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判了斬立決,罪名是串通南陽郡張繡,陰謀襲擊許昌劫持聖駕,郭浦韓斌按同謀罪一並處決,倆人喊冤也沒用,手起刀落棄市三日。
尚書台空出來三個位置全部被潁川人頂上,司徒幕府和廷尉兩個衙門也遭到全麵清洗,所有趙溫的親信都被調離原崗位,要麽外任要麽閑職安置。
趙溫雖然不知情,還拿出斷絕父子關係的誓文,可畢竟是親兒子犯事必須受處罰,被免除了錄尚書事收回了符節,此後無法插手尚書台政務。
在曹操默許下,潁川人全麵把持中台,總攬政務成了最大贏家,任誰都給不出這樣的價碼,可以預見,未來官渡決戰荀彧鐵定跟著曹操幹到底。
劉琰也挺慘,按照連坐慣例需要懲罰,剛到手的太中大夫,連帶黃閣主薄都給免了,今後司徒幕府也不能再設立黃閣。
本來常侍謁者也留不下,好在一眾公卿上表辯護,都認為酒囊飯袋肯定不知情,話說的挺難聽,不過確實是這個道理,皇帝也明確表示不同意,這才沒徹底成為閑散人員。
這樣的大案子居然沒掀起什麽波瀾,議論幾天後很快就被人遺忘,原因是司馬防出人意料提出致仕,緊跟著唯才是舉令正式頒行天下。
整個大漢的寒門小族都震動了,明麵上隻要有真本事不需要背景關係,至於私底下就看各家本事,但不論如何,除了察舉製度之外又多了一條入仕渠道。
要命的是軍隊也轟動了,因為這個製度對軍隊同樣有效,至少在施行初期,中底層軍官也有了相對容易的晉升機會。
曹操從入駐兗州以來一直堅持唯才是舉,這道法令對中小豪強有利,大士族被分去利益肯定要反抗,兗州變亂之後吸取教訓對士族做了讓步,這才有了現有地盤。
但曹操一直沒有放棄爭取中小豪強,遷都後又持續數年明爭暗鬥,同時曹操也在暗中積蓄力量。直到袁紹消除後方威脅,大軍壓境麵臨生死考驗再也無法等待。
湊巧出了趙彥這件事,尚書台能空出三個位置,曹操咬牙大出血許了潁川總攬政務,兩家合力壓迫司馬防作出讓步。
司馬防也想過硬挺一步不退,然而,麵對壓力自己沒有弘農那麽大號召力,又不可能容許楊彪重新出山。
索性以退為進選擇致仕,給本陣營發出無可奈何又不甘合作的信號,至於打的什麽算盤還要看今後袁曹決戰的最終結果。
曹操要的就是這一點,內部有穩固的支持,軍隊把持的更加牢固,麵對袁紹多了幾分底氣,至於付出多少代價現在可顧不上。
內部團結起來,在外的軍事部署更具效率,轉眼進入冬季,南陽那邊來了驚天消息,張繡與曹操和解,全軍跑來許昌正式加入曹操陣營。
隨之而來的是趙彥當初串聯的證據,不需要賈詡的證詞,有張繡公開作證就足夠了,當著朝臣拿出一堆書信計劃,現在大家都知道沒冤枉趙彥。
趙溫扛不住輿論壓力幾次上書致仕,上書幾次曹操就挽留幾次,就是不讓老頭兒退休,明裏暗裏提點趙溫,別以為我什麽都不知道,老不死的你最好安生呆著,不然叫你好看,嚇得趙溫再也不提退休的事了。
最近幾天傳來消息,劉備在徐州集結了上萬軍隊相應袁紹,壽春太守劉馥集結軍隊聲稱防備孫策,軍隊卻向北進入豫州境內,有傳言稱其暗中倒向劉備,徐州軍隊從東向西攻擊,他從南朝北策應。
袁紹、劉表、劉備、孫策都在積極準備,形勢對曹操極為不利,連趙溫在內很多人怎麽也想不明白,這個時候張繡怎麽會放棄袁紹投奔曹操。
