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薊縣位於現在北京市西南,豐台和大興兩個區交界一帶。西周時是薊國所在地,後薊國被燕國所滅,這裏又成了燕國國都。
自戰國以降,薊縣一直是幽州行政中心,可惜不是經濟中心,西周開始近千年歲月裏,幽州地區的經濟中心始終是涿郡的範陽縣。
但薊縣依然是一座大城,單就城市規模來講範陽還比不上薊縣,這裏距離昌平很近,近到劉珪上午冒出一個念頭,他的騎兵中午就能殺過來捏死袁熙。
到了幽州才知道實際情況並不樂觀,袁熙作為幽州刺史,僅名義上擁有南二郡,事實上隻能控包括製薊縣在內的幾座城池。
徐輯和一輛豪華馬車早早等在城門口,這一路真是累壞了,躺在在厚厚的絲絨墊子上,久違的舒適感讓劉琰長長呼出一口氣。
從城門到薊縣府衙由一條直道連通,這是一條雙向六車道的寬敞大路,官員車駕能夠在中央四排路通過,普通人隻能行走在兩側旁路上。
馬車行走在寬敞的大道上,兩旁林木成排人流不斷,周邊店鋪林立民宅連片,房屋很舊但不破敗,從居民氣色上能判斷治理的很好。
劉琰扯開窗簾,掃視周圍臉色很不好看:“怎麽沒安排百姓跪迎?”
徐輯先是一愣,隨後馬上躬身道歉:“人手不足,匆忙安排怕出了岔子反而不美。”
要說缺人手的情況也有,劉琰很熟悉這個套路,上報財政一百個編製,實際上隻有十個人在編,拿出其中四十個的待遇招募九十個臨時工,如此一來幹活的人就齊了。
剩餘五十個編製可不是拿來吃空餉,那樣做格局就窄了,各種各樣的關係戶全安排進來,啥也都不會也沒關係,反正不用你來坐班。都明白來的全是廢物,平時在家該吃吃該喝喝,有檢查來湊個數就成。
劉琰這樣國家花大力氣,重點培養的專業型人才,幾十年也出不來一個,出來一個也輪不到一般人孝敬,更不會走這條歪路。
這就叫關係網,所以說隻見衙門人滿為患,就沒見過哪個衙門缺人手。
再說這基建也有問題,正規直道兩旁應該移植鬆柏,可目視所及兩邊全是粗大的槐樹,一看就是多少年前就存在的,怕不是移植的錢給貪墨了吧。
還有路上的石板,坑坑窪窪到處都有碎石頭,整塊石板到哪裏去了?怕不是你等官員回扣吃的太狠,承包商不得已縮水抽條了吧!
這小老頭兒明擺著糊弄人,劉琰臉色更難看,心裏一條一條記下來,等發現更多毛病以後再和你們算賬,敢從老子腰包裏偷錢,定叫你等好看。
記不住穿過了多少條十字路口,看到了府衙兩邊列隊迎接的官員,各色綬帶稀稀落落二十幾個人,連街都站不滿更別提什麽排場了。
劉琰坐在這裏不想接見,沒好氣的發出一道道手令,看著侍從和官員們毫不猶豫執行,心中總算得到些許寬慰。
白色絹布從車後直鋪到衙門內,劉琰鞋也不脫了,踩在上麵大聲埋怨:“偌大州城,就沒有絲綢?”
薊縣城池雖大府衙卻極小,規模和袁紹府邸差太遠,破牆爛瓦柱子掉漆,寒酸勁和趙溫家有一拚,好在還算整潔,看得出仆役很稱職,劉琰心裏冷哼一聲,想是和老爹家一樣,敗絮其外金玉暗藏。
幽州地處邊塞,很多胡人物件因為簡單方便,普遍被大眾接受成了日常用品,就如現在,麵前六個高官都坐在兩邊椅子上。
別駕韓珩,都官焦觸,治中霍奴,從事徐輯,廣陽郡守趙瀆,涿郡太守張楠,隨著劉琰目光一個個掃視過去全部正襟危坐聽候差遣。
“客套話不多說了,本侯初到此處還需要各位幫襯。”
眾人躬身頷首表示讚同。
劉琰看向門外若有所思:“這是我的城嗎?”
