的懸殊,更是赤裸裸的陽謀。
城內還在不斷湧出敵軍,這些北虜紛紛從自家軍士打通的這個豁口之間,魚貫而出,
奔向遠處黑暗之中,
李如璋他們心急如焚,倒是有心阻攔。
可是這邊剛一調動自家軍陣的兵力,纏住自家中軍軍陣的北虜,便攻勢凶猛。
好幾次,李如璋他們都試圖分兵攔截,
偏偏因為。眼前的北虜牽製,而不敢分兵。
這也讓李如璋見識了,
原來,世間還有如此凶猛的悍不畏死的軍隊!!!
僅僅幾千人的北虜騎兵,
便能糾纏住己方兩萬人的軍隊,不但不讓自己分兵攔截不說。
還能來回鑿穿自家軍陣兩次……
雖說有拚死一戰,求生心切的因素在裏麵,但是,打鐵還得本身硬才行啊。
北虜凶蠻殘暴是真的,能戰敢戰更是真的。
這邊北虜一通生穿硬鑿,掩護自家士兵逃走。
等最後城中北虜逃光以後,他們還能再度結陣,交替掩護撤退。
來時,來勢洶洶,撤退,幹淨利落。
如果不是地上躺著,雙方陣亡和受傷的軍士。
李如璋甚至覺得,仿佛做了一場夢。
這邊北虜雖然得以撤退,但是,也是強弩之末,在幽州軍的追擊下,也是毫不戀戰,隻顧倉惶逃竄。
一路上,丟盔棄甲,屍橫遍野,
隻聽到四處喊殺聲,慘叫聲不斷,黑夜中,也不知道失了多少人馬。
在過渡口時,又是一通爭搶,
這期間失足落水的不在少數,
一直逃過風陵渡渡口以後,
北虜軍士才敢稍作歇息,
天明之後,彼此點驗旗號號,收攏潰卒。
其中一位萬夫長和幾位千夫長聚在一起,
商議接下來事宜,
其中萬夫長和其他幾位千夫長的意思,都是抓緊時間,繼續奔北而走。
如今,自家原來的營地也失了,軍隊也敗了。
不趕緊回去,
那豈不是真的,浪費了自家元帥的一片苦心。
眾人皆是附和,
唯獨其中一個年輕的千夫長,怒斥其他眾人。
聲稱,便是不能組織兵力打回去,也應該在渡口接應一下自家主帥。
哪有棄主帥而走的道理?
眾人皆不言語,
此戰,沒有被嵩國士兵陣前,真刀真槍所打敗。
卻被對方用計,將自己打的一敗塗地。
原本自己這方是穩操勝券的,被潼關守軍這麽一設計,偏偏又一敗塗地了。
鬼蜮伎倆,讓人防不勝防。
此刻,大家已然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生怕撤退晚了,又中了對麵什麽計謀。
誰還願意留下?
本來戰前,自家元帥就說了,能走便走。
如果能等到自家元帥還好
萬一……萬一等不到呢?
其中一位年長的千夫長這樣說道
其他將領,也表示讚同,覺得他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再說昨天夜裏,自家元帥帶著人拚死斷後。
手中僅有數千人,
嵩國那邊再不濟,那好歹也是兩萬大軍。
自家主帥的結果,怎麽想都…………,
眾人雖沒有明言,但是其中含義,都心知肚明。
那千夫長,見勸說不動眾人
便請求萬夫長,表示隻帶自己本部,幾百人留下,
眾人開始一通勸說,嵩國大軍一旦發現,如何如何。
那千夫長,仍舊不為所動,
其餘眾人也是無奈,隻得先行離開,並表示總得有人回國報信,總不能都在這裏冒險吧。
於是,除去那千夫長本部,還有其他一些零星兵馬,也表示留下。
其餘北虜,紛紛撤退。
又等了將近半日,
渡口那邊一陣喧嘩,兵戈震鑠之聲不絕於耳。
驚得在此等候的這千餘人馬,大驚失色。
紛紛登上渡口旁邊的小山坡戒備窺探。
隻見一波人馬在前方且戰且退,不斷有人倒下,看衣甲旗幟,不是自家軍隊又是誰?