曹操反應倒不意外,不但接受了張繡投誠,兩人還結成兒女親家,這個操作導致曹操陣營中忽然變了天。
遷都以來曹操和丁衝的二元軍權組合,變成了曹操張繡丁衝三足鼎立的架構,曹操兵多張繡軍強,丁衝的公卿盟友趙家遭受沉重打擊,現在倒成了其中實力最弱的一方。
此時袁紹軍隊集中完畢,各部對黎陽城展開輪換攻擊,隨著攻堅戰戰鬥越發猛烈,拿下城池隻在旦夕之間,現在就看袁紹的渡船夠不夠多了。
瞎子都看得出天下大勢在袁紹,董承等人也不緊張了,趙彥事件過後許昌平靜下來,一夜之間又回到過去,這更堅定了董承等人坐觀發展的心思。
等袁紹勝利,大家拿出衣帶詔還是從龍之功,能不拚命最好再等等,令人心虛的是,君道閣夜晚的鬧劇傳揚出去,當下許昌全城都知道了。
這種事不好說還不好聽,幾個人來找過劉琰商量對策,劉琰可不見他們,跟個鴕鳥一樣外界如何幹脆不管。
官場無情至親都未必肯燒冷灶,官僚認幹女兒潛規則誰都懂,趙溫幾十年才認了一個,稱得上道德高尚。
趙家的慘淡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隻剩劉琰不離不棄,許昌人對劉琰的評價出現正麵改觀:最優秀的兒子死了,老頭兒傷心之餘還能活幾年?反正甭管父女倆在家幹啥,起碼劉琰盡人道夠孝順。
整個許昌劉琰隻敢去丁衝家,每次去都會提醒現在形勢變了,跟曹丕幾個小輩喝酒挺好,別跟以前一樣和軍隊將領往來,可丁衝當麵答應好好的,過後依然我行我素。
“這個老東西不聽勸遲早出事。”劉琰想起這件事就來氣。
“不必勸,去不去都一樣會出事,早晚罷了。”趙溫現在才看通透,形勢變化相比過去太快太迅速,幾十年用老方法老習慣思維被固定住,時代一變就跟不上了。
劉琰氣悶的不止丁衝,原本計劃好的,趙家宴請公卿當眾公布劉琰改名的消息,因為趙彥被抓問罪,這件事就沒能辦成。
現在世人不知道劉琰入了趙家宗譜,名字改叫了趙熙,當不成妻妾就算了,成了名正言順的嫡女大家還不知道,這不是讓人幹著急麽。
想到此處劉琰甩臉更沒好氣:“我改名的酒宴什麽時候擺?”
趙溫沒接話茬兒,沒來由的問道:“我兒想作三公嗎?”
“我說爹呀,還三公呐,我就想死之前有個名分。”
趙溫皺起眉頭一臉問號:“我兒為何要說喪氣話?”
完了,老爹這是受不了打擊腦子壞掉了,劉琰打消了逼他的念頭,湊近了悄悄嘀咕:“我造逆臣的反?衣帶詔,您想起來沒?”
“為父給你謀劃了一條坦途,那詔書就是難得的契機。”趙溫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一本正經的樣子看起來可不像腦子有病。
趙溫要和袁紹結親家,將女兒趙熙許配給袁紹的三兒子袁尚,袁紹那邊已經同意了,這封信就是誓約書。
趙彥死了,除了父女倆沒人知道劉琰就是趙熙,蜀郡路途遙遠不可能派人調查,也完全沒必要調查。
袁紹能同意也不難理解,趙溫屬於公卿頂層,兩家聯姻門當戶對,重要的在於,婚事一旦公開,可以想到對許昌內部的震動能有多劇烈,這會嚴重打擊曹操陣營的戰鬥意誌。
劉琰冷汗立刻就下來了:“袁尚娶我?爹呀,這不是我要死,是您要死呀!”