“包括幽南二郡。”徐輯朗聲回答,其餘幾人則麵帶猶豫。
劉琰手點桌麵慢慢開口:“劉夫人是先夫家姐,陰家保媒過聘,昨日見過家兄,南二郡既是聘禮也是嫁妝。”
其餘幾人不再猶豫,立刻起身作揖:“全憑將軍做主。”
劉琰嗯了聲繼續開口:“在坐都是自己人我有話直說,閻柔騎兵在哪裏?”
幾人麵麵相覷,還是都官焦觸苦著臉出聲:“不知道。”
“五阮關守將是誰?”劉琰沒有意外繼續詢問。
五阮關扼守在涿郡西側,是上穀和代郡兩個方向進入涿郡的必經之路,劉琰判斷閻柔應該隱蔽在淶水北岸某個地方,距離五阮關一定不遠,到了約定時間快速突襲五阮關,而後騎兵一天內就能到殺新城縣,徹底切斷幽南二郡與冀州的聯係。
涿郡太守張楠猶豫半響:“主公與郡內大族協議自治,五阮關守將是誰州裏並不知曉。”
韓珩發覺劉琰麵色不善趕緊補充:“賦稅一分不少,大事都由州裏做主。”
這事真不能怪韓珩他們,本地大族能允許你來,你就應該知趣讓渡利益,地方軍閥就是實力大些的豪族而已,中央都知道皇權不下縣,亂世中除了相互妥協也沒有其他選擇。
遺憾的是袁熙初始實力太弱,想在幽州站住腳必須先經過這個階段,等到自己壯大後再一點點收攏權力。
劉琰搖頭無奈苦笑:“還能有什麽大事,罷了,賦稅還餘多少?”
治中霍奴立刻遞上賬冊,首先能夠確定這本是真賬。
司徒幕府等於是全國的財政部,審計部,統計部,監察部,組織部合一的機構,黃閣在其中扮演最後審核的角色。
和地方上的工作相比,那裏的數據量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劉琰再怎樣偷奸耍滑,也避免不了長時間浸潤其中。
楊修是這個時代頂級的精英人才,既認真又負責,事無巨細教不明白不算完,和這種人一起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相當於剛入學就有個博士後高材生一對一輔導。
這還不算完,司徒幕府也有假賬,那規模稱得上是全國性的,劉琰作為少數幾個趙溫信的過的人不做也得做。
這等於要求限時完成巨量的清北題海,還必須滿分不能出錯,順利通過地獄般的難度考驗,再看幾個縣的賬目簡直小菜一碟。
劉琰越看越震驚,幽州賦稅收支一清二楚,這些人沒吃空餉,沒貪汙腐敗,迎接自己的真是州裏全部的官員。
州裏窮的都快尿血了,徐輯還是拿出最後幾匹絹布充門麵,錢全花在老百姓身上了,建學校蓋醫舍,修道路建糧倉,裁撤官員降低福利,有餘糧就賑濟流民,還年年都免人丁稅。
要命的是韓珩不招新兵擴張軍力,不攤派徭役修繕城牆,省下錢築堤壩開新渠,劉琰暗罵一聲他媽的狗東西,這些事是亂世該幹的嗎!你這是拿我的錢,給別人做嫁衣啊。
劉琰臉色黑的跟鍋底一樣,咬著牙對韓珩開口:“以修繕道路的名義攤派秋稅。”
張楠有些不明所以:“可是,從來沒加過稅,再說道路很好不用修繕。”
劉琰眉毛一挑:“門口那路能說好嗎?顛的本侯在車裏都蹦起來了!”
