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三千佳麗很正常
我家大樹通古今,救了個流放王爺 作者:曦月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咳咳,你叫我寧二就好,我跟簫墨寒是一起長大的好友。”
寧二在距離宋晚清一米外的地方停了下來,他還是第一次單獨跟一個姑娘家說話。
有些尷尬,還有些冒犯,倒是心裏的好奇心太重了,他忍不住跟了出來。
宋晚清挑挑眉,等著他後麵的話。
“你知道簫墨寒的身份吧。”寧二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進入正題。
“嗯,我知道,秦王殿下。”宋晚清表情絲毫沒有變過,還是那樣淡淡的看著寧二。
氣場十足,就沒有那個女人麵對他是這種神情。
眼神特別的正。
正的寧二在心裏吐槽,難道他的顏值就這麽不吸引人嗎?
好歹他也是一個翩翩公子,還是個上過戰場的年輕將軍,走出去,京中的閨閣小姐都要為之側目。
雖然比起雲恒那廝差了那麽一點,但是也不差好吧。
怎麽到了這個宋姑娘這裏,就變得這麽平淡了?
“咳咳,那你也知道,以後他勢必會坐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到時候後宮三千佳麗很正常,你身份普通,到時候怕是位分不會太高。”
寧二說到這裏其實也是想要試探一下宋晚清,畢竟在他看來,之前簫墨寒說的話,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這兩人的感情裏,簫墨寒居然是位置低的那一個,怎麽也想不通。
宋晚清沒有想到對方居然問的是這麽一個問題,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她還真沒把這件事當成多大的事。
畢竟她不可能讓自己落入那般境地。
就算她在愛簫墨寒,她也不會去和其他女人分享他。
別說是佳麗三千,就是多一個人都不行。
別跟她扯大旗,說什麽要鞏固朝堂局勢等等,隻有沒有能力的人才需要靠一個女人去聯係其背後的家族。
然後許以重利,讓人辦事。
有能力的人麵對這些事情,直接一個字,幹就完事了。
不願意臣服那就滾,總有有能力之人來幹。
隻要老百姓站在你這邊就可以了,手握兵權,還需要怕那些蠅營狗苟。
這個天下,還是老百姓居多。
那些所謂的貴族世家們不服,直接武力鎮壓。
當然經濟也是另一個方麵,可以用商戶衝擊那些所謂的世家帶來的影響。
再有就是農業,這一點已經攻克,根本就不用擔心。
所以,如果再這樣的情況下,簫墨寒大權在握,還需要靠著女子去穩固朝堂,那隻能說他能力不夠。
或者說麵對權利和愛人之間,最先選擇的是權利。
不過,就算如此,她也不會怪他,隻是兩人不合適罷了。
她又不是戀愛腦,頭腦十分清醒,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
“你不用試探我,如若真有那麽一天,我不會進宮,隻會祝福他往後事事順心,做一個明君。”
宋晚清說的很輕鬆,但語氣卻很認真,讓人一看就知道她說的是真的。
就算沒有跟簫墨寒走到最後,她也希望對方好,因為她知道,簫墨寒是個真心為民的好人,也能做好一個為百姓立命的君王。
這一點就足以她敬佩,無關情愛。
何況現如今簫墨寒對她也是真心實意,以後的事情還沒發生,等到真的發生了再說吧。
反正她的底線在這裏就行了。
寧二沒有想到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內心確實被震驚到了。
他沒有想到,宋晚清麵對能帶給她的權利和地位,居然還能無動於衷。
要不就是城府深重,裝的。
要不就真的不在意。
恰巧宋晚清就是後者,真的不在意。
她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她要的是唯一,如若不是,就不進宮。
他覺得不止如此,如果以後簫墨寒真的後宮佳麗三千,不,哪怕的多了一個人,眼前的女子也會離開。
他看到了宋晚清的驕傲。
也看到了她的善良。
不怨懟,不糾結,也不會去恨。
反倒是很灑脫,懂得什麽是放手,也願意去祝福那個或許會傷害她的人。
願他做個明君,心係百姓。
這個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心地善良又充滿矛盾的人。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這一刻,他或許明白了,為什麽一向清冷的秦王殿下,為什麽會被眼前的女子折服。
也明白了那句,‘是我放不開她啊....’