趙溫微笑搖頭:“見到你袁紹必然反悔,所以為父不會有事。”
劉琰是海內名士,袁紹舍不得推兒子進火坑,誓約立下就不能輕易更改,知道被趙溫算計,憤怒之餘還得考慮後果。
劉琰是侯爵,是衣帶詔的參與者,趙家反曹還搭上個優秀的兒子,對於這類有巨大貢獻的革命家庭,袁紹要毀約總得有個說法。
一定會晉封鄉侯加侍中銜,應該會拿出九卿作為補償,不是大鴻臚就是少府卿,以劉琰的人脈,隻要活的夠長做到三公還真有可能。
趙溫和袁紹都會淪為笑柄,這種情況下,曹操倒是不會宰了趙溫,事情不會這麽了解,等袁紹勝利進入許昌,趙溫的司徒也就做到頭了。
這是犧牲一切給厚輩鋪路,劉琰正感動呢,趙溫這邊還沒完:“你最大的短處就是親王繼承權,要盡快認個嫡子,隻要梁王認可便再無危機。”
袁紹要報複也不是沒辦法,趁劉琰還沒有認繼子,悄悄弄死梁王,劉琰隻能放棄官身,去梁國做親王一輩子呆在封國,這樣就徹底攆出了權利中樞。
趙溫人身安全沒有威脅,自己又能離開是非之地,這是好事,能繼續活著誰都不願意死,不過想跑也沒那麽容易。
府邸外有密探監視,城門都加強了盤查,現在的問題在於無法出城,不能出城再好的謀劃也是水中月,鏡中花。
爺倆枯坐了一陣,門外腳步聲由遠及近,夢姐送過來一封密信,拆開裏麵第一行就是,你個榆木腦袋一定不理解,趕緊拿著信給你爹看。
劉琰這個氣,也沒心思看內容了,直接遞給趙溫,感歎女人真是難以揣測的生物,說好分手又來聯係。
趙溫仔細看完後,拿到火邊燒成灰燼:“你歸家沒幾天,弘農夫人便主動聯絡為父。”
“主意是她出的吧。”
“我倆商討的結果。”
“商量過我怎麽出城嗎?”
趙溫點點頭,說出了計劃:“去找郭嘉報仇。”
此前一直在謀劃,現在唐姬說時候差不多,讓準備家夥物什去曹操府邸點火,趁亂偷偷逃出許昌,路線接應都安排好了,出城直接跑去河北。
“啊?你倆到底啥意思?”劉琰到現在還雲裏霧裏,找郭嘉報仇幹嘛燒曹操府邸。
“咱們公卿吃了大虧,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給大家出口惡氣。”
“我拿命替他們出氣唄?”
“不識岱嶽非眼界不夠,誠困穀底也。”
“爹呀,別這麽講話成嗎?我快急死了。”
“所謂登高望遠,出了許昌一切自然開朗。”
劉琰哦了聲,不解釋算了,估計在唐姬和趙溫眼裏自己真是個榆木腦袋,還是去睡一覺緩緩神再說吧。
剛爬上樓梯,立刻轉身跑下來:“幹嘛要去去河北,去了也會死啊!”
劉琰真急了,過去自詡蕙質蘭心,什麽事瞧一眼大致就知道對方耍什麽心眼兒,自打一件事一件事席卷過來,感覺腦子被挖掉一塊,越來越像個白癡一樣。
就算跑也該去找劉備,當初可是從鄴城跑到許昌來的,且不說袁紹,這要回去劉褒第一個要弄死自己。
“勿躁,勿躁。”趙溫不是不想解釋,是頭緒太多無從解釋。
女兒多半被郭嘉下過癡呆藥,前陣子還像個正常人,當下就剩三個詞可以形容,腦子傻,皮膚白,模樣甜。
琢磨半天還是撿重要的說:“你是陛下親封孝陽侯,宗正錄籍梁王認可,許昌第一個反抗曹操投奔袁紹,抬舉還來不及怎麽會殺你?”
“至於過去刺客不必顧慮,劉褒比以往更想你活著,我兒想想是不是如此?”
