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這邊一麵厲兵秣馬,一邊加緊打造渡船


    帝都方麵卻依舊如常,甚至可以說歌舞升平。


    據說最頂尖的


    瀟湘閣,


    不說姑娘一夜的點茶錢


    光是中央大廳的戲台子被打賞的打賞錢,兩個健壯仆役都搬不動。


    朝會上,群臣們又因為幽州那邊上表的奏章,爭論不休。


    有的說必須要接應,不能寒了這些愛國誌士的心。


    也有人說國庫空虛,無力支應這麽大的行動。


    有人還擔心,可能他們已經降了,現在以做前驅,是來攻打嵩國的。


    也有人說,他們不想著保境安民,居然想著逃跑


    實乃國之大恥


    應該下發旨意,對其進行申斥。


    總之是眾說紛紜,鬧的朝堂亂哄哄一團。


    右相嶽文謙,率先出列:“臣以為,李少嚴,周澤的拳拳報國之情,溢於言表,”


    應當立即準許其行動,並準備接應,至於那些說他們逃跑的人,


    換成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都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北虜。


    與其現在白白拋灑,若現在以一州之軍,抵禦北虜,無異於以卵擊石。


    何況,幽州軍自身,也是帝國為數不多的一支強軍,


    更應當好好保存,加以安撫,以待將來恢複舊土,以做前驅。


    這時,左相一派,禮部尚書站了出來道:


    “臣以為不可,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死戰,”


    周、李二人,既身為臣屬,當恪盡職責,盡忠報國”


    “國有外辱,自當為國效力,抵禦外敵”


    哪怕最終力有未逮,也當以身死節,


    “這樣才能全忠孝節義之名,否則,無端墮了國家誌氣,也壞了自家名節。”


    禮部尚書說完,大臣裏,不少人紛紛點頭附和


    不過左相賈會之,此次上朝倒是沒有說什麽


    到目前為止,仍是一言不發,耷拉著眼睛,一副老僧入定的樣子。


    這時,王座之上帝君出聲:“左相以為此事該如何決斷?”


    帝君發話了,左相終究是不能置身事外。


    於是,出列到:“回稟帝君,老臣愚鈍,認為兩家所言,皆有道理”


    “既然帝君既然問到,臣也不能不做決斷。”


    “幽州子民,皆是我大嵩子民,帝君一向仁慈,不可不救,”


    老臣以為,可以做兩麵準備


    一麵派出船隻,人手,接應幽州難民渡海。


    聽到這兒,右相嶽文謙,心裏終究是笑了


    難得左相今日,沒有和他唱反調。


    但是,接下來的話,又讓嶽文謙的臉黑成了鍋底


    隻見左相不徐不疾又道:“另一麵,則應當發文書到幽州,讓周澤與李少嚴二人,不得撤退,節節抵抗,


    “如若真到了不堪局麵,再做他圖。”


    朝廷這邊會在後麵支應他們的。”


    左相這話說的含蓄且委婉


    但是在場的人那個不是聰明人?


    右相嶽文謙,仿佛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又再次確認了一遍,左相剛才的意思是?


    “不同意一眾文武撤回來?”


    難道,真就放任他們不管不顧?自取滅亡?


    右相,痛心疾首道


    “當初一招不慎,以至於,現在幽州的形式,已然無可挽回,但是,我們最起碼還能做點什麽吧?”


    “這樣做真的不怕寒了其他人的人心嗎?


    左相這個時候,睜開了雙眼,


    雙目如炬。


    “當今天下之事在帝君,”


    “而今帝君聖明”


    “豈能你在這朝堂之上,


    指斥乘譽,


    是何道理?


    是何居心?


    “且說那些邊地軍民,尤其是那些武人!!!


    國家出錢糧賦稅養他們,敗仗一仗接著一仗。


    當真同心同德的話,也不會放任北虜坐大,以致事態糜爛到如此境地。”


    何況,有人傳言說,幽州已經,盡數歸降景國


    此舉固然屬天馬行空之談,但也不可不防,


    所以,隻收容普通難民,而拒絕士卒撤離,也有此意,人心可畏,不得不防。


    若他二人還自認是嵩國臣屬,當能明白朝廷的心意。


    右相嶽文謙此時,


    目眥欲裂,幾欲昏倒


    幾乎是咆哮著說出這句話,複引得禦史嗬斥


    “左相防民於川如斯?”


    左相依舊波瀾不驚道:“右相錯了,軍民有別,我說的是不讓周、李二人所領屬下撤退,他二人及屬下有誰是民?”。


    “那些難民才是民。”


    一早的朝會,到如今,也沒爭論出個子醜寅卯。


    可能是帝君乏了,


    或者其他原因,反正,帝君漸漸不耐。


    出言道


    “左相所言甚是有理,不可為一州軍民自亂陣腳。


    且軍民有別,就依左相之言,速速去辦。


    “萬不可讓朕的子民,遭受北虜荼毒。”


    終究,這場朝會在紛亂爭吵中,以右相落敗而結束,


    且這次,好像帝君從頭到尾都沒有讚同過右相的決議,也沒表彰右相為國事操勞,也沒有象征性的安慰的話語。


    其中之意,耐人尋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村農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村農夫並收藏邊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