當先兩騎直奔這邊而來,看到前方隱約人影攢動。
遙遙喝問,渡口這幾百人馬是哪一部的。
得到回答,原本在此接應的軍隊的回應後,
那兩個騎士也一亮腰間腰牌,也不多話,隻讓他們稍待,便再度策馬折身奔向橋對岸。
一眾等待潰兵,皆不知對方何意,也隻能等待。
不多時,隻見先前那兩騎再度策馬回轉。
這次看衣甲打扮明顯有軍將在其中,當中還簇擁著某個貴人。
看情形,多半是受傷了,
等到群騎兵渡過渡口,一眾軍士方才看得清楚。
剛才騎士簇擁之人,正是自家元帥!!!
不過此時,情形危急萬分,
自家元帥,身中數箭不說,其中有兩處重傷,傷口觸目驚心。
不消說,便知道是床子弩所為。
原來,彼時雙方交戰,李如璋見己方軍隊,攔不住北虜撤退騎兵,便讓自家軍士,用床子弩集火了一波。
碰巧,有兩箭,正好擊中乃蠻利野。
肩胛位置中了一箭,大腿外側中了一箭,
此刻皮開肉綻,被箭矢撕裂的傷口往外翻著,
一片血肉模糊,也不知道傷沒傷著要害。
此刻乃蠻利野,已經是進氣多出氣少,一副岌岌可危的樣子,
其中簇擁著自家元帥,過來的一眾人馬裏,一個軍官模樣的人,縱馬出列,上下打量了一番那年輕千夫長厲聲道
“我認得你,屈突家的是吧?”
“回稟上官,俺正是屈突家,俺喚作屈突兀阿未。”
“元帥怎麽樣了?”
回答完對方問話,年輕千夫長又追問了一句。
原來,這就是剛才執意留下來,等自家元帥那位千夫長的名字。
再看那縱馬出列,語氣嚴厲之人,敢和一位千夫長這般說話,不用想,除了元帥身邊親衛,誰敢這般大膽?
當下,那屈突兀阿未左手在胸上一撫,躬身衝那軍官模樣之人行了一禮。
那親衛不等屈突兀阿未開口
便急切道
“後方,不下萬餘嵩國南狗子追擊,
本有心讓你們留下斷後,看你們如今這樣,
怕不是我們前腳剛走,後腳你們就敗退跟過來,反倒連累我等。”
“你還有多少部眾跟隨?
那軍官不等屈突兀阿未回話,又兀自打斷道
“趕緊護著元帥趕緊走,我來為你們斷後。
拋棄一切輜重物資,隻管奔北回國,我會告知斷後的軍隊,元帥交於你手,一定要護得元帥周全。”
“若是元帥在你手中有失,我滅你全族!!!”
那親衛,騎在馬上,手拿馬鞭遙指那姓屈突的千夫長,
厲聲喝道
然後,又從己方隊列,點出兩人隨行,便催促他們快走。
說罷,便頭也不回,打馬轉身,奔向渡口另一麵正在和追兵交戰的自家軍陣。
且不說,那屈突兀阿未,隻慌忙拉起自家親衛,連大部都來不及叫。
隻是收集了戰馬和吃食,便護著乃蠻利野,奔北而走。
自家元帥以走,這邊留下斷後的北虜騎兵,皆抱有絕死之心。
不僅沒有慌亂,反而愈發敢戰。
尤其是剛才打馬回轉那軍官,更是不斷給北虜斷後軍士鼓勁。
“若想元帥無事,我等便要奮力死戰!!!”