如果他是簫墨寒,怕是也做不到放手吧。
寧二看宋晚清的眼神都不一樣了,這些話對於他的內心是無比觸動的。
因為宋晚清的言論完全顛覆了他對女子的所有認知。
宋晚清跟京城的貴女們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知為何,他的內心十分觸動,隻不過他自己沒有發現罷了。
“宋姑娘,抱歉,我為剛才的試探向你說聲對不起。”
寧二正了正神色,鄭重的行了一個平輩禮,繼續道:
“剛才那些話都是我瞎說的,雲恒跟我說過,他想和姑娘長久,隻此一人。
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走進他心裏的人,祝福你們。”
寧二原本還想問一句,你愛他嗎?
但是想想還是算了,他一個外人就不要過多的摻和進去。
因為他看得出來,這個宋姑娘或許是喜歡秦王的,但是愛,或者說愛的有多少,真不能判斷。
因為這個宋姑娘太過理智了。
反倒是簫墨寒,愛意都快要溢出來了,簡直就差跟全世界宣布,他愛宋晚清。
突然有些同情好友是怎麽回事?
愛上一個這麽理智的姑娘,也不知是好還是壞。
默默替他點炷香,希望秦王心想事成。
宋晚清挑挑眉,笑了笑,沒在說話。
至於她信了幾分,無人知道。
最後兩人在將軍府留了午飯才離開。
....
皇宮晚宴。
也是替寧老將軍接風洗塵,可謂是無限殊榮。
隻不過,今夜注定要不太平了。
寧老將軍帶著寧二進了那座巍峨的皇宮。
當然,各個官員家的馬車也紛紛前來,宮門口處,變得擁堵起來。
寧二在距離宋晚清一米外的地方停了下來,他還是第一次單獨跟一個姑娘家說話。
有些尷尬,還有些冒犯,倒是心裏的好奇心太重了,他忍不住跟了出來。
宋晚清挑挑眉,等著他後麵的話。
“你知道簫墨寒的身份吧。”寧二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進入正題。
“嗯,我知道,秦王殿下。”宋晚清表情絲毫沒有變過,還是那樣淡淡的看著寧二。
氣場十足,就沒有那個女人麵對他是這種神情。
眼神特別的正。
正的寧二在心裏吐槽,難道他的顏值就這麽不吸引人嗎?
好歹他也是一個翩翩公子,還是個上過戰場的年輕將軍,走出去,京中的閨閣小姐都要為之側目。
雖然比起雲恒那廝差了那麽一點,但是也不差好吧。
怎麽到了這個宋姑娘這裏,就變得這麽平淡了?
