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上帝視角的海岸線觀察池計劃
悠閑的大學時代海釣社團生活 作者:漁歌海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提著一袋子魚溜達回家。
慕之博兮很自覺的回到自己的房間中,把這一天的見聞寫到了自己的日記裏。
老敖則是去了廁所,找出來一個大水桶。
淋浴頭一開,洗刷刷洗刷刷!
刷這個的時候千萬注意,別用任何洗滌用品,因為你衝洗的再幹淨,也是會有殘留的。
清理魚缸或者臨時的容器最好的東西就是高錳酸鉀,這個東西藥店就能買到,還不貴。
用刷子給桶內壁一通狂刷,幸虧這個桶平時就隻是用來接水,刷起來倒不難。
倒了一點高錳酸鉀再次接滿水,泡了十幾分鍾敖海源再次把水倒掉。又接了一點水涮幹淨才接了一桶五級過濾出來的水。
養魚的名詞裏麵有一個過程叫過水。
意思就是新魚來前所在的水體與將要進行飼育的水體之間的一個兌水的緩衝過程。
對魚來說,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過水是新魚到來後的第一步重要工作,直接影響著養殖是否成功。
打開包裝袋,敖海源先將大約袋中十分之一的過濾水注入袋中,然後隔離一段時間再慢慢的加入過濾水。
半小時以後,袋裏的水與過濾水的比例達到1:1之後,敖海源一倒袋子,三條魚全部進入了桶中。
其實龍鳳錦鯉非常的皮實耐養,但是敖海源覺得還是小心為妙,別回頭魚缸人家還沒送來,魚就先嘎了!
“別說,從上麵看這三條魚還挺好看!”
李建穎從後邊上來,看著三條魚在水裏優哉遊哉的遊著。
“是吧,長大了還好看。”老敖蹲在桶邊兒上,用手輕輕的劃著水。
“那魚缸放哪兒呢?”李建穎環顧著家裏的位置。
家裏的位置滿滿當當,根本就沒有放任何東西的位置了。
“要不你給你的漁具騰騰地方?”
一聽要自己的漁具騰地方,敖海源立馬搖頭。
“no,堅決的no!其實我也想了,這魚如果你真放在魚缸裏,它長不好也長不大。”
老是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環境裏,能長到兩米的身高最後可能也就一米五。
打電話給段江,把家裏的環境拍了個照片發過去,段江表示能理解,然後敖海源詢問了一下這魚這麽小能不能放在大型水池中。
段江表示沒問題:“本來這育苗什麽的就是在水泥池中,售賣的時候才撈出來放在魚缸中。”
得到肯定的答複,敖海源心裏對這三條魚的去處有了答案。
實驗樓裏有一個占地50平米左右,深達1米5的過濾水池,貼的都是泳池用的藍色馬賽克瓷磚,平常基本都是用作淡水生物研究使用,裏麵的淡水魚一波接一波的更替。
這三條魚進去那才叫適得其所。
至於喂魚?
有劉冬雪這個飼料大師在,這仨餓不著!
周一一早吃完早餐,打發兩個孩子去上學,老敖則是提著桶去了學校。
到了實驗樓,發現今天來的不光他自己。
海釣社的小應,陳傑豪兩個人都在,劉冬雪也在。
“呦,你倆今天沒課啊?”把桶放下,敖海源叉著腰喘著氣看著對麵的仨人。
“源哥你來的正好,你看看你這倆學生,非得從我這裏弄個魚缸去養魚?”一看到敖海源來,劉冬雪像掉隊的戰士見到了久違的組織。
“哈?”聽完之後敖海源也懵了。
“你倆養魚?養啥魚?”