“官道老百姓又不常走,就是個門麵於民生無益,破敗些無妨。”
張楠還沒反應過來仍舊爭辯,可把劉琰氣的夠嗆,一拍桌麵站起來,到底還是強壓下火氣緩緩坐下,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解釋。
“足下認識不夠全麵,麵子工程的重要性在於,能樹立政府的威嚴,增強百姓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可是攸關執政信用的大事情。”
“路要年年修繕,民生工程重要的在於要使百姓看得見,不然,都以為你等在吃閑飯,在懶政,怠政!”
“壞路要修,好路要挖開重修,今後施工標準應適當降低,一用就是十幾二十年不壞,那還要當官的幹什麽?”
劉琰擺擺手做了最後總結:“多的就不說了,今後要加強學習,對了,交通要衝設立關所收費,建設國家也得靠大家助力,百姓也得有所支持。”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家都知道什麽意思了,焦觸小聲發了句牢騷:“行商本就有課重稅,還加關所收費,物價會轉嫁到百姓身上!”
劉琰瞪了他一眼:“你沒聽明白怎麽著?不光行商,過路就要收費!”
幾個人聞言臉色全變了,張楠以為聽錯了剛要起身開口,劉琰冷笑幾聲:“恢複人丁稅,安排下去清繳百姓過去所欠。”
這回不光張楠要起身,焦觸、霍奴、趙瀆全坐不住了,劉琰火氣徹底壓不住,也不想壓必須發泄:“秋稅翻倍!”
這話說完眼看場麵就要失控,徐輯大吼一聲:“遵命!”
喊完大家都冷靜了,要說沒情緒是假話,有情緒又能怎樣,除非弄死劉琰不然隻能聽命。
撒完氣劉琰環顧一圈,免不得語重心長:“要維持安定少不得官員,官員要供養,政府要開支,哪一樣不要錢?”
“你們也是眼界不夠,官員數量要增加,大膽去做不要怕犯錯誤,節流不如開源,有開支才有增收,我們的群體擴大了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百姓。”
話趕到這裏幹脆說透,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天然對立,因此老百姓需要分化和瓦解,拿出些利益出來,不用很多一丁點就足夠了。
比如工作崗位外包,收入再微末也是穩定的公家飯,老百姓會為此爭搶的擠破頭,這就是給予下層希望,再渺茫也是改變階層的希望。
有了希望就會忘記暫時的困苦,就比如苛捐雜稅,別一次性征收完,分成若幹部分慢慢收,言語緩和一些,工作方法溫柔一些,和溫水煮青蛙一樣的道理。
老百姓的忍耐力極強,隻要還沒死,隻要還有活著的希望,他們就不會反抗,前提是你手裏的大棒要時不時砸一下,要他們心懷畏懼,知道誰是真正的主人。
這可不是壞事,你越是跋扈威風,老百姓越羨慕你,更賣命的賺錢培養兒孫,爭取讓下一代進入公家,也能揚眉吐氣欺負別人。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讓階層矛盾轉移到底層內部,讓他們瘋狂的內卷,沒有精力琢磨別的事情,更沒有勇氣給你搗亂。
這個時代沒有外部幹擾,隻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溫和,就不用擔心百姓醒悟過來,即便有外部幹擾也不怕,修長城將自己圍起來就完美解決。
不要懼怕壓榨百姓,沒有壓榨社會不會穩定,穩定就為了繼續壓榨,隻要還有壓榨內卷就不會停止,底層內卷持續下去,社會便會持續穩定。
也別提什麽黃巾,頂層不是神也是人,一代傳一代時間久了肯定出一些弱智,要是我老爹趙溫早生十幾二十年,能早點當上宰執根本不會出這種事。
在坐幾個人都張口結舌全聽傻了。
劉琰得意一笑,你們這些鄉下土包子什麽都不懂,就算說給你們聽估計也記不住。
隨著目光漸遠,老爹的音容笑貌浮現眼前,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陰陽家,百年之後還能混個軍事家,百姓敬仰愛戴的當今司徒公——趙溫趙子柔。
這可是老爹為上位者幾十年的心得,不顧辛勞日夜不息,麵提耳授尊尊教誨,親兒子都不教,單單隻傳授給咱的人生精華。
感歎人分長短,智分高下不由得蹙眉歎息:“除了糧草都給昌平送去,再留一些錢。告訴我哥算欠著,秋收連本帶利一起還。”
霍奴喘了幾口粗氣,咬牙點頭答應:“我親自去辦。”
“這樣不是長久之計。”韓珩小心翼翼開口。
“所以我留下糧草。”劉琰接過徐輯遞上茶水潤潤嗓子:“州裏究竟有多少軍士?”