孝陽侯如假包換,和豪門士族之間千絲萬縷,身為內朝公卿燒了曹操府邸投奔袁紹,榜樣作用不言而喻。
劉琰不是普通公卿,可以說是另一種類型的名士,在許昌所作所為名揚海內,換句話講,別管好賴哥是頂流擁躉百萬,隻要投奔過去,什麽女官佞臣通通無關緊要。
袁紹勝利後可必然入朝主政,夫人是寒酸農戶出身太難聽太丟麵子,劉褒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身份上的認可。
與在河北時不同,劉琰是經過梁王親自認可的弟妹,具備梁王繼承權的繼子,這時候劉琰的證言比假遺囑有力太多。
最後也是最關鍵一點,袁家兄弟爭鬥世人共知,劉褒和袁譚關係很差,最寵愛袁尚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如果劉褒身份抬高,對於袁尚將是非常大的助力,趙溫判定無論袁紹勝敗,劉褒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拉攏劉琰。
“衣帶詔,對,搶在董承動手前就走。”話講透就沒了顧慮,劉琰想到董承氣急敗壞的樣子就想笑。
趙溫也笑著點頭:“安心,他們不會動手,也沒機會動手。”
“爹?”
“怎麽?”
“您到底是哪頭兒的?”
“你爹我一直是陛下一邊,咱家滿門忠烈。”
公布衣帶詔之後,原本最大的得利者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名望會驟然升高,他日回到朝廷足以與袁紹抗衡。
由於劉琰意外亂入,現在又多了一個人,可以相見,劉備在外朝,劉琰在內朝,這對於皇權是件天大的好事。
趙溫是不是保皇派且不說,保皇派內部可未必將趙溫當做自己人,對於破落戶,隻要有價值就會不斷榨取,而破落戶隻能任由榨取,因為隻有如此才能體現價值。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既可以自身名利雙收,又可以讓自家老爹繼續縱橫捭闔左右逢源。
劉琰雙眼微微眯起,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我不急著去袁紹那裏,等到勝利之後再出現,沒有女兒趙熙,沒有誓約文書,隻有功臣劉琰。”
趙溫臉色變了幾變,他終於等到了這句話:“去準備吧,無所顧忌隻管前行。”
尚書台空出來三個位置全部被潁川人頂上,司徒幕府和廷尉兩個衙門也遭到全麵清洗,所有趙溫的親信都被調離原崗位,要麽外任要麽閑職安置。
趙溫雖然不知情,還拿出斷絕父子關係的誓文,可畢竟是親兒子犯事必須受處罰,被免除了錄尚書事收回了符節,此後無法插手尚書台政務。
在曹操默許下,潁川人全麵把持中台,總攬政務成了最大贏家,任誰都給不出這樣的價碼,可以預見,未來官渡決戰荀彧鐵定跟著曹操幹到底。
劉琰也挺慘,按照連坐慣例需要懲罰,剛到手的太中大夫,連帶黃閣主薄都給免了,今後司徒幕府也不能再設立黃閣。
本來常侍謁者也留不下,好在一眾公卿上表辯護,都認為酒囊飯袋肯定不知情,話說的挺難聽,不過確實是這個道理,皇帝也明確表示不同意,這才沒徹底成為閑散人員。
這樣的大案子居然沒掀起什麽波瀾,議論幾天後很快就被人遺忘,原因是司馬防出人意料提出致仕,緊跟著唯才是舉令正式頒行天下。
整個大漢的寒門小族都震動了,明麵上隻要有真本事不需要背景關係,至於私底下就看各家本事,但不論如何,除了察舉製度之外又多了一條入仕渠道。
要命的是軍隊也轟動了,因為這個製度對軍隊同樣有效,至少在施行初期,中底層軍官也有了相對容易的晉升機會。