自己老師來了,陳傑豪和小應也迎了上來給老敖好一通解釋。
“這樣啊!”聽了半天老敖總算是明白了。
前天釣行之後的周日,也就是昨天,海釣社七兄妹經過一番商討,覺得有必要搭建一個小型的生態缸,方便進行海洋魚類進食的習慣觀察,對以後的休閑遊釣的論文總結也能提供一些幫助。
“可問題是你們想要的那是小型生態缸嗎?源哥你來看看!”劉冬雪氣急敗壞的把敖海源領到了一個超大的落地魚池旁邊。
這是一個10米長,8米寬,2米深的綜合型海水生物觀察池,三麵為磚牆結構,一麵是超厚玻璃觀察牆。
“就這個,他們想拿來養魚搞實驗,這麽大的事兒我可做不了主!”
“你們為什麽想在這裏搞實驗?”沒去理會劉冬雪,敖海源轉頭問向另外兩人。
“首先生態觀察,這個占地就得大,場地小了肯定不合適,這樣就造成費用的大幅提升;其次就是時間,如果觀察場地設在外邊,我們來回的時間又要算進去,不劃算;最後就是這個海水,這個觀察池應該算是過濾係統的最後一步,其他池的水最終匯到這裏,即便這裏出問題了,也不會造成大麵積汙染以及海生物的死亡。”
小應想了一下對敖海源說了三點。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你們資金不夠對吧。”敖海源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利害要點。
“可以這麽說,海水缸可是很燒錢的!”陳傑豪也無奈的說道。
“那你這個觀察池平時用來幹嘛?”敖海源轉頭又問向劉冬雪。
“沒什麽大用啊,就是海水回收,在這裏集中,然後統一過濾消毒再循環利用。”
“那不結了,如果能利用起來不也是好事兒,回頭我去找老李研究一下,支持學生們做研究麽,況且你還是選修課老師呢!”一拍劉冬雪肩膀,敖海源一指桶裏的三條魚。
“另外再交給你一個任務,這仨你消一下毒,放到淡水過濾池裏麵去,我可跟你說,這三條魚價值不菲啊!可別給我養死了,到時候不帶你去釣魚。”
說完帶著倆學生就走了,留下劉冬雪自己那裏淩亂。
“你們倆先回去,回頭我去找李主任商量一下。”跟兩人說完之後,敖海源獨自回了辦公室。
關於這個海洋生態觀察缸,敖海源在網上隻搜到了一些水族館和海水缸發燒友自製的版本,具體的還真沒有太多的借鑒。
沒辦法,又回去找小應他們聊聊。
找到陳傑豪和小應的時候,倆人在路邊的水吧裏正喝奶茶呢。
“說說吧,具體什麽想法?”拉開一把椅子,敖海源大馬金刀的坐下。
“其實這個事兒打海釣社擴大之後你給我們提出課題就有了初步的想法。”
“海水魚缸,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但是都是以觀賞為主的。”
“縱觀整個海水水族景觀發展史,肯定不如淡水的發展曆史悠久。你看咱們中國最早的淡水養殖記錄是在晉朝,而全世界海水飼養最早的記錄卻是上個世紀50年代,可謂是起步相當的晚。”
我們現在看到的水族箱,是集合和很多個行業技術的成果。時光倒流200年,地球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魚缸。
其實,魚缸的發展過程,也見證了人類的技術革新。
中國的古人也是會養觀賞魚的,那時候,主要養的是金魚,更多的是在養基因突變形成的紅鯽魚和紅鯉魚。
而那個時候,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魚缸的。
古人大多用木海、瓷盆、瓦缸和人工池塘來養魚,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我國古人一直都是欣賞小魚的背部的,也就是俗稱的“觀背”。
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明玻璃。
那麽玻璃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顯示,玻璃是埃及人最早使用的,而且是在公元前16世紀。
是不是很驚奇?和金字塔一樣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那時候的玻璃大多是裝飾用的,麵積小,製不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魚缸模樣。
時光在向後推進到公元17世紀,英國人開始用玻璃生產一些小魚缸,形狀像花瓶,沒有任何過濾係統。
當然,這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魚缸,但是好歹可以從側麵欣賞觀賞魚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1851年,英國舉辦了盛大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在那次展會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魚缸麵世了!