所有人都看向都官,焦觸抿嘴頗為無奈:“坦白說,各處總共步兵四千。”
“四千?”劉琰沒想到堂堂幽州刺史麾下隻有四千步兵,跟賬麵上記錄的一樣,這幫人是一點私心都沒有,就這點兒人還分散在幾座城裏。
“本州從不曾參與戰事,再說,兵士多也無用。”徐輯不是替誰開脫事實就是如此。
袁熙住在鄴城很少來州裏,本就是主動自我閹割沒必要增加實力,再說兵養多了也沒用,劉珪一樣說捏死就捏死,還不如省下錢專注民生。
劉琰點頭道理一想就明白:“披甲幾何?”
下麵一陣冷場,劉琰歎口氣心裏恨死袁紹了,這幾個人都是袁紹指定的,合著大漢那麽多人你不挑,僅有的幾個傻子全給你派到幽州來了。
張南拱手樣子有些膽怯:“公孫瓚覆滅後有些精悍軍卒投效,都是關靖弓弩手。”
“多少?”劉琰立刻來了精神,聽到說不到五百立刻萎了下去。
自戰國以降,薊縣一直是幽州行政中心,可惜不是經濟中心,西周開始近千年歲月裏,幽州地區的經濟中心始終是涿郡的範陽縣。
但薊縣依然是一座大城,單就城市規模來講範陽還比不上薊縣,這裏距離昌平很近,近到劉珪上午冒出一個念頭,他的騎兵中午就能殺過來捏死袁熙。
到了幽州才知道實際情況並不樂觀,袁熙作為幽州刺史,僅名義上擁有南二郡,事實上隻能控包括製薊縣在內的幾座城池。
徐輯和一輛豪華馬車早早等在城門口,這一路真是累壞了,躺在在厚厚的絲絨墊子上,久違的舒適感讓劉琰長長呼出一口氣。
從城門到薊縣府衙由一條直道連通,這是一條雙向六車道的寬敞大路,官員車駕能夠在中央四排路通過,普通人隻能行走在兩側旁路上。
馬車行走在寬敞的大道上,兩旁林木成排人流不斷,周邊店鋪林立民宅連片,房屋很舊但不破敗,從居民氣色上能判斷治理的很好。
劉琰扯開窗簾,掃視周圍臉色很不好看:“怎麽沒安排百姓跪迎?”
