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泰十三年,秋
淳於縣,一個靠近光州邊界的地方
一群人被擋在了關隘外邊,
領頭之人正是,之前奉朝廷之命,前來安撫幽州軍民的工部尚書
關隘上的都尉麵色不虞,
“大人是從哪裏來的?莫非又是前來問罪我等?”
“放肆!!大人乃是朝廷要員,尚書大人此行乃是為了朝廷要事,你是何人,在此吆五喝六的聒噪?”
被詰問的都尉,心裏暗道,
乖乖,老子活了幾十年,第一次直麵這種朝廷要員,還必須故意刁難對方,
早知道就不領這個差事了
原來早有朝廷行文,發到光州
說是不日便有天使到訪,這次是來安撫人心的,
所以,自己被上官支派過來,當這個惡人,攔住朝廷來使。
一麵是自家上官,一麵是朝廷要員,
自己這是被架著烤啊!
當下也是咬咬牙道,
“管你什麽尚書,下書,我隻知道我家大人讓我戍守關隘,別的一概不知,”
“要想過關,先等著,待我稟報大人們,待大人們商議以後,再做決定”
嘿,這小子他不傻嘿,
大人讓我來做惡人,我現在得罪的可是朝廷大員,這要不趁機把大人拉來做擋箭牌,
事後,這位尚書大人,真要問罪起來,自己一個小小的都尉,
可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這位尚書大人來時,被右相特意叮囑過,
不可輕舉妄動,要先找到右相學生周澤,了解具體情況,
所以,當下溫言道:城上壯士,勞煩通報一聲,就說工部有人帶來了錢糧物資,需找周澤,周大人。
請他出來,當麵清點移交物資軍械,
這話說的端是好聽,婉轉,
一聲壯士更是讓這個都尉心裏樂開了花,
但是,一想到李少嚴和李如璋的囑咐,
當下繼續板著臉道:“周大人不在,如今一眾百姓隨我們渡海過來,民生凋零,百廢待興,周大人在丈量田土,安置災民,
可不像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穩坐廟堂的大人一樣,隻會追問我等的罪責,哼!”
吃了閉門羹,城下眾人,紛紛大怒,甚至隨從的軍士,隱隱有拔刀的衝動。
唯獨工部尚書,不以為意,雖然他也吃了閉門羹,
但是,他從上麵這個軍士的話裏聽出了有用的信息
那就是,周澤還活著,並且,貌似還有大權在握的感覺。
否則,他不會又是丈量田畝,又是安定災民這些的,
於是尚書大人繼續道:“將士們之前奮勇殺敵,功不可沒,朝廷是知道的,之前天使怠慢各位勇士,朝廷也以知曉。”
“此前來的內侍,不懂禮數,辱沒了各位英雄,”
“所以,這次朝廷才令我等前來,慰勞各位將士,以示撫慰。
現在,特請進城,存放一切物資,免得耽誤物資交接,如何?”
軍士聽這位工部尚書,從頭到尾,都客客氣氣的,當下也是凜然,
將軍也曾和他們說過,泰山崩於眼前,而心不驚者,方為大丈夫也!
大概,就是說的眼前這位大人了。
看戲演的差不多了,
這位都尉便說:“那………大人稍待,周大人如今確實不在平度,平度由李參謀在此管轄。”
待我知會他,
李如璋因為和李少嚴,強行從幽州帶走周澤,渡海以後又架空光州的行政係統,使得現在他和周澤有些不太和睦。
如果不是之前李如璋他們拿一州生民百姓這個借口,讓周澤不得不做事,
如果周澤不是諄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恐怕此刻早已鬧僵,罷官不做了。
說著便轉身下城,去把情況給報告給李如璋。
李如璋思考了一下,既然朝廷如今運送物資前來安撫軍民,
說明,朝廷也並不想把事情鬧大,這次的事算是捏著鼻子認了
至於是不是真心實意?
又或是虛情假意,暫時不得而知。
暫且先相信吧,於是,率眾出麵迎接,連連告罪,聲稱自己在處理一些公務。
沒來得及抽身迎接,自請處罰,希望大人恕罪雲雲。
工部尚書一群人,人困馬乏,也來不及怪罪這麽多。
交付物資以後,
便在驛館下榻,而李如璋這邊,準備酒席接待自是不說。
然而,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工部尚書,幾日休息下來,
竟然什麽動作都沒有,這讓李如璋始終覺得,對方在醞釀大動作。
實際上他的揣測真是有失偏頗,工部尚書這幾日,隻是以訪查民生,四處走訪,
隻是了解當地百姓的生存境況,
勘察是否因為李少嚴、周澤他們帶的這麽多人來,對當地有什麽影響。
並且,他已經派人去傳詔周澤了,
一來,民生無憂,
二來,右相提到他的學生,這會也在路上,性命無虞
這說明光州並不像左相他們說的,叛軍突起,百姓為此民不聊生,水深火熱。
好像幽州軍將就是妖魔鬼怪似的,
反而,他目前看到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這位工部尚書認為,
僅僅因為派係不同,就要對有功之人不賞,對暴虐成性的北虜予取予求?
帝國這樣是不對的……
如今,按右相的意思,仔細觀察下來,
一切都很正常,那還需要有什麽大動作?
自己隻等周澤來了之後,再了解具體情況。
結合自己這些天所看到的,不就得出結論了嗎
而在李如璋他們這些人眼裏,
工部尚書這一行人,比之前來的那內侍的態度,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真就是,怎麽形容尚書大人這個人呢?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一次,和朝廷的打交道,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其樂融融。
仿佛之前的僵硬關係,已然冰釋前嫌。
淳於縣,一個靠近光州邊界的地方
一群人被擋在了關隘外邊,
領頭之人正是,之前奉朝廷之命,前來安撫幽州軍民的工部尚書
關隘上的都尉麵色不虞,
“大人是從哪裏來的?莫非又是前來問罪我等?”
