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萬勝登封,萬勝之樂,登封之舞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祭天地之前。
曹操從文轉武,加封鎮中將軍,代掌中府軍。
時值八月末,華雄,吳懿從中牟趕赴洛陽,二人心中都有些唏噓。
曾幾何時,華雄還是董卓麾下的舊將。
曾經的袍澤除卻段煨之外,都成了不臣之人,郭汜更是為之死去。
吳懿就更加感慨了。
一介陳留士人,成了中牟令。
胞妹吳莧是王太子的妾,祭天地之後便可入主宮闈,所以他算是外戚?
九月初一。
劉寵至洛陽,望著忙碌的工匠與百姓有些發懵。
整個洛陽都在重建,似乎在昭示大漢建立於廢墟之上。
“王上。”
衛覬領路道:“洛陽擴建,宮城坐北望南,以萬勝登封為中軸,東西設兩市,圍繞兩市設各設五十坊,預估容納一百二十萬人。”
“萬勝登封?”
劉寵坐在車輿上有些懵了。
衛覬解釋道:“萬勝之軍,登封列侯。”
劉寵搖頭苦笑不已,說道:“這名字,還真是像他的性子。”
“嗯。”
衛覬繼續道:“洛陽第一門為萬勝門,第二門為登封門,宮城為第三門,名為神武門,整條萬勝登封大道,可直入大業宮,朝議大殿便在大業宮的千秋萬歲殿,宮闈設於大業宮之後,名為太微宮。”
“孤明白了。”
劉寵揉了揉眉心,問道:“本欲往禮部問詢,但你在領路便問你了,聽說牧兒將天子七廟增為九廟?”
“是。”
衛覬恭敬道:“王太子引劉歆之言,周禮天子七廟,文王,武王並沒有列入宗廟,故而實則為天子九廟,所以才勘定九廟之禮。”
“罷了。”
劉寵臉色黢黑無比。
劉牧即將為大漢天子,連他都訓斥不得。
既然改為九廟,便九廟,難道他還真的提著木杖衝入宮廷,一展嚴父之風?
九月初四。
城池建設皆停。
洛陽四處潑水掩塵。
大業宮,新建天祿閣內。
“王太子。”
滿寵緊隨著步伐,恭敬道:“冀州遣使,名義上是準備參禮,吊唁孝烈帝,於日暮之時進入洛陽,現在禮部典客司登記造冊。”
“來人是誰?”
劉牧將線裝書籍放在書架上。
“南陽張津,張子雲。”
滿寵不假思索道:“此人早年入洛,為袁紹奔走,現為士間師的軍謀從士,地位僅次於許攸!”
“有意思。”
“攻心之策嗎?”
劉牧轉身行至桌案前,取出一枚符令遞給滿寵,淡淡道:“傳禮部,準他明日參禮,明日晚上夜宴亦可!”
“諾。”
滿寵捧著符令退出天祿閣。
這一夜。
極為漫長。
天幕星河如玉帶,北鬥九星大燦。
九月初五,黑夜退潮,白晝而生,天穹湛藍無比。
卯時正,洛陽四方奏響鍾罄之音,無數百姓,參與城建的工匠,入洛刺史,太守,邦野使節,盡皆從睡夢中驚醒。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大漢有製,南郊祀天,北郊祭地,宗廟祭人祖。
龍驤,神武,建武,陷陣,輕車介士,聞鍾罄之音走出軍帳,披甲持鋒在營壘列陣,有序朝著祭祀之地行進。
辰時正,祭祀之地人潮洶湧。
百姓,工匠,學子,盡皆眺望著列列臣卿所在。
祭台高大。
以九十五階為尊,型造四海八荒之狀。
四周設四座矮台,有禮樂之士,祭舞之卒,靜候時辰。
“戲司丞。”
“陛下怎的還沒有來?”
鎮國府所在,華雄扯著上身的衣袍低聲道。
戲誌才闔著的眸子睜開,無奈道:“陛下從太微宮出發,需巳正來祭祀地,禮部分發的章程,難道你沒看嗎?”
“額。”
“某不太懂。”
華雄訕訕一笑道。
戲誌才側目看向段煨道:“忠明將軍,今日你們要在大業宮參宴,一定要注意禮節,更要多看照一下華雄將軍。”
“嗯。”
段煨小心翼翼的頷首。
臨近巳正。
大日行運,萬物熾盛。
祭天之所,四方矮台,禮樂之士神情肅穆無比。
“嗚~~~!”
“嗚~~~!”