說罷,反而主動出擊,反衝嵩國士兵軍陣。
有軍官作為表率,原本潰敗疲憊的北虜,再度精神大振。
日頭尚未正午,
便往返五次對衝,雙方都殺的屍橫遍野,
渡口岸邊的灘塗上,涓涓血跡匯流成河。
從頭到尾,北虜斷後騎兵,都死死攔住了想要追擊的嵩國騎兵。
硬是讓嵩國軍士這邊,一步也沒能踏上渡橋。
一直戰到正午
雙方才停兵罷戰
嵩國士兵這邊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幹糧,開始休整,補充體力。
反觀北虜那邊,失了輜重糧草,無食果腹。
不過,就戰力而言,嵩國士兵這邊也不得不佩服他們。
這群北虜,和牲口一樣,戰了一天一夜,居然還能和自家萬餘騎兵,戰的有來有回。
如今自己這邊可以飲食歇息,再北虜騎兵,無食果腹,這邊嵩國將領大喜。
各自心中慶幸
等到己方士卒吃飽喝足以後,戰力此消彼長,那時便是對麵的死期。
想到這兒,幾位嵩國將領是更加勝券在握,喜笑顏開。
隻需再困住這撥北虜一天,
不行便三天,五天,
到時候,北虜便不戰自潰,
到時候,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這幾千北虜首級,納入功勞簿中。
然而事多反複,人生之中,往往都是事與願違更多。
那邊北虜少了吃食,腹中饑渴難耐,便直接將受傷和死亡的戰馬,就地破腹。
也不待生火烤熟,竟然,直接生吞活啖……
吃的是鮮血淋漓,人人皆如惡鬼臨世,
北虜這一行徑,嚇的嵩國士卒眾人,皆是膽寒。
等待北虜將戰馬分食完畢,
緊接著,出現了更詭異的一幕,
以至於,許多嵩國士兵,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一幕,仍然曆曆在目。
那邊北虜士兵,居然全部吟唱起來,唱的什麽,除了幽州軍裏有一小部分能懂,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麽,
隻覺得這曲子,蒼涼渾厚,悠遠綿長,又哀怨婉轉,如歌如泣。
一曲唱罷,仿佛讓人置身於藍天白雲之下,廣袤無垠草原之上。
天雲流轉,時光荏苒
如此美妙景象,自己卻要和家中親人離別一般。
一時間,兩軍陣前,寂靜無聲,
都被這歌聲所沉醉。
這邊嵩國軍士,還沉浸其中。
那邊北虜騎兵中的一部分人,開始紛紛掏出自己身上的財貨和心愛之物,托付自家軍中相熟之人。
然後,翻身上馬,不等嵩國士兵這邊防備。
不顧一切朝著嵩國軍陣,奮力衝擊。
原來,這一部是北虜斷後軍隊裏,再分出來絕死斷後的部隊。
方才吟唱的便是草原上的別離歌。
北虜人少,保存生力軍,是重中之重
北虜將領也清楚,如果一直被嵩國士兵這邊拖住。
那自家這幾千騎兵,必定全軍覆沒。
與其這樣,不如壯士斷腕。
這邊千餘騎兵,決死般衝向嵩國軍陣。
完全不管不顧,就是一心要和嵩國軍士這邊,以命換命。
那邊北虜剩下的軍隊,毫不留戀,打馬轉身便走,徑自衝向渡口橋上。
嵩國士兵正在進食,不說攔截,反而被北虜千餘人絕死衝鋒的氣勢所震懾,
反而自亂陣腳,
等好不容易止住混亂
消滅了這千餘騎兵,再想去追索逃走的北虜時,
才發現,對方點著了浮橋,阻斷了自家追擊的腳步。
就這樣,因為一時大意,原本唾手可得的戰功,便和自家這邊失之交臂不說,反而被剛才絕死斷後的那群北虜,殺傷了不少自家士卒。
事到如今,隻能看著熊熊大火焚燒的渡橋,望而興歎……
“本帥糊塗,一時不察,中了敵軍詭計,
如今,我們已是身陷絕境,
現在唯一生路,便是拚死一戰。
突出重圍”
“突圍時,本帥會以我的親衛為先鋒,親自為你們開路,我要帶著你們活著回去。”
“此戰!!!”
