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很有效果,不過三四日,病症較輕的患者已經能下地了。
“你怎麽來了?”張桂芳醒過來後便看見守在她床榻邊的遮著口鼻的盛墨蘭,沙啞著嗓子問。
盛墨蘭輕笑一聲,扶著張桂芳坐起身後道:“自然是官家得知軍營染了瘟疫,派我帶著藥材和太醫來穩定軍心。”
張桂芳聞言後知後覺想起了自己染了瘟疫,連忙扯起被褥將自己的口鼻蓋住:“荒唐,便是受了皇命而來,也不該不顧自身安危,快些出去!”
盛墨蘭心頭一暖:“放心吧,太醫給你診治了,你能醒過來就是大好了,隻是這病傷身,還需喝些固本培元的藥。”
張桂芳聽了這話也沒敢放下被子,隻讓盛墨蘭出去,盛墨蘭點了點頭,想起不過幾天便送了一堆信的盛長楓,頗有些無奈地道:“嫂子,你一會兒給我哥寫封信。”
張桂芳捂著被子點了點頭,等盛墨蘭走出去後方扯開了被子,看著床邊擺放好的紙筆和桌子,她輕笑了一聲,撐著身子移到床邊,拿起筆寫起了信。
另一頭,女帝看著錦衣衛送來的消息,冷笑一聲對暗一道:“朕就知道吳禦史不過是他們推出來試探朕心意的棋子,果不其然,聽說汴京城已經有了我軍此戰必敗的傳言?”
暗一點了點頭,躊躇了一會兒道:“不光如此,還有人說這場瘟疫是天罰,是上天不滿女子為君,違背天理的懲罰。”
女帝聞言大怒,狠狠拍了拍桌子道:“好一個天罰,這幫人竟還沒死心,真是可笑至極!”
女帝緩和了一會兒情緒,沉聲對暗一道:“繼續搜集他們的罪證,查清楚流言是誰傳出去的。”
暗一點了點頭,恰好梁內侍拿著盛墨蘭的書信進來,女帝拆開看過後,臉上的怒氣瞬間被喜悅替代:“哈哈哈哈,盛小四就是朕的福星,軍營的瘟疫治好了!”
暗一和梁內侍對視一眼,滿是喜悅跪下道:“恭喜官家。”
女帝擺了擺手示意兩人起身,滿眼歡快地看向窗外道:“瞞下前線的消息,若有人問起隻說太醫還未尋到醫治之法,朕倒是要看看還有多少心懷不軌之人。”
一個月後,朝中不少大臣以瘟疫難治為由,上奏請求女帝議和,還有人直接讓女帝傳旨把染了瘟疫的將士全燒死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女帝坐在龍椅上輕笑一聲,正在一眾大臣不明所以之際,門外的小黃門拿著一封捷報高喊“邊關大捷。”
隨著小黃門的聲音落下,諸位大臣嘴中立馬發出驚呼聲,什麽時候攻打的大遼?他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收到?瘟疫呢?瘟疫治好了嗎?
諸多的疑問困擾著在場的大臣,他們看著女帝接過捷報看了兩眼後,頗有些惡趣味地看著在場臣子臉上的迷茫問:“怎麽?你們不高興嗎?”
這話一出,大臣們立馬跪地高呼:“恭喜官家,天佑大宋啊。”
女帝似笑非笑地看著跪著的臣子,彎著食指用指關節一下一下地敲擊著龍椅的扶手,良久後方叫了起。
“官家,臣要告發,左尚書以瘟疫一事傳播流言意圖危害官家聲譽,且臣還查出,左尚書與遼國通信,以能讓大宋議和為由,收了遼國大量金銀財物。”蘇鈺站起身後上前一步道。
“官家,臣沒有,臣冤枉啊。”左尚書白著臉跪在地上喊冤。
蘇鈺瞥了他一眼,從懷裏掏出一個匣子道:“臣所言句句屬實,臣手中的匣子內裝著左尚書與大遼互通的信件以及收買說書人和乞丐傳播流言的證據,還請官家一觀。”
女帝對梁內侍使了個眼色,梁內侍立馬上前接過匣子遞給女帝,女帝打開從裏麵拿出證據細細看過後,冷嗤一聲道:“證據確鑿,你還有什麽話說?”
左尚書臉色慘白,不可置信地看著蘇鈺道:“不可能,你不可能有證據,一定是你偽造的!”