徐輯先是一愣,隨後馬上躬身道歉:“人手不足,匆忙安排怕出了岔子反而不美。”
要說缺人手的情況也有,劉琰很熟悉這個套路,上報財政一百個編製,實際上隻有十個人在編,拿出其中四十個的待遇招募九十個臨時工,如此一來幹活的人就齊了。
剩餘五十個編製可不是拿來吃空餉,那樣做格局就窄了,各種各樣的關係戶全安排進來,啥也都不會也沒關係,反正不用你來坐班。都明白來的全是廢物,平時在家該吃吃該喝喝,有檢查來湊個數就成。
劉琰這樣國家花大力氣,重點培養的專業型人才,幾十年也出不來一個,出來一個也輪不到一般人孝敬,更不會走這條歪路。
這就叫關係網,所以說隻見衙門人滿為患,就沒見過哪個衙門缺人手。
再說這基建也有問題,正規直道兩旁應該移植鬆柏,可目視所及兩邊全是粗大的槐樹,一看就是多少年前就存在的,怕不是移植的錢給貪墨了吧。
還有路上的石板,坑坑窪窪到處都有碎石頭,整塊石板到哪裏去了?怕不是你等官員回扣吃的太狠,承包商不得已縮水抽條了吧!
這小老頭兒明擺著糊弄人,劉琰臉色更難看,心裏一條一條記下來,等發現更多毛病以後再和你們算賬,敢從老子腰包裏偷錢,定叫你等好看。
記不住穿過了多少條十字路口,看到了府衙兩邊列隊迎接的官員,各色綬帶稀稀落落二十幾個人,連街都站不滿更別提什麽排場了。
劉琰坐在這裏不想接見,沒好氣的發出一道道手令,看著侍從和官員們毫不猶豫執行,心中總算得到些許寬慰。
白色絹布從車後直鋪到衙門內,劉琰鞋也不脫了,踩在上麵大聲埋怨:“偌大州城,就沒有絲綢?”
薊縣城池雖大府衙卻極小,規模和袁紹府邸差太遠,破牆爛瓦柱子掉漆,寒酸勁和趙溫家有一拚,好在還算整潔,看得出仆役很稱職,劉琰心裏冷哼一聲,想是和老爹家一樣,敗絮其外金玉暗藏。
幽州地處邊塞,很多胡人物件因為簡單方便,普遍被大眾接受成了日常用品,就如現在,麵前六個高官都坐在兩邊椅子上。
別駕韓珩,都官焦觸,治中霍奴,從事徐輯,廣陽郡守趙瀆,涿郡太守張楠,隨著劉琰目光一個個掃視過去全部正襟危坐聽候差遣。
“客套話不多說了,本侯初到此處還需要各位幫襯。”
眾人躬身頷首表示讚同。
劉琰看向門外若有所思:“這是我的城嗎?”
“包括幽南二郡。”徐輯朗聲回答,其餘幾人則麵帶猶豫。
劉琰手點桌麵慢慢開口:“劉夫人是先夫家姐,陰家保媒過聘,昨日見過家兄,南二郡既是聘禮也是嫁妝。”
其餘幾人不再猶豫,立刻起身作揖:“全憑將軍做主。”
劉琰嗯了聲繼續開口:“在坐都是自己人我有話直說,閻柔騎兵在哪裏?”
幾人麵麵相覷,還是都官焦觸苦著臉出聲:“不知道。”
“五阮關守將是誰?”劉琰沒有意外繼續詢問。
五阮關扼守在涿郡西側,是上穀和代郡兩個方向進入涿郡的必經之路,劉琰判斷閻柔應該隱蔽在淶水北岸某個地方,距離五阮關一定不遠,到了約定時間快速突襲五阮關,而後騎兵一天內就能到殺新城縣,徹底切斷幽南二郡與冀州的聯係。
涿郡太守張楠猶豫半響:“主公與郡內大族協議自治,五阮關守將是誰州裏並不知曉。”
韓珩發覺劉琰麵色不善趕緊補充:“賦稅一分不少,大事都由州裏做主。”
這事真不能怪韓珩他們,本地大族能允許你來,你就應該知趣讓渡利益,地方軍閥就是實力大些的豪族而已,中央都知道皇權不下縣,亂世中除了相互妥協也沒有其他選擇。
遺憾的是袁熙初始實力太弱,想在幽州站住腳必須先經過這個階段,等到自己壯大後再一點點收攏權力。
劉琰搖頭無奈苦笑:“還能有什麽大事,罷了,賦稅還餘多少?”