“大家需效死力,誰敢畏戰,本帥定會讓他的親族不得善終。”
“都聽明白了嗎?”
“他們都說,我們馬戰天下無敵,今日,我便要讓外麵那群南兒知道,
我們大景國的士兵,步戰一樣無敵。”
說完,便擂鼓聚將,
所幸,自己手下的萬夫長,千夫長這些領軍人物。
基本都在,
此刻,天時也將近傍晚,乃蠻利野也有心將時間放在夜間,這樣更方便自方人馬走脫,
當下
分派作戰任務,底下軍將,紛紛表示,他們來做先鋒,
都被乃蠻利野拒了
他聲稱,是自己失察,將軍隊帶入死地,那便由自己親自鑿陣,
給軍士們,趟一條活路。
計劃已定,不複贅言
吩咐自家將領,盡量多收攏潰兵,
不論是現在,還是衝陣之後,
隻有相互照應,才能盡可能的讓每個人都活下去。
事實上,不是到了此時危急關頭,乃蠻利野也不願衝鋒陷陣,,若是換作以前剛起家那會,倒也沒事,如今他貴為三軍統帥,榮華富貴消磨了他的膽氣,相較當年,勇氣確實少了許多,
可如今,若自己不拚死保全景國的軍事力量,而自己逃命的話,他絲毫不會懷疑自家國主會砍了他。
日暮時分,
城北處城門,緩緩打開,
不待城門完全打開,一股鋼鐵洪流,便從城中湧了出來。
地動山搖,塵土漫天。
果真如乃蠻利野自己所說,身為三軍統帥,他親率軍士,為大軍開路
李少嚴諸將,在城外等了一天,就是等這個時刻,
哪肯輕易退讓,當下也是再次提點自家軍陣,務必拚死攔截。
按照他們的預估,昨夜北虜戰了一夜,白天又遭受一場大火。
此時,定然疲憊至極,人困馬乏,這是最縮短雙方戰力的時候。
然而,他們沒有錯估事情的發生軌跡,但是,他們低估了北虜的韌性。
北虜確實,人困馬乏,但是,此刻乃是搏命求生的時候。
己方這邊想痛打落水狗,可是北虜又哪會有半點示弱?
加上自家主帥,親自為大軍開路?誰不振奮?誰又敢不效死命?
僅僅一個照麵,嵩國軍陣這邊,便被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
這讓李少嚴和李如璋,震驚加無地自容。
原來北虜竟然強橫如斯,敵我戰力懸殊竟然如此大……
當即再度下令自家士兵,拚死攔住敵軍。
為了盡可能留住更多北虜,李少嚴下令,兩翼軍士,向缺口處靠攏,意在將北虜大軍再度攔截。
李少嚴和李如璋本以為,北虜衝破軍陣,便會揚長而去。
哪知道,北虜先鋒部隊,衝破自家軍陣以後,反而和自家軍士,混戰一團。
將自家軍陣,一分為二以後,更是往兩邊擠壓。
眼見,中間的缺口越來越大,
兩翼軍士若是繼續向外延展,試圖包圍北虜的話,那現在和北虜接戰的自家中軍,必然會因為軍陣不夠厚實,而被衝垮。
這就好比兩人摔跤,本應兩個人彼此拿手架住對方,哪知道其中一人力大無窮,一隻手便招架了你的兩隻手,還能空出一隻手,偷襲你其他部位,
你若是想騰出一隻手去攔截他另一隻手,那你這邊一隻手隻會率先失守。
即是戰力的懸殊,更是赤裸裸的陽謀。
城內還在不斷湧出敵軍,這些北虜紛紛從自家軍士打通的這個豁口之間,魚貫而出,
奔向遠處黑暗之中,
李如璋他們心急如焚,倒是有心阻攔。
可是這邊剛一調動自家軍陣的兵力,纏住自家中軍軍陣的北虜,便攻勢凶猛。
好幾次,李如璋他們都試圖分兵攔截,
偏偏因為。眼前的北虜牽製,而不敢分兵。
這也讓李如璋見識了,
原來,世間還有如此凶猛的悍不畏死的軍隊!!!