蘇鈺勾了勾嘴角道:“尚書大人確實每次都把書信燒掉,也確實沒有直接去收買說書人和乞兒傳播流言,大人行事謹慎,錦衣衛和蘇某查了許久也沒查到證據,可惜大人千防萬防,沒防住自己身邊的人。”
蘇鈺說完拍了拍手,一個婦人走了進來,左尚書不可置信地看向那婦人,片刻後目眥欲裂地大吼:“李氏,你出賣我,我是你官人!”
左尚書激動地想要撲到李氏身上,被殿內候著的侍衛押住了四肢。
李氏看了眼左尚書,上前幾步跪在殿中央道:“臣婦李氏,拜見官家。”
女帝點了點頭看向李氏道:“你可否說明這些證據是怎麽來的?”
李氏點了點頭:“兩個月前臣婦給官人送湯時聽見了官人與屬下謀劃,意圖傳播流言逼迫女帝與大遼議和,臣婦知曉後便暗地裏搜集證據,遞給了蘇大人。”
女帝點了點頭,讓人將李氏帶出去,轉而看向被人押著的左尚書:“還有什麽話說?”
左尚書麵色灰敗地搖了搖頭,女帝笑了笑,讓人將左尚書拖下去。
退朝後,齊衡頗有些不解地問蘇鈺:“左尚書一事明明可以不將李氏暴露,為何要帶李氏上殿,如今整個汴京都在說李氏大義滅親,心狠手辣。”
蘇鈺勾了勾唇:“左尚書早年寵妾滅妻,害死了李氏腹中的孩子,導致李氏壞了身子,再沒法擁有親子。李氏恨極了左尚書,她選擇幫忙時便說了,要親自向眾人揭發左尚書,至於名聲,李氏深恨左尚書,隻要能讓左尚書一敗塗地,李氏不在乎名聲有多麽糟糕。”
蘇鈺見齊衡仍舊一臉疑惑,歎了口氣道:“對於左尚書那樣不擇手段又機關算盡的人來說,敗到李氏手中才誅心,畢竟他從來沒把李氏放在眼裏,而李氏與左尚書夫妻多年,自然清楚左尚書的性子,故此她選擇上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親自告發。”
齊衡深吸一口氣歎道:“唉,這又是何苦,李氏往後的日子恐怕會很艱難。”
“你怎麽來了?”張桂芳醒過來後便看見守在她床榻邊的遮著口鼻的盛墨蘭,沙啞著嗓子問。
盛墨蘭輕笑一聲,扶著張桂芳坐起身後道:“自然是官家得知軍營染了瘟疫,派我帶著藥材和太醫來穩定軍心。”
張桂芳聞言後知後覺想起了自己染了瘟疫,連忙扯起被褥將自己的口鼻蓋住:“荒唐,便是受了皇命而來,也不該不顧自身安危,快些出去!”
盛墨蘭心頭一暖:“放心吧,太醫給你診治了,你能醒過來就是大好了,隻是這病傷身,還需喝些固本培元的藥。”
張桂芳聽了這話也沒敢放下被子,隻讓盛墨蘭出去,盛墨蘭點了點頭,想起不過幾天便送了一堆信的盛長楓,頗有些無奈地道:“嫂子,你一會兒給我哥寫封信。”
張桂芳捂著被子點了點頭,等盛墨蘭走出去後方扯開了被子,看著床邊擺放好的紙筆和桌子,她輕笑了一聲,撐著身子移到床邊,拿起筆寫起了信。
另一頭,女帝看著錦衣衛送來的消息,冷笑一聲對暗一道:“朕就知道吳禦史不過是他們推出來試探朕心意的棋子,果不其然,聽說汴京城已經有了我軍此戰必敗的傳言?”
暗一點了點頭,躊躇了一會兒道:“不光如此,還有人說這場瘟疫是天罰,是上天不滿女子為君,違背天理的懲罰。”
女帝聞言大怒,狠狠拍了拍桌子道:“好一個天罰,這幫人竟還沒死心,真是可笑至極!”
女帝緩和了一會兒情緒,沉聲對暗一道:“繼續搜集他們的罪證,查清楚流言是誰傳出去的。”
暗一點了點頭,恰好梁內侍拿著盛墨蘭的書信進來,女帝拆開看過後,臉上的怒氣瞬間被喜悅替代:“哈哈哈哈,盛小四就是朕的福星,軍營的瘟疫治好了!”