這件事,被認為是現代水族行業的標誌性事件。
令人稱奇的是,這批最早的魚缸是用四塊玻璃組成的,那塊重要的底麵玻璃居然是用的金屬板,而非玻璃。
放現在來看,他們是用什麽樣的玻璃膠把玻璃和金屬粘在了一起,還不漏水,牛叉得不是一星半點啊!
就是這樣一款匪夷所思的魚缸,迅速引爆水族行業的發展,觀賞魚玩家成指數級增長。
不過,可以想象的是,那時候的觀賞魚死亡率一定很高。畢竟,那個時代的養魚技術遠不如今天。
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慘劇。
不過,在一戰結束後,水族行業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
因為,來電了!
電,對於養魚來說,太特麽重要了!
現代意義上的魚缸,一定要包含循環過濾係統、照明係統、供氣係統和調溫係統。
這四大係統,離開了電,就隻剩下情懷了。
其實,早在1821年,人類就發明了發電機。但是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電力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戰以後,電網開始在歐洲主要國家造福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隨著戰後重建的推進,水族行業又一次迎來發展機遇。
從那時起,魚缸才和電力建立了真正的聯係。
不過,那時候也隻是解決了照明的問題,其他係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時間一直推進到了上世紀60年代,隨著電機的進一步發展,才為魚缸循環泵和增氧泵的發展帶來了實際意義上的革命。
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德國一直是世界水族行業的排頭兵,即便到了今天,德國也是世界上水族行業最發達的國家。
一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目前看到的這種標準水族箱才完整的全部湊齊了四大係統。
循環泵,增氧泵,恒溫棒,熒光燈和殺菌燈,這些大家現在司空見慣的小型水族器材,其實在水族行業裏,也算是新生事物。
時間再推進十年,出現了冷水機。
時間在推進十年,出現了led魚缸燈。
所以說,我們現在這些觀賞魚愛好者,其實已經是很幸福了。
從世界範圍來看,魚缸行業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其它行業的新技術,但凡能民用的,幾乎不出12個月,就可以在水族圈出現。
近十年,魚缸的設計有三個趨勢:靜音化、節能化和智能化。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魚缸在美學設計上幾乎在原地踏步。
循環係統越來越人性化,出現了無管件設計;照明係統得到了led的加持;恒溫係統應用了ptc陶瓷;供氣係統的靜音化設計也略有成效。
“但是,這和你們想用那個池子有什麽必然的關係呢?”
聽了良久,敖海源吐出一口氣慢慢的說道。
“目前國內的海水缸以及所謂的海洋生態係統,都是以觀賞為主要目的,極少有以科研為主的海水生態觀察係統。”
“十類典型的海洋生態係統,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牡蠣礁、海藻場、鹽沼、河口、海灣這八種需要極大地場地,我們沒有實力也不可能還原出來,但是泥質海岸、砂質海岸這兩種,隻要稍加簡化,作出一個簡單的生態觀察池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最為重要的還是采樣工作!”小應在陳傑豪說完之後接到。
“整體的布置以及采樣,我們的想法是全部就近從海岸線進行采集,包括泥沙、礫石、海水生物等等。觀察池按照濱外、臨濱、前濱、後濱四個部分進行布置,內部主要以蛤貝類、魚類、海水植物類為主。”
“建成之後以觀察魚類活動以及貝類運動為主,其間加入我們的一些其他實驗,比如人工魚礁的試製等等。”
聽完兩人的敘述,敖海源有了決定。
“這樣,你們把這個計劃形成電子版,回頭交給我,這也算咱們這個休閑遊釣漁業選修課最近的一個成果物。內容就按照你倆剛才說的就行。”
“今天是周一,本周結束前交給我。記住,內容要豐富,不能過於簡單。”
交代完兩人,敖海源也該回去忙自己的課了。
上帝視角嗎?應該也會很有意思的吧!