“咳咳,那你也知道,以後他勢必會坐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到時候後宮三千佳麗很正常,你身份普通,到時候怕是位分不會太高。”
寧二說到這裏其實也是想要試探一下宋晚清,畢竟在他看來,之前簫墨寒說的話,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這兩人的感情裏,簫墨寒居然是位置低的那一個,怎麽也想不通。
宋晚清沒有想到對方居然問的是這麽一個問題,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她還真沒把這件事當成多大的事。
畢竟她不可能讓自己落入那般境地。
就算她在愛簫墨寒,她也不會去和其他女人分享他。
別說是佳麗三千,就是多一個人都不行。
別跟她扯大旗,說什麽要鞏固朝堂局勢等等,隻有沒有能力的人才需要靠一個女人去聯係其背後的家族。
然後許以重利,讓人辦事。
有能力的人麵對這些事情,直接一個字,幹就完事了。
不願意臣服那就滾,總有有能力之人來幹。
隻要老百姓站在你這邊就可以了,手握兵權,還需要怕那些蠅營狗苟。
這個天下,還是老百姓居多。
那些所謂的貴族世家們不服,直接武力鎮壓。
當然經濟也是另一個方麵,可以用商戶衝擊那些所謂的世家帶來的影響。
再有就是農業,這一點已經攻克,根本就不用擔心。
所以,如果再這樣的情況下,簫墨寒大權在握,還需要靠著女子去穩固朝堂,那隻能說他能力不夠。
或者說麵對權利和愛人之間,最先選擇的是權利。
不過,就算如此,她也不會怪他,隻是兩人不合適罷了。
她又不是戀愛腦,頭腦十分清醒,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
“你不用試探我,如若真有那麽一天,我不會進宮,隻會祝福他往後事事順心,做一個明君。”
宋晚清說的很輕鬆,但語氣卻很認真,讓人一看就知道她說的是真的。
就算沒有跟簫墨寒走到最後,她也希望對方好,因為她知道,簫墨寒是個真心為民的好人,也能做好一個為百姓立命的君王。
這一點就足以她敬佩,無關情愛。
何況現如今簫墨寒對她也是真心實意,以後的事情還沒發生,等到真的發生了再說吧。
反正她的底線在這裏就行了。
寧二沒有想到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內心確實被震驚到了。
他沒有想到,宋晚清麵對能帶給她的權利和地位,居然還能無動於衷。
要不就是城府深重,裝的。
要不就真的不在意。
恰巧宋晚清就是後者,真的不在意。
她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她要的是唯一,如若不是,就不進宮。
他覺得不止如此,如果以後簫墨寒真的後宮佳麗三千,不,哪怕的多了一個人,眼前的女子也會離開。
他看到了宋晚清的驕傲。
也看到了她的善良。
不怨懟,不糾結,也不會去恨。
反倒是很灑脫,懂得什麽是放手,也願意去祝福那個或許會傷害她的人。
願他做個明君,心係百姓。
這個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心地善良又充滿矛盾的人。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這一刻,他或許明白了,為什麽一向清冷的秦王殿下,為什麽會被眼前的女子折服。
也明白了那句,‘是我放不開她啊....’
如果他是簫墨寒,怕是也做不到放手吧。
寧二看宋晚清的眼神都不一樣了,這些話對於他的內心是無比觸動的。
因為宋晚清的言論完全顛覆了他對女子的所有認知。
宋晚清跟京城的貴女們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知為何,他的內心十分觸動,隻不過他自己沒有發現罷了。
“宋姑娘,抱歉,我為剛才的試探向你說聲對不起。”
寧二正了正神色,鄭重的行了一個平輩禮,繼續道:
“剛才那些話都是我瞎說的,雲恒跟我說過,他想和姑娘長久,隻此一人。
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走進他心裏的人,祝福你們。”
寧二原本還想問一句,你愛他嗎?
但是想想還是算了,他一個外人就不要過多的摻和進去。
因為他看得出來,這個宋姑娘或許是喜歡秦王的,但是愛,或者說愛的有多少,真不能判斷。
因為這個宋姑娘太過理智了。
反倒是簫墨寒,愛意都快要溢出來了,簡直就差跟全世界宣布,他愛宋晚清。
突然有些同情好友是怎麽回事?
愛上一個這麽理智的姑娘,也不知是好還是壞。
默默替他點炷香,希望秦王心想事成。
宋晚清挑挑眉,笑了笑,沒在說話。
至於她信了幾分,無人知道。
最後兩人在將軍府留了午飯才離開。
....
皇宮晚宴。
也是替寧老將軍接風洗塵,可謂是無限殊榮。
隻不過,今夜注定要不太平了。
寧老將軍帶著寧二進了那座巍峨的皇宮。
當然,各個官員家的馬車也紛紛前來,宮門口處,變得擁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