治中霍奴立刻遞上賬冊,首先能夠確定這本是真賬。
司徒幕府等於是全國的財政部,審計部,統計部,監察部,組織部合一的機構,黃閣在其中扮演最後審核的角色。
和地方上的工作相比,那裏的數據量簡直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劉琰再怎樣偷奸耍滑,也避免不了長時間浸潤其中。
楊修是這個時代頂級的精英人才,既認真又負責,事無巨細教不明白不算完,和這種人一起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相當於剛入學就有個博士後高材生一對一輔導。
這還不算完,司徒幕府也有假賬,那規模稱得上是全國性的,劉琰作為少數幾個趙溫信的過的人不做也得做。
這等於要求限時完成巨量的清北題海,還必須滿分不能出錯,順利通過地獄般的難度考驗,再看幾個縣的賬目簡直小菜一碟。
劉琰越看越震驚,幽州賦稅收支一清二楚,這些人沒吃空餉,沒貪汙腐敗,迎接自己的真是州裏全部的官員。
州裏窮的都快尿血了,徐輯還是拿出最後幾匹絹布充門麵,錢全花在老百姓身上了,建學校蓋醫舍,修道路建糧倉,裁撤官員降低福利,有餘糧就賑濟流民,還年年都免人丁稅。
要命的是韓珩不招新兵擴張軍力,不攤派徭役修繕城牆,省下錢築堤壩開新渠,劉琰暗罵一聲他媽的狗東西,這些事是亂世該幹的嗎!你這是拿我的錢,給別人做嫁衣啊。
劉琰臉色黑的跟鍋底一樣,咬著牙對韓珩開口:“以修繕道路的名義攤派秋稅。”
張楠有些不明所以:“可是,從來沒加過稅,再說道路很好不用修繕。”
劉琰眉毛一挑:“門口那路能說好嗎?顛的本侯在車裏都蹦起來了!”
“官道老百姓又不常走,就是個門麵於民生無益,破敗些無妨。”
張楠還沒反應過來仍舊爭辯,可把劉琰氣的夠嗆,一拍桌麵站起來,到底還是強壓下火氣緩緩坐下,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解釋。
“足下認識不夠全麵,麵子工程的重要性在於,能樹立政府的威嚴,增強百姓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可是攸關執政信用的大事情。”
“路要年年修繕,民生工程重要的在於要使百姓看得見,不然,都以為你等在吃閑飯,在懶政,怠政!”
“壞路要修,好路要挖開重修,今後施工標準應適當降低,一用就是十幾二十年不壞,那還要當官的幹什麽?”
劉琰擺擺手做了最後總結:“多的就不說了,今後要加強學習,對了,交通要衝設立關所收費,建設國家也得靠大家助力,百姓也得有所支持。”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家都知道什麽意思了,焦觸小聲發了句牢騷:“行商本就有課重稅,還加關所收費,物價會轉嫁到百姓身上!”
劉琰瞪了他一眼:“你沒聽明白怎麽著?不光行商,過路就要收費!”
幾個人聞言臉色全變了,張楠以為聽錯了剛要起身開口,劉琰冷笑幾聲:“恢複人丁稅,安排下去清繳百姓過去所欠。”
這回不光張楠要起身,焦觸、霍奴、趙瀆全坐不住了,劉琰火氣徹底壓不住,也不想壓必須發泄:“秋稅翻倍!”
這話說完眼看場麵就要失控,徐輯大吼一聲:“遵命!”
喊完大家都冷靜了,要說沒情緒是假話,有情緒又能怎樣,除非弄死劉琰不然隻能聽命。
撒完氣劉琰環顧一圈,免不得語重心長:“要維持安定少不得官員,官員要供養,政府要開支,哪一樣不要錢?”