慕之博兮很自覺的回到自己的房間中,把這一天的見聞寫到了自己的日記裏。
老敖則是去了廁所,找出來一個大水桶。
淋浴頭一開,洗刷刷洗刷刷!
刷這個的時候千萬注意,別用任何洗滌用品,因為你衝洗的再幹淨,也是會有殘留的。
清理魚缸或者臨時的容器最好的東西就是高錳酸鉀,這個東西藥店就能買到,還不貴。
用刷子給桶內壁一通狂刷,幸虧這個桶平時就隻是用來接水,刷起來倒不難。
倒了一點高錳酸鉀再次接滿水,泡了十幾分鍾敖海源再次把水倒掉。又接了一點水涮幹淨才接了一桶五級過濾出來的水。
養魚的名詞裏麵有一個過程叫過水。
意思就是新魚來前所在的水體與將要進行飼育的水體之間的一個兌水的緩衝過程。
對魚來說,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過水是新魚到來後的第一步重要工作,直接影響著養殖是否成功。
打開包裝袋,敖海源先將大約袋中十分之一的過濾水注入袋中,然後隔離一段時間再慢慢的加入過濾水。
半小時以後,袋裏的水與過濾水的比例達到1:1之後,敖海源一倒袋子,三條魚全部進入了桶中。
其實龍鳳錦鯉非常的皮實耐養,但是敖海源覺得還是小心為妙,別回頭魚缸人家還沒送來,魚就先嘎了!
“別說,從上麵看這三條魚還挺好看!”
李建穎從後邊上來,看著三條魚在水裏優哉遊哉的遊著。
“是吧,長大了還好看。”老敖蹲在桶邊兒上,用手輕輕的劃著水。
“那魚缸放哪兒呢?”李建穎環顧著家裏的位置。
家裏的位置滿滿當當,根本就沒有放任何東西的位置了。
“要不你給你的漁具騰騰地方?”
一聽要自己的漁具騰地方,敖海源立馬搖頭。
“no,堅決的no!其實我也想了,這魚如果你真放在魚缸裏,它長不好也長不大。”
老是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環境裏,能長到兩米的身高最後可能也就一米五。
打電話給段江,把家裏的環境拍了個照片發過去,段江表示能理解,然後敖海源詢問了一下這魚這麽小能不能放在大型水池中。
段江表示沒問題:“本來這育苗什麽的就是在水泥池中,售賣的時候才撈出來放在魚缸中。”
得到肯定的答複,敖海源心裏對這三條魚的去處有了答案。
實驗樓裏有一個占地50平米左右,深達1米5的過濾水池,貼的都是泳池用的藍色馬賽克瓷磚,平常基本都是用作淡水生物研究使用,裏麵的淡水魚一波接一波的更替。
這三條魚進去那才叫適得其所。
至於喂魚?
有劉冬雪這個飼料大師在,這仨餓不著!
周一一早吃完早餐,打發兩個孩子去上學,老敖則是提著桶去了學校。
到了實驗樓,發現今天來的不光他自己。
海釣社的小應,陳傑豪兩個人都在,劉冬雪也在。
“呦,你倆今天沒課啊?”把桶放下,敖海源叉著腰喘著氣看著對麵的仨人。
“源哥你來的正好,你看看你這倆學生,非得從我這裏弄個魚缸去養魚?”一看到敖海源來,劉冬雪像掉隊的戰士見到了久違的組織。
“哈?”聽完之後敖海源也懵了。
“你倆養魚?養啥魚?”
