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


    “羨慕他有什麽用。”


    “某等要用命爭功才是。”


    竇茂眸子中閃過異彩道:“率善中衛軍的度支都是我們四族承擔,要交比漢人還重的賦稅,不過可用軍功來換取善政,並且有希望改遷漢人戶籍。”


    “當用命。”


    “某可不能弱於雷定。”


    阿貴咬牙切齒道:“聽說唐旄竟然想要建國,還設下大小女王,她們未得陛下恩賜,有什麽資格封王,當被討滅!”


    “不錯。”


    楊騰按刀走向帥帳,氣衝衝的說道:“某都沒有成為率善三衛的中郎將,沒有獲得漢人戶籍,她們有什麽資格封王,先平雍州兵事,再與陳君侯商議出兵討伐不臣之事。”


    荀彧所主使之新政,遠超過洛陽的預料。


    落戶安民,氐族,漢族之分,善政又不等同。


    憑什麽雷定能遷為漢人戶籍?


    憑什麽陰平氐人的善政雖不及漢人,卻比他們的要好?


    新政推行所過之處,羌人,氐人,匈奴,所有人對大漢軍功的渴望,達到近乎吞噬理智的地步。


    故此,新政治下。


    羌人,氐人,匈奴各部內爭不斷。


    部族傾力打造率善三衛不僅沒有人反對,還挑選好的戰馬組建精銳鐵騎。


    為三衛軍卒披上皮甲,配給鋒矛,打造佩刀,強弓,隻為在率善三衛征戰之時,能爭得戰爭頭功,遷為漢人戶籍,更能惠及族人。


    荀彧的新政,分化各族部落,使其為爭功而不和。


    同樣,一旦率善三衛參戰,便是都想拔得頭籌,寧死不退的強軍。


    這份變化,隨著雍涼大治,愈演愈烈。


    雍州大捷,增設率善三衛,陳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名噪天下。


    與此同時。


    大漢銀行開始對外推行設立。


    金幣,銀幣,沒有意外的便流入坊間被使用。


    太行山的交鋒,終究是張遼遲了。


    文醜撤兵速度極快,加上滏口陘山路難行。


    二人隻進行過幾次小規模的戰爭,留下數千冀州軍的屍體,文醜便領著冀州主力倉惶逃出太行山。


    沮授隻能無奈歸朝奏稟。


    張遼則是留在並州,坐鎮西府軍,修繕關隘。


    “將軍。”


    上黨長子,率領狼騎回遷的王戎麵色古怪無比。


    “文醜這廝,實在太狡猾了。”


    張遼似乎看出王戎的異樣,無奈道:“我們被滏口陘地勢所限,並未追上冀州主力,隻能讓其逃回去!”


    王戎拍了拍胸膛,鏗鏘有力道:“無妨,某服將軍,並州狼騎亦服將軍。”


    “不說了。”


    張遼搖了搖頭,複雜道:“鎮戍令隻準狼騎回遷?”


    “是。”


    王戎神情肅然道:“雍州大捷,護商軍要回遷洛陽,加上西府軍坐鎮雍涼兩地,狼騎便回遷州中坐鎮。”


    “嗯。”


    張遼眸子閃爍。


    西府軍之事,他在並州有耳聞。


    陳槐之功不可置疑,不過以四軍鎮雍涼恐怕力所不逮,擴軍是必行之勢,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擴軍。


    畢竟,率善三衛,可不是府軍。


    他們不能坐鎮一方,隻能是討伐不臣,開疆拓土的利刃。


    七月上旬。


    洛陽,太微宮內。


    司禮監宣詔,吳莧晉貴人。


    並賜下金銀玉器,頭飾,衣服等等若幹,添宮婢十人。


    隨著詔書宣發,整個太微宮都被轟動,引得眾女匆匆行至殿中看望。


    “身體為重。”


    “這醫師之書,都是為了保證誕子順利。”


    荀采是博學之人,翻看著司禮監帶來的書籍,說道:“陛下近日下詔設太醫府,轄下四司,統禦天下醫師,藥材,並且將醫學並入國子監授學之列,還在宮中建設了太醫監,有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喚太醫令來診治。”


    “嗯。”


    吳莧摸了摸小腹,不安道:“我要不要出宮去拜會一下蔡家妹妹?”


    “不用。”


    “你若去了,是善還是不善?”


    甄薑勸諫道:“本是好意,卻會被外人視為耀武揚威。”


    “是啊。”


    麋貞,甘梅等人附和道。


    突兀,荀采望著醫書中的字跡愣了愣,神情複雜道:“書中所言,女子生子當以十九之齡以後為最佳,少之則易亡!”


    “這……!”


    眾女眼中閃過一抹異色。


    荀采放下醫書,複雜道:“這段話是陛下親筆所書,為女子之仁事,卻並未推行為新政,看來是為太微宮之主所備下的大禮。”


    “女子之政。”


    眾女眼中滿是羨慕。


    她們不爭,也不敢爭什麽。


    可是,蔡琰啊,為何能得陛下之鍾愛。


    論容貌,太微宮中盡皆國色,論才學荀采亦不弱,可偏偏就蔡琰得天恩,為此陛下不惜推遲立後誕子,就為了維穩宮闈。


    並且,女子之政都暫緩推行,就為了給蔡琰累積聲望。


    “陛下。”


    “荊揚並無交戰之意。”


    天祿閣中,賈詡奏稟道:“曹操上稟,敵人以龜縮城池固守,廣陵也無擅動,他隻能下令讓軍卒屯田,並且閑暇時開荒,等秋收之後用兵攻城,行收複三郡之兵事。”


    “嗯。”


    劉牧輕叩桌案。


    “陛下。”


    “青州急報。”


    突兀,滿寵在閣外急促道。


    “進來。”


    劉牧看了眼賈詡,又指了指旁處的大椅。


    “謝陛下。”


    賈詡屈身入座。


    滿寵入閣,呈上密報道:“董仲穎敗走高唐,青州有人率眾襲擊張合,令其退回渤海,平原太守孔文舉擬文,合青州各郡太守,士人,共舉劉備為青州牧!”


    “襲擊張合?”


    劉牧饒有意思的問道:“青州還有這般人?”


    “太史子義!”


    滿寵解釋道:“此人早年是郡吏,因州府與郡府爭權而避居遼東,今年袁紹遣使遼東,說動公孫度分裂幽州,故而返回東萊,此次領北海,東萊兩郡士族豪紳之佃農青壯,攔擊張合,救援劉備。”


    “太史慈!”


    劉牧蹙眉道:“他會支援劉備?”


    滿寵搖了搖頭,猜測道:“青州有士族出手,消弭太史慈早年因州郡之爭的罪事,並言董卓,袁紹舊事,他才領軍而發,至於是否拜入劉備麾下,還未可知。”


    “有意思。”


    劉牧旋轉著手指上的玉韘,說道:“你整理平原之戰所有兵事的細節文獻,送入鎮國府軍諮司內,再給稷下武殿送一份。”


    “諾。”


    滿寵作揖恭敬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