隨著洛陽城樓上的號角長鳴。
大漢,萬勝之樂。
大漢,登封之舞。
由禮部,國子監同製,為祭天,大賀而生。
鍾罄,琴瑟,建鼓之音,從四方台上響徹整個郊野。
浩瀚,古樸,厚重,不可撼動之聲,為士與卒的祭祀之舞伴奏。
一方綿長,一方剛烈,帶著大漢四百年煌煌帝威而臨,宛若複現文景之民治,漢武之兵凶,光武之中興。
密集的鼓聲,更像是戰場上的軍鼓。
似有數萬鐵蹄錚錚而至,在所有人麵前來了一場大捷之戰。
“大漢依舊。”
“萬勝依舊。
觀禮之地,邦野使節低聲呢喃。
羌渠摸了摸發涼的脖頸,低聲告誡道:“這幾日,洛陽有不少傳聞,你們切記不要放在心上,大漢有陛下,依舊是萬勝之國,天威不可犯。”
“放心。”
於夫羅,呼廚泉等人連忙點頭。
四大氐王,西部鮮卑各部首領盡皆交頭接耳的攀談。
“咚~~~~!”
“嗚~~~~!”
驟然,密集的鼓聲。
夾雜號角聲響徹天地,猛的又戛然而止。
頃刻,天地肅靜,萬物滯息,祭祀之地落針可聞。
“啪嗒……!”
一陣腳步聲傳來,很厚重,猶如貫徹歲月而至。
觀禮之地的使節,六尉,六部,一府四司官吏,鎮戍各將,遠處的百姓,工匠,盡皆凝望祭台所在。
無數人的矚目下,一抹偉岸不可直視的身影登上祭台。
十二章冕服,十二旒冕,沐浴驕陽灑下的光輝,猶如火焰般熾熱,可行於諸夏,光耀天地,立足歲月而不朽。
“今日之後。”
“你不再是陳國的宗子。”
“而是大漢的天子,是諸夏的共主。”
人群中,劉寵眼含熱淚,曾經年幼入洛的稚兒,不知經過多少苦難,才能登上祭台君臨天下,麵對這個山河破碎的大漢。
“陛下。”
“牧天子祭天了。”
蹇碩摩挲著腰間懸掛的中興劍,低聲呢喃道:“可天下皆反,三輔陷落,冀州割據,荊州互伐,大漢不臣者太多,臣稍後北邙焚祭,便從戎做一回男兒,為陛下,為牧天子,複土守山河,寧死無怨。”
“巳正。”
“大漢,牧天子,祭天。”
欽天監正李意托舉傳國璽,禮部尚書劉洪捧祭天之文。
曹操從文轉武,加封鎮中將軍,代掌中府軍。
時值八月末,華雄,吳懿從中牟趕赴洛陽,二人心中都有些唏噓。
曾幾何時,華雄還是董卓麾下的舊將。
曾經的袍澤除卻段煨之外,都成了不臣之人,郭汜更是為之死去。
吳懿就更加感慨了。
一介陳留士人,成了中牟令。
胞妹吳莧是王太子的妾,祭天地之後便可入主宮闈,所以他算是外戚?
九月初一。
劉寵至洛陽,望著忙碌的工匠與百姓有些發懵。
整個洛陽都在重建,似乎在昭示大漢建立於廢墟之上。
“王上。”
衛覬領路道:“洛陽擴建,宮城坐北望南,以萬勝登封為中軸,東西設兩市,圍繞兩市設各設五十坊,預估容納一百二十萬人。”
“萬勝登封?”
劉寵坐在車輿上有些懵了。
衛覬解釋道:“萬勝之軍,登封列侯。”
劉寵搖頭苦笑不已,說道:“這名字,還真是像他的性子。”
“嗯。”
衛覬繼續道:“洛陽第一門為萬勝門,第二門為登封門,宮城為第三門,名為神武門,整條萬勝登封大道,可直入大業宮,朝議大殿便在大業宮的千秋萬歲殿,宮闈設於大業宮之後,名為太微宮。”
“孤明白了。”
劉寵揉了揉眉心,問道:“本欲往禮部問詢,但你在領路便問你了,聽說牧兒將天子七廟增為九廟?”
“是。”
衛覬恭敬道:“王太子引劉歆之言,周禮天子七廟,文王,武王並沒有列入宗廟,故而實則為天子九廟,所以才勘定九廟之禮。”
“罷了。”
劉寵臉色黢黑無比。
劉牧即將為大漢天子,連他都訓斥不得。
既然改為九廟,便九廟,難道他還真的提著木杖衝入宮廷,一展嚴父之風?
九月初四。
城池建設皆停。
洛陽四處潑水掩塵。
大業宮,新建天祿閣內。
“王太子。”
滿寵緊隨著步伐,恭敬道:“冀州遣使,名義上是準備參禮,吊唁孝烈帝,於日暮之時進入洛陽,現在禮部典客司登記造冊。”
“來人是誰?”
