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


    是王化手段之一。


    至於商賈做了什麽,是商賈的事情。


    可若是邦外之國,膽敢欺負大漢的商賈,王師可伐。


    “陛下。”


    荀彧起身道:“臣請查天下黎庶,天下田畝。”


    “何意。”


    劉牧拂袖而視。


    荀彧,荀文若,王佐之才。


    可惜,糾結於忠君與家族之間,使其備受折磨。


    若他自己走不出這個泥潭,將永遠止步於二十司丞,位列正四品,連六部侍郎都夠不上,若能走出來,荀氏雙傑,一文一武,恒立大漢史書。


    “新政推行。”


    荀彧深吸了口氣,恭拜道:“於各州推行分戶,攤丁入畝,分工收稅,以及休沐之政,勞工之律,工契諸政。”


    “臣附議。”


    “臣等附議。”


    顧雍,衛覬等人起身附和。


    荀彧拳頭緊攥,恭敬道:“潁川荀氏分立戶籍,一戶均田百畝,餘田獻於潁川太守府,為大漢,為陛下籌措錢財,複土克敵。”


    “河東衛氏亦然。”


    “泰山羊氏亦然。”


    …………


    ……


    衛覬,羊衜等人附和道。


    新政走出陳國,必定要推廣大漢各州。


    他們為大漢之卿,牧天子之臣,當要為君分憂。


    若是不為先驅,終生止步原職,日後可能會被打落塵埃。


    “可以。”


    “六部操勞此事。”


    劉牧意味深長道:“諫議,門下,中樞三尉,朕還未定下主官,還未開始建設,新政推行之時,朕會擇取功績顯赫之人入三尉為官。”


    “臣遵詔。”


    六部官吏無不是神情振奮。


    軍功封侯,是所有從戎之人畢生信念。


    入門下,中樞,諫議三尉,便是天下文官的追求。


    九品十八階,正一品:宗王,公主;從一品不常設: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太師;正二品為宗正,國子祭酒。


    從二品:諫議尉丞,門下尉丞,中樞尉丞,欽天監正,鎮國府四司丞。


    可以說,從二品的三尉丞,便是所有文官之極致。


    因為從一品需要天子恩賜,為東宮太子之佐輔,正二品又關乎宗室與國之大事,非常人所為。


    “伯覦。”


    劉牧敲打著桌案,沉聲道:“工部與國子監合製天工府,深研冶煉之法等等,大漢沒有奇淫巧技,隻有國之大匠,可明?”


    “臣遵詔。”


    衛覬起身作揖恭拜。


    六部議事完成。


    劉牧匆匆返回千秋萬載殿。


    不過,迎麵便碰上心情不怎麽好的劉寵。


    “父皇。”


    劉牧訕笑著作揖長拜。


    “能耐啊。”


    “您是大漢天子。”


    劉寵深吸了口氣,問道:“陳國除國,為父去何處啊?”


    “洛陽啊。”


    劉牧連忙上前推著劉寵走向天祿閣,說道:“孩兒讓工部建設一座行宮,名字就叫長樂宮,父皇日後留在洛陽享福,平時照看一下萬年,督促一下劉辯,劉協的學業,孩兒若是讓父皇留在陳郡,才是大不孝啊。”


    “行了。”


    “為父不問此事。”


    劉寵無奈的走入天祿閣,歎道:“你這太微宮之主未定,子嗣總得生一個,難道還要為父找宗正府天天催你嗎?”


    “不必催。”


    “孩兒知道此事很重要。”


    劉牧連忙道:“這兩年必定有子嗣,到時候帶著親子去長樂宮孝敬父皇。”


    “可。”


    “為父不留了。”


    “你也不必送,多操勞國事吧。”


    劉寵扯了扯衣袖,歎道:“這大業宮中確實不怎麽自在,輝煌是輝煌,可看不見天下,看不見人氣。”


    “孩兒省得。”


    劉牧神情複雜的躬身一拜。


    隨著劉寵離去。


    典韋帶著欽天監正李意入宮。


    “陛下萬年。”


    李意神情肅然,作揖長拜。


    曾經的宗王之子,王太子,儼然成了大漢天子。


    這份位格,從登基祭天之日開始,便禁天下術士望氣,縱使他貴為從二品依舊沒有資格,望之必亡。


    “李卿。”


    劉牧倚著大椅,沉聲道:“朕設欽天監,可不隻是為了讓你們觀星望氣,而是勘定農時,深研天文曆法,若於兵事之讖,朕相信人定勝天,更相信大漢軍卒,可明白?”


    “臣明白。”


    李意恭敬道:“臣入宮,是為孝烈帝之事而來。”


    “立史列傳?”


    劉牧若有所思的問道。


    李意頷首道:“禮部,宗正,欽天監都在翻看起居注,其中有不少偏頗之言,與天下相傳類同,但與事實有悖,臣想問問如何定史,尤為宦官,外戚之爭,涉及到了不少權政之爭,還有古之秘事。”


    “真相。”


    “一切的真相。”


    劉牧緩緩起身,行至對麵拍了拍李意的肩膀,淡淡道:“朕不相信你活了三百載,但你可能知道不少孝烈帝秘事,找舊卿,蹇碩,還有宮中內侍,以及你自己,給朕複原所有史料!”


    李意臉色微變,問道:“包括兄終弟及,以及陛下與孝烈帝的籌謀嗎?”


    “李卿。”


    劉牧眸子陰沉,說道:“宮室操戈與孝烈帝無關,有些事情朕在定諡時已經定下了,不可改。”


    “臣明白了。”


    李意躬身拜道:“陛下相信人定勝天,但臣有幾分才能,推演天地將變,寒意如潮,天災將至,連南地都有可能冰封千裏,穀糧銳減,還望陛下早做準備。”


    “天災嗎?”


    劉牧眸子銳利。


    李意所言,是小冰河時期的災禍。


    極度寒冷驟然加劇,糧食產量下降,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從而北方旱災,南方澇災。


    瘟疫與天災並行,亦是史料中的癘氣橫行。


    正是這場災禍,使得大漢進入末期。


    伴隨數十年的戰爭,人口銳減十之七八,令外邦窺伺諸夏之土,造成神州陸沉,漢民竟然成為他人口中肉食。


    “是。”


    李意挺直腰杆,神情堅定。


    劉牧是雄主,是兵災盡解的人君。


    下詔禦製便是天憲,可使百姓備戰天災。


    故而,縱然是冒大不韙,他也需諫言天災之事。


    “朕知道了。”


    劉牧轉身道:“今夜你觀星。”


    “臣遵詔。”


    李意作揖一拜,躬身離開天祿閣。


    “天災嗎?”


    “陛下可是天人。”


    典韋按刀立足閣外呢喃自語。


    天災之下,便是人禍,陛下是天人,大漢必定能度過天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