曹操從入駐兗州以來一直堅持唯才是舉,這道法令對中小豪強有利,大士族被分去利益肯定要反抗,兗州變亂之後吸取教訓對士族做了讓步,這才有了現有地盤。
但曹操一直沒有放棄爭取中小豪強,遷都後又持續數年明爭暗鬥,同時曹操也在暗中積蓄力量。直到袁紹消除後方威脅,大軍壓境麵臨生死考驗再也無法等待。
湊巧出了趙彥這件事,尚書台能空出三個位置,曹操咬牙大出血許了潁川總攬政務,兩家合力壓迫司馬防作出讓步。
司馬防也想過硬挺一步不退,然而,麵對壓力自己沒有弘農那麽大號召力,又不可能容許楊彪重新出山。
索性以退為進選擇致仕,給本陣營發出無可奈何又不甘合作的信號,至於打的什麽算盤還要看今後袁曹決戰的最終結果。
曹操要的就是這一點,內部有穩固的支持,軍隊把持的更加牢固,麵對袁紹多了幾分底氣,至於付出多少代價現在可顧不上。
內部團結起來,在外的軍事部署更具效率,轉眼進入冬季,南陽那邊來了驚天消息,張繡與曹操和解,全軍跑來許昌正式加入曹操陣營。
隨之而來的是趙彥當初串聯的證據,不需要賈詡的證詞,有張繡公開作證就足夠了,當著朝臣拿出一堆書信計劃,現在大家都知道沒冤枉趙彥。
趙溫扛不住輿論壓力幾次上書致仕,上書幾次曹操就挽留幾次,就是不讓老頭兒退休,明裏暗裏提點趙溫,別以為我什麽都不知道,老不死的你最好安生呆著,不然叫你好看,嚇得趙溫再也不提退休的事了。
最近幾天傳來消息,劉備在徐州集結了上萬軍隊相應袁紹,壽春太守劉馥集結軍隊聲稱防備孫策,軍隊卻向北進入豫州境內,有傳言稱其暗中倒向劉備,徐州軍隊從東向西攻擊,他從南朝北策應。
袁紹、劉表、劉備、孫策都在積極準備,形勢對曹操極為不利,連趙溫在內很多人怎麽也想不明白,這個時候張繡怎麽會放棄袁紹投奔曹操。
曹操反應倒不意外,不但接受了張繡投誠,兩人還結成兒女親家,這個操作導致曹操陣營中忽然變了天。
遷都以來曹操和丁衝的二元軍權組合,變成了曹操張繡丁衝三足鼎立的架構,曹操兵多張繡軍強,丁衝的公卿盟友趙家遭受沉重打擊,現在倒成了其中實力最弱的一方。
此時袁紹軍隊集中完畢,各部對黎陽城展開輪換攻擊,隨著攻堅戰戰鬥越發猛烈,拿下城池隻在旦夕之間,現在就看袁紹的渡船夠不夠多了。
瞎子都看得出天下大勢在袁紹,董承等人也不緊張了,趙彥事件過後許昌平靜下來,一夜之間又回到過去,這更堅定了董承等人坐觀發展的心思。
等袁紹勝利,大家拿出衣帶詔還是從龍之功,能不拚命最好再等等,令人心虛的是,君道閣夜晚的鬧劇傳揚出去,當下許昌全城都知道了。
這種事不好說還不好聽,幾個人來找過劉琰商量對策,劉琰可不見他們,跟個鴕鳥一樣外界如何幹脆不管。
官場無情至親都未必肯燒冷灶,官僚認幹女兒潛規則誰都懂,趙溫幾十年才認了一個,稱得上道德高尚。
趙家的慘淡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隻剩劉琰不離不棄,許昌人對劉琰的評價出現正麵改觀:最優秀的兒子死了,老頭兒傷心之餘還能活幾年?反正甭管父女倆在家幹啥,起碼劉琰盡人道夠孝順。
整個許昌劉琰隻敢去丁衝家,每次去都會提醒現在形勢變了,跟曹丕幾個小輩喝酒挺好,別跟以前一樣和軍隊將領往來,可丁衝當麵答應好好的,過後依然我行我素。
“這個老東西不聽勸遲早出事。”劉琰想起這件事就來氣。
“不必勸,去不去都一樣會出事,早晚罷了。”趙溫現在才看通透,形勢變化相比過去太快太迅速,幾十年用老方法老習慣思維被固定住,時代一變就跟不上了。
劉琰氣悶的不止丁衝,原本計劃好的,趙家宴請公卿當眾公布劉琰改名的消息,因為趙彥被抓問罪,這件事就沒能辦成。
現在世人不知道劉琰入了趙家宗譜,名字改叫了趙熙,當不成妻妾就算了,成了名正言順的嫡女大家還不知道,這不是讓人幹著急麽。
想到此處劉琰甩臉更沒好氣:“我改名的酒宴什麽時候擺?”