僅僅幾千人的北虜騎兵,
便能糾纏住己方兩萬人的軍隊,不但不讓自己分兵攔截不說。
還能來回鑿穿自家軍陣兩次……
雖說有拚死一戰,求生心切的因素在裏麵,但是,打鐵還得本身硬才行啊。
北虜凶蠻殘暴是真的,能戰敢戰更是真的。
這邊北虜一通生穿硬鑿,掩護自家士兵逃走。
等最後城中北虜逃光以後,他們還能再度結陣,交替掩護撤退。
來時,來勢洶洶,撤退,幹淨利落。
如果不是地上躺著,雙方陣亡和受傷的軍士。
李如璋甚至覺得,仿佛做了一場夢。
這邊北虜雖然得以撤退,但是,也是強弩之末,在幽州軍的追擊下,也是毫不戀戰,隻顧倉惶逃竄。
一路上,丟盔棄甲,屍橫遍野,
隻聽到四處喊殺聲,慘叫聲不斷,黑夜中,也不知道失了多少人馬。
在過渡口時,又是一通爭搶,
這期間失足落水的不在少數,
一直逃過風陵渡渡口以後,
北虜軍士才敢稍作歇息,
天明之後,彼此點驗旗號號,收攏潰卒。
其中一位萬夫長和幾位千夫長聚在一起,
商議接下來事宜,
其中萬夫長和其他幾位千夫長的意思,都是抓緊時間,繼續奔北而走。
如今,自家原來的營地也失了,軍隊也敗了。
不趕緊回去,
那豈不是真的,浪費了自家元帥的一片苦心。
眾人皆是附和,
唯獨其中一個年輕的千夫長,怒斥其他眾人。
聲稱,便是不能組織兵力打回去,也應該在渡口接應一下自家主帥。
哪有棄主帥而走的道理?
眾人皆不言語,
此戰,沒有被嵩國士兵陣前,真刀真槍所打敗。
卻被對方用計,將自己打的一敗塗地。
原本自己這方是穩操勝券的,被潼關守軍這麽一設計,偏偏又一敗塗地了。
鬼蜮伎倆,讓人防不勝防。
此刻,大家已然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生怕撤退晚了,又中了對麵什麽計謀。
誰還願意留下?
本來戰前,自家元帥就說了,能走便走。
如果能等到自家元帥還好
萬一……萬一等不到呢?
其中一位年長的千夫長這樣說道
其他將領,也表示讚同,覺得他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再說昨天夜裏,自家元帥帶著人拚死斷後。
手中僅有數千人,
嵩國那邊再不濟,那好歹也是兩萬大軍。
自家主帥的結果,怎麽想都…………,
眾人雖沒有明言,但是其中含義,都心知肚明。
那千夫長,見勸說不動眾人
便請求萬夫長,表示隻帶自己本部,幾百人留下,
眾人開始一通勸說,嵩國大軍一旦發現,如何如何。
那千夫長,仍舊不為所動,
其餘眾人也是無奈,隻得先行離開,並表示總得有人回國報信,總不能都在這裏冒險吧。
於是,除去那千夫長本部,還有其他一些零星兵馬,也表示留下。
其餘北虜,紛紛撤退。
又等了將近半日,
渡口那邊一陣喧嘩,兵戈震鑠之聲不絕於耳。
驚得在此等候的這千餘人馬,大驚失色。
紛紛登上渡口旁邊的小山坡戒備窺探。
隻見一波人馬在前方且戰且退,不斷有人倒下,看衣甲旗幟,不是自家軍隊又是誰?