自己老師來了,陳傑豪和小應也迎了上來給老敖好一通解釋。
“這樣啊!”聽了半天老敖總算是明白了。
前天釣行之後的周日,也就是昨天,海釣社七兄妹經過一番商討,覺得有必要搭建一個小型的生態缸,方便進行海洋魚類進食的習慣觀察,對以後的休閑遊釣的論文總結也能提供一些幫助。
“可問題是你們想要的那是小型生態缸嗎?源哥你來看看!”劉冬雪氣急敗壞的把敖海源領到了一個超大的落地魚池旁邊。
這是一個10米長,8米寬,2米深的綜合型海水生物觀察池,三麵為磚牆結構,一麵是超厚玻璃觀察牆。
“就這個,他們想拿來養魚搞實驗,這麽大的事兒我可做不了主!”
“你們為什麽想在這裏搞實驗?”沒去理會劉冬雪,敖海源轉頭問向另外兩人。
“首先生態觀察,這個占地就得大,場地小了肯定不合適,這樣就造成費用的大幅提升;其次就是時間,如果觀察場地設在外邊,我們來回的時間又要算進去,不劃算;最後就是這個海水,這個觀察池應該算是過濾係統的最後一步,其他池的水最終匯到這裏,即便這裏出問題了,也不會造成大麵積汙染以及海生物的死亡。”
小應想了一下對敖海源說了三點。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你們資金不夠對吧。”敖海源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利害要點。
“可以這麽說,海水缸可是很燒錢的!”陳傑豪也無奈的說道。
“那你這個觀察池平時用來幹嘛?”敖海源轉頭又問向劉冬雪。
“沒什麽大用啊,就是海水回收,在這裏集中,然後統一過濾消毒再循環利用。”
“那不結了,如果能利用起來不也是好事兒,回頭我去找老李研究一下,支持學生們做研究麽,況且你還是選修課老師呢!”一拍劉冬雪肩膀,敖海源一指桶裏的三條魚。
“另外再交給你一個任務,這仨你消一下毒,放到淡水過濾池裏麵去,我可跟你說,這三條魚價值不菲啊!可別給我養死了,到時候不帶你去釣魚。”
說完帶著倆學生就走了,留下劉冬雪自己那裏淩亂。
“你們倆先回去,回頭我去找李主任商量一下。”跟兩人說完之後,敖海源獨自回了辦公室。
關於這個海洋生態觀察缸,敖海源在網上隻搜到了一些水族館和海水缸發燒友自製的版本,具體的還真沒有太多的借鑒。
沒辦法,又回去找小應他們聊聊。
找到陳傑豪和小應的時候,倆人在路邊的水吧裏正喝奶茶呢。
“說說吧,具體什麽想法?”拉開一把椅子,敖海源大馬金刀的坐下。
“其實這個事兒打海釣社擴大之後你給我們提出課題就有了初步的想法。”
“海水魚缸,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但是都是以觀賞為主的。”
“縱觀整個海水水族景觀發展史,肯定不如淡水的發展曆史悠久。你看咱們中國最早的淡水養殖記錄是在晉朝,而全世界海水飼養最早的記錄卻是上個世紀50年代,可謂是起步相當的晚。”
我們現在看到的水族箱,是集合和很多個行業技術的成果。時光倒流200年,地球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魚缸。
其實,魚缸的發展過程,也見證了人類的技術革新。
中國的古人也是會養觀賞魚的,那時候,主要養的是金魚,更多的是在養基因突變形成的紅鯽魚和紅鯉魚。
而那個時候,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魚缸的。
古人大多用木海、瓷盆、瓦缸和人工池塘來養魚,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我國古人一直都是欣賞小魚的背部的,也就是俗稱的“觀背”。
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明玻璃。
那麽玻璃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顯示,玻璃是埃及人最早使用的,而且是在公元前16世紀。
是不是很驚奇?和金字塔一樣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那時候的玻璃大多是裝飾用的,麵積小,製不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魚缸模樣。
時光在向後推進到公元17世紀,英國人開始用玻璃生產一些小魚缸,形狀像花瓶,沒有任何過濾係統。
當然,這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魚缸,但是好歹可以從側麵欣賞觀賞魚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1851年,英國舉辦了盛大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在那次展會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魚缸麵世了!