暗一和梁內侍對視一眼,滿是喜悅跪下道:“恭喜官家。”
女帝擺了擺手示意兩人起身,滿眼歡快地看向窗外道:“瞞下前線的消息,若有人問起隻說太醫還未尋到醫治之法,朕倒是要看看還有多少心懷不軌之人。”
一個月後,朝中不少大臣以瘟疫難治為由,上奏請求女帝議和,還有人直接讓女帝傳旨把染了瘟疫的將士全燒死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女帝坐在龍椅上輕笑一聲,正在一眾大臣不明所以之際,門外的小黃門拿著一封捷報高喊“邊關大捷。”
隨著小黃門的聲音落下,諸位大臣嘴中立馬發出驚呼聲,什麽時候攻打的大遼?他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收到?瘟疫呢?瘟疫治好了嗎?
諸多的疑問困擾著在場的大臣,他們看著女帝接過捷報看了兩眼後,頗有些惡趣味地看著在場臣子臉上的迷茫問:“怎麽?你們不高興嗎?”
這話一出,大臣們立馬跪地高呼:“恭喜官家,天佑大宋啊。”
女帝似笑非笑地看著跪著的臣子,彎著食指用指關節一下一下地敲擊著龍椅的扶手,良久後方叫了起。
“官家,臣要告發,左尚書以瘟疫一事傳播流言意圖危害官家聲譽,且臣還查出,左尚書與遼國通信,以能讓大宋議和為由,收了遼國大量金銀財物。”蘇鈺站起身後上前一步道。
“官家,臣沒有,臣冤枉啊。”左尚書白著臉跪在地上喊冤。
蘇鈺瞥了他一眼,從懷裏掏出一個匣子道:“臣所言句句屬實,臣手中的匣子內裝著左尚書與大遼互通的信件以及收買說書人和乞丐傳播流言的證據,還請官家一觀。”
女帝對梁內侍使了個眼色,梁內侍立馬上前接過匣子遞給女帝,女帝打開從裏麵拿出證據細細看過後,冷嗤一聲道:“證據確鑿,你還有什麽話說?”
左尚書臉色慘白,不可置信地看著蘇鈺道:“不可能,你不可能有證據,一定是你偽造的!”
蘇鈺勾了勾嘴角道:“尚書大人確實每次都把書信燒掉,也確實沒有直接去收買說書人和乞兒傳播流言,大人行事謹慎,錦衣衛和蘇某查了許久也沒查到證據,可惜大人千防萬防,沒防住自己身邊的人。”
蘇鈺說完拍了拍手,一個婦人走了進來,左尚書不可置信地看向那婦人,片刻後目眥欲裂地大吼:“李氏,你出賣我,我是你官人!”
左尚書激動地想要撲到李氏身上,被殿內候著的侍衛押住了四肢。
李氏看了眼左尚書,上前幾步跪在殿中央道:“臣婦李氏,拜見官家。”
女帝點了點頭看向李氏道:“你可否說明這些證據是怎麽來的?”
李氏點了點頭:“兩個月前臣婦給官人送湯時聽見了官人與屬下謀劃,意圖傳播流言逼迫女帝與大遼議和,臣婦知曉後便暗地裏搜集證據,遞給了蘇大人。”
女帝點了點頭,讓人將李氏帶出去,轉而看向被人押著的左尚書:“還有什麽話說?”
左尚書麵色灰敗地搖了搖頭,女帝笑了笑,讓人將左尚書拖下去。
退朝後,齊衡頗有些不解地問蘇鈺:“左尚書一事明明可以不將李氏暴露,為何要帶李氏上殿,如今整個汴京都在說李氏大義滅親,心狠手辣。”
蘇鈺勾了勾唇:“左尚書早年寵妾滅妻,害死了李氏腹中的孩子,導致李氏壞了身子,再沒法擁有親子。李氏恨極了左尚書,她選擇幫忙時便說了,要親自向眾人揭發左尚書,至於名聲,李氏深恨左尚書,隻要能讓左尚書一敗塗地,李氏不在乎名聲有多麽糟糕。”
蘇鈺見齊衡仍舊一臉疑惑,歎了口氣道:“對於左尚書那樣不擇手段又機關算盡的人來說,敗到李氏手中才誅心,畢竟他從來沒把李氏放在眼裏,而李氏與左尚書夫妻多年,自然清楚左尚書的性子,故此她選擇上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親自告發。”
齊衡深吸一口氣歎道:“唉,這又是何苦,李氏往後的日子恐怕會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