趙溫沒接話茬兒,沒來由的問道:“我兒想作三公嗎?”
“我說爹呀,還三公呐,我就想死之前有個名分。”
趙溫皺起眉頭一臉問號:“我兒為何要說喪氣話?”
完了,老爹這是受不了打擊腦子壞掉了,劉琰打消了逼他的念頭,湊近了悄悄嘀咕:“我造逆臣的反?衣帶詔,您想起來沒?”
“為父給你謀劃了一條坦途,那詔書就是難得的契機。”趙溫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一本正經的樣子看起來可不像腦子有病。
趙溫要和袁紹結親家,將女兒趙熙許配給袁紹的三兒子袁尚,袁紹那邊已經同意了,這封信就是誓約書。
趙彥死了,除了父女倆沒人知道劉琰就是趙熙,蜀郡路途遙遠不可能派人調查,也完全沒必要調查。
袁紹能同意也不難理解,趙溫屬於公卿頂層,兩家聯姻門當戶對,重要的在於,婚事一旦公開,可以想到對許昌內部的震動能有多劇烈,這會嚴重打擊曹操陣營的戰鬥意誌。
劉琰冷汗立刻就下來了:“袁尚娶我?爹呀,這不是我要死,是您要死呀!”
趙溫微笑搖頭:“見到你袁紹必然反悔,所以為父不會有事。”
劉琰是海內名士,袁紹舍不得推兒子進火坑,誓約立下就不能輕易更改,知道被趙溫算計,憤怒之餘還得考慮後果。
劉琰是侯爵,是衣帶詔的參與者,趙家反曹還搭上個優秀的兒子,對於這類有巨大貢獻的革命家庭,袁紹要毀約總得有個說法。
一定會晉封鄉侯加侍中銜,應該會拿出九卿作為補償,不是大鴻臚就是少府卿,以劉琰的人脈,隻要活的夠長做到三公還真有可能。
趙溫和袁紹都會淪為笑柄,這種情況下,曹操倒是不會宰了趙溫,事情不會這麽了解,等袁紹勝利進入許昌,趙溫的司徒也就做到頭了。
這是犧牲一切給厚輩鋪路,劉琰正感動呢,趙溫這邊還沒完:“你最大的短處就是親王繼承權,要盡快認個嫡子,隻要梁王認可便再無危機。”
袁紹要報複也不是沒辦法,趁劉琰還沒有認繼子,悄悄弄死梁王,劉琰隻能放棄官身,去梁國做親王一輩子呆在封國,這樣就徹底攆出了權利中樞。
趙溫人身安全沒有威脅,自己又能離開是非之地,這是好事,能繼續活著誰都不願意死,不過想跑也沒那麽容易。
府邸外有密探監視,城門都加強了盤查,現在的問題在於無法出城,不能出城再好的謀劃也是水中月,鏡中花。
爺倆枯坐了一陣,門外腳步聲由遠及近,夢姐送過來一封密信,拆開裏麵第一行就是,你個榆木腦袋一定不理解,趕緊拿著信給你爹看。
劉琰這個氣,也沒心思看內容了,直接遞給趙溫,感歎女人真是難以揣測的生物,說好分手又來聯係。
趙溫仔細看完後,拿到火邊燒成灰燼:“你歸家沒幾天,弘農夫人便主動聯絡為父。”
“主意是她出的吧。”
“我倆商討的結果。”
“商量過我怎麽出城嗎?”