這件事,被認為是現代水族行業的標誌性事件。
令人稱奇的是,這批最早的魚缸是用四塊玻璃組成的,那塊重要的底麵玻璃居然是用的金屬板,而非玻璃。
放現在來看,他們是用什麽樣的玻璃膠把玻璃和金屬粘在了一起,還不漏水,牛叉得不是一星半點啊!
就是這樣一款匪夷所思的魚缸,迅速引爆水族行業的發展,觀賞魚玩家成指數級增長。
不過,可以想象的是,那時候的觀賞魚死亡率一定很高。畢竟,那個時代的養魚技術遠不如今天。
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慘劇。
不過,在一戰結束後,水族行業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
因為,來電了!
電,對於養魚來說,太特麽重要了!
現代意義上的魚缸,一定要包含循環過濾係統、照明係統、供氣係統和調溫係統。
這四大係統,離開了電,就隻剩下情懷了。
其實,早在1821年,人類就發明了發電機。但是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電力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戰以後,電網開始在歐洲主要國家造福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隨著戰後重建的推進,水族行業又一次迎來發展機遇。
從那時起,魚缸才和電力建立了真正的聯係。
不過,那時候也隻是解決了照明的問題,其他係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時間一直推進到了上世紀60年代,隨著電機的進一步發展,才為魚缸循環泵和增氧泵的發展帶來了實際意義上的革命。
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德國一直是世界水族行業的排頭兵,即便到了今天,德國也是世界上水族行業最發達的國家。
一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目前看到的這種標準水族箱才完整的全部湊齊了四大係統。
循環泵,增氧泵,恒溫棒,熒光燈和殺菌燈,這些大家現在司空見慣的小型水族器材,其實在水族行業裏,也算是新生事物。
時間再推進十年,出現了冷水機。
時間在推進十年,出現了led魚缸燈。
所以說,我們現在這些觀賞魚愛好者,其實已經是很幸福了。
從世界範圍來看,魚缸行業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其它行業的新技術,但凡能民用的,幾乎不出12個月,就可以在水族圈出現。
近十年,魚缸的設計有三個趨勢:靜音化、節能化和智能化。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魚缸在美學設計上幾乎在原地踏步。
循環係統越來越人性化,出現了無管件設計;照明係統得到了led的加持;恒溫係統應用了ptc陶瓷;供氣係統的靜音化設計也略有成效。
“但是,這和你們想用那個池子有什麽必然的關係呢?”
聽了良久,敖海源吐出一口氣慢慢的說道。
“目前國內的海水缸以及所謂的海洋生態係統,都是以觀賞為主要目的,極少有以科研為主的海水生態觀察係統。”
“十類典型的海洋生態係統,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牡蠣礁、海藻場、鹽沼、河口、海灣這八種需要極大地場地,我們沒有實力也不可能還原出來,但是泥質海岸、砂質海岸這兩種,隻要稍加簡化,作出一個簡單的生態觀察池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最為重要的還是采樣工作!”小應在陳傑豪說完之後接到。
“整體的布置以及采樣,我們的想法是全部就近從海岸線進行采集,包括泥沙、礫石、海水生物等等。觀察池按照濱外、臨濱、前濱、後濱四個部分進行布置,內部主要以蛤貝類、魚類、海水植物類為主。”
“建成之後以觀察魚類活動以及貝類運動為主,其間加入我們的一些其他實驗,比如人工魚礁的試製等等。”
聽完兩人的敘述,敖海源有了決定。
“這樣,你們把這個計劃形成電子版,回頭交給我,這也算咱們這個休閑遊釣漁業選修課最近的一個成果物。內容就按照你倆剛才說的就行。”
“今天是周一,本周結束前交給我。記住,內容要豐富,不能過於簡單。”
交代完兩人,敖海源也該回去忙自己的課了。
上帝視角嗎?應該也會很有意思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