“你們也是眼界不夠,官員數量要增加,大膽去做不要怕犯錯誤,節流不如開源,有開支才有增收,我們的群體擴大了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百姓。”
話趕到這裏幹脆說透,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天然對立,因此老百姓需要分化和瓦解,拿出些利益出來,不用很多一丁點就足夠了。
比如工作崗位外包,收入再微末也是穩定的公家飯,老百姓會為此爭搶的擠破頭,這就是給予下層希望,再渺茫也是改變階層的希望。
有了希望就會忘記暫時的困苦,就比如苛捐雜稅,別一次性征收完,分成若幹部分慢慢收,言語緩和一些,工作方法溫柔一些,和溫水煮青蛙一樣的道理。
老百姓的忍耐力極強,隻要還沒死,隻要還有活著的希望,他們就不會反抗,前提是你手裏的大棒要時不時砸一下,要他們心懷畏懼,知道誰是真正的主人。
這可不是壞事,你越是跋扈威風,老百姓越羨慕你,更賣命的賺錢培養兒孫,爭取讓下一代進入公家,也能揚眉吐氣欺負別人。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讓階層矛盾轉移到底層內部,讓他們瘋狂的內卷,沒有精力琢磨別的事情,更沒有勇氣給你搗亂。
這個時代沒有外部幹擾,隻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溫和,就不用擔心百姓醒悟過來,即便有外部幹擾也不怕,修長城將自己圍起來就完美解決。
不要懼怕壓榨百姓,沒有壓榨社會不會穩定,穩定就為了繼續壓榨,隻要還有壓榨內卷就不會停止,底層內卷持續下去,社會便會持續穩定。
也別提什麽黃巾,頂層不是神也是人,一代傳一代時間久了肯定出一些弱智,要是我老爹趙溫早生十幾二十年,能早點當上宰執根本不會出這種事。
在坐幾個人都張口結舌全聽傻了。
劉琰得意一笑,你們這些鄉下土包子什麽都不懂,就算說給你們聽估計也記不住。
隨著目光漸遠,老爹的音容笑貌浮現眼前,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陰陽家,百年之後還能混個軍事家,百姓敬仰愛戴的當今司徒公——趙溫趙子柔。
這可是老爹為上位者幾十年的心得,不顧辛勞日夜不息,麵提耳授尊尊教誨,親兒子都不教,單單隻傳授給咱的人生精華。
感歎人分長短,智分高下不由得蹙眉歎息:“除了糧草都給昌平送去,再留一些錢。告訴我哥算欠著,秋收連本帶利一起還。”
霍奴喘了幾口粗氣,咬牙點頭答應:“我親自去辦。”
“這樣不是長久之計。”韓珩小心翼翼開口。
“所以我留下糧草。”劉琰接過徐輯遞上茶水潤潤嗓子:“州裏究竟有多少軍士?”
所有人都看向都官,焦觸抿嘴頗為無奈:“坦白說,各處總共步兵四千。”
“四千?”劉琰沒想到堂堂幽州刺史麾下隻有四千步兵,跟賬麵上記錄的一樣,這幫人是一點私心都沒有,就這點兒人還分散在幾座城裏。
“本州從不曾參與戰事,再說,兵士多也無用。”徐輯不是替誰開脫事實就是如此。
袁熙住在鄴城很少來州裏,本就是主動自我閹割沒必要增加實力,再說兵養多了也沒用,劉珪一樣說捏死就捏死,還不如省下錢專注民生。
劉琰點頭道理一想就明白:“披甲幾何?”
下麵一陣冷場,劉琰歎口氣心裏恨死袁紹了,這幾個人都是袁紹指定的,合著大漢那麽多人你不挑,僅有的幾個傻子全給你派到幽州來了。
張南拱手樣子有些膽怯:“公孫瓚覆滅後有些精悍軍卒投效,都是關靖弓弩手。”
“多少?”劉琰立刻來了精神,聽到說不到五百立刻萎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