“放肆!!大人乃是朝廷要員,尚書大人此行乃是為了朝廷要事,你是何人,在此吆五喝六的聒噪?”
被詰問的都尉,心裏暗道,
乖乖,老子活了幾十年,第一次直麵這種朝廷要員,還必須故意刁難對方,
早知道就不領這個差事了
原來早有朝廷行文,發到光州
說是不日便有天使到訪,這次是來安撫人心的,
所以,自己被上官支派過來,當這個惡人,攔住朝廷來使。
一麵是自家上官,一麵是朝廷要員,
自己這是被架著烤啊!
當下也是咬咬牙道,
“管你什麽尚書,下書,我隻知道我家大人讓我戍守關隘,別的一概不知,”
“要想過關,先等著,待我稟報大人們,待大人們商議以後,再做決定”
嘿,這小子他不傻嘿,
大人讓我來做惡人,我現在得罪的可是朝廷大員,這要不趁機把大人拉來做擋箭牌,
事後,這位尚書大人,真要問罪起來,自己一個小小的都尉,
可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這位尚書大人來時,被右相特意叮囑過,
不可輕舉妄動,要先找到右相學生周澤,了解具體情況,
所以,當下溫言道:城上壯士,勞煩通報一聲,就說工部有人帶來了錢糧物資,需找周澤,周大人。
請他出來,當麵清點移交物資軍械,
這話說的端是好聽,婉轉,
一聲壯士更是讓這個都尉心裏樂開了花,
但是,一想到李少嚴和李如璋的囑咐,
當下繼續板著臉道:“周大人不在,如今一眾百姓隨我們渡海過來,民生凋零,百廢待興,周大人在丈量田土,安置災民,
可不像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穩坐廟堂的大人一樣,隻會追問我等的罪責,哼!”
吃了閉門羹,城下眾人,紛紛大怒,甚至隨從的軍士,隱隱有拔刀的衝動。
唯獨工部尚書,不以為意,雖然他也吃了閉門羹,
但是,他從上麵這個軍士的話裏聽出了有用的信息
那就是,周澤還活著,並且,貌似還有大權在握的感覺。
否則,他不會又是丈量田畝,又是安定災民這些的,
於是尚書大人繼續道:“將士們之前奮勇殺敵,功不可沒,朝廷是知道的,之前天使怠慢各位勇士,朝廷也以知曉。”
“此前來的內侍,不懂禮數,辱沒了各位英雄,”
“所以,這次朝廷才令我等前來,慰勞各位將士,以示撫慰。
現在,特請進城,存放一切物資,免得耽誤物資交接,如何?”
軍士聽這位工部尚書,從頭到尾,都客客氣氣的,當下也是凜然,
將軍也曾和他們說過,泰山崩於眼前,而心不驚者,方為大丈夫也!
大概,就是說的眼前這位大人了。
看戲演的差不多了,
這位都尉便說:“那………大人稍待,周大人如今確實不在平度,平度由李參謀在此管轄。”
待我知會他,
李如璋因為和李少嚴,強行從幽州帶走周澤,渡海以後又架空光州的行政係統,使得現在他和周澤有些不太和睦。
如果不是之前李如璋他們拿一州生民百姓這個借口,讓周澤不得不做事,
如果周澤不是諄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恐怕此刻早已鬧僵,罷官不做了。
說著便轉身下城,去把情況給報告給李如璋。
李如璋思考了一下,既然朝廷如今運送物資前來安撫軍民,
說明,朝廷也並不想把事情鬧大,這次的事算是捏著鼻子認了
至於是不是真心實意?
又或是虛情假意,暫時不得而知。
暫且先相信吧,於是,率眾出麵迎接,連連告罪,聲稱自己在處理一些公務。
沒來得及抽身迎接,自請處罰,希望大人恕罪雲雲。
工部尚書一群人,人困馬乏,也來不及怪罪這麽多。
交付物資以後,
便在驛館下榻,而李如璋這邊,準備酒席接待自是不說。
然而,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工部尚書,幾日休息下來,
竟然什麽動作都沒有,這讓李如璋始終覺得,對方在醞釀大動作。
實際上他的揣測真是有失偏頗,工部尚書這幾日,隻是以訪查民生,四處走訪,
隻是了解當地百姓的生存境況,
勘察是否因為李少嚴、周澤他們帶的這麽多人來,對當地有什麽影響。
並且,他已經派人去傳詔周澤了,
一來,民生無憂,
二來,右相提到他的學生,這會也在路上,性命無虞
這說明光州並不像左相他們說的,叛軍突起,百姓為此民不聊生,水深火熱。
好像幽州軍將就是妖魔鬼怪似的,
反而,他目前看到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這位工部尚書認為,
僅僅因為派係不同,就要對有功之人不賞,對暴虐成性的北虜予取予求?
帝國這樣是不對的……
如今,按右相的意思,仔細觀察下來,
一切都很正常,那還需要有什麽大動作?
自己隻等周澤來了之後,再了解具體情況。
結合自己這些天所看到的,不就得出結論了嗎
而在李如璋他們這些人眼裏,
工部尚書這一行人,比之前來的那內侍的態度,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真就是,怎麽形容尚書大人這個人呢?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一次,和朝廷的打交道,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其樂融融。
仿佛之前的僵硬關係,已然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