當先兩騎直奔這邊而來,看到前方隱約人影攢動。
遙遙喝問,渡口這幾百人馬是哪一部的。
得到回答,原本在此接應的軍隊的回應後,
那兩個騎士也一亮腰間腰牌,也不多話,隻讓他們稍待,便再度策馬折身奔向橋對岸。
一眾等待潰兵,皆不知對方何意,也隻能等待。
不多時,隻見先前那兩騎再度策馬回轉。
這次看衣甲打扮明顯有軍將在其中,當中還簇擁著某個貴人。
看情形,多半是受傷了,
等到群騎兵渡過渡口,一眾軍士方才看得清楚。
剛才騎士簇擁之人,正是自家元帥!!!
不過此時,情形危急萬分,
自家元帥,身中數箭不說,其中有兩處重傷,傷口觸目驚心。
不消說,便知道是床子弩所為。
原來,彼時雙方交戰,李如璋見己方軍隊,攔不住北虜撤退騎兵,便讓自家軍士,用床子弩集火了一波。
碰巧,有兩箭,正好擊中乃蠻利野。
肩胛位置中了一箭,大腿外側中了一箭,
此刻皮開肉綻,被箭矢撕裂的傷口往外翻著,
一片血肉模糊,也不知道傷沒傷著要害。
此刻乃蠻利野,已經是進氣多出氣少,一副岌岌可危的樣子,
其中簇擁著自家元帥,過來的一眾人馬裏,一個軍官模樣的人,縱馬出列,上下打量了一番那年輕千夫長厲聲道
“我認得你,屈突家的是吧?”
“回稟上官,俺正是屈突家,俺喚作屈突兀阿未。”
“元帥怎麽樣了?”
回答完對方問話,年輕千夫長又追問了一句。
原來,這就是剛才執意留下來,等自家元帥那位千夫長的名字。
再看那縱馬出列,語氣嚴厲之人,敢和一位千夫長這般說話,不用想,除了元帥身邊親衛,誰敢這般大膽?
當下,那屈突兀阿未左手在胸上一撫,躬身衝那軍官模樣之人行了一禮。
那親衛不等屈突兀阿未開口
便急切道
“後方,不下萬餘嵩國南狗子追擊,
本有心讓你們留下斷後,看你們如今這樣,
怕不是我們前腳剛走,後腳你們就敗退跟過來,反倒連累我等。”
“你還有多少部眾跟隨?
那軍官不等屈突兀阿未回話,又兀自打斷道
“趕緊護著元帥趕緊走,我來為你們斷後。
拋棄一切輜重物資,隻管奔北回國,我會告知斷後的軍隊,元帥交於你手,一定要護得元帥周全。”
“若是元帥在你手中有失,我滅你全族!!!”
那親衛,騎在馬上,手拿馬鞭遙指那姓屈突的千夫長,
厲聲喝道
然後,又從己方隊列,點出兩人隨行,便催促他們快走。
說罷,便頭也不回,打馬轉身,奔向渡口另一麵正在和追兵交戰的自家軍陣。
且不說,那屈突兀阿未,隻慌忙拉起自家親衛,連大部都來不及叫。
隻是收集了戰馬和吃食,便護著乃蠻利野,奔北而走。
自家元帥以走,這邊留下斷後的北虜騎兵,皆抱有絕死之心。
不僅沒有慌亂,反而愈發敢戰。
尤其是剛才打馬回轉那軍官,更是不斷給北虜斷後軍士鼓勁。
“若想元帥無事,我等便要奮力死戰!!!”