劉牧將線裝書籍放在書架上。
“南陽張津,張子雲。”
滿寵不假思索道:“此人早年入洛,為袁紹奔走,現為士間師的軍謀從士,地位僅次於許攸!”
“有意思。”
“攻心之策嗎?”
劉牧轉身行至桌案前,取出一枚符令遞給滿寵,淡淡道:“傳禮部,準他明日參禮,明日晚上夜宴亦可!”
“諾。”
滿寵捧著符令退出天祿閣。
這一夜。
極為漫長。
天幕星河如玉帶,北鬥九星大燦。
九月初五,黑夜退潮,白晝而生,天穹湛藍無比。
卯時正,洛陽四方奏響鍾罄之音,無數百姓,參與城建的工匠,入洛刺史,太守,邦野使節,盡皆從睡夢中驚醒。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大漢有製,南郊祀天,北郊祭地,宗廟祭人祖。
龍驤,神武,建武,陷陣,輕車介士,聞鍾罄之音走出軍帳,披甲持鋒在營壘列陣,有序朝著祭祀之地行進。
辰時正,祭祀之地人潮洶湧。
百姓,工匠,學子,盡皆眺望著列列臣卿所在。
祭台高大。
以九十五階為尊,型造四海八荒之狀。
四周設四座矮台,有禮樂之士,祭舞之卒,靜候時辰。
“戲司丞。”
“陛下怎的還沒有來?”
鎮國府所在,華雄扯著上身的衣袍低聲道。
戲誌才闔著的眸子睜開,無奈道:“陛下從太微宮出發,需巳正來祭祀地,禮部分發的章程,難道你沒看嗎?”
“額。”
“某不太懂。”
華雄訕訕一笑道。
戲誌才側目看向段煨道:“忠明將軍,今日你們要在大業宮參宴,一定要注意禮節,更要多看照一下華雄將軍。”
“嗯。”
段煨小心翼翼的頷首。
臨近巳正。
大日行運,萬物熾盛。
祭天之所,四方矮台,禮樂之士神情肅穆無比。
“嗚~~~!”
“嗚~~~!”
隨著洛陽城樓上的號角長鳴。
大漢,萬勝之樂。
大漢,登封之舞。
由禮部,國子監同製,為祭天,大賀而生。
鍾罄,琴瑟,建鼓之音,從四方台上響徹整個郊野。
浩瀚,古樸,厚重,不可撼動之聲,為士與卒的祭祀之舞伴奏。
一方綿長,一方剛烈,帶著大漢四百年煌煌帝威而臨,宛若複現文景之民治,漢武之兵凶,光武之中興。
密集的鼓聲,更像是戰場上的軍鼓。
似有數萬鐵蹄錚錚而至,在所有人麵前來了一場大捷之戰。
“大漢依舊。”
“萬勝依舊。
觀禮之地,邦野使節低聲呢喃。
羌渠摸了摸發涼的脖頸,低聲告誡道:“這幾日,洛陽有不少傳聞,你們切記不要放在心上,大漢有陛下,依舊是萬勝之國,天威不可犯。”
“放心。”
於夫羅,呼廚泉等人連忙點頭。
四大氐王,西部鮮卑各部首領盡皆交頭接耳的攀談。
“咚~~~~!”
“嗚~~~~!”
驟然,密集的鼓聲。
夾雜號角聲響徹天地,猛的又戛然而止。
頃刻,天地肅靜,萬物滯息,祭祀之地落針可聞。
“啪嗒……!”
一陣腳步聲傳來,很厚重,猶如貫徹歲月而至。
觀禮之地的使節,六尉,六部,一府四司官吏,鎮戍各將,遠處的百姓,工匠,盡皆凝望祭台所在。
無數人的矚目下,一抹偉岸不可直視的身影登上祭台。
十二章冕服,十二旒冕,沐浴驕陽灑下的光輝,猶如火焰般熾熱,可行於諸夏,光耀天地,立足歲月而不朽。
“今日之後。”
“你不再是陳國的宗子。”
“而是大漢的天子,是諸夏的共主。”
人群中,劉寵眼含熱淚,曾經年幼入洛的稚兒,不知經過多少苦難,才能登上祭台君臨天下,麵對這個山河破碎的大漢。
“陛下。”
“牧天子祭天了。”
蹇碩摩挲著腰間懸掛的中興劍,低聲呢喃道:“可天下皆反,三輔陷落,冀州割據,荊州互伐,大漢不臣者太多,臣稍後北邙焚祭,便從戎做一回男兒,為陛下,為牧天子,複土守山河,寧死無怨。”
“巳正。”
“大漢,牧天子,祭天。”
欽天監正李意托舉傳國璽,禮部尚書劉洪捧祭天之文。