趙溫點點頭,說出了計劃:“去找郭嘉報仇。”
此前一直在謀劃,現在唐姬說時候差不多,讓準備家夥物什去曹操府邸點火,趁亂偷偷逃出許昌,路線接應都安排好了,出城直接跑去河北。
“啊?你倆到底啥意思?”劉琰到現在還雲裏霧裏,找郭嘉報仇幹嘛燒曹操府邸。
“咱們公卿吃了大虧,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給大家出口惡氣。”
“我拿命替他們出氣唄?”
“不識岱嶽非眼界不夠,誠困穀底也。”
“爹呀,別這麽講話成嗎?我快急死了。”
“所謂登高望遠,出了許昌一切自然開朗。”
劉琰哦了聲,不解釋算了,估計在唐姬和趙溫眼裏自己真是個榆木腦袋,還是去睡一覺緩緩神再說吧。
剛爬上樓梯,立刻轉身跑下來:“幹嘛要去去河北,去了也會死啊!”
劉琰真急了,過去自詡蕙質蘭心,什麽事瞧一眼大致就知道對方耍什麽心眼兒,自打一件事一件事席卷過來,感覺腦子被挖掉一塊,越來越像個白癡一樣。
就算跑也該去找劉備,當初可是從鄴城跑到許昌來的,且不說袁紹,這要回去劉褒第一個要弄死自己。
“勿躁,勿躁。”趙溫不是不想解釋,是頭緒太多無從解釋。
女兒多半被郭嘉下過癡呆藥,前陣子還像個正常人,當下就剩三個詞可以形容,腦子傻,皮膚白,模樣甜。
琢磨半天還是撿重要的說:“你是陛下親封孝陽侯,宗正錄籍梁王認可,許昌第一個反抗曹操投奔袁紹,抬舉還來不及怎麽會殺你?”
“至於過去刺客不必顧慮,劉褒比以往更想你活著,我兒想想是不是如此?”
孝陽侯如假包換,和豪門士族之間千絲萬縷,身為內朝公卿燒了曹操府邸投奔袁紹,榜樣作用不言而喻。
劉琰不是普通公卿,可以說是另一種類型的名士,在許昌所作所為名揚海內,換句話講,別管好賴哥是頂流擁躉百萬,隻要投奔過去,什麽女官佞臣通通無關緊要。
袁紹勝利後可必然入朝主政,夫人是寒酸農戶出身太難聽太丟麵子,劉褒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身份上的認可。
與在河北時不同,劉琰是經過梁王親自認可的弟妹,具備梁王繼承權的繼子,這時候劉琰的證言比假遺囑有力太多。
最後也是最關鍵一點,袁家兄弟爭鬥世人共知,劉褒和袁譚關係很差,最寵愛袁尚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如果劉褒身份抬高,對於袁尚將是非常大的助力,趙溫判定無論袁紹勝敗,劉褒都會不惜一切代價拉攏劉琰。
“衣帶詔,對,搶在董承動手前就走。”話講透就沒了顧慮,劉琰想到董承氣急敗壞的樣子就想笑。
趙溫也笑著點頭:“安心,他們不會動手,也沒機會動手。”
“爹?”
“怎麽?”
“您到底是哪頭兒的?”
“你爹我一直是陛下一邊,咱家滿門忠烈。”
公布衣帶詔之後,原本最大的得利者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名望會驟然升高,他日回到朝廷足以與袁紹抗衡。
由於劉琰意外亂入,現在又多了一個人,可以相見,劉備在外朝,劉琰在內朝,這對於皇權是件天大的好事。
趙溫是不是保皇派且不說,保皇派內部可未必將趙溫當做自己人,對於破落戶,隻要有價值就會不斷榨取,而破落戶隻能任由榨取,因為隻有如此才能體現價值。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既可以自身名利雙收,又可以讓自家老爹繼續縱橫捭闔左右逢源。
劉琰雙眼微微眯起,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我不急著去袁紹那裏,等到勝利之後再出現,沒有女兒趙熙,沒有誓約文書,隻有功臣劉琰。”
趙溫臉色變了幾變,他終於等到了這句話:“去準備吧,無所顧忌隻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