說罷,反而主動出擊,反衝嵩國士兵軍陣。
有軍官作為表率,原本潰敗疲憊的北虜,再度精神大振。
日頭尚未正午,
便往返五次對衝,雙方都殺的屍橫遍野,
渡口岸邊的灘塗上,涓涓血跡匯流成河。
從頭到尾,北虜斷後騎兵,都死死攔住了想要追擊的嵩國騎兵。
硬是讓嵩國軍士這邊,一步也沒能踏上渡橋。
一直戰到正午
雙方才停兵罷戰
嵩國士兵這邊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幹糧,開始休整,補充體力。
反觀北虜那邊,失了輜重糧草,無食果腹。
不過,就戰力而言,嵩國士兵這邊也不得不佩服他們。
這群北虜,和牲口一樣,戰了一天一夜,居然還能和自家萬餘騎兵,戰的有來有回。
如今自己這邊可以飲食歇息,再北虜騎兵,無食果腹,這邊嵩國將領大喜。
各自心中慶幸
等到己方士卒吃飽喝足以後,戰力此消彼長,那時便是對麵的死期。
想到這兒,幾位嵩國將領是更加勝券在握,喜笑顏開。
隻需再困住這撥北虜一天,
不行便三天,五天,
到時候,北虜便不戰自潰,
到時候,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這幾千北虜首級,納入功勞簿中。
然而事多反複,人生之中,往往都是事與願違更多。
那邊北虜少了吃食,腹中饑渴難耐,便直接將受傷和死亡的戰馬,就地破腹。
也不待生火烤熟,竟然,直接生吞活啖……
吃的是鮮血淋漓,人人皆如惡鬼臨世,
北虜這一行徑,嚇的嵩國士卒眾人,皆是膽寒。
等待北虜將戰馬分食完畢,
緊接著,出現了更詭異的一幕,
以至於,許多嵩國士兵,
多年以後,回憶起這一幕,仍然曆曆在目。
那邊北虜士兵,居然全部吟唱起來,唱的什麽,除了幽州軍裏有一小部分能懂,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麽,
隻覺得這曲子,蒼涼渾厚,悠遠綿長,又哀怨婉轉,如歌如泣。
一曲唱罷,仿佛讓人置身於藍天白雲之下,廣袤無垠草原之上。
天雲流轉,時光荏苒
如此美妙景象,自己卻要和家中親人離別一般。
一時間,兩軍陣前,寂靜無聲,
都被這歌聲所沉醉。
這邊嵩國軍士,還沉浸其中。
那邊北虜騎兵中的一部分人,開始紛紛掏出自己身上的財貨和心愛之物,托付自家軍中相熟之人。
然後,翻身上馬,不等嵩國士兵這邊防備。
不顧一切朝著嵩國軍陣,奮力衝擊。
原來,這一部是北虜斷後軍隊裏,再分出來絕死斷後的部隊。
方才吟唱的便是草原上的別離歌。
北虜人少,保存生力軍,是重中之重
北虜將領也清楚,如果一直被嵩國士兵這邊拖住。
那自家這幾千騎兵,必定全軍覆沒。
與其這樣,不如壯士斷腕。
這邊千餘騎兵,決死般衝向嵩國軍陣。
完全不管不顧,就是一心要和嵩國軍士這邊,以命換命。
那邊北虜剩下的軍隊,毫不留戀,打馬轉身便走,徑自衝向渡口橋上。
嵩國士兵正在進食,不說攔截,反而被北虜千餘人絕死衝鋒的氣勢所震懾,
反而自亂陣腳,
等好不容易止住混亂
消滅了這千餘騎兵,再想去追索逃走的北虜時,
才發現,對方點著了浮橋,阻斷了自家追擊的腳步。
就這樣,因為一時大意,原本唾手可得的戰功,便和自家這邊失之交臂不說,反而被剛才絕死斷後的那群北虜,殺傷了不少自家士卒。
事到如今,隻能看著熊熊大火焚燒的渡橋,望而興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